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平貴和薛仁貴是什麼關係?


要說這兩個人有怎麼的關係,還真的有關係,兩個人都是姓薛,名字裡面都有貴,不過最大的區別是他們兩個人一個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一個是虛構的人物。

薛仁貴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是唐朝的名將,根據史書記載,薛仁貴名禮,字仁貴。漢族,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去世,年七十。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薛仁貴後代也十分的出名,可以說一家在唐朝混的還不錯,當然了,也演義出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

當時薛平貴就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了,可能最出名的故事就是王寶釧與薛平貴了,相傳,王寶釧是唐朝宰相王允的三女兒,她天生麗質,聰明賢慧。到了婚嫁年齡,她看不上諸多王公貴族的公子,卻偏偏對在家裡做粗工的薛平貴產生了愛意。經過彩樓拋繡球,她選中了薛平貴。不料其父嫌貧愛富堅決不允。無奈之下,她與父親三擊掌後斷絕了父女關係,嫁給薛平貴住進了寒窯。後來,薛平貴從軍征戰,遠赴西涼,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18年來,王寶釧貧病困頓,挖光了周圍的野菜,苦度日月。薛平貴歷盡風險,屢遭垂涎王寶釧美色的魏豹暗算,同時也屢闖難關,戰功赫赫。後來,薛平貴娶了西涼國公主玳瓚(2012年電視劇《薛平貴與王寶釧》中為代戰公主),當上了西涼國的國王。18年後歸來,與王寶釧寒窯相會,封王寶釧為正宮皇后,可王寶釧卻在被封為皇后之後十八天就死了。這剛薛平貴的指的是唐懿宗李漼。

但是傳說畢竟是傳說,民間更多的是將薛仁貴和薛平貴放到了一起,舞台劇上出現了兩薛並存的局面,其實根本不一個人,一個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唐朝名將,另外一個是民間傳說,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吧。


不是同一個人,薛仁貴歷史上實有其人。

京劇舞台出現「兩薛並演」已是多年,薛仁貴與薛平貴僅一字之差,背景年代相同(同在唐代)。而劇情又有許多相似之處,是何緣故? 考證史料,薛仁貴確有其人。

薛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出身於窮苦的農民家庭,武藝高強,尤善騎射,慣使方天畫戟(舞台演出時使槍)。唐貞觀中(約公元637年前後),唐太宗李世民征伐遼東,仁貴應募投軍。遼軍二十萬拒戰,仁貴身著白袍,腰懸兩弓,騎馬持戟,沖入敵陣,與之鏖戰,「所向披靡,敵遂奔潰。帝召見嘆異,遷右領軍中郎將,」仁貴自此發跡。一次,高宗駕臨萬年宮,山洪突發,洶湧奔騰,仁貴發覺後,冒著生命危險,「登門大呼,帝遽出,乘高獲免。嘉其忠,賜以御馬。」顯慶中(約公元658年前後),四十多歲的薛仁貴「屢破高麗及契丹,拜左武衛將軍,擊突厥於天山……先令驍騎來挑戰,仁貴發三矢。殺三人,虜氣懾服,遂降定以歸。」當時軍中有歌:「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乾封初(約公元667年前後)「以降扶余等四十城,拜本衛大將軍,封平陽郡公……永淳初(約公元685年),年七十卒。」

薛仁貴歷事唐太宗、高宗兩代,戰功顯赫,爵位甚高,文書有載,確有其人。

唐史上並無薛平貴,其人何以現於舞台?據老輩藝人中流傳,某年山西一富戶為母慶壽,邀請堂會,演出《汾河灣》等戲。賓客散後,其母詢問班主薛仁貴與柳迎春最後的結局,班主回稱,據師祖傳下的話,薛柳寒窯相見後,仁貴因軍務在身,不敢久留,數日後又別妻回到軍中。柳氏思夫心切,病逝寒窯。富母聽後悒悒於懷,懨懨成病。富子心急如焚,重金禮聘名醫為之診治,百葯無效,經一再探問起病根由,名醫大悟,便說「心病還須心藥醫」。於是,富子懸巨賞徵求薛仁貴夫妻團圓的劇本。某文人為不違反歷史,杜撰了一位「薛平貴」,劇名《王寶釧》,情節與上演的薛仁貴戲大同小異。如薛仁貴柳家莊招親,薛平貴王府為婿;柳員外嫌貧愛富將仁貴、迎表逐出家門,平貴、寶釧因受王父冷眼相待而雙雙出走;仁貴與平貴兩對夫妻皆困居寒窯,為生活所迫而投軍;離家十八年的薛仁貴在汾河灣會妻,分別十八裁的薛平貴在武家坡夫妻相見。為了迎合富母的心態,薛平貴登上了西涼國的王位,王寶釧成了正宮皇后,夫榮妻貴,大團圓結局。演出後富母大喜,病亦霍然而愈。自此之後,京劇舞台上使出現了一個薛仁貴,一個薛平貴,「兩薛並存」,相安無事。

