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睡著的時候身體突然抽動一下,是怎麼回事?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相信大部分人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在我們快要睡著,但還沒完全睡著的時候,經常會感覺到全身突然抽動一下,像是在下台階時突然踩空或是在平地行走時掉到井裡,然後我們就被嚇醒了。人們會說這是在長身體,但是這種說法毫無依據可言。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對於這個現象有一個學術名詞,即「入睡抽搐」,是指即將入睡時全身或部分肌肉突然出現不自主地抽搐,此過程中,往往還伴隨墜落感,並很可能導致驚醒。一般的入睡抽搐不會影響睡眠,但若過於頻繁則可能導致周期性肢體抽搐障礙從而陷入失眠的困擾。
對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至今沒有統一的說法。一種理論認為,個體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狀態時,會出現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等改變,肌肉也隨之放鬆。
這一轉換過程是由腦幹中的網狀激活系統控制的,入睡抽搐可能是網狀激活系統出錯時產生的一種副作用。
另外一種理論認為,人腦是從爬行動物的大腦進化而來,因此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動物的應激反應模式。當肌肉徹底放鬆時,大腦會基於這一應激以為我們在自由墜落,出於保護自身的需要,大腦指揮肌肉立刻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住什麼東西來防止繼續墜落。於是,本已放鬆的肌肉會突然收緊,引發入睡抽搐。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這個現象在很多人身上都發生過,根據梅奧診所的研究,70%的人在打瞌睡的時候,會產生這種抽動。但相信沒多少人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
這種現象有一個學術上的名字,叫做「入睡抽動」(肌抽躍症),它是由於人在即將入睡的時候全身肌肉不由自主的抽動而造成的。
造成入睡抽動的原因有兩種,其中一種是大腦誤以為你在墜崖。當我們休息時,大腦也會休息,暫時放鬆對人體的監控,負責感受高低平衡的小腦也會休息。不過大腦偶爾也會短暫的醒過來,會支配小腦進行監測,由於睡眠中全身的肌肉都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小腦根據一貫的經驗,會認為完全放鬆的肌肉是在下墜,於是就會下意識的尋找平衡,這個過程就會讓你感覺到強烈的失重感,與此同時,大腦會腦補一個墜崖的夢並且緊急調動肌肉,以便幫你再下墜過程中抓住些什麼,所以我們才會猛烈的抖一下。
還有一種合理的解釋,那就是大腦在徹底進入睡眠狀態之前偶爾醒來,發現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鬆弛,這會給大腦以警示,從而抖一下以判斷人的生命是否還存在。
通常當我們趴著睡覺的時候會容易觸發入睡抽動,這是由於趴著睡覺會使呼吸不暢、血管和神經也會受到壓迫,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所以大腦會啟動入睡抽動來自我保護。
歸根結底,入睡抽動是我們大腦出現了一些小的bug,它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過卻能提醒你身體不在最佳狀態。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出現入睡抽動,那麼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少喝茶、咖啡、紅牛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咖啡因會讓疲倦的大腦重新興奮起來,從而擾亂大腦的正常作息規律。
2、減輕工作壓力,進行必要的身體鍛煉,最重要的是保證充足的睡眠。
關注「藥物諮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若有其他問題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剛要睡著的時候,莫名其妙的腿就蹬了一下,然後自己就被嚇醒了,有些人醒後還會感覺心在砰砰跳。
其實,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叫做「睡眠驚跳」,也叫入睡抽動、睡眠前肌陣攣。
這種現象非常廣泛,有報道說,睡眠驚跳的患病率高達60%-70%。無論男女老幼都可能發生。
睡眠驚跳發作時的主要表現為:
剛要入睡的時候,腿部突然發生抽動或驚跳(一般只抽動一次),也有些人會累及到其他部位,比如軀幹、手臂、頭部、甚至全身,但通常或者左腿抽動、或者右腿抽動,不會左右腿一起抽動。
發作時「患者」還常常伴有一些其他感覺,比如感覺自己飄在空中、疼痛、墜入深淵,少部分人甚至會發出尖叫聲。
大部分人出現睡眠驚跳後都會被驚醒,但實際上對睡眠影響並不大,閉上眼睛咱還能接著睡。但總有例外,一小部分人再次要睡著的時候還可能再次出現驚跳,也就是連續出現多次驚跳,這就比較麻煩。
也有些人的睡眠驚跳是被別人發現的,「病人」自己卻不知道,等他醒來之後你再問他,他卻一臉茫然。
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患者剛要睡著時,突然「驚醒」,但他們沒有肢體的抽動,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單純的感覺性睡眠驚跳。(與之對應,剛才說到的伴有抽動的驚跳,可以稱之為運動性睡眠驚跳。)
睡眠驚跳一般不會導致有害的後果。但有些例外情況:
1.慢性嚴重的睡眠驚跳發作可能導致患者不敢繼續睡覺,甚至引起慢性焦慮癥狀。
2.連續多次驚跳,導致反覆入睡過程中被驚醒,可能導致入睡困難。
3.個別情況下,有些人睡眠驚跳的動作太大,可能傷到枕邊人(所以同床者應加以防備,小心被踢到)。當然,如果他是靠牆睡,一腳踢到牆上,或者踢到床欄上,有可能受傷的就是自己了。
4.強的驚跳發作後,可能出現心慌、呼吸急促、出汗等癥狀(一般過一會兒會消失)。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睡眠驚跳的發生呢?
