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慢半拍的人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


謝邀!

我從事諮詢行業10多年,經常和各種高管打交道,據我觀察,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做到高管這個位子,不考慮他們有能力、敢拼搏之外,我覺得至少還有兩個東西起決定作用,一是他們思維敏捷,機會出現時能夠馬上抓住,二是他們善於學習,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從"聽說"到"了解"、再"迅速掌握",從而抓住機會。

那麼,如何讓自己思維敏捷,善於學習呢?

我的觀點是:心到、眼到、手到、口到。

心到,緊扣重點,急速思考

小技巧1:(1)抓重點、抓主要矛盾 (2)按主題層層分解 (3)聯想和擴展,學到一個知識點後要聯想更多的知識點。

小技巧2:利用工具,藉助思維導圖工具,提高思維的邏輯表達能力。

下面,我給個思維導圖的操作的操作栗子。

這是一篇關於自媒體人如何快速過新手期的文章,我們用思維導圖工具,形成了下面的這種圖,怎麼樣,是不是所有重點都有了,而且很容易記住。

實操方法:

1、打開思維導圖軟體, 我習慣用MindManager,點設計,選擇自己喜歡的模板。MindManager的模板很多,有上百套可供選擇。

2、將關鍵的幾個主題文字複製到記事本中(如本文為:一定要垂直聚焦、切忌搬運複製,謹慎蹭熱門、字數要控制等,這個是我的個人習慣,可大幅度提高效率),選中標題"思維導圖實戰二",Ctrl V,選擇某個主題,滑鼠右鍵,Icons,選擇需要的圖標,如下圖:

眼到,眼裡有人,眼了有活

關於眼到,作為卡耐基的忠實粉絲,我推薦您多讀點卡耐基的系列文章,作為成功人士,他願意分享自己的成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他在書中教了我們不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溝通表達的妙招,關注後即可參閱我的往期文章:

"一張圖解決85%的溝通問題:卡耐基說話的智慧思維導圖",

"老司機10張圖解卡耐基秘籍:說話的藝術、人性的弱點、金字塔原理"

手到,精力充沛,效率增倍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呵欠連天,睡眼朦朧、如何思維敏捷?,所以我們需要加強鍛煉身體,近幾年流行跑馬,半馬、全馬,但馬拉松這種愛好,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我推薦個每天10分鐘鍛煉身體的好辦法:平板支撐。

口到,溝通到位,事事如意

關於溝通表達、口才訓練,有好多方法,我最喜歡的還是撲克牌訓練,這個訓練每天都可以做,關鍵是不受題材影響。

一、準備

1. 隨意找張報紙或找篇文章,找出名詞、動詞、形容詞各18個

2. 18個形容詞裡面再分成9個褒義詞和9個貶義詞

3. 把這些詞列印在紙上,剪下來貼到撲克牌上,這樣就做好了一副溝通撲克牌

二、練習

1. 隨機抽一張牌,用牌上的詞語造句,注意必須是複雜的疑問句。

比如牌上寫的是"優秀",你就用"優秀"來口頭造句,比如說:"每個企業中都有優秀的員工,也有平庸的員工。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員工是否優秀呢?"

2. 再抽一張牌,用第二張牌上的詞去回答上一張牌提出的問題,注意盡量從3方面回答。為什麼是3個方面呢,請參閱前期文章 。

比如你又抽到了一張"學習",就可以這樣回答:"我們公司是從三個角度來評價一個員工是否優秀的。

1) 首先,這個員工要有上進心,追求卓越,這是他不斷進步的前提條件;

2) 其次,他學習能力要強,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3) 最後,他還要服從組織管理,尊重他人,有團隊合作精神。"

這樣,才算完成了一輪說話訓練。

3. 熟練之後,可以用三張牌來練習,提高訓練難度

通過這樣反覆操練,溝通能力上去了,思維的敏捷度自然就提高了。


我是小明,外資公司諮詢顧問,10年企業管理諮詢經歷,擅長客戶溝通、總結彙報,思維導圖愛好者,卡耐基忠實粉絲,歡迎評論區留言,感謝您的關注。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為什麼別人反應那麼快,他們能想到的事情,我們卻總是思維慢半拍想不到呢?讓我們一同來探討提升思維的「七部狂想曲」。

