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稱魏王,送荀彧一個空食盒是什麼意思?


曹操愛玩「猜謎」遊戲

曹操愛玩文字遊戲,愛玩猜謎遊戲是出了名的。和曹操有關的著名文字遊戲好幾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楊修和曹操玩猜謎遊戲,最後巧解「雞肋」,卻被曹操借故殺害的故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獃獃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

曹操殺楊修僅僅是因為「雞肋」嗎?

答案並不僅僅因為楊修說中了曹操的心思,而是因為之前的一系列舉動,讓曹操動了殺楊修的心思。楊修才思敏捷,聰穎過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曠,得到曹操賞識器重,讓其輔佐次子曹植。在發生了闊門、一盒酥、曹操夢中殺人、吳質等事件後,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後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這才使得曹操以「雞肋」為借口,痛下殺手,將曹植的羽翼剪除,以斷絕曹植的奪嫡之念。

楊修的死,第一因是他已經威脅到了曹操政權的延續,在封建王朝參與太子廢立是大臣的大忌;第二因是他恃才傲物,過於高調不懂得和光同塵,最後被曹操借故殺害。《三國志》是這樣說的:「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空食盒」也是字謎

  • 曹操送空食盒給荀彧,是不是手下人誤會了,忘記放東西在食盒裡?

這種可能性不能說不存在,但是可能性非常之低,幾乎不可能發生。首先我們看看當時曹操和荀彧的官爵地位:

建安十七年(212年),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丞相蕭何故事。

建安十七年(212年),荀彧擔任尚書令,爵祿為萬歲亭侯,曹操又請獻帝加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以曹操和荀彧的官職爵位,相當於一國總理兼軍委主席向常務副總理贈送食品,兩個國家重臣之間的禮節饋贈,誰會有這麼大的膽子敢「空置食盒」?

在中國古代,賜食和饋食都是一種上對下的禮節。中國古代君主的賜食,本質上是一種賜食之意不在「食」的特殊飲食現象。

與其它實物賞賜如田畝土地、金銀玉器或錢幣絹帛的賜與相比,熟食及酒水的賞賜,因其成本耗費低廉故而成為古代君主對臣下慣常採用的一種示恩獎勵手段。《漢書·石奮傳》:「奮以上大夫祿歸老於家……上時賜食於家,必稽首府伏而食,如在上前」。另據《資治通鑒》卷二二五載:「元載、王縉為相也,上日賜以內廚御饌,可食十人,遂為故事」。在此兩類材料中,一類是對致仕養老的官員不時賜食,體現出天子不忘舊臣的關懷;另一類是對現任宰相每日賜食,反映出人君對在職權臣的寵愛。

所以從正常的禮儀和慣例出發,既然賜食是一種榮耀和恩寵,那麼必然會要求嚴格的遵守賜物、賜食的禮節,也不可能出現賜食結果是空食盒的「烏龍」事件。

因此,賜「空食盒」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曹操故意為之。

  • 曹操為什麼故意要賜「空食盒」?

既然我們剛剛說道,賜食是一種君主對臣下慣常採用的一種示恩獎勵手段。那麼結合「空食盒」的結果,我們可以推出,曹操賜食而用空食盒,實際上是有其獨特的用意的。

  1. 暗示荀彧已經失寵

曹操在三國的君主中,是一個特別善於籠絡人才的君主,從他屢次下求賢令,甚至求賢若渴的行為來看,他確實是一個重視人才、愛護人才的領導人,但曹操也具有兩面性,他可以對一個人才含情脈脈,也可以對不信任不喜歡的人冷血無情。

曹操曾經給太史慈寫信送禮。

曹操聽到太史慈的名聲,便派人給他送來一個密封的小匣子,打開一看,裡面沒有書信,只是裝了一匣中藥材:「當歸"。

當歸是一味治療女性疾病的良藥,故有思念丈夫之意。古人常用妾婦思念丈夫來比喻臣下對君主的忠誠。曹操給太史慈寄去當歸,寓意明白,請太史慈回到北方當大漢朝的忠臣。古代詩文中常用當歸比喻「應當歸來」之意。

曹操不光給太史慈送信送禮,同樣也給諸葛亮送信送禮。

曹操曾經給諸葛亮寫了一封只有一行字的信: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給諸葛孔明寄上了五斤雞舌香,這又是什麼意思?

