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好學嗎?
謝謝邀請。我雖不會吹,但覺得應該不難,只要下的功夫深,一能做學會。
嗩吶不是個複雜的樂器,它的結構非常簡單,由哨、氣牌、芯子、桿和碗五部分構成。木製圓錐體桿上開的8個音孔,前七後一,錯落的排列著;杆子上裝的銅質芯子;芯子上面套有氣牌和蘆葦做的哨;桿下端安著碗。就是這樣樸實,甚至有些簡陋的結構,卻幾乎能演奏所有管樂的技巧,甚至能模仿人的唱腔,鳥的鳴叫等等奇妙的聲音。把嗩吶的幾個部分拆開吹奏,能分別模仿不同的人物角色,老生的蒼老低沉,花旦的俏皮靈動,武夫的粗魯莽撞……這樣一個小樂器,竟能獨自演繹出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吹奏嗩吶,也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滿。倘若音孔按不嚴,往往發出的聲音就不準。因此,拿捏嗩吶的吹奏氣息,也成了一門學問。演奏嗩吶往往比較費氣,音越高耗的氣量也就越大。一般吹奏起來,不能無間歇地長時間表演,但經過訓練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間藝人,吹起嗩吶來,互相比著較勁的就是持久的耐力。"循環換氣法"是最常見的演奏方法,這樣的吹奏能使得氣息總是飽滿不息,可以使樂音不間斷地長時間延續,甚至全曲一氣呵成,令聽眾大為過癮。
嗩吶定調的豐富,非同一般。多彩的調音,造就了嗩吶的豐富全面。目前的嗩吶多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三種。普遍使用的高音嗩吶,低音區略帶沙沙聲,發音厚實;中音區的音色則是剛健、明朗,最擅長各種技巧的演奏,極富藝術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高音區的發音響亮,暢快淋漓;最高音則尖銳、刺耳,把握不好就會變成難聽的噪音,因此很少使用。當下經過改革的加鍵嗩吶,已成為民族樂隊中一組完善的樂器,表現力更為豐富。各地的嗩吶都不盡相同,有大,有小,有粗獷,有柔和,種類甚多,通常以桿的長短不同而分為五種。小嗩吶桿長往往在22——30厘米,音色柔和,最適合用來獨奏或合奏,特別是當它與二胡等弦樂器一起合奏,婉轉起伏,更為動聽。廣東、廣西、福建、湖南和江西等省都可以覓得它的蹤影。各地所用的哨也不同,有蘆葦的,有麥桿的,也有用褐紫色膠性蟲殼的(但吹起來非常軟),音響可謂別具一格。中嗩吶桿長32——40厘米,流行於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音量不大不小,用在歌舞伴奏中,非常悠揚。大嗩吶桿長42——57厘米,聲音低沉宏大,彷彿英雄出世,壯志滿懷,氣宇軒昂。在東北、山海關和冀東一帶北方地區,粗獷的大嗩吶也是吹奏大型樂曲的最好選擇。相比桿長50厘米的"大杆子",柏木杆稍短一點,流行於河北、河南和山東一帶。清脆明亮的聲音好像能撥開雲層見晴空,令人心神舒爽。用柏木杆吹奏小調以及模仿戲曲中人聲唱腔,顯得格外得心應手。海笛的長度不到20厘米,各部件也較小,玲瓏小巧,發音卻尖銳響亮,高亢沖霄。江蘇、浙江和安徽一帶器樂合奏是它最好的舞台。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閩西大嗩吶,通常兩支一起合吹列奏,稱為"公吹"和"吹"。兩支嗩吶構造相同,只是在長度和粗細上略有差別,"公"短""長,"公"細""粗,"公吹"的音色甜美,"吹"的發音低而渾厚,配合在一起,天衣無縫。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偶然間看到這個問題,小哥心裡一沉,因為這又讓我想起了曾經另小哥淚目的那部電影—《百鳥朝鳳》
這部電影,講述了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中國和國際的接軌,伴隨著這一切美好的背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沒落,而吹嗩吶,就是其中一個被洋流衝擊的項目!