1.好的狀態

狀態決定結果,人只有好的精神狀態,才能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去思考、交流,和溝通。

我們都有過精神不好的時候,沒狀態時,我們會沒有耐心變得不耐煩,聽不進去別人的話,容易傷人,更溝通不出個好結果來。

人的左腦用於記憶和思考問題,如果大腦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頭腦就變得不靈活,記憶力衰退。

據統計睡眠充足的人要比睡眠不足的人記憶力更好,免疫力更強,頭腦更靈活。

然而仍然有六成的年輕人睡眠嚴重不足,每天只有4~5小時的睡眠時間。

2.注意傾聽

相較於說話而言,莫過於傾聽最難。我們經常犯的一個錯誤,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開始打斷,進而闡述自己的觀點。

擁有好的思維的前提是傾聽,耐心的聽完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很多人思維慢半拍是因為在聽到別人話說一半後,就開始思考如何組織語言反駁和說服他們。

人的注意力一旦分散不集中,就會影響思維,從而走神,甚至別人說到哪裡了都不知道,頭腦反應不過來。

先從傾聽開始,聽清楚別人想表達,再做下一步行動,否則只會出現雞同鴨講的尷尬場面。

3.擅於提問

當別人說的問題我們沒聽清,或是有不懂的地方時,要及時虛心請教,請他再說一遍,或者說得再詳細些。

切忌為了面子不懂裝懂,等到別人徵求你的看法時,你又說不出。

有時為了幫助自己理解,我們會把別人的話重複一遍,比如「你剛才說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嗎?」

或者,「能不能這樣來理解?」都能為我們爭取更多的信息和充分的時間來思考。

4.抓住動機

在短時間想要了解別人的想法,就需要我們抓重點,抓動機。

每個人在說每句話,做每件事之前都是有目的性的,我們要做的就是要了解他背後的動機。

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這樣做又會帶給他哪些好處?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他,透過現象看穿事物的本質。

從本質出發,我們就不會偏離方向,出現大錯。

5.以退為進

當你實在想不出辦法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時,不妨以退為進。

比如,你可以告訴對方,「我想先聽聽你的看法」,可以為我們帶來新的思路,或者「你容我好好想一下,好好考慮一下」,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

有些問題是需要自己花時間深度思考的,並不表示思考的時間長就是思維慢。

以退為進的思想也可以用於演講中,如果你突然忘詞了,不知道接下來該說什麼了,為了緩解尷尬,也為自己爭取時間能夠想出來,這時你可以反問大家應該是什麼?

大家在回答的時候就能為你提供更多靈感、回憶和思考時間,並且還能起到帶動現場氣氛的作用,不失為一種智慧。

6.多看、多經歷、多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反應慢不會解決問題,在於我們從來沒看過,也沒經歷過,沒有經驗可言對於大多數人都會比較棘手。

平時就要求我們多看、多經歷、多思考,即使我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也可以從他人的經歷中學習到和悟到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感觸。

7.運用批判性思維和逆向思維

批判性思維(CriticalThinking)

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

批判性思維能讓我們更擅于思考,能從更多的角度開始考慮問題。

比如經常抱著對某事和某種方法懷疑的態度,通過查詢資料,和專家、相關人士溝通來驗證自己的觀點。

不管結果是證實還是證偽,都會加深我們的印象,更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逆向思維(Reverse Thinking)

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當我們無法從正面解決問題時,不妨反向思考。比如,司馬光為救人砸缸,曹沖藉助水的浮力秤象。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說明了「反者道之動」,告訴我們要用一分為二、正反兩面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

生活中,當我們發現有和我們不同的思想和思路時,不妨虛心請教下他的想法來源於哪裡,再結合提升思維七部曲,相信很快也能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

漫話心理學,專註分享最實用的心理學。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是個比較寬泛的問題,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回答。我想提供一個角度,特別是在當下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許多人都可能極需掌握的能力,那就是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批判思維,並不是「懷疑論」——對凡事都抱有懷疑的態度,而是保持自身思考的自主性和邏輯的嚴密性,不被動地全盤接受別人的意見,也不帶著偏見刻意駁斥一個觀點。一個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才是思想上真正獨立的人,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意見,不會人云亦云。

在著手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幾種生活中常見的思維邏輯陷阱,你可以先對照檢驗一下,自己是否曾經陷入過以下提到的邏輯陷阱。