雞舌香即丁香,形狀釘子,又叫丁子香。是古代人含在嘴裡,去除口氣,增添清香,用來給自己增加顏值的一種香料。東漢時就規定,給皇帝彙報工作的郎官,要口含雞舌香,以確保在近距離和皇帝交談中沒有口臭,不會熏倒皇帝的萬乘之軀。發展到後來,口含雞舌香就成了在朝為官的代名詞。

這樣一看,就明白曹操送諸葛亮雞舌香的含義了。暗示諸葛亮,曹某人希望和你諸葛亮一起為皇帝效力,口含雞舌香,同朝為漢官。以此來向諸葛亮示好,很文藝地表達了招賢納士的誠意。

可見曹操不僅是個有心人,還是個大大的有心人、文藝中年,送禮送信都非常別出心裁,雖然說「以表微意」,但是一切盡在不言中,既不顯得唐突,又不顯得銅臭逼人,反而讓被送禮的人和看客生出非常溫馨的感覺。

但是,對於幾十年的老同事、兒女親家荀彧,曹操的送信送禮就不是溫情脈脈了,而是顯得格外的冷血和無情。空的食盒=沒有恩寵,這對於同樣是文藝中年兼大帥哥的荀彧來說,打擊是非常巨大的,這種暗示已經說明他和曹操的合作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兩人之間再無恩情!

為什麼曹操要這麼冷酷無情?

那是因為荀彧和曹操在曹操篡權稱帝一事的立場上,是持截然相反立場的。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不但如此,因為荀彧的影響力,甚至逼得曹操發誓永遠不進爵魏公,兩個志同道合的人,在現實的巨大利益糾葛之前,走向了決裂。這也引得曹操大為不快,同年,曹操征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扣留在軍中。然後才有了上述「空食盒」的事情。

  • 空食盒的真正目的是「隱誅」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在床曰屍, 在棺曰柩。羽鳥曰降,四足曰漬。死寇曰兵。

——《禮記·曲禮》

從古代的禮儀禮節中可以得知,士大夫死亡稱為「不祿」,直譯就是「不再吃朝廷的俸祿」,因此後來人們常常用「不祿」來借指官員、士大夫的死亡。

曹操既然故意給荀彧送去空的食盒,那麼其中一層含義就是告訴荀彧,你的「食祿已空」,而熟讀史書的荀彧,則已從中體會到了曹操雖然沒有說出口,但暗藏在心中的言論。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三國志》的說法是荀彧最後「憂慮而死」。這種死法更接近「隱誅」中的「憂死」。所謂憂死,簡單來說就是「是指當事人遇到重大變故後憂愁驚懼,導致發病而終 」。如果光看《三國志》還看不出什麼的話,那麼《魏氏春秋》中就寫得很明白了: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葯而卒。

司馬光在《通鑒考異》中說:」彧之死,操隱其誅。」這一推論頗具史識,曹操對處死荀彧諱莫如深而以 「隱誅」的方式,應當是憚於荀彧背後的潁川荀氏對於曹操立國根基的潁川士人集團的影響力。

附「隱誅」:「『隱戮』稱作『隱誅』,此處的『隱』為隱諱,即掩藏案情,不讓公眾見聞犯人的定罪與處死過程。」也就相當於「秘密處決」。

其中,隱誅一般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隱誅與顯誅相結合,如賜死下獄死第二種是真正的隱誅,如憂死風旨暗害,這一類是完全秘密的,從開始訴訟到最後判決都處於隱蔽的狀態,其死因通常以犯人自殺、病故、或其他死因加以掩飾。

小結

荀彧毫無疑問是死於曹操的政治迫害,而採用「賜空食盒」這種「隱誅」的方式,既讓曹操不動聲色的誅殺了阻撓自己篡位的大絆腳石荀彧,又讓荀彧保留一個體面的死亡方式,最大程度上減少政局的動亂,從而讓自己的篡權奪位的道路更為順暢。

而荀彧,則是在絕望和痛苦中,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保住了對大漢王朝最後的忠誠之心。

蘇軾這樣評價荀彧:漢末大亂,豪傑並起。荀文若,聖人之徒也。及操謀九錫,則文若死之,故吾嘗以文若為聖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似伯夷也。

子云: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荀彧,可以擔「大臣」之名而無愧。


提到梟雄二字,人們下意識想到的就是曹操,曹操這個人非常的善於用人,曹操知人善用,他算是一個明主,在曹操的手下有許許多多的謀士,比如荀彧,後來的司馬懿也是荀彧推薦的。荀彧和曹操其實是一直有隔閡的,曹操想的什麼大家都知道,但曹操對外宣稱的是不會奪走漢室的天下,他不會背叛漢室。

荀彧雖說是曹操的謀士,可是他忠於的是漢室並不是曹操,在真實的歷史中,荀彧真正想要幫助的人都在曹操那邊,他只能跟著曹操干。其實一開始荀彧還是對曹操很忠心的,他也相信曹操並不想反,他為曹操出謀劃策,對曹操的幫助很大。

