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為什麼不受人喜歡?


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故事,主角是個科學家、神棍,以及人渣,他就是牛頓老人家。

牛頓在科學方面的研究貢獻自然不用多提,稱為神也不為過,然而他老人家在人品方面卻實在無法讓人恭維。

是的,你們可能很難相信,牛頓是個人渣,而且是個超級大人渣。

今天主要講講牛頓與胡克的故事

相信只要是上過學,認識字的人都聽說過這句話,「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出自牛頓之口,從小到大,我們都被這句雞湯洗腦,足以跟愛迪生的「99%的汗水」並列科學家雞湯句之首。

然而,這句雞湯背後有一段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要說這事,就不得不提另一位科學家,那就是胡克了

說到胡克,那也是中學物理課本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啊,「胡克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很少人知道,他和牛頓之間的往事。

大部分人都認為,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憑藉一己之力推算出來的,事實上並非如此。事實上早在牛頓之前,開普勒就提出了行星三大運動定律,而胡克更牛逼,已經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不過,胡克的數學不好,無法利用引力反比定律推導出開普勒三大定律,只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所以科學界對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視。

這時候牛頓跳出來了,他也確實牛逼,當時的數學無法解決問題,他就硬生生自己開創出了一套數學理論,將問題解決,並提出了著名牛頓三定律,而這套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微積分(關於微積分牛頓也有一場撕逼,下篇會說)。成果發布出來科學界一片震驚,牛頓被認為是萬有引力的發現者,在科學界一鳴驚人,一躍成為整個科學界站在山頂上的人物,也奠定了他在整個科學史上的地位。

這時候胡克不幹了,明明是我發現的,怎麼成了牛頓你的了。於是胡克跳出來指責牛頓抄襲自己的成果。

其實之前牛頓和胡克就有過一場撕逼,胡克認為光是一種波,而牛頓認為光是粒子。二人為此有過一場論戰,不過那時候胡克已經成名,而牛頓還是個新人,人輕言微,沒有話語權,在論戰中處於下風,甚至還差點因此從皇家學會退會,所以牛頓只能打碎了牙往肚裡咽。

然而現在牛頓的地位可是今非昔比,怎麼會繼續忍氣吞聲。

雙方開始了你來我往的論戰。

胡克在1689年2月15日的日記評論此事時,抱怨「利益沒有良心」。1690年2月在王家學會的一次演講中,他諷刺道:「牛頓幫了我大忙,我本人多年前首先發現並向學會展示的引力性質被他當成自己的發明印刷出版。」

牛頓也沒閑著,他在一封寫給胡克的信里說「笛卡爾踏出了很好的一步,而你則推進了許多方面的發展...如果我看得更遠一些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胡克本身身材矮小,還是駝背,最忌諱別人拿自己身材說事,牛頓在信里這句話的狠狠地戳在了胡克的痛處。

胡克奮起反擊,通過一切途徑來反擊牛頓,但是由於這時候的牛頓地位實在是太高,所以根本沒人理睬胡克。這場論戰讓胡克的餘生充滿了陰影,讓他變得越來越抑鬱、多疑和忌妒。1703年,胡克在備受疾病折磨後逝世。幾個月後,牛頓當選皇家學會會長。

當上會長後的牛頓給學會選了一個新地址,在搬家的過程中,胡克的收藏,實驗儀器莫名其妙的丟失了,同時丟失的還有胡克的畫像。因為胡克形象不好,不喜歡畫像,所以只畫過這一副,這就導致了胡克成為同時代的科學巨匠中唯一沒有肖像畫流傳下來的一位。至於為什麼會莫名丟失,答案不言而喻。

這還不夠,牛頓還利用權力撤銷了胡克留下的研究課題,解散了胡克的實驗室。

據說後來牛頓還想把胡克的研究手稿燒掉,在學會其他會員的反對下才沒燒成。

如果可以,牛頓都想把胡克挖出來鞭屍了!

