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盔根本不能擋子彈,為何還一定要戴?
全世界的防彈頭盔和鋼盔都不能擋住步槍子彈的射擊,只能防禦彈片或威力比較小的手槍子彈。不過,鋼盔不能擋子彈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不談是哪個年代製造的鋼盔、哪種材料的鋼盔以及哪種子彈,就武斷的說「鋼盔根本不能擋子彈」自然是非常不合理的。最初的鋼盔的確是不能阻擋子彈的,只是對一些彈片或者流彈擁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在某些場合下起到保護頭部免受撞擊等傷害的作用。
而如今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進步,出現了凱夫拉縴維頭盔、鈦合金頭盔等多種頭盔,防禦能力有明顯提升,具備了不同程度的防彈能力。以美軍在1978年開始裝備的PASGT凱夫拉頭盔為例,它的防彈能力為IIIA級,可以在一定距離上抵禦9mm的手槍彈,甚至對AK步槍彈也具備防禦能力。AK-47步槍的7.62毫米子彈初速達到710米/秒,最大動能超過2000焦,足以擊穿很多主流單兵防護裝備,PASGT凱夫拉頭盔如果是正面被AK-47的子彈擊中時也會被擊穿,不過如果是側面被擊中時,則有可能會彈開子彈,擁有較高的防禦成功率。如今隨著技術的繼續進步發展,頭盔的防護能力還在提升,自然是值得單兵戴上的。
值得說明的是,當防護能力較好的頭盔被擊中時,並不會扭斷脖子,否則軍隊根本不會花費大價格來為士兵配備先進頭盔。頭盔是由多層凱夫拉縴維等材料製造而成的,當子彈擊中時主要是通過各層凱夫拉縴維的形變來吸收衝擊力。頭盔內部還擁有懸掛緩衝設計,可進一步減緩衝擊力,最終傳給人體的衝擊力仍然比較巨大,但已經遠遠達不到會扯斷脖子的程度。
可能很多人會以特種部隊在作戰時很少攜帶頭盔來佐證頭盔不能防彈。其實,這主要和特種部隊執行的特殊作戰任務有關,例如特種部隊在執行諸如滲透、偵察此類隱蔽任務時,往往不會戴頭盔。因為此類任務強調的是隱蔽性和機動性,對防護裝備要求不高。頭盔戴在頭上會影響舒適度和機動性,在這種作戰環境下,特種部隊更喜歡使用非常輕便的奔尼帽。而在執行攻堅戰、室內突擊作戰時,特種部隊成員還是會老老實實戴起頭盔。
如今的頭盔除了要求具備很強的防護能力,對拓展使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新的頭盔需要具備作為各種通信設備、夜視器材、觀瞄設備載體的能力,FAST頭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未來頭盔還將融合更多先進的技術,它的發展是值得期待的。
因為現代鋼盔最初的作用就不是用來防彈的......
自從人類構造出「軍隊」這個概念的時候,鋼盔就作為一種戰場上士兵的必備裝備而出現了;其作用就是用來防備敵軍的冷兵器和弓箭(雖然效果感人)。而在熱兵器出現並普遍裝備軍隊後,將領們發現這些鋼盔根本無法起到防禦的作用,於是各國也都紛紛將鋼盔從裝備序列裡面踢了出去。鋼盔也就從一種防具逐漸演變成為軍隊精神的象徵(參考德二和普魯士)。而現代鋼盔最早起源於一戰時期的法國,其最初的設計理念也不是用來防禦子彈,而是用來防禦可能將人砸死的炮彈碎片,跟工地上必備的安全帽是一個設計理念。在各國都認識到了鋼盔在戰場上的獨特作用之後,都紛紛推出了自己的鋼盔:法國的亞德利安鋼盔、德國的M1916鋼盔、英國的飛碟式鋼盔、美國的M1鋼盔、蘇聯的SSH36等;它們在戰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使許多士兵倖免遇難。而在高度信息化的現代戰場上,雙方步兵直接交火的情況相比一戰二戰時期要大大減少,那為何軍隊還要繼續裝備鋼盔呢?
