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曹操處死呂布為什麼要縊死,然後梟首而不是直接斬首?


不請自來。

演義中對呂布之死的描述非常簡短,僅有「操令將呂布縊死,然後梟首」這麼一句,留下了大量的猜測空間。

需要說明的是,演義中曹操對於被擒的呂布的態度,和史書中有些微出入。

演義里的情節是,陳宮首先被推上台來與曹操相見,寧死不屈,神情自若下台赴死,只求曹操照顧他的老母妻女,曹操一邊哭一邊送他下樓,而就在這時,呂布被推上台來,順序在陳宮之後,趁曹操不在,呂布偷偷要劉備給自己求情,劉備點頭。等到曹操送走陳宮,上台就碰到呂布大聲嚷嚷,說自己願意投降曹操,跟著他打天下。

演義在這裡的處理很有趣,並沒有留下關於任何曹操表情變化的內容,可堪玩味的是,曹操反過頭來問劉備的意見,考慮到曹操是個非常有心機深諳權謀之術的人,這個舉動有一定的用心,我後面詳述。

正史的記載和這個有點區別,區別之處就在於留下了「太祖有疑色」的記載。

可見,正史中的曹操,聽到呂布服軟,主動要求加盟的示好時,確實出現過短暫的猶豫,反倒是劉備主動跑去進言,一句話就把呂布乾爹的撲街史抖出來,這才使得曹操下定決心殺掉呂布。

儘管演義和史書在這裡差別細小,但這種處理還是很有心的。大概是羅貫中不想破壞劉備的形象,畢竟是自己樹立起來的高大全的正面人物,按照正史記載的那樣寫,主動跑去打小報告,趁你病要你命的做法有點齷齪,等於打了自己的臉,所以就來了個掉包,變成了曹操聽到呂布的服軟發言後一言不發,反過來打探劉備的立場,這也符合曹操一貫的奸雄人設。

這麼一處理,皇叔仁德的形象得以保留。

其實按照正史的記載,曹操可能真的還是欣賞呂布的能耐,儘管那幾年他們之間進行過殘酷的戰爭,自己也因為呂布多次吃虧,但曹操畢竟也有雄豪之氣,能夠識人用人,想想他自己一手帶出來的五子良將,大部分也是招降納叛的產物,他自己也提出過」唯才是舉「,有本事的話,道德有瑕疵先放一邊,跟著我做事就行。

所以,不論正史還是演義,都必須承認,曹操還是欣賞呂布的,畢竟也是一方諸侯,給個體面的死法不為過。

現在說回演義的處理,以下是我的分析:

1. 如同很多朋友說的那樣,縊死是對呂布的一種尊重,至少在死亡的過程中,給他留了個全屍,動靜相對小點,不會讓他血灑當場,也算是成全了呂奉先一代雄傑的名聲。

考察三國時代的戰爭,被消滅或自己投降的軍閥,只要自己別太作,基本上還是可以有所優待的。比如劉璋、張魯、王朗、劉琮等人,下場都還可以,哪怕是作秀,也不會讓他們難做。

換成呂布,雖然做人有點那個,但在那個亂世,手段不狠辣是當不了老大的,沖這點,曹操對於呂布的狠辣,估計還會覺得正常,大家都是帶著隊伍從屍山血海里走出來的人,這點理解還是有的。

現在出於政治考慮,對不住留不住兄弟你的性命了,給個體面的死法意思一下還是辦得到的。

2. 既然已經讓他被縊死,那為何還要斬首呢?