  • 當別人告訴你一件事情,並且提供一個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之後,我們就容易全盤接受,不再進一步思考這個事情並提出質疑。

例如生活中,朋友在你感冒時候推薦一種感冒藥,他解釋說,上次他用了這個感冒藥之後身體立刻好轉了。乍一聽似乎沒毛病,然而,類似感冒這種疾病,在度過最嚴重的階段之後,即使你什麼也不做,身體本身也會漸漸自動好轉,並不一定是因為某種特定的感冒藥才好的。

  • 將兩件相關的事情,當成因果關係。

比如,日常中有人斷言,「多吃燕窩會讓人的皮膚變得更好。」可是,也存在一種可能,多吃燕窩的人,比起其他人,更注重對自己皮膚的保養,他們可能會吃多吃水果、確保睡眠充足。他們皮膚更好,不一定是多吃燕窩的緣故。

  • 因為一個人的個人品質、興趣愛好或過往的經歷,而不相信他提出的觀點。比如,一個人曾經偷過東西,就認為他說的話也不可信。

  • 喜歡一個人或者喜歡一個組織團體,便認為他或他們說出來的觀點肯定是對的。常見的有「我愛豆這麼好,他說的肯定都是對的。」

  • 認為多數人相信的觀點就是對的。

心理學家指出,批判性思維是一項能夠被學會,並且通過訓練和運用提高的能力。那麼,我們該如何訓練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呢?以下這些建議分享給你:

首先心理學家認為,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學會提問,多問「為什麼「,而不要被動地接受外界的訊息。「為什麼他會得出這個結論?」「有什麼證據支持這個結論?」「這些證據的來源是什麼?可靠嗎?」

並且,還要學著質疑那些「想當然」的說法,比如,一天要喝夠8杯水,晚上要睡足8小時,女生比男生更多愁善感……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想當然」的說法,並不一定都是正確的。

除此以外,也要檢查自己是不是本身就抱有一些思維偏見,這可能會影響自己作出判斷。比如一個抱有「女性無法勝任領導職位」偏見的人,在獲取信息時可能會更多關注支持自己觀念的信息,而對那些女性也能擔當領導的證據視而不見。

歡迎點贊並關注頭條號「知我心理學」——2017年度健康頭條號、悟空問答最佳乾貨科普答主獲得者,4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References:

Browne, M. N., & Keeley, S. M. (2007).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Pearson Education, Inc.

Moore, B. N., Parker, R., & Rosenstand, N. (2011). Critical thinking. McGraw-Hill Education.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概括的和間接的反映。

通俗的說,每當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問題,總要「想一想」,這種「想」,就是思維。

思維能力是指人們採用一定的思維方式對思維材料進行分析、整理、鑒別、消化、綜合等加工改造,能動地透過各種現象把握事物內在實質聯繫,形成新的思想,獲得新的發現,制定出新的決策的能力。 

在生活和工作,我們常常見到一些人思維活躍,反應敏捷,說話做事恰到好處,顯得很聰明;

而有的人顯得刻板獃滯,木訥寡言,行動遲緩,看起來很笨拙,思維比人家慢半拍,或者差距更大。

人是否聰明,主要就看他的思維能力強不強。有人認為,聰明和笨拙是天生的。我們不否認天資的差別,但是,後天的努力更重要。

那麼,要使自己聰明起來,智慧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思維能力。

那麼,思維慢半拍的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呢?

遇到事情多三思,多實踐。

讓自己大腦積累更多的知識,人要是沒有知識,思維自然遲鈍,就像機器人沒有輸入更多的程序,問題,在大腦中就找不出答案,也就是思維停滯。

所以掌握知識是必須的,書是永遠也看不過完的,所以只要你多讀書,思維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多演算也是靈活用腦的好方法。

很多成年人離開學校,再也不做數學題,認為工作上不需要就不去運算。

其實不然,我們經常找一些數學來演算,會提高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經常思考數學題,思維能力提高,而且大腦不會「生鏽」也不易患腦血管疾病,數學的運算對我們成年人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多思考。

不要迴避和推脫,要想辦法自己解決,大腦是越用越靈活的,如果不愛思考,思維能力就會下降,所以經常用腦,經常解決問題,思維能力自然提高。

經常玩思考性的棋類也有助於提高思維能力。

比如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等都是鍛煉思維的非常好的方式,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棋類都是非常好的鍛煉方法。