經過科學研究和數據測試,除去直接擊中軍盔的正中中心以外,稍微偏離中點的子彈是比較容易和頭盔碰撞繼而偏轉,(其軌道運行線類似光的反射)最大限度的改變彈道方向來起到保護頭部的作用。而最高級別的頭盔可以達到NIJIIIA級別的防護,並且還有一定可能在中遠距離上距離硬接AK47打的普通彈。到目前為止,現代軍盔也早已不是一戰時期的「鋼盔」,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頭盔,雖然與上一代凱芙拉頭盔都同屬防彈纖維材質,不過相比較之下要更輕便,更結實。戰場上情況複雜,軍盔能夠保護頭部,減少榴彈、炮彈和石子碎片的衝擊。也可以防禦門框的碰頭、翻滾時的頭對地面的碰撞,在戰時還可以防禦從遠處戰線飛來的流彈(流彈不是榴彈),減少「躺槍」的幾率。突擊步槍的最大射程多為1000多米,倘若你與敵方的距離恰好處在敵軍槍械的最大射程,雖然這個距離已經能讓子彈動能大大下降,但是其仍然足以傷害頭部,而此時頭盔則可以正面硬剛,抵消傷害。
而在執行特種任務、城市作戰和反恐作戰時,我方所面對的並不全都是突擊步槍和機槍,很多武裝分子更多的會裝備普通手槍,在抵擋口徑為9*19,11.45*23到7.62*25的手槍的射擊時問題不是很大。目前軍隊所裝備的軍盔,比如具有ACH的懸掛緩衝的頭盔都已經達到了200G的衝擊,能夠放心大膽的抵禦手槍子彈的衝擊(當然你要是說直接抵著頭盔射擊就當我沒說)。並且在特種作戰時,軍盔還能夠成為搭載夜視儀等設備的「平台」,在需要使用時也是非常便捷的。
鋼盔(頭盔)誕生的那天起就是以防彈片殺傷為主,防子彈直射為輔。
鋼盔誕生於一戰期間,說是:法國的亞德里安將軍視察前線,並且去戰地醫院慰問傷員…其中一位傷員炊事兵稱:一天德軍在進攻前猛烈炮擊法軍陣地,就連野戰廚房也未能倖免…在廚房的所有炊事兵都開始躲避…由於彈片橫飛,而且還夾雜著被蹦起來的石頭、木樁…等物,這位炊事兵因害怕被彈片擊中和石頭砸到自己的腦袋,就隨手拿過一個煮鍋扣到自己的頭上…德軍炮擊結束之後,野戰廚房裡的其他人都被彈片擊中而死,他雖然也負了傷,但是頭部卻沒有受到任何傷害…亞德里安將軍聽聞這個事情之後,馬上召集工程師根據這個事情研製出來戴在士兵頭部的防護用品…隨即在很短的時間內鋼盔誕生了,並且起名:亞德里安頭盔。
所以,頭盔最開始主要防護的就是彈片,在真正的陸戰戰場上對於士兵殺傷做多的武器就是各種火炮!特別是:殺傷榴彈,不但有預製彈片,彈丸還內置鋼珠,爆炸之後高密度的破片和鋼珠高速「迸發」,即便是躲在戰壕內被擊中的概率也很大!更厲害的是這些破片和鋼珠高速來襲時,侵徹力也很強要是被它們擊中大半是重傷和死亡。
早期的殺傷榴彈就長滴這個樣子!裡面的鋼珠有「海棠果」那麼大!打在沒有防護的頭部上肯定會死亡!對於人來說,造戰場上最主要保護的就是頭部,頭部若是受到重擊或者被彈片擊中侵入破壞了大腦組織,人也就腦死亡了!所以,戰場上頭部是最重點要防護的人體部位。
二戰期間美軍的M1型頭盔算是比較先進的頭盔,採用高錳鋼熱衝壓而成,再經過熱處理強化硬度,該頭盔分外盔和內盔,外盔就是高錳鋼材質的,內盔為硬紙質材料製成,並且有盔里有內懸掛帶,防護性能、舒適性能都比其它參戰國的鋼盔要好一些,M1鋼盔直到越南戰爭期間還在使用…雖然M1鋼盔整體性能不錯,但是二戰期間根本防不住德軍98K步槍的7.92×57毫米子彈,運氣不好在250米處就會被輕易擊穿!到了越南戰爭期間它也防不住AK47突擊步槍的7.62×39彈,它的作用也就防越軍的迫擊炮炮彈彈片或者手榴彈彈片。
