朱元璋為什麼殺害那麼多功臣?
功高震主,這是最主要的原因,殺了開國功臣不算啥,後來不是還有皇帝是自己的兄弟或者叔叔啥的嗎,蘭陵王不就是因為一曲戰歌,讓皇帝覺得他得存在對自己危害太大了,所以才找借口把他給殺了嘛。
朱元璋就是發動叛變,滅了元朝,自己當了皇帝,建立了明朝,所以他怕功臣們也像他一樣造反,把他的江山給奪去,因為這些大臣們有能力,有威望,有的還有勢力,更有的仗著自己是開國大功臣就不把別人放在眼裡,這樣的不殺他殺誰,要是你的話,你不先解決他們?又怕大臣造反,又怕以後自己的兒子登基後沒有好的輔佐大臣,明朝會玩完,正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心裡還是糾結的,然而總是有智商比較低的人,去撞到槍口上,最好的辦法就是功成身退,一看情況不對,趕緊跑路,兵權啥的通通不要,告老還鄉,低調的過日子,這樣逃過一死的人不在少數,常遇春當時戰死沙場,不然朱元璋到最後也不太可能會留他,因為有史書記載,這是一個比較虎的人,情商啥的不太高,屬於莽夫(而且愛好屠城,斬殺俘虜)。
多少人說「以後這天下就是我們的天下」,到最後做了皇帝的那個,哪個肯把江山分給別人一半,有的人為了皇位連親爹都敢殺,還有啥不會做出來的。我是「皇帝的新衣」賬號主編,本賬號2016年打敗了百分之94的作者,你關注了嗎?
朱元璋殺功臣,為中國皇帝做出一個可恥的典範,很多後世的皇帝都學他這樣,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殺功臣的現象,到底核心問題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勾踐會殺和自己同甘共苦的至親大臣,劉邦這個可惡的流氓為什麼殺韓信和異姓王,近代也一樣,不敢寫。
他們要這樣做,在一般老百姓的心裡,是無情無義,但在帝王的心裡只有江山沒有情義。作為一個皇帝,就是要控制整個天下,控制全國軍隊,只有控制軍隊才能坐穩江山,當江山打下來的時候,有很多功臣要分這個蛋糕,要權、要兵、要錢、要情、邀功,這樣江山就只能分給不同的人擁有,在這個時候,江山不是一個人的,是一個股份合作制的形式,當皇帝把其他幾個股東幹掉了,才能成為獨資公司,利益不用再分配他人,世間最是無情帝皇心!和一般老百姓的感性認識完全不同!
我是「皇帝的新衣」賬號主編,本賬號2016年打敗了百分之94的作者,你關注了嗎?
自私、疑慮是朱元璋屠殺功臣的根本原因!
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為了切身的利益,讓自己的江山千秋萬代傳承下去,對自己的能力就產生了疑慮心理,功不可蓋主的道理,他比常人理解的更透徹、偏激,他也許知道有不少的部屬內心對他不服,甚至有極少數有謀反的心理,這些疑慮的心理促使他把跟隨自己多年的功臣一勞永逸地解決掉。然後重新啟用一些根基資歷相對淺薄、唯命是從的親屬、大臣幫助治理天下。
鞏固自己的權力。
那些人知道得太多。
那些人不大聽話。
大明太祖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諱元璋。大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漢族,原名朱重八(也稱朱八八、朱興宗),後取名朱國瑞(1328年-1398年)。朱元璋出生於赤貧的農家,因此是出身於中國社會的最底層,朱元璋是繼劉邦之後中國歷史上又一位布衣出身的開國君。 朱元璋,在他的大明王朝的江山確定之後,他就開始有計劃地有目的地清除異黨。朱元璋為什麼會對這些功臣們痛下狠手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朱元璋誅殺功臣們?朱元璋到底殺錯了哪些功臣?因為朱元璋所創功業的巨大與輝煌,又因其屠殺開國功臣的惡名,所以朱元璋一直是中國古代最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24歲時赤手空拳參加農民軍,40歲時登大寶坐擁天下,整個發跡的過程一共只花了朱元璋17年時間。1398年,朱元璋以71歲高齡駕崩於任上,掰著指頭數數,他總共當了31年的皇帝。在歷代統一九州的開國皇帝中,朱元璋是在大位時間最長的一位。朱元璋一生征戰不息而能長壽(71歲在古代當然算得上是高壽),這應當歸功於他有一個好身體(或許是流浪時磨練出來的)。而朱元璋的長壽,又使這位傑出的古代軍事家能夠把自己漫長的後半生投入到治理國家的偉大事業當中,從而成為一個政績也很卓著的皇帝。 蒙元末年,群魔亂舞兼群雄逐鹿,歷代亂世,形勢還真是少有這麼亂乎這麼錯綜複雜的,而朱元璋竟然能在這巨大的混亂中後來居上,大敗所有的魔鬼與英雄,收割所有的莊稼與果實,無論怎樣看,他也真要算一個罕見的奇才異傑。而他做出的收拾戰亂、光大傳統文化、恢復漢民族正朔地位等諸多方面的貢獻,使得這位文治武功無不突出於史的皇帝放射出了「偉大」的光芒。 可是很遺憾,有一個聲音說:朱元璋太殘暴了!竟然屠殺了這麼多功臣宿將!這樣的人怎麼能配得上「偉大」二字!?並且,這個聲音在明亡清興以後越來越強,越來越大,朱元璋的名聲也越來越壞。 那麼,我們不妨了解了解,與朱元璋並肩戰鬥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有誰呢?