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換頭術」會不會實現?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來看看所謂換頭術到底是什麼情況。據媒體報道,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日前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的哈爾濱醫科大學。

根據報道,這例「手術」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將其命名為「異體頭身重建術」。具體步驟如下:首先,新的身體將來自一位正常腦死亡的捐獻者;此後,醫生會解剖脖子周圍的組織,並用極其細小的導管連接主要血管;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整齊的切斷脊髓,頭顱互換,並用一種特殊的粘合劑將大腦、脊髓神經與新的身體連接起來。按照設計,換頭後,患者會昏迷一個月,康復則需要一年。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實驗並非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用任曉平的話來講,這只是一粒人類頭移植外殼手術模型,能否運用到活體有待觀望。

此外,北京大學王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及,手術一般指的是在活體上的操作,而在屍體上的解剖能否稱作手術值得商榷。

事實上,除了醫學研究、操作本身等一系列問題還需要處理外,換頭術還面臨著倫理等問題,所以要回答活人「換頭術」會不會實現,除了考慮操作層面,更要考慮社會倫理等層面,畢竟世人的態度也是至關重要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能否實現,很多人還關注一個問題,換完頭以後,你還是你不?對此,只想說,細思極恐啊。


活人「換頭術」會不會實現?

不會。

其他的諸多難題不需要說,單說不可逾越的脊髓結構和功能重建、恢復,是絕對不可能的。

至少在可以預見的很久的未來不可能實現。

脊髓功能重建才是人頭移植成功的唯一標準

當然,在討論之前首先再次強調一次,參照器官移植成功的標準,移植物存活不能算成功,必須恢復必要的生理功能。

還是以2015年瑞典宣布世界首例子宮成功為例,是因為移植的子宮誕下了世界首例子宮移植寶寶。

同理,脊髓重建恢復必要的功能是人頭移植成功的唯一標準。

脊髓功能及離斷後的重建

脊髓有什麼功能?

其實很簡單,就是負責除頭頸部以外身體其他部位與腦的信息傳遞。傳輸的信息包括軀體感覺,運動,以及內髒的感覺運動及其調節,比如,心跳呼吸、胃腸道運動腺體分泌,甲狀腺腎上腺等內分泌器官激素分泌,等等等等。

傳遞的方式就是電信號傳輸。傳輸介質就是「電線」——最基本的就是最細的單根電線稱軸突,是神經系統基本功能單位神經元的結構之一。

神經元包括神經元胞體,軸突和樹狀圖。中間神經元的軸突末端與下一級神經元樹突間通過突觸傳遞信息。

而終端神經元,比如我們皮膚的感覺神經軸突的末端稱感覺終端,上面有很多不同的感受器,分別感受諸如不同的溫度、壓力、滲透壓、酸鹼度等等,當感受器被相應配體激活產生電信號沿著軸突上傳。

一個感覺神經元的終端可以感受很多不同的刺激信號,產生不同的電信號,這些電信號沿著同一根軸突上傳還不產生並聯干擾。

其中,感覺神經由根據感受到信號的強度分為傷害性和非傷害性感覺神經。比如,低於17℃,高於42℃的溫度刺激就是傷害性的,由傷害性神經感覺神經感受傳導。即使傷害和非傷害性溫度的不同溫度段也由3不同的感受器感受。

神經元和軸突直徑都是微米級別的,不存在將其解剖單根軸突吻合的問題。

然後鄰近的軸突會彙集成神經纖維,然後再彙集成神經束神經干,可以是單純運動或感覺性的也可以是混合性的,其中也由絕緣結構保證期間電信號不發生並聯串聯。

神經干通常就可以毫米級別,肉眼就可以見到,有的大神經還很粗,比如臀部的坐骨神經。神經干內的神經束也可以在顯微鏡下進行解剖吻合器束間膜。

但是,外周神經斷離後吻合外膜和束間膜後的效果似乎一樣差。

還是以感覺神經為例,神經干不斷彙集稱更大的神經干在脊髓後腳進入脊髓。

並在脊髓實質(灰質)后角交換神經元,信號沿著脊髓內神經繼續上傳。

不同部位、不同感覺的感覺神經在脊髓內有嚴格的排列秩序。

脊髓神經組織和腦神經組織都屬於中樞神經,有別於外周神經,神經元及其附屬結構僅佔10%,其他食支持和營養組織,主要是膠質細胞。

顧名思義,形成的膠質組織就是呈膠質狀,腦組織更是稱豆腐腦狀,因此,斷離後,期間的神經神經纖維不存在通過解剖進行分離「吻合」的可能,能把斷端間不同傳導束和薄層相對準確的對合都幾乎是不可能的。