到了頭盔材質芳綸化的現代,由於材質性能的提高,頭盔對200米外打過來的中間威力子彈防護性也有所提高,並且頭盔內部填充了所謂的「記憶海綿」,可以吸收很大一部分子彈的動能和子彈撞擊鋼質頭盔所產生的共振效應(類似敲鐘),二戰期間將頸骨打斷的可能性降低了很多,但現代芳綸頭盔在300米距離內也阻擋不了7.62毫米狙擊步槍彈的打擊!好在,戰場上敵方士兵並不都是狙擊手,雖說步槍對射的交戰距離縮短了,但擊中移動人體頭部的概率非常低,也不用太擔心。圖片上這名駐阿富汗的美軍士兵所展示的就是它的頭盔防住了彈片的打擊(可能是塔利班的RPG),但是他的額頭也被擊傷!戰場上被子彈擊中的概率遠沒有被彈片擊中的概率高,比如:蘇制D30型122毫米「預製破片殺傷榴彈」爆炸之後,可以產生2000~2500塊彈片,而它的殺傷覆蓋面有1200平方米,在這個面積內被彈片擊中的可能性非常高,而頭部又是人體最關鍵的部位,所以要盡量將它保護嚴實才行!
謝謝邀請!
在戰場上,鋼盔的作用可並不僅僅是用來防子彈的,它還有其他重要的作用,接下來我們一個個分析一下!
1.防子彈功能
說到防子彈功能,有人不禁會有疑問!不是說鋼盔防不了子彈嗎?錯!鋼盔僅僅是防不了直射子彈和近距離發射的子彈。由於距離較遠,子彈可怕的動力勢能會在空氣阻力、重力、摩擦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會逐漸削弱,原本足以擊穿鋼盔的能量被消耗殆盡。所以,遠距離的子彈對於鋼盔威脅性大大削弱。還有就是鋼盔之所以被設計成球形,是因為當子彈擦邊飛過時,球形的物理屬性會把子彈的力度給分散掉,讓子彈盡量延切線彈出,防止擊穿傷害頭部,從而保護士兵生命!但是,由於子彈強大的動力,在擊中鋼盔時,會把人的頸椎折斷。所以,大多數士兵是不會系盔索的!
2.防破片功能
在實戰中,子彈的數量有限,並不能有效的殺傷敵人。真正大面積對敵造成傷亡的是爆炸引起的彈片和碎石。這是概率學問題,炮彈爆炸會形成無數的碎片和雜物,攻擊面遠比子彈要密集的多,更容易擊中敵人。但是大部分破片不規則,衝擊力也小於子彈,所以很難擊穿鋼盔。這也就是鋼盔的第二大功能—防破片!
3.掛載功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單兵作戰裝備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鋼盔已經不僅僅有防彈和防破片功能了,他的新功能就是掛載準備!可以掛載夜視儀、紅外線、熱成像儀、偽裝網等戰術配件。大大加強了鋼盔的實用性能,使士兵在作戰中更得心應手。
4.其他功能
除了上述常規功能外,鋼盔還有許多其他功能。比如,在野外生存時,它可以充當攜帶型行軍餐具來盛水和煮飯。在丟失槍械或沒子彈不得不近身肉搏時,他也會變成士兵手中的武器,給敵人致命一擊。在遇到地方狙擊手的情況下,可以偽裝成目標試探敵人方位來反擊。在休息的時候還可以當作板凳。反正,士兵們可以把他們的鋼盔開發出各種使用方式。
以上都是個人原創回答,喜歡的朋友請點個贊或關注我,有不同意見的也可以在下方討論交流,謝謝大家支持!
---------------抗戰攻打松山之前,美國聯絡組將自己的鋼盔交給中國遠征軍。當年國軍精銳部隊都有鋼盔!日軍鋼盔裝備率很高,尤其是先進的98式鋼盔,可以有效擋住500米距離7.9毫米毛瑟步槍彈(當年步槍彈比今天的自動步槍彈要強得多)和25米外手槍彈的直射。如果給鋼盔假裝前鐵,甚至可以擋住300米外直射步槍彈,相當了得!