歷史是歷史,傳說是傳說,但「兩薛」同演於舞台, 並不妨礙京劇的發展,這種局面觀眾是允許它延續下去的。


《白鹿原》里唱的秦腔里,薛平貴和薛仁貴是否是一個人?

《白鹿原》里有一集曾出現了一段秦腔,戲名是《西涼國辭別了公主玳瓚》,說的是薛平貴和王寶釧的傳奇故事。無獨有偶,京劇舞台上也有一段薛仁貴和柳金花的故事,薛仁貴薛平貴一字之差,故事也非常類似,那麼薛平貴和薛仁貴到底有沒有關係?是不是實際上是一個人呢?

薛仁貴

薛仁貴大家都很熟悉,名禮,字仁貴,出身河東世家薛氏,是唐代初年的名將。唐太宗征高句麗,薛仁貴白衣白袍在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初出茅廬就一鳴驚人。薛仁貴徵戰一生幾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在京劇傳統劇目《汾河灣》中,薛仁貴的妻子叫柳金花,出身河東大家柳氏,不顧家裡反對嫁給薛仁貴,生子薛丁山。薛仁貴出外征戰一去就是十幾年,後來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在汾河灣碰到薛丁山射雁,父子互不相識,薛丁山射術精準,薛仁貴非常讚賞。這時,突有猛虎竄至,仁貴怕虎傷人,急發袖箭,不料誤傷薛丁山。薛仁貴回家和柳金花相見後,才知道誤傷致死的正是自己的兒子,夫妻兩個悲痛欲絕,是個悲劇結尾的故事。

當然薛丁山的歷史原型是薛訥,是玄宗時期的名將,可沒有被老爸射死。而薛仁貴的夫人確實姓柳,勸夫從軍也是有的。

薛平貴

再來看薛平貴,這完全是個虛構人物,因為真正的唐懿宗沒有這樣的傳奇經歷,唐懿宗也是唐朝有名的昏君,和薛平貴的形象相差甚遠。

薛平貴的故事,和薛仁貴的傳奇確實很相似。王寶釧是宰相之女,也是不顧家人反對嫁給薛平貴入住寒窯。薛平貴也是應徵入伍,在外征戰十八年,後藉助西涼公主玳瓚的力量,殺回長安,自立為帝。王寶釧獨守寒窯十八年,終於被封皇后,到十八天後突然去世。其實也是一個悲劇結尾。

兩個故事和人物的高度相似性,讓人容易得出薛平貴故事來源於薛仁貴故事的結論,「兩薛並演」也成為了中國戲曲里的獨特一幕。


 薛平貴就是薛仁貴嗎?

據一些資料介紹,薛仁貴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他是唐朝名將,是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愛情方面薛仁貴和妻子柳氏非常恩愛,在他三十歲時妻子告訴他:「要善於抓住機會,你有一身好的武藝,應該從軍立功名,等富貴還鄉,在改葬父母也不遲。」正是因為妻子的一句話,薛仁貴開始了馳騁沙場四十年的傳奇經歷。

  和薛仁貴不同的是,薛平貴的故事則更多的是民間的傳說,但是這個傳說卻一直都是折子戲和京劇的寵兒,深受大家歡迎。據老輩藝人流傳,山西一位有錢人家請戲班為母親祝壽,在出演了《汾河灣》等戲後,其母對劇中薛仁貴與柳迎春最後陰陽相隔的結局非常傷心,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富人便請師父寫出大團圓結局的劇本。也就在這時,有一位文人為了不違反歷史,於是寫出了「薛平貴與王寶釧」這樣版本的故事。

  電視劇《薛平貴與王寶釧》中的薛平貴出生寒窯,是被相王的三女兒王寶釧拋繡球選其為夫君,王寶釧的父母並不同意這門親事,為此王寶釧和父親三擊掌後斷絕父母關係,隨薛平貴生活在寒窯中。婚後薛平貴徵戰沙場,又與玳瓚公主成婚當上西涼國國王,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最後與薛平貴相遇並成為西涼國皇后。