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真可謂人才濟濟、群英薈萃! 眾多文臣武將的名字,無法在這裡一一羅列,但於明朝功勞最大的,大體也就是這些人了。這些大明朝的開國功臣,雖然只是輔佐朱元璋這朵大紅花的綠葉,卻並不妨礙他們的英名在史冊上閃閃發光! 可惜這些開國功臣大多結局不好,許多都被朱元璋找借口給殺了。甚至包括徐達、劉伯溫這樣的大功臣在內,民間也傳說是死於朱元璋之手。儘管朱元璋的大開殺戒很值得懷疑,可是被暗中洗了腦的人們都偏向於這樣認為,他們懶得動腦子去質疑,所以他們樂於全盤接受清廷的結論。 果真如此嗎?我看未必。因為清代修《明史》貓膩多多,包括《大明英烈傳》這樣的歷史小說也被大肆篡改了,還有那所謂的「火燒慶功樓」的故事,大抵也系滿清的捏造。 黎民百姓誰不憎恨暴君?文臣武將誰不憎恨屠殺功臣的君主?滿清太清楚這一點了,為了讓天下所有的漢人都忘懷明朝乃至厭惡明朝,滿清的皇帝乃下定決心要把朱元璋這個千古罕見的牛人打造成千古罕見的暴君。顯然,要實現這個目的並不難,清廷的統治者們只需把朱元璋屠殺人數的數字改大一些就可以了,只需把一些貪官污吏的死劃拉到無過受死的功臣里就行了,只要指使人編造一些所謂的民間傳說就行了。於是乎,被蒙蔽了的清廷的順民們大多都因為朱元璋很殘暴之類的宣傳而發自內心地棄明服清了。看起來,滿清統治者的目的差不多達到了。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被蒙蔽住的,否則,反清復明的鬥爭怎麼會長久地貫穿於有清一代乃至從未停息呢? 而在朱元璋這一方面,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注重民生、最痛恨貪官污吏的這麼一位嚴厲而偉大的皇帝,則很可能就此成為了這一陰謀的殘酷獻祭和犧牲,乃至被改寫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殘暴的一個皇帝。我想,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徐達到底是病死的還是吃蒸鵝死的? 先說徐達之死。民間傳說徐達晚年身患背疽,而朱元璋賜了一隻蒸鵝給他吃,徐達吃後,沒幾天就死了。這樣的徐徐達之死說法,我以為是不可信的。首先,這是野史傳說,本就不足為信。其次,長背疽的人吃蒸鵝就一定會死嗎?我不懂中醫,但我們為什麼不可以請一位中醫高手來解答這個問題?我相信,我們的中醫會用科學來否定這一說法的。再次,有關徐之死的另一說法——徐達因長年征戰,奔波勞頓以致積勞成疾,於1384年54歲時病逝於南京。史書記載說:徐達死時,朱元璋傷心欲絕,輟朝祭奠深致哀悼,並列徐達為開國武將中之第一功臣,譽之為「萬里長城」。不知怎麼的,也許是因為徐達的中正和謙謹,也許是因為朱元璋的基本品格值得信賴,我總以為這後一種說法應該更為可信,而且動徐達如動國家之基礎,朱元璋還不至於這麼糊塗。劉伯溫究竟是不是胡惟庸害死的? 關於劉伯溫之死,史書記載說:劉伯溫病重後,因為接受了胡惟庸派來的醫生的治療,然後就死了。而人們通常都懷疑劉伯溫其實是死於朱元璋之手。但我以為,他其實就是死於胡惟庸的暗算——當時擔任宰相的胡惟庸嫉恨劉伯溫,因此指使人向朱元璋進讒言陷害劉伯溫,朱元璋自然很生氣,乃奪了劉伯穩的爵位。在胡惟庸勢力的壓制下,心情鬱悶的劉伯溫終於病了。然後就發生了胡惟庸派醫生來為之看病然後劉伯溫病逝的事,這一年是1375年。 在我看來,即使朱元璋日後真是想大殺功臣以固皇權,當時的他也是絕沒有殺死劉伯溫的想法的。一來那時剛建國七年,身體很健康的朱元璋就算想殺功臣也不用這麼早就動手;二來年紀比朱元璋大17歲的高級軍師劉伯溫在朝中也遠沒有淮西集團勢力大,對朱元璋遠構不成威脅;第三,我以為朱元璋當時也只是想在以李善長、胡惟庸為首的淮西集團和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之間搞權力平衡而已。 朱元璋在李善長退休之後曾經邀請劉伯溫出任丞相,可劉伯溫一再地謝絕了——也許他不想介入到朝廷**的旋渦中去,也許他忌憚於功高震主,早就抱定了功成身退的主意。朱元璋也知道劉伯溫的心思,也就不好再勉強,他轉而向劉伯溫諮詢包括胡惟庸在內的丞相人選。劉伯溫的回答是,這幾個人都不成。 但朱元璋最終還是任用胡惟庸擔任了丞相——他似乎另有他的謀劃。可讓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胡惟庸竟然膽大妄為地害死了劉伯溫(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劉伯溫確實是死於疾病)。總之,我以為劉伯溫這樣的在朝廷中處於相對弱勢的開國功臣絕非為朱元璋所殺。