鋼盔是一次大戰時候發明的,主要用於防備炮彈的破片。
根據戰時統計,死於火炮的士兵約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死於頭部和胸腹部被彈片擊中。當年沒有防彈衣,胸腹部沒有辦法防禦,頭部則可以使用鋼盔。一戰中裝備的鋼盔,成功的降低了百分之五的死亡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鋼盔已經成為各國制式裝備。就連貧窮落後的中國,也在抗戰爆發前忍痛動用外匯,從德國購買了32萬頂嶄新的德式鋼盔。
而各派系軍閥也同樣重視鋼盔,諸如雲南軍閥龍雲的滇軍大量裝備法式鋼盔,宋哲元的西北軍大量裝備英式鋼盔,廣西軍閥李宗仁的桂軍裝備部分日式鋼盔。
這些鋼盔是相當重要的。著名的孫立人將軍在淞滬會戰中,被一發重迫擊炮彈殺傷全身十幾處。萬幸的是,他帶著嶄新的鋼盔,頭部沒有受傷,最終搶救過來,保住了命。
鋼盔除了可以防止破片傷以外,也可以對抗遠距離射來的流彈。
很多老兵回憶,被流彈射中雖頭頸受嚴重震傷,但畢竟性命無憂。
抗戰後期,隨著美國援助軍事物資的進入,國軍又裝備了大量的美式鋼盔。
實戰證明,無論哪個國家鋼盔,都可以有效減低國軍官兵的傷亡率。所以,只要是國軍比較正規的部隊,都盡量裝備鋼盔。
在攻打滇西松山的作戰時,美國聯絡組發現就要衝鋒的中國遠征軍官兵,居然帶著軍帽,沒有鋼盔。這些軍銜很高的美國佬,立即脫下自己頭上的十幾頂鋼盔,交給了中國小夥子們。
國軍有重視鋼盔的傳統,大家都看過的電影《大決戰》裡面,所有國軍主力行軍都可以看到整齊的鋼盔。
------------------1979年一線解放軍步兵全部光著腦袋。
不知道什麼原因,解放軍卻有不重視鋼盔的傳統。
朝鮮戰爭中,開始是倉促進入朝鮮,連大衣都沒配齊,沒有裝備鋼盔可以理解。但之後幾次戰役,尤其是逐步陷入陣地戰時,志願軍戰士仍然帶著棉帽布帽子作戰,這就說不過去了。
誰都知道,美軍的炮火極其猛烈,上甘嶺的山頭都削低了幾米。這恰恰是志願軍急需要鋼盔的時候,為什麼不裝備呢?
有人說,這是因為中國鋼產量低,工業水平低,生產不出來。這不是理由。
即便日本投降的時候,在中國就留下了至少70萬頂以上日式鋼盔(投降的日軍就有120萬),加上國軍敗退台灣之前幾乎丟光了鋼盔,還有蘇聯援助的少批數量,保守估計志願軍可以使用的鋼盔至少有150萬以上。
壓根不是沒有鋼盔,說到底,之所以不用還是不重視。
在文革時期,這種輕視鋼盔的風氣更是愈演愈烈。極左年代,突出政治,強調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鋼盔是所謂怕死鬼帶的東西,誰敢提誰就是落後派、保守派,被批鬥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軍方有識之士也提到過鋼盔重要性,卻被一句: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也沒有鋼盔,還不都勝利了!堵得沒有話說。
在1979年之前,解放軍壓根就沒有研發過制式鋼盔。僅僅在1959年前,為了應付所謂的國慶十年大閱兵,仿造日式鋼盔造了一小批用於檢閱。
這僅僅是是檢閱而且,並不是有些軍人作家所說的重視鋼盔。
到了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解放軍僅僅研發了所謂的79式鋼盔。該鋼盔還在試驗期間,只有極少數量投入部隊使用,目的是看看是否符合需要。
戰爭打響以後,輕視鋼盔的解放軍為此吃了大虧。當時除了炮兵以外,我軍步兵沒有鋼盔,僅僅帶著布帽。炮兵之所以有鋼盔,只是因為他們被炮擊的可能性很大,才額外配備。
即便這樣,炮兵的鋼盔也不是人手一頂。老兵回憶,當時每個排幾頂,主要給炮手的,其他人還是沒有。
-------------------實戰傷亡太慘重,這才想到鋼盔的重要性。立即從倉庫裡面找來50年前的日軍90式鋼盔,發到解放軍戰士手上。事實證明,我們並不是沒有鋼盔,是不重視。
大家都知道,如果子彈正對頭盔射擊,頭盔是很容易就被射穿的,根本起不到保護頭部的作用。而且射擊造成的衝擊力還很大,容易導致士兵脖子扭斷,以至於命喪黃泉。
如果是夏天,戴著鋼盔還很容易生痱子;到了冬天,腦袋又很容易被凍生瘡;執行任務時,鋼盔也容易因為碰到東西而發出聲音;如果鋼盔掉漆了,還很容易反光,這些都是極有可能暴露行蹤的。既然鋼盔有如此之多的弊端,為什麼軍隊還要帶著它呢?