曹操稱魏王之後,荀彧失望了,在此之前曹操就表露出了這個意思,荀彧已經對曹操有不滿,曹操也心知肚明,於是乎曹操稱魏王之後,立馬給荀彧送了一個空食盒,很多人說這個餐盒是要逼死荀彧,其實這種事情歷史上沒少發生,意思都是一個,就是試探大臣對自己的忠心,看看大臣的態度。

比如空食盒,表示荀彧一直想要的東西並沒有,荀彧一直想的是匡扶漢室,曹操用這個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告訴荀彧自己真正的想法,荀彧知道自己追求的東西,曹操不會去做。同時也是告訴荀彧你的食祿從此沒有了,表示曹操從此之後不會在重用他,荀彧很聰明也得知其中的意思,最終選擇自盡。

不知道各位認為曹操送空食盒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不妨說出來,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多多交流哦。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在古代敵我雙方的將領也都有書信,但是總有一些勸降的話不好說,於是古人們就用禮物來表示自己的心意。而三國時期的曹操更是用這招用的得心應手,他一生就送過別人好多東西,送關羽赤兔馬,送太史慈中藥,送諸葛亮口香糖,送荀彧空盒子,今天我們來拆解一下曹操送東西的用意。

赤兔馬本來是董卓從西涼帶回來的寶馬,董卓為了拉攏呂布,於是就把馬送給他了。之後呂布就殺了老東家丁原,投奔到了董卓門下。之後呂布兵敗給曹操,赤兔馬也就落到了曹操的手裡。機緣巧合之下當時的關羽也暫時投奔到了曹操手裡,於是曹操就效仿董卓來了一出「寶馬贈英雄」。但是關羽不是呂布,他雖然接受了赤兔馬,但卻還是一直思念著劉備。

曹操當時聽說太史慈在東吳做事,但是曹操也知道太史慈才華出眾,曹操想要太史慈棄吳歸魏,於是就給他寫了一封信並且在心裡放了一些當歸。當歸是一直種中藥,而曹操送太史慈當歸也就是說:當歸當歸,適當而歸,拉攏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曹操曾經給諸葛亮送過「雞舌香」,這雞舌香也就是北方的丁香,在東漢時期也是一種名貴的香葯,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避免口臭,是口香糖的老祖宗,在蜀魏形同水火的時候,一代梟雄竟然送諸葛亮口香糖,我們來分析下原因。東漢時期尚書郎要「含雞舌香伏奏事」,這是東漢時期在朝為官,跟皇上說話的一種象徵。曹操送諸葛亮雞舌香,就可以理解為:我曹操希望能和你一起口含雞舌香同朝為官,而不是希望你去輔佐一個賣草鞋的。

建安十七年的時候,曹操想要加封為國公,並且加封九錫,歷史但凡加了九錫了的基本上都篡位了。而此時的荀彧卻說:「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這個時候荀彧就惹怒了曹操,荀彧是從曹操最弱的時候投奔的他,一起走過了最黑暗的年代,一手成就了曹操,他以為曹操是周公在世,沒想到最終荀彧還是看錯了曹操。

之後曹操就送荀彧一個空盒子,而荀彧打開之後看到什麼也沒有,於是就被迫服毒自盡了。而曹操送荀彧空盒子可以理解為,你所忠心的大漢不過只是個空盒子,你為何還在苦苦的堅持。另一種意思就是委婉的告訴荀彧現在他已經沒用了,留著也只是個空盒子。還一種就是盒中無果,請君自采,這句話的意思就很明白了,就是在勸荀彧自裁。

圖片來源於網路,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荀彧(yu)字文若,東漢曹魏集團曹操的首席謀士,曹操稱之為「吾之子房」。

有一天,曹操命僕人送來一個盛食品的錦盒,荀彧打開一看,裡面空空如也,荀彧頓時明白了,處理完手頭公務,在午時三刻服毒自殺,死時五十歲。

東漢時期,荀彧一生追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從前在要不要奉迎天子建都許縣的問題上,曹軍內部發生了爭執。多數人不同意迎接漢獻帝。而荀彧由於受正統思想的影響,認為應該迎接漢獻帝。

曹操納其言。果然事後曹操被封為大將軍、武平侯,荀彧也升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從此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優勢顯現出來了,這也使曹操一舉成為了東漢末年最有實力的軍閥。所有這一切,荀彧功不可沒。

荀彧追隨曹操多年了,隨著曹操野心越來越大,他明白曹操心裡想的是什麼,曹操目的不就是想做「九五至尊」嗎?