這應該是一種政治考慮。

實際上,無論曹操對呂布是殺是用,已經沒了地盤的他在這點上已經沒有多大的討論價值了,落魄的鳳凰不如雞,戰敗後的呂布已經是孤家寡人一個了,只要不給兵權,就是個高級步兵。

曹操畢竟是政治家,需要考慮的是利益,也就是怎麼擴大地盤。

如果留下了呂布,下一步勢必是用他招降部曲,進一步坐實自己在徐州的勢力範圍,把呂老闆的部隊整改成曹老闆的部隊,這一招屢見不鮮。比如太史慈跟了孫策後,就召集過兵馬投奔他,算是立功。

而曹操既然決定殺掉呂布,自然就不需要用他做招牌拉小弟,這個時候,呂布的人頭比他要有價值,梟首的目的是為了告知各路,呂布已死,你們的領袖已經沒了,不要再負隅頑抗,從而徹底擊垮呂布的殘餘勢力在當地的戰鬥意志,攻心為上,使得其士氣全無。比如,當時以臧霸為首的泰山群寇,就曾巴結過呂布做大哥。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縊死了,還要補上那麼一刀。

說白了,根據我個人的猜測,無論是縊殺還是梟首,無非是戰爭之後俘獲敵方財富的利益最大化。

最後說說曹操為什麼問劉備的態度,這在演義里也是很微妙的地方。

如之前所說的那樣,曹操恨呂布不假,而且按照演義的處理,應該早都動了殺心,殺他是遲早的事,而呂布主動請降,就給了曹操一機會打聽劉備的立場。不然,聽了這話啥反應都沒有,徑直去問劉備幹嘛。

要知道,曹操對劉備是不信任的,而他自己人的立場,不問他都清楚,有大概率是讓曹操殺死呂布的,何況就算呂布請降,作為一個有過前科的外姓將領,他的地位也不可能如曹氏夏侯氏諸將那樣顯要。

比如,軍隊中曹操的鐵杆心腹是夏侯惇,守江陵的是曹仁,打西涼的是夏侯淵,哪怕是他們故去了,擔任魏國東西線防務的變成了曹休曹真,也還是曹家人。儘管呂布打仗是牛逼,但在這樣的架構下,也很難說會有什麼用武之地,至於他會不會復叛,那就另說了。


曹操處死呂布為要先縊死後砍頭?

虎牢單戟乘三戰,濮陽雄騎怯曹瞞。呂布字奉先,忠勇善戰,所向披靡,腳下赤兔馬,手中方天畫戟,橫掃三國英雄豪傑,被譽為三國第一猛將。正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之名威震天下,虎牢關劉關張三馬戰呂布,盡顯英雄本色,濮陽轅門射戟化解劉備與紀靈恩怨,百步穿楊,讓天下英雄膽寒。然而呂布因赤兔馬而殺義父丁原,因貂蟬而殺義父董卓,被世人唾棄為三姓家奴,名譽掃地。

呂布趁曹操攻打陶謙之際,與陳宮一起反叛曹操,並攻佔了濮陽。後備曹操擊敗,前去投靠劉備,又因趁劉備討伐袁術,偷襲徐州,並最終將劉備趕出徐州,與劉備也結下仇怨。建安三年,曹操親征呂布,水淹呂布大軍,並成功策反呂布部下,將呂布擒拿,白門樓上,曹操下令先將呂布縊死,然後將呂布的人頭砍下,曹操殺呂布為何不直接斬首,反而多此一舉?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第一種說法,先縊後砍頭是曹操對呂布深惡痛絕,對他多一種刑法處置才解恨。曹操可謂跟呂布積怨頗深。興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陶謙,陳宮成功說服張邈反叛,並且迎接呂布進兗州,共同防禦曹操。曹操知道後攻打兗州,呂布作戰勇猛,軍隊又是西涼軍,曹軍大亂,根本不是對手,曹操戰敗,左手掌負傷,差點死在呂布手上。次年曹操在巨野擊敗呂布,收服兗州,呂布逃亡,前去投靠劉備,仍然與曹操為敵。呂布給曹操帶來了很多的麻煩,可以說曹操恨透了呂布,只有這樣的處罰,才能讓曹操解恨。

第二種說法,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呂布是威震天下的悍將,故而先縊後砍頭。呂布所掌控的西涼軍英勇善戰,讓天下軍隊膽寒,呂布也是因為部下反叛而被曹操擒獲,曹操生性多疑,害怕呂布的部下將呂布本人偷梁換柱,因此死後定要看到呂布的人頭。又因為呂布是當世名將,已經向曹操投降,但曹操不答應。故而曹操也不忍心去看呂布行刑。害怕天下英雄有說法,更害怕以後再沒人願意頭孢曹操,故而曹操沒有去觀看行刑。