多閱讀,多運算,多寫作,多用大腦,多獨立解決問題都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方法。

也可以多在悟空問答上回答別人提出的問題,不僅幫助別人也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人人生而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徵。性格只有不同,而無高下之分。

與題主相似,我有個比較要好的同事小A,在外人看來,就屬於典型的「慢半拍」。

小A工作踏實,人也不笨,無論從哪個方面看算得上比較優秀的一個人。但是一旦他和人辯論起來,或者是因為什麼事情吵架,就常常會面紅耳赤張口結舌,從而落了下風。

去年,我們與外單位展開了一次合作,實際演示時,由於某環節出現了紕漏,效果很不好,兩邊Boss都不是很滿意。其實這個環節是小A和外單位另一個人共同負責的,但那人當著領導的面,直接便說「這個錯誤是小A犯的」,把所有責任推脫得一乾二淨。小A也想解釋,但一時間卻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託詞。直到會議結束,他才想起那個環節里某個重要提示根本與我們單位無關,肯定是對方的責任,可是此時為時已晚。

類似的情況常常發生,每當回憶起這些事情,小A都恨不得「穿越」回去,讓自己不再那麼「慢半拍」。

可是,這真是思維反應慢的緣故嗎?

在教育心理學裡,小A這樣的性格,被稱之為「場依存型人格」。這類人格對於衝突、緊張的場合極為敏感,所以一旦陷入衝突,很容易便陷入應激狀態,即神經高度緊張,大腦一片空白,從而使得自己「慢半拍」。「場依存型人格」往往過於看重他人看法,並且具有一定的完美主義傾向,即便一件事情已經得以解決,他們仍會在事後不斷反思,然後越反思越覺得自己行為、言語不當。所以,所謂的「慢半拍」可能並不是思維上的慢,而是因為自身性格特點影響,使得自己在特定的場合,顯得「慢」了。

「慢半拍」的人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為了改變「慢」,努力鍛煉自己的反應能力,這實際上是一種南轅北轍。更應該做的,是接納自己的實際特質。盲目羨慕「反應快」,而忽視了自己心思細膩、考慮周到等優點,無異於取長補短。

畢竟「快半拍」只是想得快,而「慢半拍」則想得更遠。


很多人會以為思維慢半拍是個人能力不足的表現,其實這個慢半拍,也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慢半拍,不自知,也不願意在這半拍中學習和提升自己,任由自己的遲鈍變成一步步落後別人的理由,另一方面,有的人會利用這個慢下來的半拍,努力學習,提升自己,體驗生活,與他人不同的軌道上賓士一段,和其他人的步調錯開半拍,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比如大學時,大部分人都在大四一年忙著考研、找工作和畢業答辯,但是有一些人計劃在自己走進社會的這前一年,給自己一個間隔年,停下緊追他人的腳步,慢下半拍,去遊學、旅行甚至去隱居一段時間,小編的同學中就有一個人背包客做了一年,他在這一年裡與不同的人接觸,了解當地文化,促使他開闊了視野,也使得他在思考一個問題的時候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面去思考。最後,他成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運營總監,在其他人都還在工作中尋尋覓覓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他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並且在很短的時間裡越來越解僅自己的目標。

思維方式的提升讓他在職場上的行動總能比別人快半拍,後來提到自己的這次旅行,他表示,從前幼稚、無知,但經歷過一次間隔年的旅行,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對自己也有了更明確的要求。

另一種慢半拍的人,就是平時接收同樣的信息,需要更多的處理時間,和他人在同一起跑線,有一樣的條件,卻總是比被人差了那麼一點點的人,他們的慢,是需要練習才能提升的。所謂的思維力,也是需要通過許多反思、自省以及自律來改變。從反省自己哪裡做的不好開始,總結自己的錯誤,在下一次時,努力讓自己克服以前的錯誤。多思考,遇到了事情多問:為什麼?怎麼辦?會怎樣?三個問題。

勤能補拙,說的就是一些天生思維慢半拍的人。


以上內容均為開火車的老濕機原創,轉載請聯繫

歡迎關注開火車的老濕機


你知道思維是什麼嗎?看到這個問題相信有一大部分人馬上開始考慮具體內容,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則會說「真無聊」。其實不然,在有書君看來當朋友們在聽到或者看到這個話題時,大腦就已經開始運轉了,而這就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包括說「無聊」的人在內。

書上給思維下的定義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是人腦藉助語言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應過程。可今天有書君要跟大家聊得是如何能讓我們自己的思維敏捷,所以關於思維定義之類的問題就先擱一邊了。那麼接下來就言歸正傳,看看怎樣能夠思維敏捷,不比別人慢半拍呢?