鋼盔,作為現代戰爭中士兵的裝備之一,很多人對鋼盔的作用有一定的認知誤區,認為其主要作用是擋子彈!錯!打錯特錯!鋼盔的最大作用是為了防止彈片傷害頭部,包括外力傷及頭部,是一種護衛裝備。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鋼盔的真實作用吧!第一,鋼盔還是可以起到防彈作用的!因為鋼盔是成圓弧形的,如果子彈不是正面射來,遇到鋼盔時就會打滑,進而改變飛行彈道,起到保護士兵的作用。而且,如果子彈是在500米開外射擊的話,鋼盔也不容易被射穿。
第二,鋼盔最大的作用就是防止彈片的傷害。在戰場上,不可能個個都是神槍手,百發百中,所以正面防禦子彈的可能性很小,並且炸彈多,碎片傷害也多,頭盔就可以擋住這些飛濺的彈片。據調查,戰場上戰死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死於流彈。另外,在戰場上,磕磕碰碰在所難免,鋼盔可以非常有效保護頭部免受傷害。同時也可以預防由於炸彈炸起的碎石從高處墜落砸傷。必要時還可以作為武器使用,在野外還可以作為容器使用。等等!
由此看來,鋼盔主要是為了提高士兵的生存率。有生命就有利於鼓舞軍隊的士氣和戰鬥力。鋼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事故發生率,可謂是一舉多得。況且,現在的鋼盔已經裝備了夜視眼鏡,手電筒,氧氣罩等,是一種高新裝備,是現代軍隊的必須品。鋼盔並不是根本不能擋子彈,而是防不了直射子彈和近距離發射的子彈。如果子彈近距離正對鋼盔射擊,鋼盔是很容易就被射穿的。但是士兵被子彈近距離直射到的概率很低,戴鋼盔是為了:
1、鋼盔可以擋炮彈片
一發炮彈炸下來,也就幾米的坑,而爆炸後會形成無數的碎片和雜物,這些破片往往能飛到100米外,攻擊面遠比子彈要密集的多。所以士兵真正被炮彈炸中的並不多,被爆炸引起的彈片和碎石擊中造成大面積傷亡的更多。
這些彈片和碎石,衝擊力小於子彈,很難擊穿鋼盔。所以鋼盔的作用之一就是抵擋炮彈、手榴彈、地雷和炸彈這些的破片,或者因為爆炸而飛射的碎石、泥塊。
2、鋼盔可以擋流彈
遠距離的子彈,動力勢能會在空氣阻力、重力、摩擦力等因素的作用下會逐漸削弱,對於鋼盔威脅性大大削弱。這樣即使士兵是被直射到,也會因為戴了鋼盔而對頭部有所保護。
現在戰場上,拿槍掃射遠比點射多,這樣就有大量的跳彈、流彈,而鋼盔是圓形的,擦邊的子彈會被鋼盔彈開,不再傷害頭部。所以鋼盔對一些遠距離的跳彈、流彈也能起到防護作用,從而保護士兵生命!
3、鋼盔可以擋恐懼,起到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人的本能往往是一有危險就用雙手捂著腦袋,戰場上炮彈呼嘯、子彈飛射,這種情況下如果光著腦袋,是不是根本沒有安全感,甚至扔下武器雙手捂著頭呢?