關於睡眠驚跳的原因,可謂眾說紛紜:
有的認為是缺鈣,有的認為是在長個兒。
更有甚者(前段時間看朋友圈裡還在傳),說是入睡後大腦以為我們死了,發個脈衝試試身體死了沒有。
關於這個說法,我就納悶了:如果身體死了,大腦也沒有什麼辦法讓身體復活;如果沒死,發個脈衝只會打擾睡眠,別無他用。也就是說,這個脈衝其實是個無用功,對大腦本身也有害無益,這合理嗎,這是何苦呢?
還有些理論聽起來比較高大上一些,比如,
一種理論認為,睡眠驚跳可能僅僅是個體在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狀態時,大腦對信息的處理出錯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大腦一不小心下達了錯誤的指令。
另外一種更有趣的解釋認為,這是從我們的「祖先」那裡遺傳來的:我們的祖先是生活在樹上的,一不小心就會從樹上掉下來。
而當我們要進入睡眠狀態時,肌肉徹底放鬆,恰好和墜落時的狀態差不多,大腦會以為我們是從樹上掉下來了,於是指揮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到樹枝,於是出現驚跳。
可是,為什麼大多數人睡眠驚跳的反應只是蹬「一」條腿,為什麼不是「四肢」一起來,靠一條腿能抓住什麼呢?
看來,雖然有很多說法,但大都很難讓人信服,為了揭開謎團,我翻閱了很多權威書籍和文獻,終於發現,最令人信服的答案竟然是:
最令人信服的答案是:本病具體病因不詳。
沒錯,病因不詳。現在提出的各種理論頂多能算是假說,有待驗證。但目前發現有些情況會使睡眠驚跳的發生率增加,包括:
1.過量攝入興奮性物質,比如咖啡因,
2.強體力勞動或鍛煉;
3.情緒變化;
那麼,睡眠驚跳需要治療嗎?
一般不需要治療。目前也沒有這方面的治療規範。建議容易睡眠驚跳的患者,對上面剛剛提到的3點足夠重視就能有效減少睡眠驚跳的發生。
如果伴隨有其他癥狀,可以給予相應的對症治療,比如:
連續驚跳導致入睡困難了,可以臨時謹慎應用安眠藥物,安眠藥本身能改善睡眠,還可以使睡眠驚跳的發作減少,飲酒也能使睡眠驚跳減少,但飲酒有害健康,不提倡;
伴有慢性焦慮的,可以應用抗焦慮藥物;
至於睡眠驚跳動作太大的,自己想辦法做好防護吧,傷到自己也就算了,萬一踢到老婆被罰跪洗衣板就不好玩兒了:)。
偽心理學說:睡覺抽搐是大腦以為身體快要死亡了,所以發送一個脈衝。
科學說:睡覺抽搐可能因為大腦在學習呢。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真正的科學家都應該具備謠言粉碎機式的思維——這條微博靠譜嗎?
這兩句未免也太危言聳聽了。另外,既然「肌抽躍」在睡覺時經常發生,為什麼又說常發生肌抽躍的人身體可能不是很好呢?邏輯前後矛盾,表達含混。
什麼是肌抽躍?