這些行為,跟我們心中的科學巨匠形象確實有些不符。

然而牛頓一生撕過的逼,做過的奇葩事情遠不止此。他動用權力跟萊布尼茲爭搶微積分,最後導致萊布尼茲活活氣死;寫了150萬字的神學著作,跟上帝猛掏心窩子;在自家弄了個窯子,致力於煉出長生不老葯……

著實讓人無法直視

------------------

物理大觀,講述有趣的科學故事,介紹奇妙的物理知識,讓你感受不一樣的世界,喜歡點個關注吧!


霍金開頭的這句話,艾薩克?牛頓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應該是說的是牛頓不受那些和他爭奪理論發明權的人的喜歡,如胡可、萊布尼茨等。

喜歡牛頓的人很多,比如哈雷,就是哈雷彗星發現者的那位,哈雷當初和胡可等人討論天體運行軌道,胡可說早就證明了天體運行軌道是橢圓,但是當胡可讓他拿出證明方法時,胡可卻推脫一直拿不出來。

後來哈雷到牛頓家拜訪,談到了天體軌道,牛頓說早就證明出來了,哈雷讓牛頓拿出證明方法給他看看,牛頓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就說等幾天送給他。牛頓可能真的以前早就證明過,但他的確找不到了,就自己重新寫了一遍,拿給胡可,胡可看後欣喜若狂,這是劃時代的傑作啊!胡可建議整理成書,牛頓後來就寫成文稿,並且在劍橋演講多次。牛頓本人沒錢出版,英國皇家學會也不肯出版,估計也是資金緊張,哈雷有錢,哈雷自費幫助牛頓出版了牛頓的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牛頓從此一炮而紅。

可見哈雷至少是喜歡牛頓的,而且有一批人喜歡牛頓,包括英國女王安妮,因為她還授予牛頓爵士。因為英國是世界的科學中心,牛頓受到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敬仰,那喜歡他的人應該很多,但是也有一些人很討厭他,主要是理論發明權名譽的競爭對手,如萊布尼茨和他的簇擁著,還有胡可等人。


牛頓雖然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在學術上也有很不光彩的一面,他對胡克和萊布尼茨的打壓讓人非常懷疑牛頓的學術人品。

胡克在多個領域都做出了傑出貢獻:首次用顯微鏡看到並命名細胞,首次觀察到火星和木星的自轉,發現雙星,首次測量恆星的視差,發明了輪形氣壓計、液體比重計、風速計里程計、現在還在車輛的傳動裝置中使用的萬向節、鐘錶的遊絲、後來用於相機的可變光圈……,並且還是當時有數的建築設計師,如此多才多藝,難怪後來有人稱之為「英國的達芬奇」。但是在胡剋死後兩百多年間,他幾乎被人遺忘了,直到20世紀他做為大科學家的地位才被確認。原因就是他得罪了牛頓,指出了牛頓很多的科學錯誤。比如,1672年年初,牛頓被選為王家學會會員,做為見面禮,他給學會寄去一篇證明白光是不同顏色光的混合的論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組成的,遭到了認為光是一種波的胡克的猛烈抨擊。1675年,牛頓發表的另一篇光學論文招來了胡克更猛烈的抨擊。胡克認為牛頓論文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從他在1665年發表的《顯微圖譜》一書中的有關論述中搬來的。

當時牛頓提出引力的大小不隨距離而改變,但胡克寫了好幾封信來反駁,簡潔明了地認為引力的大小和距離成反比,並提出了很多支持觀點的論據。結果,胡克是對的,牛頓也採用了這個觀點,但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他把涉及胡克的引用統統刪掉了。

胡剋死後,牛頓當上英國皇家科學院長,心胸狹窄的牛頓居然下令將胡克的實驗室和胡克圖書館全部解散,所有的成果研究資料,實驗儀器被分散銷毀,畫像也不留。讓人非常匪夷所思。