而戴上頂鋼盔心理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頭部有了安全感,衝鋒起來也膽壯不是?想想以前冷兵器時代,沒鋼盔的時候,當兵的都要戴盔甲或帽子,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帶著鋼盔可以擋恐懼,能起到一些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4、鋼盔可以當掛具
現在的軍用頭盔已不再只是起簡單的防彈作用,而是成為一個微型作戰平台,可以掛載夜視儀、紅外線、熱成像儀、偽裝網、氧氣罩等戰術配件和定位通訊設備,並和指揮與控制系統相連,以適應數字化、信息化戰場需要。
其實現代軍盔已不能稱「鋼盔」,它不再是沉重的鋼製頭盔。如今的軍用頭盔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頭盔,屬防彈纖維材質,遠比鋼盔更輕便,更結實。
5、鋼盔還可以當其他用具
鋼盔的作用還可以用來盛水、當鍋使用。以前的鋼製頭盔,在前線跟大部隊失散了,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可以用鋼盔來當煮水、煮食物的一種工具。在短兵相接肉搏的時候,有時候鋼盔還可以當鈍器擊打敵人。
在戰場上,如果人的軀幹和四肢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會造成骨折或者肉體創口等傷害,只要搶救及時,基本上還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如果是頭部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的話,那基本上就會沒命了。
鋼盔正好能有力的防護人體最脆弱的頭部,所以在戰場上,鋼盔是士兵的保命工具,一定要戴。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復「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鋼盔的最早發明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然了這種發明是在不經意間發明的。當時的德國正在對法國駐地進行狂轟濫炸,士兵們趕忙前去集合參加戰鬥,可是有一名士兵卻在廚房之中,他聽到外面的轟炸聲,想著找一點遮擋的東西。
突然間,這名士兵看到了灶台上的一個小鍋,而且這個小鍋左右分別還有兩個把手,就在那一瞬間這名士兵就這口灶台上的小國扣到了腦袋上,可是它卻無法固定,於是這名士兵找到了一點繩子,將灶台的兩個手把系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就這樣,這名士兵義無反顧的沖向了戰場,這場戰爭幾乎所有的戰友都陣亡了,可是他卻安然無恙的活了下來,僅僅是身上受了點皮外傷。
在這次戰爭之後,這名士兵的部隊首長親自前來看望他,還問起了他這個原因:
為什麼你的頭部沒有受傷呢?
這名士兵指了指自己身旁的小鍋,首長看了一下這個小鍋,上面有很多子彈划過的痕迹,突然間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他將這口小鍋交給了工程師,希望他們能夠研究出一種輕便易戴的防彈頭盔。
以上便是頭盔的由來,它的發明是在一種機緣巧合之下被無意間發明出來的。
而我們所謂的「防彈頭盔」,它的確可以起到防彈的作用,可以他並不能起到擋彈的作用,因為這種鋼製頭盔如果做的太厚實會給士兵們的腦部帶來一定的壓力,做的太薄又不能起到很好的防彈作用,所以工程師們在研製防彈頭盔的時候,想到的辦法就是讓鋼盔的表面足夠光滑。
因為只有這樣,當子彈的彈頭和士兵們的鋼盔接觸的時候,子彈會因為鋼盔表面的光滑度和弧度而被彈開,這樣一來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彈的作用。
因為多有的子彈在飛向目標的時候都是以拋物線的弧度射向目標的,它不會沿著一條直線直接沖向目標,所以這樣一來當子彈在射擊到鋼盔的表面上的時候,它們往往都是被彈開,而不是直接穿入到鋼盔裡面。
士兵們如果不佩戴頭盔的話,那麼被子彈命中的幾率會大大的提高,人的腦袋這玩意可是不會將一顆顆子彈直接彈開的,它能做的可能就是讓子彈順利進入你的腦袋直接「落地成盒」。
可是讓人搞笑的是,在抗戰中的日本鋼盔,由於日本鋼盔上面擁有紅色的國旗標誌,他很容易成為搶手們的瞄準點,他們的鋼盔在一定程度上是傷害了自己的士兵們。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很多士兵們都將日本兵鋼盔上的紅色標誌成為自己的瞄準點,這樣可以有效的射殺敵人。
因為,紅色本來就屬於特別醒目的一種顏色,他們把這個弄到鋼盔上反而適得其反。
這個問題提的好,既然擋不住子彈,那為什麼要帶呢?