肌抽躍是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地抽動,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雖然在情況較為嚴重時,肌抽躍症是一種會影響人正常生活的軀體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躍(比如打嗝、入睡抽搐,以及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出現,與身體健康可以說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那麼「你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踹了一下腿」這一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入睡抽動(Hypnic jerk)
對於「你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踹了一下腿」這一現象,學術上通常稱為「入睡抽動(hypnic jerk or hypnagogic jerk)」(這確實是一個純潔的學術名詞,不要想歪哦……)很多人認為這種抽動是因為在長個兒,但這種說法毫無依據。難道姚明小時候踹塌過很多面牆嗎?
入睡抽動是指人在即將入睡時,突然全身肌肉不自主地抽動。在此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自由墜落感甚至是模糊的夢境,並很可能導致驚醒。一般入睡抽動不會影響睡眠,但若過於頻繁則可能導致周期性肢體抽動障礙(Periodic limb movement disorder),變身成「抽搐男」並導致失眠。
入睡抽動的原因眾說紛紜
一種理論認為,在個體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時,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也會隨之放鬆。網狀激活系統(Reticular Activation System,RAS)負責控制這一轉換過程,入睡抽動可能僅僅是網狀激活系統數據出錯時產生的一種副作用。
另外一種更有趣的解釋認為,人腦是基於爬行動物的大腦進化而來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動物的應激反應模式。肌肉徹底放鬆時,大腦會基於這一應激反應模式以為我們在自由墜落。出於保護自身的需要,大腦指揮全身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到什麼東西。於是,本已放鬆的肌肉會突然收緊,導致入睡抽動。
肌肉顫搐(muscle twitch)
事實上,除了眾所周知的「入睡抽動」,非快速眼動睡眠(即NREM)第二階段出現的「睡眠錠(sleep spindle)」也可能會導致「肌肉顫搐(muscle twitch)」。
睡眠錠是多見於丘腦和大腦皮質的一種特殊的腦電波,其具體表現為腦電波突然出現大幅劇烈震蕩,此時可能伴隨身體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動。
睡眠中的肌肉抽搐在嬰兒身上更常見。研究者認為這是大腦在學習或鞏固神經與肌肉之間的對應關係,而這一過程在沒有外界刺激干擾的睡眠時更容易完成。這倒也能說明為什麼嬰兒好像成天都在睡覺,原來他們是在刻苦地進行「抽搐睡眠學習」。另有研究發現,睡眠錠的出現有助於將新信息與現有知識進行整合,這也為「抽搐睡眠學習」假設提供了一些支持。
另外,睡眠錠可以幫助我們安睡。丘腦的腦電活動頻率與保持平靜睡眠的能力有關。而產生於丘腦的睡眠錠能夠在外部突然出現聲音刺激時保護睡眠。哈佛大學醫學院睡眠醫學系(Harvard Medical School"s Division of Sleep Medicine)的一項研究表明,腦電波中睡眠錠出現的頻率越多,個體抵禦外界干擾保持睡眠的能力越強,相應的睡眠質量也越好。
抽動 VS 顫搐
表面上看,「入睡抽動」和「肌肉顫搐」雖然成因不同、目的不同,但似乎都會導致肌肉突然抽搐。那麼這兩者的外在表現有什麼區別呢?萬一半夜把自己抽醒了該如何區分呢?
一方面,抽搐的模式不同。
入睡抽動形成的原因尚無定論,但不管是因為網狀激活系統出現系統bug,還是大腦產生墜落的錯覺,相應的「抽搐模式」都是全身性的。入睡抽動也常常被「邪惡」地描述為「像觸電一般全身顫抖」。
相對地,睡眠錠造成的肌肉顫搐,其目的是學習或鞏固對肌肉的控制,因而局部抽搐更為常見。就像木偶師在學習如何操縱人偶時,也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
另一方面,抽搐的結果不同。
入睡抽動時個體並未完全入睡,全身抽搐後往往就抽醒了。當肌肉疲勞或缺乏睡眠時,抽搐情況會更加嚴重。這似乎也太不給力了!越是需要睡覺的時候,身體就越不受控制的亂抽抽!不要擔心,你只是在睡眠的第一階段被吵醒了,損失不大。只要平心靜氣繼續努力,10分鐘後,又是一尊睡神!
睡眠錠出現在睡眠過程中,同時睡眠錠本身有保護睡眠的作用。所以很可能抽了半天自己沒醒,倒把睡在旁邊的人嚇醒了……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其下場的慘烈程度取決於被吵醒的人是否具有暴力傾向……
隨堂測驗:
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某青年剛剛瀏覽了果殼網的最新文章。然後,他決定關機睡覺,上床躺倒,氣氛祥和而隆重。就在大家都以為他已經睡著的時候,突然間這位童鞋虎軀一震,猛地一抽,把一旁的你嚇了一跳。
問題來了: 抽搐的原因到底是入睡抽動?還是睡眠錠造成的肌肉顫搐?