朱元璋大殺功臣的理由很簡單,無論是先立的太子朱標,還是後來立的太孫朱允炆,都為人仁厚,性格偏軟,朱元璋當然不放心自己死後,還留下一幫戰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設法把那些舊臣殺掉,以為子孫後代的江山永固鋪平道路,防止再出來個陳橋兵變的趙匡胤。有一次,太子朱標進諫說:「陛下您殺大臣殺得太多,恐怕會傷了君臣間的和氣。」朱元璋聽了以後不說話,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來,將一根荊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撿起來,面對長滿刺的棘杖,太子覺得很為難。朱元璋說:「這根荊棘你拿不起來,我替你將刺磨乾淨了,難道不好嗎?現在我所殺的人,都是將來可能威脅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們除了,是在為你造莫大的福啊!」
本來,湯和也屬「荊棘上的刺」,在必殺之列,可因為他的機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貪戀權勢,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其自保「經驗」可圈可點,不無「考古」價值。他對朱元璋有擁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興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資格還老一些。後來朱元璋脫穎而出,逐漸成為首領,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看到朱元璋當老大,難免心裡不服氣,而湯和雖「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在關鍵時刻,他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這份功勞,朱元璋是一直認賬的。
他不爭功,能以平常心對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時,朱元璋故意降湯和一等,找個岔子只封他為侯,而其他同等條件的人都封為公的爵位。他卻很謹慎,從不發牢騷,不怨天尤人,繼續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並及時向皇上作出誠懇而深刻的自我檢討,這才被寬恕,幾年後進封為信國公。
湯和識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湯和傳》記「帝春秋浸高,天下無事,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也就是說朱元璋對掌握軍權的老臣開始不放心了,湯和就投其所好,與其等他「杯酒釋兵權」,不如自己主動急流勇退,於是,在眾多高級將領中第一個自請解除軍權,「和以間從容曰:『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馬撥款為湯和在鳳陽老家造房,讓他衣錦還鄉。
回家後他又低調做人,從不以功臣自居,並且束縛子孫家奴,遵守法紀,善待鄉鄰,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沒有放鬆對他的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報到朱元璋那裡,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遊山玩水,含飴弄孫,從不結交地方官和鄉紳,不談國家大事,給人一副只貪圖享受別的事一概不管不問的印象。讓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這樣,他令人難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歲的高齡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幾個能善終的老臣,死後追封為東甌王,謚襄武,可說是備極哀榮。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殺盡所有功臣的,天網恢恢之下,湯和能成漏網之魚,確實是個歷史奇蹟。可見,《明史》里說湯和「沉敏多智數」,絕非溢美之辭,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成了個「異數」。
貪污腐敗受賄,還有欺壓老百姓,比如藍玉案就是貪污腐敗最終的下場,甚至發出感慨,朝殺而暮有,最後只能不了了之,而且這些功臣居功自傲,不肯解甲歸田!反正朱元璋只殺貪官污吏,為百姓做好事,一旦殺貪官污吏自然被這些人黑幾百年,連他的女婿,駙馬都被送上斷頭台
朱元璋本身打天下的時候,就很清楚自己手下這些人個個都是有本事的人,只要有任何一個人敢於結黨造反,朱元璋就要頭疼不已。
朱元璋從小過窮日子,要飯,眼看著自己家人餓死,所以恨透了元朝政府那些官員,恨透了貪污受賄,見到這情況就不顧一切殺掉。
朱元璋一早就計劃立皇太孫為新黃帝,他也知道。朱允炆是一個文人黃帝,所以為了給自己的江山排除潛在威脅,一定要在自己死前清理乾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