那首先要講一個故事了,近代鋼盔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它的由來是什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某一次戰鬥中,德軍猛烈的進攻法軍陣地,陣地上一片火海,彈雨紛飛,戰鬥結束後部隊統計傷亡,這個陣地只要一名炊事班的士兵存活。
時隔不久,法國將軍亞德里安將軍到醫院去慰問傷員,聽說了這個故事,並詢問了這個士兵,這個士兵回答說:「當時陣地上炸起來了很大的的泥塊樹枝,各種彈片橫飛,慌亂中,我把身邊的一口行軍炒鍋頂在了頭上,雖然身上受了一點傷,但是頭部沒有受傷。」
將軍受其啟發,遂指令工程師進行研製,鋼盔從此誕生,最初的鋼盔被稱做「亞德里安頭盔」,也是為了向鋼盔的先行者致敬。
從這兒我們不能看出,鋼盔最初的設計理念,也並不是防護子彈的直接打擊,而是防彈片,防炸裂性硬物之類的對頭部的直接傷害。有一個統計數據,二戰陣亡士兵中,頭頸部受傷比重,佔到了陣亡總人數的百分之三十三,可想而知,對士兵頭頸部的防護有多重要了。
現代頭盔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各軍事強國不斷的研發裝備新型頭盔。現代頭盔有凱芙拉型,尼龍型,芳綸頭盔等等。
這些頭盔的顯著特點是防護能力大大增強了,而同時頭盔的重量減輕了,設計更加符合人體的力學,同時為了適應現在戰爭,可以加掛很多戰術掛件。可以說,鋼盔在今後的戰爭中,乃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各國軍隊不可或缺的士兵主要防護裝備。
誰說鋼盔不能擋子彈的?鋼盔雖然不能百分之一百擋子彈,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可以擋子彈的。
廢話不多說,先來一張頭盔照片。
上圖就是一個被子彈擊中過的美式頭盔,子彈在頭盔上打破了一個洞,但是最終沒有打穿頭盔。
在戰場上,一個頭盔對於士兵生命的保護作用還是非常大的,因為頭部是人類最重要神經器官所在部位,在戰場上人的軀幹和四肢如果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基本上只要搶救及時,基本上還可以保住性命。但是如果是頭部被子彈或者彈片擊中的話,基本上就直接GAME OVER 了。
所以現代國家的軍隊,在給步兵配備的軍事裝備中,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選擇配備防彈頭盔,就是為了儘可能的保護好人的頭部不受子彈的傷害。
那麼頭盔在軍事作戰用,一般都會有哪些好處呢?一、防彈功能在現代戰爭中,一個士兵在戰場上不僅僅只會受到對面敵軍子彈的襲擊,還要不時的遭到附近炮彈爆炸時的彈片傷害,或者建築物被炸時濺出的碎片傷害。這些傷害打到人的肢體上時也許只會造成骨折或者肉體創口等傷害,但是如果擊中頭部,那基本上就會要了人的性命。
因此頭盔的作用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所謂的頭盔防彈,並不僅僅是專指防子彈,同時也是可以防炮彈破片、附近爆炸是濺起來的碎石、雜物對人頭部的傷害。而且現代美軍裝備的頭盔,還將頭盔兩側的裙翼向下伸展,這樣還可以有效的保護好士兵的耳部、臉部等重要的脆弱部位。
二、掛載其他單兵設備現代軍事戰爭中,單兵的裝備不再僅僅是武器,為了更有效的戰場聯絡,以協調與友軍的作戰順序,以及在一些特殊的環境里作戰。單兵就需要攜帶比如通訊耳機、夜視儀器、甚至防毒、防塵面具等裝備。而這些裝備,都可以通過集成在頭盔上面使用。
這個時候,頭盔就變成了單兵很多重要設備的掛載平台。有了頭盔,單兵就可以在很多惡劣、特殊的環境下,有效的作戰。這對於提高士兵的戰鬥能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現代戰爭中,頭盔的作用已經越來越重要。其意義已經不僅僅只是普通意義上的防護工具,更多的作用是體現在提高士兵信息化作戰能力,以及為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而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這對於提高步兵戰鬥實力,以及戰場適應性,是非常重要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