薛仁貴,歷事唐太宗、高宗兩代,戰功顯赫,爵位甚高,史書有載,確有其人。

薛平貴這個人並沒有在歷史上有任何記載,因此應該是京劇中杜撰的人物。據傳說是山西戲班以薛仁貴為原型杜撰出來的一個人,薛仁貴是唐朝武將,但是他並沒有做到西涼國王。

歷史上的薛仁貴參與過征討高句麗,回紇,契丹,吐蕃,突厥的戰爭,也就是說唐朝周邊稍微強大一點的勢力哪一個他都征討過,而且臨陣勝多敗少。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大將。唐太宗在討伐高句麗的時候發現唐軍中一個用方天畫戟的白衣小將勇猛異常,召見他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唐太宗沒有看錯人,後來薛仁貴戰績:生擒契丹王,生擒回紇首領,率軍徹底滅掉高句麗(隨唐數次東征都沒有消滅的國家)。

薛仁貴死後被封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更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貴長子薛訥也是唐朝大將,這就是戲曲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因此歷史上只有薛仁貴薛訥,沒有薛平貴薛丁山。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薛平貴 出生地:武家坡 原名:李溫 配偶:王寶釧、玳瓚 主要成就:遠赴西涼征戰,輾轉成為西涼國王 國籍: 唐朝→西涼國→唐朝 :職業:西涼國國王→大唐皇帝 民族:漢

  • 薛平貴這個人並沒有在歷史上有任何記載,因此應該是京劇中杜撰的人物。據傳說是山西戲班以薛仁貴為原型杜撰出來的一個人,薛仁貴是唐朝武將,但是他並沒有做到西涼國王。 歷史上的薛仁貴參與過征討高句麗,回紇,契丹,吐蕃,突厥的戰爭,也就是說唐朝周邊稍微強大一點的勢力哪一個他都征討過,而且臨陣勝多敗少。從普通士兵成長為大將。唐太宗在討伐高句麗的時候發現唐軍中一個用方天畫戟的白衣小將勇猛異常,召見他說: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唐太宗沒有看錯人,後來薛仁貴戰績:生擒契丹王,生擒回紇首領,率軍徹底滅掉高句麗(隨唐數次東征都沒有消滅的國家)。 薛仁貴死後被封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更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貴長子薛訥也是唐朝大將,這就是戲曲人物薛丁山的原型。因此歷史上只有薛仁貴薛訥,沒有薛平貴薛丁山。

薛仁貴(公元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禮,字仁貴漢族,山西絳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

薛仁貴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職業:右威衛大將軍、安東都護個人概況中文名:薛仁貴別名:薛禮國籍:唐朝民族:漢族出生地:山西絳州龍門出生日期:614年逝世日期:683年3月24日其他信息主要成就:三箭定天山,大破九姓鐵勒 攻拔扶余城,降服高句麗 大破突厥,雲州大捷代表作品:《周易新注本義》官 職: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 爵:平陽郡公追 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

薛仁貴為薛安都的六世孫,屬於河東(今運城)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輩已經沒落。父親薛軌早喪,雖自幼家貧,但是習文練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遲!」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州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徵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薛禮,字仁貴,絳州龍門縣黃村(今山西河津黃村)人,唐太宗、唐高宗時期的將軍。是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出身於河東薛氏世族。

薛仁貴為薛安都的六世孫,屬於河東薛氏家族,但是他因習文練武,敗光家產,所以刻苦努力,天生臂力過人.但是生於亂世之中,未有什麼發展,長大務農,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飯量。到30歲的時候,記載中描寫他窮困不得志,希望遷移祖墳,以希望帶來好運,他的妻子說:「有本事的人,要善於抓住時機。現在當今皇帝御駕親征遼東,正是需要猛將的時候,你有這一身的本事,何不從軍立個功名?等你富貴還鄉,再改葬父母也不遲!」仁貴聽了,覺得有道理,就告別妻子,去新絳州城裡找張士貴將軍,應徵入伍,開始了他馳騁沙場40年的傳奇經歷。


謝謝[雨晴147878799 ]的邀請

比對兩個歷史人物,主要證據來源應該來自於文字史料或歷史實物。

首先,在實物方面,薛仁貴和薛平貴,兩個名字都沒有能夠證明存在的歷史文物出土;