焦三爺作為十里八鄉著名的嗩吶藝人,在以前,那可是大紅人啊,因為傳統音樂裡面,嗩吶不單單可以辦白事,也能辦紅事,所以,游天鳴的父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到焦三爺那裡,拜師學藝,好長大後能有口飯吃!
後來,游天鳴大了,焦三爺老了,社會也變了,辦宴會請嗩吶的越來越少,並且工價也越來越低,再者,受到了新事物的衝擊也不小,所以後來就有了這麼一個場景,吹嗩吶的和西洋管弦樂隊起了衝突!
咱們現在回到問題,嗩吶到底好不好學?
首先,通過電影,我們可以看出來,想要吹好嗩吶,拜一個好師傅是必須的,因為正確的鍛煉引導,才是成功的關鍵,再者,本身的身體素質要強,最主要就是肺活量要大!第三,人品要端正!看看焦三爺,不能因為你有錢我就得給你吹《百鳥朝鳳》,必須得是你這人要有徳!
謝謝大家!
最後小哥啰嗦幾句,當年《百鳥朝鳳》作為我國影視劇第一批導演吳天明大師的最後一部作品,上映的時候,可是經歷了很大的波折,並且有傳聞,為了爭取能在影院多排點片子,其製作人曾經下跪某大人物,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這一跪,是為了信仰,為了尊敬,為了理念!當然最後,《百鳥朝鳳》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小哥今天算是給大家推薦影片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嗩吶好學嗎?因人而異,首先要看個人天賦,其次要看是個人否下功夫!!
民族樂器,相對西洋樂器,難度要小一些。但絕不是像民間所說的「千日二胡、百日琴、三天喇叭出的門」。客觀說,民間的「千日的管子,百日的笙,學會雲鑼一五更」更貼譜一些(管子與嗩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個人認為,學習嗩吶,天賦不算太差的話,自己肯下功夫的話,要達到獨奏的水平,基本上要三年的時間!!
常用的嗩吶,根據其音域(尺寸大小也不同),分為高音,中音和低音!
高音嗩吶還有一個另外的名字——海笛!!
嗩吶的發音是由『哨子』發出的。
嗩吶的哨子是蘆葦做的。選擇大小直徑合適的蘆葦,經過浸泡充分浸潤,製作好半成品!(現在能夠買到的哨子也是半成品,也需要自己修!!)
蘆葦分棉葦和竹葦!!咱們平常看到的叫竹葦,是不能做哨子的!做哨子要用棉葦!!
嗩吶哨子的『軟硬』也『因人而異』!哨子『硬』,吹著費勁,但不容易吹『飛』。哨子『軟』,吹著省力一些,但容易吹『飛』!因此,嗩吶的哨子都是靠自己『修』成的!
因此,學習嗩吶,最好找個老師!如果沒有老師指導,連哨子都不知道怎麼修,何談吹嗩吶!!要知道,買來的哨子是不能直接用的!
演奏嗩吶,最關鍵要數演奏者對哨子及氣息的控制!就這兩項,沒有三兩年的功夫,就沒有資格來說自己會吹嗩吶!!!
別聽那些人胡說八道,都是外行,說一些行外話,有什麼用,嗩吶,中國人祖先自己發明的民族樂器,剛剛看到有人說是從波斯傳來的,簡直是胡說八道,不負責任,最早時候,嗩吶一度不被樂器界納入,不接受,因為出身不好聽,最早時候叫鬼子,喪事吹喪樂人,後來慢慢的被發覺,也被人們所接受,六十年代前,吹嗩吶的人給東家去過喪事,都不準進門,也叫長條板凳門外坐,上不得席面的人,我們那以前叫三教九流不如的行業,很歧視,所以那時候學嗩吶的人非常少,都是混口飯吃的人,嗩吶之難,非常非常難學,勤學苦練,還要看自己的悟性和機緣!人常說,一年笛子二年蕭,三年的二胡拉斷腰,五年的喇叭刺耳的騷!意思是說沒有多年的功夫都不敢出門!嗩吶主要還是北方的人用,其中陝西,山西,山東,東北大部,河南等,南方少見!