遇到事情要多思考,多實踐。

我們每個人要想讓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提高,就要讓自己的大腦積累更多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量要是匱乏,那思維就會自然遲鈍,而掌握知識的最好途徑,就是多讀書。說到這兒,有朋友就要說了,那有書君給我們推薦幾本唄,其實有書君認為讀書不應該有局限,而是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勢,各個知識面的書都要去看。比如說軍人不一定就都要去讀軍事方面的書籍,什麼天文地理、文學歷史、醫學、財經等等、甚至是娛樂八卦都應該有所了解,只有腦子裡裝的東西足夠多,才不至於出現思維卡殼的現象。

多做一些數學題,不斷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

我們大多數人在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除非工作需要,否則是沒有人願意再去接觸數學題的,其實非也,非也,如果我們時不時的找一些數學題來做,那邏輯思維能力將會不斷得到提高,大腦不會「生鏽」也就不容易得腦血管方面的疾病,所以經常做做數學題,對我們已經脫離學校的成年人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那些能夠每天陪在孩子們身邊做作業的家長們,你們就偷著樂吧!

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要多動腦筋思考。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問題,有的人遇到問題積極主動的想辦法解決,而有的人則是一味的迴避、推脫,或者是求助別人,讓別人來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然後總是對別人說「你好聰明」,殊不知不是自己不聰明,而是自己太懶惰,不想去動腦筋。經常動腦筋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學會舉一反三,避免以後遇到類似問題,又要煩惱。深受我們喜愛的電視節目《奔跑吧!》就是借鑒的國外類似節目,非常好的詮釋了什麼叫舉一反三。所以多動腦筋,舉一反三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好方法之一。

大家要多玩兒。

有書君說的多玩可不是瞎玩,提高思維要多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和玩具,那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棋類,像什麼中國象棋、國際象棋、圍棋等等都對鍛煉思維有很大的幫助,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下棋都是非常好的思維鍛煉方法。在某寶上也可以搜到種類繁多的鍛煉思維的益智玩具,大人和孩子一起玩不但可以鍛煉思維能力,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所以趕快動起手來吧!再有書君看來玩還包括走到外面的世界去開闊眼界,所謂見多才能識廣,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在遇到問題時思路才能夠更加開闊。這裡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甲,乙兩個小孩子在一起搭積木,甲的父母經常帶孩子出門旅遊,而乙沒有,這個時候兩個小朋友,在搭積木的過程中就會呈現出差距,甲說我搭的是高鐵,火車裡最快的車;乙只能說我搭的也是火車,可我沒坐過高鐵。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就透露出了眼界的開闊,與思維的關係是成正比的了。

但話又說回來,思維慢半拍不一定就是大腦反應遲鈍,只能說明某一個人在某一方面不夠敏感,或許在另一方面就會表現出驚人的能力。例如有人就天生對數字敏感,只要是看到或聽到的數字,都能夠準確無誤的記下來,而要是讓他唱一首歌,那恐怕就是一張嘴嚇跑所有人,這隻能說是對音樂的不夠敏感。在通過學習聲樂發音之後,也會有不錯的歌喉。所以,有書君提醒朋友們,不要對思維慢半拍的人,帶有歧視態度。

最後,有書君推薦給大家美國作家卡耐基的《人性弱點》全集,通過對這套書的閱讀,朋友們會更加受益匪淺。


思維慢半拍?這個真心不知是一個什麼樣的評價,像是被忽悠了。如果是老年人和智障人士那是生理機能退化的機械反應,是不能這樣評價的,那是歧視和不公平的。我想說這個『思維慢半拍』,應該是對學習或工作不積極的年輕人說的。如果說自己『思維慢半拍』,那就象說『我馬虎了』一樣,是託詞、是被動應付。其真實情況是沒有認真去學去做,沒有真正掌握或領會要領而出現錯誤或怠慢。