漢獻帝就是個傀儡皇帝,在曹操親信的鼓噪下,皇帝決定給曹操加封九賜。可荀彧卻極力反對。

荀彧為什麼極力反對曹操加封九賜呢?原來,人臣封九賜是頂格封賜了,董卓就是封九賜,人的慾望是無限的,往往都是得隴望蜀。再想進一步,那只有奪皇帝位了。荀彧是漢朝的忠實擁護者,他對這些極為敏感,所以堅決反對主公曹操加九賜。

曹操為此十分惱火,隨後命僕人送給了荀彧一個錦合。荀彧打開空的錦盒,一下子明白了,我食漢朝俸祿已經到頭了,以曹操之性格,對加九賜這事不會善罷甘休,要麼我死,要麼曹公加九賜,今天的空食盒不正是暗示自己——錦盒無食,請君自采(自裁)嗎?所以,荀彧剛好處理完公務,於是服毒自盡了。

(文/秉燭讀春秋,??點關注。)


荀彧骨子裡是忠君報國的,在他的理想中,輔佐一位明主平定天下禍亂恢復漢室是唯一的正道。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而歸,異姓稱王的主要目的是鼓舞士氣,同時也讓對手再一次明確:天子在我手中,天下的正義在我手中,你看天子賜我為王,乃是勉勵我繼續平定天下。

曹操的這一行為在衛道士荀彧看來無異於不臣之心,他一生對曹操的冀望瞬間崩塌。在曹操看來,一個共同價值觀崩塌的人是不可再用了,更何況當著群臣的面,你荀彧如此辱罵我。

以上是空果盒「而非食盒」的心理背景。

空果盒的用意其實是很高妙的。我們知道楊修之死,曹操又是在門框上寫個活字,又是在盒子上寫個一盒酥,楊修都識破了,深知曹操心思,結果曹操把他殺了。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一貫喜歡玩一些隱喻把戲。那麼送荀彧空果盒自然也是一種隱喻——盒中無果,君自采「裁」之。——這是最表層的意思,楊修尚且深知我意,你荀彧與我數十年相伴勘稱知音,怎會不懂這層意思?

空果盒最深層的意思是表達兩人之間的情感,在曹操本心而言,荀彧如此表現實在該殺,但畢竟相交甚久,沒有荀彧又怎能打敗袁紹平定北方,怎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以說荀彧是我曹操戎馬一生中居功至偉的人之一,我不能殺。

而荀彧聰明過人,也是最能把握曹操心思的人。果盒送到,一般都會以為盒中瓜果有毒,這就無所謂了,你要我死,我也就遂了你的心願,死便罷了。可以想像荀彧打開果盒那瞬間的心情,我想他是有一絲欣慰的,你沒有要毒死我,你畢竟還唸著舊情,你讓我自裁,以保全我作為一名漢室天下謀士文臣的最後名節,你讓我為漢室殉國。這是最好的歸宿。

以上乃揣摩,真相只有曹荀二人懂了。


其實看看時間就知道了。荀彧當時確實是不得不死,曹操的處理方式也留給了他一點尊嚴。

當初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的人裡面就有荀彧,而且他也清楚地知道曹操迎接漢獻帝最後的結果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這一階段他和曹操的利益是一致的,利用漢獻帝,打漢室旗幟,來平定四方。

但是他卻更希望出現漢室統治下與世家大族共治的局面,這和曹操最後不得不篡位的結局產生了矛盾。

曹操走到這一步也基本上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不進一步變現手中權力,曹家和夏侯家的利益就難以保全,所以他一步步為篡位做準備,建安十七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而這在東漢從來沒有先例,曹操這就是要掀桌子了。

荀彧當然在這件事上反對曹操,這引來了曹操的不滿。荀彧表達了他三國殺台詞里「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的意思,曹操意識到了原來的大功臣荀彧變成了他篡位路上絆腳石。

當曹操帶他去南征孫權,讓他勞軍的時候,荀彧就「以憂卒」了。按照小道消息的說法,曹操送給了他一個空食盒。直接意思是這裡沒有他吃飯的位置,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現在對我沒有利用價值,甚至是我的阻礙,你自己看著辦吧。荀彧也心領神會,就這樣死了。算是死的比較體面,不需要曹操治他的罪,保持了最後的默契。荀彧的後代在曹魏時代再也沒有掌握過大權,反倒是在西晉的時候,因為站對了隊,保持了一定的權勢,這也側面體現出荀彧的死並不簡單,就是曹操想把他整死。