第三種說法,這種行刑方法是對呂布的尊重。呂布之名,聞名遐邇,曹操殺呂布,必然讓天下震驚,有支持的自然也有反對的,曹操先縊後砍頭,其實也是照顧呂布的威名。在古代,砍頭或者腰斬都被認為是流血在外,對死者很不吉利,也是對與犯罪之人最大的懲罰。而不流血的死亡一般被認為是對於死者的尊重,圍魏晉三國時期,王宮大臣,或者後宮的人一般都會被縊死,這也也是對於他們的尊重。

也有些人會說,不是砍頭了嗎?是的,但呂布並不是因為砍頭而死,而是被縊死的,這也許是曹操對呂布的敬重吧,而當時的人也相信,死的時候有個全屍,來世也會投胎做好人,享受富貴。

你是如何看待曹操殺呂布?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在公元199年,在劉備和夏侯惇接連失利下,曹操親自出馬,水淹下邳,圍城三個月,導致呂布內缺糧少食被圍城中,外又無援軍,軍中上下離心,自然而然的導致了部下叛變,呂布被俘虜的局面。

呂布被俘虜後,曾求饒說願投降曹操,可惜曹操早已看穿了呂布的本質。最終的結果自然是呂布被縊殺,然後梟首。不過這裡又有一個疑問,為何要先縊殺再梟首,而不是直接梟首呢?難道是曹操鄙視呂布三易其主、是一個不忠之人,於是這樣做以泄私憤?

曹操評價: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其實並不是這樣,當時的人確實對忠誠特別看重,呂布的各種行為也確實令人不齒,但曹操在整個三國都算的上最不在意品行的主公了,建安二十三年《舉賢勿拘品行令》中,曹操表示連吳起這個殺妻求榮、母死不歸的人都願意重用(如果遇到的話),吳起的品行可以算的上很差的了,可是曹操還是願意重用,那呂布這種也就不算什麼了,要泄憤最多也就是砍首示眾而已。

「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奏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那為何曹操要多此一舉將呂布先縊殺再梟首呢?其實在古代縊死是比梟首更體面的死法!「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縊死得以留全屍,曹操先縊死呂布是有其深意的,必死之人可能會對自已的死法很在意,曹操這樣做一是表達呂布生前驍勇無雙的敬意;二是呂布他溫侯之位的應有的禮法!

既然已經縊死呂布了,為何又要梟首呢?其實梟首是為了方便將呂布的頭顱送到許昌,當時曹操平叛是打著天子的旗號,呂布死後自然得將其頭顱送回許昌報訊。曹操將呂布、陳宮、高順人一併梟首送至許昌然後葬之!


三國演義中曹操處死呂布用縊,並非為了侮辱呂布,而是對呂布的一種尊重。

縊死,就是用繩子或帶子勒死。按照現代人的理解,這種窒息的死法,比起一刀兩斷的斬首來說,似乎持續時間長一些,也更痛苦一些。包括在納粹時代的死刑中,絞刑就被認為是比斷頭台要更可怕的一種殺法。

所以有人認為,曹操縊死呂布,也是因為曹操恨呂布,所以採用了這種較為殘酷的殺法。在動畫片《三國志》中,呂布的死法是被好幾個曹兵分別拋出繩索,當場勒死,非常的凄慘和屈辱。

然而實際並非如此。

三國演義中曹操之所以縊死呂布,其實是因為歷史上曹操也是縊死的呂布。而歷史上,曹操是把呂布、陳宮、高順三個人一起勒死的。如果說曹操可能憤恨呂布,那麼對陳宮,曹操還是很欣賞和尊重的,甚至答應撫養他的妻兒。曹操沒必要去侮辱和折磨陳宮。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將縊死作為一種相對體面的死法。因為首先這種死法肢體是完整的,而不是身首分家。其次,甚至流的血都不多。這對中國古人信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而言,可比斬首要好多了。

儘管這意味著痛苦的增加,但人都要死了,勒死和砍死這兩種痛苦的差距,哪能比得上體面重要呢?