如果您這裡是指學生,我的分析是該生學習分心,不能專註於即時任務,遇到問題就會『神遊天外』,或者是你已經在前面了,他還糾結停留在既往。這樣的學生其實不是提升思維能力的問題,而是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態改善的問題。一是上課跟上老師的節奏,不自行其是,若有問題不能及時搞清楚,也要跟上,下課再問記下的疑問。二是與人交流要專心於當時交流的話題,不能王顧左右而言他。措施是看著人的眼睛講話,提升專註度就不會慢半拍了。


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即:寓意著天道中其「人道」的真理含義;理解為【存在即合理】與【世上從未有愚蠢得純粹的人降生於世,並存在著;換句話說只要存在著的一切生命體(特別是人類)更是有其存在的必要!這便是提倡和諧、互補、共融、協調的能讓參與者真正找准適合自身天賦施展,與策劃安排人士的人懂得怎樣才是合格上場的成員狀態,與怎樣的安排和用人計劃才是整個過程有可能會一衝到底的希望結局。

因此,假設真是覺得思維慢半拍的話,大可不必一定非要擠進思維快的群體中,這中間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日積月累和勤勞的針對自身優勢而學習精進到一定程度下的臨場應變能力。換句話說:可以去嘗試慢思維模式有關相對有關另類的認識,與科學、哲學等方面,關於人性思維一些深層認識分辨方面的知識,從而,首先對自身真實狀況能區分,再進一步就區分出來的現象針對性的做深層了解……因為,人,只有達到對自身有一定足夠多了解,才能對症下藥的為自己合理安排一個未來走向式的計劃……世上從來不曾有天下統一可用的現存理論,能提供給定向人群共用;那麼,也就是說真正只有找到自己的本質那條正確行程的大道,才有真正轉折我們人生的機會讓我們去一步步努力!


題目可能真的問到point了,那些腦子裡的人可能正是由於他們長期獨特思維的方式,造就了他們在反應時的快人一步,接下來的話很重要。

這本質上來說,還是由於學習模式決定的。

下面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主要是教授或研究生)的一些學習和處理問題的模式。

不是說這些是可複製的,或者說這樣做會讓你成為天才,只是這些模式似乎存在:

1.他們在提升和降低抽象級別方面非常有天賦。

聰明者們往往能夠把看似無關的事實幾乎立刻融入全局,並深入到任何細節層次。

另一方面,當學習時,他們傾向於一次在每個抽象層次上學習,而不是像大多數人那樣簡單地從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地構建。

所以你能理解了吧,上學的時候,有的人一些比較抽象的學科學得很好,有的人就只能學習具體的科目,一旦抽象了他們就感到無所適從。

其實抽象處理問題的能力,就是一種在問題本質上進行探討的能力,而我們很多人只能夠在具體的事上進行學習和探討,這本身就降低了我們融會貫通的能力。

我們只能從一件事到另外一件事,但是在抽象能力極強的人眼裡,許多東西的本質是一樣的,因此他們在思維反應上快人一步是理所應當的。

抽象思考能力最強的一批人是誰,其實我們都想到了,那就是哲學家們,這是我們公認的一批最聰明的群體。

2.他們做了很多假設。

這似乎違反直覺——我們經常聽說創造性思維需要打破現有的假設。

但天才們似乎傾向於很快做出很多假設,測試他們的假設,然後在必要時非常緩慢地改變他們的假設。

3.他們想出了壓縮信息的獨特方法。

一個聰明的人可能會把一個困難的數學定理看作是十步的連接,而天才可能會把它想像成一幅圖畫。

4.他們把情感或外部思想與思想分開。

至少在科學上,天才們往往從不把任何外在的意義放在他們的思想上——例如,他們可以考慮如何有效地入侵一個國家,或者釋放一件可怕的武器,而不會被所涉及的破壞形象所困擾。

5.他們也可以專註於他們的工作。

不管他們正在經歷什麼——無論是大聲喧嘩還是個人創傷。

6.聰明人經常遵循「T」型學習模式:做一件事的專家,涉獵很多東西。

他們將經常受到與他們的主要研究無關的事物的啟發,或者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


推薦閱讀:

TAG:羅輯思維 | 教育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