不是曹操稱魏王,是眾人讓曹操申請加封九錫公,荀彧反對。認為曹操出兵討閥是為漢朝公義而戰,戰事未完,天下還亂,此時不應加九錫公。他是讓曹操繼續保持低調,利用此為漢朝除殲的名義繼續作戰。一旦私心被發現,有不利後果,人心不聚,諸侯討閥。其實荀彧也多餘操心。曹操之心路人皆知,自掩耳盜鈴自遮目也無用。曹操想達成個人目標的慾望此時強烈,不隨,觸怒。送空食盒。送空食盒有侮辱之義,食人之祿為人辦事。食沒了,這裡沒有你的食祿了。意即驅除之意,被人置之不用。這對荀彧說生不如死。過去背主被人罵不義,陳宮想離開呂布怕別人笑。徐庶寧可不設一謀也不離開曹操再奔劉備。棄主便是失節義。曹操以這種方式讓他棄主,侮辱猶如殺人奪命。荀彧之死便是荀彧重節,寧死也不離開。曹操也知荀彧是這種人以此除之。

而且曹操也在侮辱他,你忠漢室,為什麼不做漢臣,為我曹操賣命,你已經失節,你抱守的是漢朝的空節,就應食漢朝的空盒之祿。曹操也曲解了荀彧的好心。而荀彧以死來證明自己冤屈以及所受的屈辱。等荀彧真死,曹操又悔。但其志不改,後又求加魏王,荀攸反對,被訓斥想像荀彧一樣嗎?也死。曹操知他們之好心,不領他們好意。該按自己的意志辦事按自己的意志辦事,不向下屬妥協,從曹操在戰爭中聽取下屬意見但有時不聽從下屬之意即可見。曹操取勝很大程度上掌控全局,頭腦清晰,做事目標明確,不為人左右。想做的事誰也阻擋不了。剷除一切阻礙,即便你好人好心。


謝邀!

荀彧看到空盒子,果斷自盡,自知之明得荀令君無奈啊!

曉木整理幾個想法,

一起討論!

【魏氏春秋曰: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葯而卒】

僅就空食盒事件而言而不論其真實性的話大致有如下解釋 :

⑴說法一:空盒子,意即「不容」,不容荀彧,興復漢室之夢已與曹操雄據天下的野心不容。

⑵說法二: 一個空盒,示意君臣一場,終為一場空。也可能是叫荀彧「閉嘴」的意思,解釋如下:盒子是中空的,「盒」字中間是個口字,中空就是無口,也就是「閉嘴」。

⑶說法三: 空食盒,意為「不能共食」,取諧音「不能共事」。《三國志 太史慈傳》「慈猿臂善射,曹公聞其名,遺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可見曹操送盒子之類的東西給別人並非心血來潮一時之舉,送給太史慈的盒子里有當歸之意,就是想太史慈歸附,那麼送空盒子給荀彧也有諧音的因素。【此說法說服力不一定強,因為上古音和今天的發音是非常不同的,僅供參考】

⑷說法四:空食盒寓意「緣壽已盡,食祿成空」。

⑸說法五:空食盒指荀彧,代表你對我已經沒用了。食盒容物,裝食物就是它唯一價值,食盒已空,沒有食物的食盒還有什麼價值?

⑹說法六: 食盒為空,表示「你以後不必吃飯了」,類比徐達,吃飯的時候不給餐具,他也只得自殺。

⑺說法七: 空盒是棺材之意,送口棺材給你,你懂的。


東漢末年,經過外戚專權和農民起義之後,皇室衰微。

此時出現了魏蜀吳三足鼎立的現象。

荀彧 一開始投奔袁紹,後發現袁紹不堪大用,又投奔曹操。

曹操能夠順利稱霸,荀彧功不可沒。曹操更稱荀彧為「吾之子房」。

即便如此,二人的目標並不相同。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取漢帝而代之的趨勢。

而荀彧,雖為曹操謀劃,但是他堅持自己是漢臣,目的則是匡複漢室。

所以在曹操稱魏王的時候,荀彧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惹怒了曹操。

他派人送了荀彧一個空食盒。曹操此人,文武雙全,愛玩字謎遊戲。他之所以送一個空的食盒,無非表達以下含義:

1. 漢室氣數已盡,你沒有漢朝的俸祿可食了,你的目標終將落空。

這對於荀彧,是致命的打擊,因為匡複漢室是他一生為之奔走的目標。

2. 留你何(盒)用,請君自采(裁)

曹操性多疑,荀彧既然不能為他所用,只能用這樣的方式。


推薦閱讀:

TAG:曹操 | 荀彧 | 三國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