其次,在史料方面,薛仁貴的名字見於《新·舊唐書》、《全唐文》等正史資料,是唐朝名將,出身農民家庭,山西人;薛平貴的名字在民間流傳,見於諸多戲曲劇本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元曲中沒有薛平貴的名字;

再次,生平記載,薛仁貴的生卒年月是614年-683年3月24日,是唐朝名將,英勇善戰;而戲文中傳說的薛平貴,是「唐宣宗太子,劉妃之子,宰相王允的三女兒王寶釧的夫婿,後來成為西涼國的國王;

僅第三條就可以看出,薛平貴即便是戲文杜撰的,也與薛仁貴沒有半毛錢關係。因為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比薛仁貴晚了將近200年的時間,而且宣宗時期的太子,是後來的唐懿宗李漼,並不是也不可能是薛平貴,母親也不是劉妃,而是元昭皇后晁氏。

所以,薛平貴跟薛仁貴,實際上是半毛錢關係也沒有,前者完全是劇作家們匯總野史傳聞杜撰出來的一個民間英雄的形象,就跟《西遊記》里的孫猴兒、《誅仙》里的張小凡一樣,只存在於小說與戲劇之中。

歡迎討論,謝謝。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在我國流傳很廣,特別是王寶釧其人,被公以為不慕榮華富貴,甘於清貧凄苦,決心潔身守志的淑女。

薛平貴與薛仁貴的背景年代相同(同在唐代)故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薛仁貴是唐太宗、高宗兩代,戰功顯赫,爵位甚高、威名遠揚、文史有載、確有其人。而唐史上並無薛平貴其人。

而薛平貴的故事是:唐朝宰相王允有三位愛女,大女兒金釧嫁於戶部尚書蘇龍,二女兒銀釧嫁於兵部尚書魏虎,三女兒寶釧尚未出嫁,寶釧決定自己來選如意郎君,通過彩樓拋繡球選夫。結果繡球落在了一個衣著寒酸的窮小子薛平貴身上,王允覺顏面掃地,當即翻臉悔親,而寶釧則認定了薛平貴表示非他不嫁,王允多次勸說無果,無奈大怒斷絕父女關係,寶釧憤而出走相府,與平貴住進了城南寒窯。

不料此時適逢西部西涼邊亂,平貴投軍報效朝廷,而平西軍的正副元帥正是蘇龍、魏虎,魏虎遂與王允合謀多次找借口殺指平貴,幸而被蘇龍發現阻止,平貴在與敵會陣大獲全勝。魏虎又用酒灌醉平貴,縛好送給敵營,想再次借刀殺人,除去平貴。不料平貴反被代戰公主招為駙馬,並又掌握了西涼國的大權,成為了西涼國大王。

平貴徵西後寶釧苦守寒窯,轉眼已一十八年了。

但寶釧卻僅僅做了18天的正宮娘娘,正是」王寶釧以十八年的寒窯之苦換來十八天的榮耀」。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是從戲劇《武家坡》而聞名的。因此較多的看法以為它是薛仁貴與柳迎春的故事的演變,因為演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武家坡》與演薛、柳故事的《汾河灣》情節十分相似,過去持這一觀點的較為普遍,今天也大有人在。


薛仁貴和薛平貴沒什麼關係,要有的話也是薛平貴的故事是從薛仁貴的名字來的。聽家裡老人說以前戲班子唱戲首先會把要唱的曲目用牌子寫出來,就像現在的廣告牌,以前也叫曲牌。有次唱戲本來唱的是薛仁貴西征,結果把薛仁貴的名字寫成了薛平貴了,成了薛平貴西征,那時候薛仁貴很多人知道,但薛平貴是誰沒人知道,就想看看這薛平貴西征是什麼戲,造成了戲台滿座,人山人海,班主納悶,平時唱薛仁貴西征都多少次了,都沒那麼多人啊?今天怎麼回事。叫人查問,才知道原來曲牌寫錯了。可看戲的人來了啊,人家可不是沖著薛仁貴來的,但戲文里沒薛平貴這人啊?怎麼辦?班主也真是有才,現編,硬是在短短的時間裡把薛平貴與王寶釧的故事編了出來。結果效果特好,這個故事也就流傳下來。家裡老人說的,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TAG:唐朝 | 歷史謎團 | 文化 | 薛仁貴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