何況勒死,就算行刑中間出問題,最多是勒的時間比較長,或者換根繩子繼續勒。要是斬首中間,一刀砍偏了,甚至把刀刃砍缺了,那補刀受罪可大多了。

所以我們看到,古代弒殺君主,有條件的一般都是勒死,算是給君主一具全屍。皇帝賜死大臣,讓他們服毒或者上吊是恩典。

類似為了體面寧願痛苦的思想在東方民族很常見。比如公孫瓚為了害怕落到袁紹手裡,最後自己放一把火燒死,主動選擇了最痛苦的死法。紂王也是舉火自焚。扎木合被成吉思汗俘虜後,請求看在當年結義的份上,讓他「不流血而死」,也就是絞刑。

由此可知,曹操對呂布的縊死,也是對這位猛將和對手的尊重。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更多精彩三國話題共賞)


答 | 江隱龍

很多人說曹操是因為鄙視呂布的為人,於是選擇了縊殺然後梟首的做法以泄私憤,其實是不對的。呂布的品行的確為時人所不齒,曹操對他的評價也是「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但如果僅僅是如此,曹操殺他也就罷了,根本不需要花心思在如何執行呂布的「死刑」上。

在整個三國時期,曹操可謂是最不在意品行而只在意才能的主公了,最典型的證據就是曹操於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7年)《舉賢勿拘品行令》,其中甚至以品行極差的吳起為例:「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奏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如果曹操連一個殺妻求榮、母死不歸的污點英雄都願意重用,那呂布先後殺主公丁原、董卓之事就根本不算個事了。當呂布投降時,曹操是想收留呂布的,這個時候劉備說了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曹操這才最終下定決心殺了呂布,不是因為鄙夷呂布,而是因為曹操也怕自己駕馭不了呂布。

很多人覺得縊死比斬首痛苦,其實縊死得以留全屍,畢竟「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曹操縊死呂布更有可能是在表達他對呂布的敬意,一是敬他善戰無前,二也是敬他溫侯之爵位,三更是給天下人看其愛才之心,畢竟當時曹操還不是最強諸侯,他希望天下勇士歸附,如果曹操對降將呂布太過於絕情,並不利於「天下歸心」。

既然如此,為什麼又梟呂布之首呢?梟首是為了將其頭顱送到許昌,畢竟曹操平叛是打著天子的旗號,現在呂布身死,曹操將呂布、陳宮、高順人一併梟首送至許昌然後葬之,這裡還是出於敬意。

綜上,曹操縊殺呂布並非出於私怨反而是出於對呂布的敬意,而梟首則是為了送至許昌厚葬。如果認為曹操因為呂布的為人而折磨其屍首,未免也太小看曹操的肚量了。


曹操殺呂布,應該是在一種極不情願的情況下動手的。眾所周知,曹操志向遠大,但當時實力還不是很強大,他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幫助他。為此,他專門強調「唯才是舉」,放寬對個人道德品質的要求。

曹操攻下徐州之後,生擒呂布,這時候面臨如何處置呂布的問題。呂布是公認的天下第一猛將,曹操早就想把他收歸麾下。但呂布這個人道德品質敗壞,先前的丁原和董卓就是很好的例子。

殺呂布,曹操不舍;不殺呂布,曹操又不放心。這個時候的曹操,內心是非常矛盾的。他既希望呂布能幫助他實現大業,又擔心自己會步丁原和董卓的後塵。殺不不殺,曹操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

最後,曹操還是聽了劉備的建議,將呂布縊死,通俗點說,也就是絞刑。絞刑符合呂布的身份,也體現了曹操對呂布的特殊感情。

將呂布梟首,一是出於對呂布的惋惜之情;二是用來安定天下士子之心。呂布做為一名名震天下的猛將,已經向曹操投降。曹操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呂布問題,勢必對曹操的名聲產生很壞的影響。

將呂布縊死,將梟首將其厚葬,顯示了曹操對待呂布的態度,對於天下士子之心也算是一個交代。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以後誰還敢來投靠曹操?守城之將,也必然是拚死抵抗,不會投降。

為什麼不將呂布斬首?古人信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因此斬首對於古人來說,堪稱極刑。一般用於低級軍官或者仇恨特別大的人,以呂布的身份和地位,以及曹操對他特殊的感情,不可能斬首。


很多人說這個東西是因為曹操特別恨呂布,所以把人家用繩子勒死以後,然後在把他腦袋砍下來個人感覺不可能,如果說曹操真這麼做的話,他就不是曹操了!