牛頓跟萊布尼茨的紛爭更是莫名其妙,他們倆近乎同時發明了微積分(雖然研究的起點不同),但牛頓還沒來得及發文章,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方法和符號系統已經傳遍歐洲大陸。牛頓的自尊心無法承受,從和萊布尼茲和睦相處變成了謾罵,他指責萊布尼茲剽竊他的成果,英國科學界也跟著起鬨,這場紛爭導致歐洲大陸近100年都不願意和英國的學術界討論數學問題。


牛頓毫無疑問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他在26歲前就完成了一堆重要的發現,如果那時有諾獎的話,應該至少連頒三個物理獎加一個化學獎,附贈一個數學菲爾茲獎。

所以對於一個天才來說,有必要再奢求他必須討人喜歡嗎?我覺得像這種領先於整個時代的天才看問題看人看世界肯定和普通人不同,所以有些言行我們不理解。但有一點應當是他們這類人共通的,那就是渴望探究真理。從這一點出發我傾向於相信他們都做人是本真的,不虛偽,不迎合世俗的。

所以,我的答案就出來了,為什麼牛頓不討喜,而老愛人人愛?那是他們正好生來如此,他們只是不掩飾而已。


我發現很多不正確的觀點,都是用問題的形式提出來並讓大家接受。很多時候問題根本就是錯的,問題的觀點根本就是錯的,比如說這一個,你有統計過牛頓是否受歡迎嗎?你從哪裡得知這個結論??


感謝邀請

是的,相比於牛頓我更喜歡愛因斯坦!

大部分人認識牛頓都是從中學物理課本上了解的,它讓我們受盡了「折磨」,還有砸在他頭上的蘋果。而愛因斯坦我們都從科普文章知道愛因斯坦的偉大,特別是他留了一張幽默詼諧的吐舌頭的照片。而我們的牛頓先生則只能在畫像上給我們留下印象。他們同樣是我們偉大的科學人物。

牛頓是位特別好強的人,在那個年代,牛頓的確也不太受待見,他身為卡斯講座教授,但他的課基本上沒人聽,學生很難聽懂他的課。在英國皇家學會時候也是出了名的小氣,如果有人冒犯得罪了他,他是不會原諒的了,下場也會很慘而我們這個年代我相信是他的三大定律讓他不受待見........其實他還有很多優點,我就不多說了,這裡我們談他為什麼不受待見。

而我們的愛因斯坦呢,他傳出的「緋聞」很少,對於愛因斯坦,我們聽到的都是天才的愛因斯坦,在專利局單挑整個物理學屆,大腦過世了還不忘保存下來繼續研究。他的報道幾乎都是積極正面的,但他頭腦的想像力也確實另我們佩服!

要推薦給大家兩本書《愛因斯坦傳》和《牛頓傳》,而且愛因斯坦傳也比牛頓傳可讀性強好多!


我估計原因是:他的性格孤僻內向,不善社交。成天沉浸在自己的思考里,不關心外界,肯定與人格格不入,因為與人沒有溝通交流,沒有了解,在他未出名前,可能有許多人會瞧不起他,所以別人怎麼會喜歡他呢?聽說他暮年一心追求升官發財,這也讓人對他有點失望。當然,我們不要只盯著生活中的牛頓,那些缺點其實都是小問題,他為世界所做出的偉大貢獻才是最重要的,值得世界人民敬仰!,


上帝拋下了一隻蘋果,牛頓因此發現了上帝的秘密,萬有引力。但歷史總是存在一些美麗的錯誤。

讓我提出關於牛頓的幾大誤解。

第一,牛頓很謙虛。相信不少人小時候寫作文談到謙虛時經常會引用牛頓 的一句建議「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的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會非常感動,多麼品德高尚虛懷若谷的大師啊!其實,童話里的故事都是騙人的,根本沒有什麼所謂謙虛的大師,這句話只不過是牛頓的自誇,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驚呆,反正我第一次聽到的時候是被驚呆了。

其實,這句話的說出是有背景的。這出自科學史上一次著名的公案——牛頓與胡克之爭。我們都知道牛頓提出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即引力的大小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其實,胡克早就發現了這一個定律,只是無法從引力反比定律推導出開普勒行星定律。後來牛頓理應數學的微積分解決了這個問題並把其寫入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將其作為個人成果發表,於是胡克大怒,指責牛頓剽竊了自己的成果。最後牛頓的回擊就是這一句經典的巨人肩膀的回應。

