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一章第二句斷句應該在何處?


我想強調的是,在所有的解釋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不可能既可這樣理解又可那樣理解。

我是在反覆研究推敲了各種斷句方式和各種解釋之後,經過邏輯的理性思考才推出的正確的斷句和解釋。你問了兩句,我保留了三句來回答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我的通釋:

道可以因循,沒有恆久不變的道;名字可以稱呼,沒有恆久不變的名稱。「無」,為天地的初始命名;「有」,為產生的萬物命名。所以恆久的「無」,要來考察事物是怎麼產生的;恆久的「有」,要來觀察事物是怎麼存在的。

[注釋]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因循,沒有永恆不變的道。第一個「道」是名詞,指客觀事物依循的軌跡,是人對自然規律的經驗認識和總結,是應該取法遵循的而不應違背和對抗的客觀存在的規律。第二個「道」用作動詞,沿道而行,因循。非,沒有。常,經常,恆久,經久不變。

名可名,非常名:名稱可以稱呼,沒有固定不變的名稱。具體事物總會消失的,它們的名字當然也跟著消失。前一個「名」為名詞,即「事物的名稱」;後一個「名」,用作動詞,命名,稱名,稱呼。

「無」,名天地之始:「無」,為天地的初始命名。名,動詞,為……命名,稱呼。之,助詞,的。始,初始,開始。

「有」,名萬物之母:「有」為產生的萬物命名。母,孕育產生萬物的母體。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所以恆久的「無」,要來看天地萬物的本質。欲,要。以,連詞,相當於「來」。觀,觀察,考究。其妙,它是怎樣產生的。其,它,代詞,指天地萬物。妙,奧妙,本質。

常「有」,欲以觀其徼:恆久的「有」,要來看事物的存在。徼,音jiào,邊界,引申為「表面」,指人們能看到的物態。

我還有對此的詳細考辨和解讀,你可以點我的頭像查找。


《道德經》第一章原文: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解析:《道德經》開篇即闡述什麼是「道」。道,就是無中生有的過程,也是無和有的關係。所以,第一章也是對無和有的基本概括。這一章也是講為什麼說道家是出入世法。

常無,就是出世法。常有,則是入世法。出入世,就是在有和無之間來回自由穿梭。出和入名稱不同,但卻是一個本源。就像有陰就有陽,有陽就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雖是兩個不同概念,卻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陰可以是陽,陽也可以是陰,這就是很奇妙了。很玄。玄之又玄。

所以,能說得出的道,不是那個永恆的大道。能叫得出的名,也不是那個永恆的名。我們只能將一切的有稱之為「有」,將一切的有未產生之前稱之為「無」。無,我們稱其為天地的原始。有,我們稱其為萬物的根本。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就是無中生有的過程。無和有,又是共生共存的關係。


《道德經》謂之玄!同巜老子》之道,玄之!又玄,人們越黨奇怪道,越去探道,曾記否?巜悟空問答》設計問題巜老子的序是誰寫的》嗎?就是那些去《老子》莫名其妙的人寫的!此又提出"有名"與"無名"《道德經》"斷句,應該在何處"一一一答:應該在國家學術機構!如果那個都說了算,那就成了"眾妙之玄"你,我,他聽誰的好呢!???好在出此問題者例范斷句啟發,屬點逗句,好玩,自心之娛以娛自心心高興而作下文。曾記得孔子有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善而從。"引伸讀書三遍,擇其一為善而從之可,亦可擇三之一惡者之可,或可擇其中不善不惡從無乃不可乎?為了文娛,點逗一下,你高興嗎?一一一"道可道。一一一非常道。(陽一句。陰一句。道自然,自然道文格下同)名可名。一一一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古楹聯對子法)有名天地之母"(證明今學術機構有名之論"上古是母係社會!"《老子天下第一》在當時是行不通的。)""故"

"無常,欲以覌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此三格同首)"故"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一一一玄之又玄(同)眾妙之玄!(簡單道:"謂之玄")一一一覺得好耍,再點一下:

"道!可道。(可道非),非常道,(去"非"字,成文娛"常道")名!可名。一一一"非常名"(今網路用名之道征:)故無常,故有常!此兩者同!欲以觀其妙;欲以觀其徼。出而異名!同!"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玄。"

其與巜悟空》示範構成三點逗!你,我,他覺得那點逗句好玩?或覺都不好玩,那你就點逗能文娛你心點逗法!無乃不可夫?


第二句應該斷成:「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理由如下

天地之始是什麼?顯然是道,是無極。老子對道是怎麼定義的呢?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很顯然,在天地之前並不是什麼東西都沒有的真空,而是有物混成。這裡我們就知道天地之始和天地不是有和無的概念,我們再看,老子描述的道是什麼狀態呢?老子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這裡我們看到的「道」即無極,是恍惚之象,所謂的象是無象之象,所謂的名是無名之名。因為「道」就是無象無形、無色無臭、無聲無息的狀態。不是具象的物,你怎麼去命名呢?所以如果命名,也只能是強名,要麼命名為「道」,要麼命名為無極。無極動而太極。太極乃陰陽即剖,便可化育諸生,老子說:物形之,勢成之。既然物形勢成,自然就好命名了。所以斷句當以無名有名而論,而不是就物質的有和無的對立範疇。