有人說呂布在曹操最危難的時候偷襲了曹操的大本營兗州,最後迫使曹操差一點把自己的兒女扔給袁紹做人質,所以曹操恨死呂布,但是事實上我們去想想另外一個人張秀這個人曾經殺了曹操的大兒子,曾經把曹操的愛將典韋給殺了,但是最後他去投靠曹操的時候,曹操還是一笑泯恩仇。

事實上,曹操對於恩怨這種東西看的很淡,也是他的一種人格魅力,沒有這種人格魅力,他會原諒賈詡,他會原諒張綉?說句實話,停著劉備救陶謙這個舉動,曹操就應該第一時間把他身邊的劉備給殺了。

所以說曹操先把呂布給勒死,然後在把他腦袋砍下來並不是為了泄憤而只不過是出於一種禮儀,什麼禮儀呢?

怎麼說?呂布也是跟他曹魏集團折騰了大半宿的一個集團,雖然說這個武裝集團看起來有點兒不順眼,但事實上他確實給曹操帶來了很多麻煩。從對手的角度來說,(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曹操是比較看中呂布的,一旦被曹操看中了,曹操對於這個人,無論是生或者是死都是比較敬重的。你比如說關羽就一顆腦袋扔給曹操,曹操也風光大葬,對於你之前背叛的事情,對於你水淹七軍的事情一概不提,說實話,跟一個死人那麼較真確實沒有什麼必要。曹操如果連這點心胸都沒有,他就不是曹丞相。

個人感覺先把呂布勒死,這只不過是出於一種個人禮貌,讓呂布留一個全屍,畢竟是三國第一猛將,雖然說很多人質疑,但事實上他的威名確實是三國最強!把你累死了,讓你腦袋留在你的身上再死,這樣的話你的屍體,你的靈魂將是完整的去地獄,至於說接下來把他腦袋砍下來純粹是為了到漢獻帝那裡去彙報工作。

恨呂布為什麼要恨曹操已經戰勝了呂布拿下了徐州跟兗州他也沒有什麼條件去恨呂布,甚至於呂布都沒資格讓他恨。


曹操這個人,心胸很寬闊,能盛得下大海。為了網盡天下英才,他曾經下過一個求賢令。那就是唯才是舉,而不是德才兼備。

唯才是舉的意識就是說,只要你在某一方面,有過人的才能,那麼你就能來到曹操的手下幹活。哪怕你是一個汪洋大盜,是個殺人犯,只有你有才,也是一樣可以被加以重用的。

到了曹操攻打下徐州,捉了呂布之後,曹操很高興,畢竟呂布是一個人才,難得的人才,抓了呂布就等於為曹操集團增添了一名猛將。

更為重要的是呂布也願意跟隨曹操,當被五花大繩綁住的呂布,來到曹操的跟前時,呂布跟曹操說了一句話,曹操聽了很受用。

呂布說的這句話就是,以曹公的英明,再加上我呂布的輔佐,試問這個天下誰還敢窺伺?

這句話是不是說的很囂張,但是,從呂布嘴裡說出來,那就像事實一樣,因為呂布有能力幫助曹操爭霸天下。

曹操想讓手下給呂布鬆綁,可是,這時候坐在曹操身邊的劉備開始說話了。

劉備告訴曹操,呂布千萬不能放呀,你想想呂布是什麼人,他投靠丁原的時候殺了丁原,投靠董卓的時候殺了董卓,如今又投靠了你,你若是收留了他,下一個呂布要背叛的人就是你。

曹操一想,對呀。呂布雖說是個人才,但是,他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呀,他若是投靠了我,我也沒有把握能把控住他。

結果曹操就有了殺害了呂布的心。

這時候呂布發現自己說的話似乎沒有打動曹操,於是,他就對劉備說道,如今您為座上客,我為階下囚,你怎麼見我落魄了,也不給我在曹公面前說句好話呢?