可以說,關於版權問題的爭論從古至今沒有停息過呢。

而且,牛頓身上關於版權的紛爭可不止這麼一樁。歷史上還有一個更為經典的公案——牛頓與萊布尼茨之爭。可以說,牛頓萊布尼茨公式是每個學積分的人繞不開的話題,而牛頓和萊布尼茨兩個人的關係可沒有這個公式那麼和諧。他們兩個完全可以用相愛相殺來形容。

關於誰是微積分的創始人這個問題,科學界可是狠狠地撕過一場。 首次發表有關微積分研究論文的是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在1675年已發現了微積分,但是也只是在手稿和通信中提及這些發現。1684年,萊布尼茨正式發表他對微分的發現。兩年後,他又發表了有關積分的研究,他的方法很快傳遍了歐洲。

起初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但總有挑事者,這個亂入的就是牛頓的鐵杆粉絲德迪耶,他提出萊布尼茲抄襲了牛頓,在萊布尼茨提出反駁後,雙方粉絲紛紛下場,由此展開一場粉絲的「撕逼」大戰。最後牛頓介入,利用他皇家學會的代理會長的身份獲得了這個案件的主導權,最終導致萊布尼茨的含恨而終。可見,牛頓不是什麼心胸寬闊的人。相反,此人心眼非常狹窄。

第二,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所以他自然是一個無神論者,而且潛心研究科學。相反,牛頓是一個巨大的神棍頭子,他一生都非常虔誠的信仰基督教。據說晚年牛頓基本上都在從事煉金活動,他的科學研究也是出於煉金的考量。牛頓晚年基本沉迷於升官發財煉金。

第三,牛頓性格暴戾乖張。長年在他身邊的人回憶說,牛頓在人前只笑過兩回,其中一次還是嘲笑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老朽。而且他人品太差,眾所周知他從小就有校園暴力的記錄,同學不小心踩了他的風車,他抬手就把人給打哭了。

不過,即使偉人性格再乖張,牛頓這顆星星始終會閃耀在人類歷史長河的。即使我們的科學不斷在突破,牛頓提出的經典力學體系不再完全牢固,我們有量子論,相對論,人類的科學還是會不斷發展,但牛頓建立的經典力學體系始終是我們學習物理的基礎。歷史見證下,這些紛爭完全不會磨損牛頓的天才,讓我們為這些推動了人類進步的人們喝彩。


因為牛頓是科學的巨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科學,對於科學,他有科學的精神!不管在哪一個行業,都有一種閃閃發光的精神作為行業道德的支撐!對於科學成果,科學家們都很重視的,為了一個科學成果的專利權,可能會與對方【或是莫逆之交,或是冤家對頭】撕逼終生,這就不是很多人所說的人品不好的問題了,在西方中世紀文藝復興以來,科學迅速發展,神學逐步沒落,因為學科分工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歸類,出現了很多兼職大家,一個人研究很多學科還都成大家,牛頓就是其中最牛的,還有笛卡爾,萊布尼茨,歐拉,拉格朗日,達芬奇,培根等等人物都是身懷多項絕技!各學科之間的交集很大,容易產生爭議,比如數學上牛頓和萊布尼茨,物理學上牛頓和胡克,哲學上萊布尼茨和笛卡爾,這些爭論喋喋不休,估計現在,很多人不喜歡牛頓的原因是物理學上牛頓的三大基本定律和數學上微積分把很多人搞煩了,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牛頓又是很受歡迎的,因為他的博學,他取得的空前絕後的成就和科學史上所產生的無與倫比的震撼力【可以這麼說,科學史上還沒有哪一步著作產生的影響力比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還大】,令他圈了不少粉絲,估計他的粉絲在科學家中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吧


推薦閱讀:

TAG:霍金 | 愛因斯坦 | 時間簡史 | 牛頓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