讀了網友的高論,真是高手如雲啦!道德經,它的妙處就在於可以引發人的無窮想像,給出個性化的無窮解讀。也是微言大義那種春秋筆法。它是一部哲學著作,討論的是宇宙的本體問題。它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宇宙的本體就是無和有的統一體。它沒有名,如果要想知道它的玄妙處,就姑且叫它無。如果想理解它終歸是什麼姑且稱它為有。無中生有,有歸於無,道就是有與無運行的規律。如果你要思考天地之始,就叫它無。天地,就是宇宙。如果你要探討萬物之母,就稱它有。萬物就是宇宙中的物質。所以,宇宙這個本體是很玄妙的,所有的玄妙都在這裡,一切的變化都在有無之間,這就是道!道不可說,說了就不是道了。可貴的是,老子沒有被宇宙本體這種玄之又玄的本體所迷惑,沒有「發明」一個超自然的上帝來控制這個道。而認為,道就是自然,不管人有沒有,道就在那裡。人,就是這個道的產物,人從無到有,使得自然被關注,被研究,被問是從哪裡來的。所以,人和一切自然事物一樣,遵守道的法則。人遵守道就是德。所以老子是唯物主義的鼻祖,還是辯證法的鼻祖。有無就是一對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生生不息,萬物因之生,萬物因之死。所以在老子那裡天人當然合一,在道那裡合一。孔子研究人道,也繼承了老子的思想,認為人道就是天道在人類社會活動中的反映。老子說人遵循天道便是人道,孔子就研究人如何做才算遵守了天道。他的結論就是仁。仁就是人道的核心,就是天道在人類社會中的表現。孔子自身做了兩件事,一是說什麼是仁,一是說如何做到仁。當然,如何做到,這個路子就多了,它提出了一整套規則,就是為了把仁落到實處。當然,古人的在那個時代,沒有先進的科技產品,要徹底理解宇宙還是有困難的。所以,我們在研究古人,學習古人的同時既不要否定他們也不要神化他們。他們的觀察畢竟有限,玄想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但只限於想而不把想的東西做出來,無中生有,變成現實,那麼人的生存都是問題。所以,我們必須走另一條路——科學。那就是把老子說的那個本體究竟是啥找出來加以利用,為人類的生存提供更好的條件。今天這個本體已經探索到原子內部。原子是我們目前確認的最小的物質實體,所有物體都是原子構成,原子已經具有比較穩定的結構與性質,比如氫原子和氧原子就是不同。原子結合成分子,無窮的分子組合就成了某種物質。蛋白質就是大分子組合。值得注意的是,原子核除了質量和所帶電荷量不同都一樣,電子都一樣,沒什麼區別。也就是說目前所知,物質就是由原子核(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之所以物質不同,就是結構不同。從原子開始就不同了。這就說明,相同的要材料組合在一起,決定它的性質的不是材料而是結構。結構複雜到一定程度,無機變有機,生命誕生了,病毒(人給它取的名字),單細胞,到魚、蟲、禽獸、人。生命就是可以自我複製和生長的物質。人的大腦結構決定了它的性質會思考,所以才有老子談什麼無啊有啊道啊,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沒有神的,神就是我們的大腦所思所想的能力。現在,我們不滿足於原子,我們還想看看,原子內部是啥?有無尺度太小,用高能物理電子對撞機撞出了一些。但不確定,再分下去,人類的技術可能有個極限,太小實在看不見。不斷做實驗觀察,發現原子核周圍的電子都難以測量。再分,感覺不是實體物質,而是能量...能量在傳遞。原子似乎是能量轉化的。物質以實體物質和非實體物質(能量)方式存在的。這可以解釋成「無」么?不知道了。原子肯定是「有」。看來,人類還是要靠科學生存,否則都得歸於無。


怎樣斷句不重要,每個字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古人用字沒有浪費的。一個字都是一個字本來的意思。今人加上文字後來的衍生意,胡亂解釋經典,不能把握和理解經典,造成巨大的混亂。

道的意思,見文字??

金文中,哪張嘴能把這個「道」字理解成「說」的意思。道就是街(金文「行」字半邊)+首+止(腳印)的意思,沒有其他意思。

其他的字具體意思,不一一列舉。總之,只有認字了,才能理解先秦的著作。至少是秦小篆,最好是按照金文理解意思。


第二句的斷句,一定要清楚這一章講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在《道德經》第一章講出來。這個問題看清了,一部道德經就懂了一多半。

首先,道德經開宗明義,第一句話講的就是道。而且是非常之道。第二句講的是什麼是道?道就是名。

道是無名和有名的統一體。這個無名不能斷句成無,名。有,名。這就是胡鬧了。

名是物質。是自然生態的象。無名就是象還沒有形成,是形成物質的漸進時,而不是沒有,無不是沒有。是0到1的二進位科學表述。

有名,是說物質已經形成,就是可見的1。1的變化成像,是13579生數和24680成數的融合過程。這是十進位了。

無名無像的變化是玄妙的,不可思議的,但也有規律可循。這就是大數據成像說的全息全向境遇生成。

有名的變化是細微的,可見的,能動的,不斷進化繁衍的。

也就是說,道是講物質生成前後變化的生態化自然規律。


第二句應該斷成:「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根據常識,人類認識某種事物以後,都會給它起個名字。而在人類給它起名之前,它實際已經客觀存在了,只不過未被人類認識罷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名只是不識,不是不存在,萬物都是先有存在,後被認知,即萬物始於無名;而萬物剛進人類認識範疇,就猶如嬰兒降世,取名就等同於母親給它生命,故曰有名萬物之母也!

(獨家解讀,望對你有所啟發!)


巜道徳經》里的這段話有許多板本的解釋,我比較贊同其中的一種説法:

宇宙,自然規律,在沒人類之前都已經存在了但都沒有被冠名。因此,老子把它稱作道。在天地間,被稱之為道的事物,都不是永恆不變的,能被冠名的事物都是很普遍的,就象宇宙間仍未被發現的事物,它們是無名的。

回過頭看看,巜道德經》里這段話就易理解了。


推薦閱讀:

TAG:老子 | 國學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