劉備不但沒有為呂布求情,反倒遞了一把快刀給曹操,這樣的人留著還有何用。

曹操下定決心要殺呂布了,但是,怎麼個殺法呢?

這還要根據漢朝的法律來,因為呂布是大漢的官員,他被漢獻帝提攜為了中郎將,還封了都亭侯。所以,曹操殺他只能用文明一點的辦法,讓他選擇了自縊而亡。

自縊而亡這種死法肯定比拉到大街上斬首示眾要體面的多,再怎麼說呂布也是一個英雄呀。曹操讓他選擇自縊,可能就有敬重他的意思。

當呂布自縊之後,曹操為何又把呂布的頭給砍了下來呢?

走個流程,帶回都城去王公貴族面前,顯擺顯擺吧。畢竟呂布這麼樣的人都被我殺了,你們誰若是敢不從我,這就是下場。當然皇帝也不例外。


個人意見。

首先,縊死就是弔死或勒死,梟首就是把頭砍了之後掛在城門上。

這兩種酷刑都能置人於死。如果他只要呂布死,沒必要重複。

相比之下,縊死比梟首痛苦一些,梟首一秒不到,頭就下來了。縊死,喘不上氣,脖子...度秒如年。

先縊死估計是要他痛苦地死,梟首示眾是羞辱。

但是人都已經死了,說梟首確實沒什麼沒意義,不如說縊死後懸頭示眾。


古代最體面的死法是主動自盡,比如投湖的,自縊的,或者自刎,或者飲用毒酒,在其次的,就是賜其自盡,這個相當於半主動的的,方法與主動自盡的基本一樣,而呂布顯然不會選擇前兩種。

不管正史,還是三國演義,呂布的死法,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先被縊死,然後再被梟首,值得注意的是,陳宮與高順都是這樣的死法,那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曹操對陳宮與高順的態度。

曹操顯然是希望陳宮與高順投降的,因為曹操的很多將領和謀臣都是降將的,陳宮與高順都是人才,曹操是喜歡人才的,尤其陳宮還是曹操的舊相識,陳宮與高順與張遼的選擇不一樣,他們到最後還是選擇了拒不投降。

曹操當然不會因為他們的拒不投降,而失去對他們的尊重,那麼先縊而後梟的方式,對於陳宮和高順來說,並不是為了增加他們的痛苦,或者表達對他們的恨意,相反,其實是在表達對他們的敬意。

比如楊貴妃最後縊死於一顆梨樹下,而和珅也是一尺白綾縊死,這個說明謚死,是比較體面的死法,那為什麼還要梟首呢?這個也好理解,他們是將這三個人的首級送往許都,在漢獻帝面前表曹操之功。

孫權殺了關羽之後,同樣也是梟關羽首級送往洛陽,這裡面有兩層含義,第一,向曹操表自己之功,第二,將關羽之死嫁禍給曹操,曹操當然明白孫權的想法,就以諸侯之禮安葬關羽的首級。

那我們來看看,曹操對呂布的態度,曹操到底想不想殺呂布?有些人會把呂布之死,怪到劉備或者曹操的主簿王必身上,這個顯然是曹操在做樣子而已,曹操一般是不主動殺投降的諸侯或者將領的。

他只是借劉備或者王必的口來殺呂布,他之所以不會接納呂布的原因也很簡單,就像劉備說的,丁原與董卓的事情,對於曹操來說,陳宮和高順他想要,張遼他能要,可是像呂布這樣的人,他根本就不想要,也不敢要,不過呂布畢竟是一代梟雄,曹操對其還是比較尊重的,當然不是敬重。


推薦閱讀:

TAG:曹操 | 三國 | 三國演義 | 呂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