自檢方法非常簡單,馬上問這位青年一個問題:你抽了吧?如果他回答你,說明是「入睡抽動」;
如果他睡得很沉沒反應,說明是「睡眠錠」。
怎麼樣?很神奇吧?今晚趕緊試一試!
【傳言】 睡覺時突然踹一下腿或抽搐了下,是肌抽躍的表現。說明身體機能不好。這是真的嗎?睡眠時抽搐是怎麼回事?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肌抽躍】 一種急速的肌肉不自主抽搐,類似觸電一樣的動作。較嚴重的肌抽躍症是一種會影響人正常生活的軀體病症,但生理性肌抽躍(比如打嗝、疲勞或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搐)在正常人的生活中也不時出現,可以說與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向左轉|向右轉
【入睡抽搐≠肌抽躍】 「睡覺的時候,突然抽搐著踹了一下腿」通常被稱為「入睡抽搐」。指人在即將入睡時全身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抽搐。 此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自由墜落感甚至是模糊的夢境,並很可能導致驚醒。一般的入睡抽搐不會影響睡眠,但若過於頻繁則可能導致周期性肢體抽搐障礙,變身成「抽搐人」,陷入失眠的困擾。
【入睡抽搐的原因】 一種理論認為,個體從清醒狀態進入睡眠時,會出現心跳減慢、體溫下降、呼吸變緩,肌肉也隨之放鬆。網狀激活系統負責控制這一轉換過程,入睡抽搐可能僅僅是網狀激活系統數據出錯時伴生的一種副作用。 另外一種更有趣的解釋認為,人腦是基於爬行動物的大腦進化而來的,因此仍然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動物的應激反應模式。肌肉徹底放鬆時,大腦會基於這一應激反應模式以為我們在自由墜落,出於保護自身的需要,大腦指揮全身肌肉馬上行動,試圖在下墜的過程中抓住什麼東西。於是,本已放鬆的肌肉突然收緊,引發入睡抽搐。
記得那還是,三百多萬年以前。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悠閑的在樹上睡著午覺,突然,放鬆了抓樹的手。猛地一個倒鉤。我就,穩穩的掛在了樹上。從那以後,我就落下了這個病根,直到現在還有。
給你們看一下我那時候的帥照,在夜間睡眠時,人偶爾發生抽動或抖動是因為正處於睡眠的「快速動眼期」,是伴隨著「快速動眼期」的睡眠發生的一種正常現象。「快速動眼期」恰是人在做夢的時間,這個時段在整個睡眠中只佔總共大約1小時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人腦還沒有完全進入沉睡狀態,小腦的無意識命令有時會不受約束的被執行,表現為短時間的無意識運動,就是你所指的睡覺時候的抽動。有時侯也可能是因為身體不適,心情煩躁等原因引起的。
意見: 不必太擔心,如果沒有其他不適癥狀的話,一般就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祝您身體健康。
快睡著時身體會突然抽動至醒,醒後仍心慌心跳的現象不是嚴重病的徵兆,而是心臟的心率在將睡時降到最低,博力也減到最小,身上各組的血氧供給突然減少,而刺激了神經系統快速反應,倒至了人體抽動。此現象總體來講是心臟和血管供血無力的表現。如飲酒強心則可暫時緩解此種現象。
這種事是常有發生的,按科學角度來講是一個未解之謎。實際就是溝通信息,只不過思維沒到位沒同步而已,只同步了你各部分的身體。比如說你在睡覺之前非睡實睡而已產生了心靜感應的信息,在這過程當中你的意念還存在,看見物體想去取得,意念剛到手腳馬上動作的感覺,而且驚醒了你一下,這也叫突然抽動了一下,這是很正常的表現,因為你在這個當中心境如靜範圍容易溝通信息的思路,包括了宇宙包括了外界更包括了自己的觸動細心的毛細孔(毛細孔都是細心的來源)。這種狀態就是靜的狀態,希望白天鍛煉時候也達到這種標準你就有了信息的溝通而且包括了史前文明高於生命信息的溝通。這是好事請繼續,但思維活動必須是正向方可成立。謝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