20歲之前機緣巧合,吹過一段時間嗩吶。地方藝人壁壘蠻嚴重的,因為靠這個掙錢吃飯,怕你搶飯碗,導致很多曲牌最終進了棺材。特別是一些大型曲牌需要敲打配合的,現在會的年輕人很少了,特別是我們這裡大部分都用工尺譜,鑼鼓譜子很多都失傳,很多年都沒聽過到了。話說我當年學的時候用的是最笨的方法,用麥稈吹水,要吹到不斷氣,就是靈活換氣,嘴巴一直出氣鼻子進氣不間斷然後再上嗩吶吹一點簡單的曲子,熟悉7調,熟悉氣息運用,各種哨子因為氣息粗細會有不同變音(嗩吶發音的部件)。如果有老師傅帶著可能入門會快點,如果自己摸索就要看天賦了。我曾連續2小時不斷氣息吹過一個曲子。再就是需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這個很吵人的,四邊鄰居要投訴,有條件可以自己家裡弄個隔音室,也不是很貴。
吹嗩吶是一的學問,吹響容易吹好難,特別是我們老家的嗩吶匠能連續吹,一排曲調連吹一個小時不斷音,他們能鼻子進氣嘴巴吹氣,這門技術我是學了好久才學會,換氣的時候,鼻子吸氣多了,嘴角要配合放氣,這樣吹出來的聲音才平穩,一般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句一句的吹,這種連吹也只有我們那裡才有,沒聽過吧
我是早些年學過 ,要是業餘學著玩 起步得找個師傅教,這裡面不只是學吹還得修理哨子 , 這樣也得一到兩年就能走路了 但是音質技巧就不要要求高了。要是走專業的靠這行為生,那就得邊學邊出去表演或辦紅白喜事,專心練到什麼高度那就看你的努力和天分了……
不好學。嗩吶比笛子難,難在音準的控制和把握,它的演奏技巧更多、更複雜。透翁少年時學嗩吶,嘴含一根蘆管在水盆里練換氣,不知吸了多少水,眼淚都嗆出來。以後患了面癱,雖然治癒,但留有後遺症,嘴角漏氣,現在透翁不能吹嗩吶和笛子了。
謝謝邀請!
看到嗩吶兩個字,我首先想到是電影《百鳥朝鳳》中演員陶澤如飾演的焦三爺, 嗩吶是他一生的追求,融入了他的骨髓,正如他說的,嗩吶不是吹給別人的,是吹給自己聽的,他的一生都在為了嗩吶堅守,堅守自己作為一個匠人的情懷,同時也傳承者嗩吶這種民族樂器。
嗩吶我沒有學過,不知道難易程度到底如何,但我想如果你真的想學的話,即使有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現在很多人學鋼琴、大提琴,對於像題主這樣選擇吹嗩吶、彈琵琶等等傳統樂器的行為,我是非常讚賞的,祝題主成功!
要說不好學也不難,要說好學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學不會。吹嗩吶首先要有基本功,沒有1-2年基本功音也吹不準,有了基本功再練習技巧啊獨奏曲啊各個地方的嗩吶風格韻味等等……這是一個漫長的練習,當然在練習的過程中感覺最重要了,感覺好的人練習快,感覺不好的那就慢了。其實學樂器都不是三倆天的事就能完成的少則一年半載,多則十來年,一輩子。人常說藝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只要你喜歡,又能吃苦耐勞就一定能成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