中樞神經和外周神經還有一個最大的差別就是神經再生的問題。周圍神經的雪旺氏細胞為神經再生提供需要髓磷脂等原料,同時不分泌抑制神經再生的活性物質。而中樞神經的膠質細胞有兩種分別為少突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均產生抑制軸突再生的化學因子。因此,中樞神經幾乎是不可再生的,早期認為。雖然現在發現可以再生,甚至也有幹細胞不斷生成新的神經元,但是不同於外周神經,再生是相當緩慢的。

下面我們概覽性看看脊髓。

好好多的神經。全部脊髓有31對脊神經,含有負責軀體與腦之間所有各種信息的上下傳輸。

成年人脊髓直徑約1~1.5厘米,長約50~70厘米。期間包含的「單線聯繫」神經纖維無以數計,不具有可解剖性和可吻合性。

頭移植就是要在脊髓最上部完全離斷,然後,由於不能吻合,只能盡量將斷端對其,把讓「失去單線聯繫」的神經纖維斷端之間離得近一點,然後指望它們「各找各媽」地找到相應的斷端,然後長在一起。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神經一旦斷離,軸突遠端就會發生崩解,只能指望僅有微弱的再生能力的近端軸突通過再生正確地找到自己失去單線聯繫的下級。

這裡的問題有兩個,一旦失去聯繫,斷端之間並沒有「暗號」還相互識別對方。除非發明神經軸突再生的「自我導航」技術,這個失去聯繫的單線之間重新相認並再次攜手的機會是隨機的,幾乎為0。

而且,近端軸突的比蝸牛蝸牛的多的不知道慢多少倍的爬行還需要走萬里長征,最長的需要找到脊髓最下端腰1、2平面,有50厘米的距離。

現在,人頭移植方案針對脊髓重建的方法只是說:把斷端對合然後用一種「生物膠水」粘合在一起,然後脊髓就能長在一起,一年後神經功能就恢復了——相當的浪漫主義,相當的蒙太奇。

脊髓離斷後的後果

我們知道,現在脊髓嚴重損傷造成的截癱,損傷部位脊髓並沒有離斷,即便這樣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辦法來進行治療,除了幹細胞技術提供一點渺茫的希望之光。

這就是網友們大聲疾呼的「還他媽人頭移植,先把截癱給治了再說吧」的原因。

離斷後,如上所述,神經通過再生,準確地找到各自的上下級恢復聯繫的機會幾乎就是零。也不排除有極少數給長串門了的情況,同樣不能恢復功能。

後果,就是截癱的後果,截癱平面以下除了脊髓作為中樞的部分反射保存,其他神經功能全部失去。

在截癱患者,能存活的所謂高位截癱需要一個條件就是支配心跳呼吸的神經功能是保存的,而人頭移植的脊髓離斷連這些生命維持功能都不會存在,即便移植後頭部和腦不造成嚴重損害,保存主要功能,但是根本不可能與軀體建立幾乎任何神經聯繫。包括維持生命的基本功能。

那麼,最好的結果是,頭身重建的新人由呼吸肌維持呼吸功能一段時間。


為什麼不會實現?完全可以可以參考人類肝臟和心臟移植手術,或許有些不同,但這隻需要技術和時間來解決的問題。

現實的困難當然也不少,當前的醫學技術完全可以做到血管、神經、肌肉、骨骼的重建吻合,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離斷後的脊髓如何能夠完美地做到神經再生和功能重建,國際上還沒有突破性的研究進展。這顯然就是技術問題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突破。

正如參與世界首例換頭手術驗的中方人員任曉平教搖所言:「這個手術太重要了,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有人認為這會是醫學領域上的一塊里程碑。比如中樞神經再生,一直被認為是不可突破的障礙,這方面研究全世界一直停滯不前。人類醫學史上頭移植史無前例。手術要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手術對這些方面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和創新性的設計。」

當然,現階段的換頭術中的各項技術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應該先充分地進行動物實驗,手術技術和神經再生方法得到充分證實後再考慮人體實驗,這樣才是對病人真正負責任的做法,也更加符合醫學倫理。

未來,活人"換頭"未必很難!(KP04)


謝,這個牛逼,會實現的,到時候走在街上,你連打個招呼,你都得考慮一下,爺爺的頭孫子的身,你說咱喊,換性別就換個頭就搞定,美女換帥哥,帥哥換美女,到時候耍朋友,看外面不行了,一見面先得用手摸,不摸的話結婚了才發現都是男的,或者都是女的,到時沒事就在街上瞎轉,看到美女帥哥就說,我們耍個朋友吧,來,我們先摸一下吧,你們說這叫啥事,不就亂套了嗎。


會實現的,這個起初是在老鼠身上實驗的,結果成功了。後來說要在中國做這個手術,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從7月份變成了11月份。不管怎麼說也算成功了,這對未來人類的醫學方面也是有一定的提升。但是,面臨的問題是各種倫理道德,法律,更讓哲學家頭疼的是,對死亡的定義又要重新做了。


推薦閱讀:

TAG:科技 | 健康 | 卡納瓦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