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公孫勝和李俊沒有死於宋江的招安事件里,他們是否己經看透了宋江?
宋江一心想招安,涼了很多弟兄的心。但宋江卻大肆鼓吹為兄弟們謀個好的出路,以搏得個封妻蔭子,有個美好的前程,有些人為宋江的仗義疏才及哥們義氣所惑,有些人單純的認為哥們在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挺快活,除少數投梁山的原朝庭軍官和財主豪強外,多數是不願接受朝庭招安的。公孫勝與李俊也是仗於兄弟情面而跟隨宋江南征北討的,所幸大難不死,也算對大哥仁至義盡了,他們並不在意朝庭的封賞,也不對朝庭抱什麼希望。所以他們選擇時適離開,去過逍遙自在的生活。
古時候的人一般沒有很複雜的思維,講究忠義和兄弟情義,否則梁山眾多人馬不會長期跟隨宋江聽其差遣,公孫勝和李俊也逃不出這個道理,他們功成名就後的迅速離開不能排除有防範朝廷"兔死狗烹"的擔心,但本身一個是道骨凌然的仙游高人,一個是雄霸江河的江洋大盜,都有自己掌控的一片天空,肯定受不了詔安後朝廷清規戒律的約束和調遣,為名聲所累,還不能隨心所欲地快活,所以乾脆別了已經結束詔安的宋江自謀出路,反正一身本領不愁沒地方快活。其實其他的人在接受詔安後也基本個過個的活,有的繼續抗金,有的閑散逍遙,也始終沒有什麼聲討批判宋江的事情出現。
謝邀!四大名著《水滸》成了老百姓膾炙人口,茶餘飯後,品頭論足的傳奇故事。梁山好漢都各自擁有完美、精典的傳奇經歷。入雲龍公孫勝不喜仕途,喜歡名山大川,遊歷和寄情於名山大剎和山水之間。宋江雖有呼風喚雨之能,沒有安幫定國之志。所以他雖為梁山立有汗馬功勞,但他看破世態炎涼,久享不尊,決定離開宋江,往返於名山之間,做一個合格和名副其寔的道長。梁山水師都督李俊帶領自己的團隊在水泊幹了不少漂亮戰績,碩果累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李俊是一位久經沙場有深謀運略之戰將。運走高飛,去了異國他鄉,以後做了國王,封妻蔭子。這也許是他們的高明之舉吧。不然他們也會被所謂的招安所害,成了統治階級的替罪羊。請網友們指正!
公孫勝本來就是清閑道人,平定淮西後,宋江班師回朝,駐紮在東京城外陳橋驛。公孫勝想起羅真人「遇汴而還」之語,便向宋江辭行,返回薊州二仙山,「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李俊和童威。童猛兄弟遠走海外,最終成為暹羅國之主。可以說他們看透了當時朝廷的黑暗,不願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避免兔死狗烹的悲慘結局。一個遠離廟堂,隱居深山,潛心修道。一個遠走海外,建立了國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