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艾,怎麼解脫這種恐懼?
恐懼艾滋病的背後實際是害怕死亡。
我的一位來訪者林先生,36歲,3年前曾有一次玩小姐經歷,之後患上了恐懼症(恐患艾滋病)。他除了工作,放棄了一切娛樂活動、迴避人際交往,接觸任何東西格外小心,生怕感染艾滋病。不過,他那次玩小姐是誘因,根源性的致病因素是在他的兒童時代,其父母對他的包辦和恐嚇性的教育,比如父母認為他不聽話時,常常是用棍棒打他、威脅他「你再這樣,我就關你黑屋子!」這種教育下,使他的個性極為內向、膽怯、毫無自主性。他5歲時,有一次橫穿馬路差點喪命於車禍,當時嚇得尿褲,覺得自己真的死了一樣,落魄的軟弱感很久才恢復過來。他高考填報志願時,違背自己的心愿(學商貿)而順從了父親的要求(學金融)。進大學後,他經常出現莫名的焦慮和恐慌情緒,慢慢地他陷入一種「我高考時填報的志願到底對不對」、「我的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的強迫性思維中。
林先生的恐懼症,是根源於他幼年時的懲罰恐懼,以及他的願望挫折。從他小時候起,就沒有過自己的願望,當他有了美好的願望時,又不敢表達。這因為,他如果堅持自己的願望或意見,就有遭到嚴父的不滿(或有失父愛)的風險。他後來的恐懼艾滋病,是「艾滋病意味著死亡」的觀念激活了他曾經(5歲時)生命受到威脅的恐懼情緒。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已經成為某種「症」的神經症性表現,並非絕對是他某次事件所造成的,某次事件僅是一根導火線,誘發了他內心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是過去的傷害、或恐嚇、或拋棄、或侮辱等經驗所留下的後遺症。它使人在以後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危險存在的情況下,會表現出極度不安和高度警覺,並可以不惜代價而避免再出現什麼傷害性的風險,比如恐懼坐車的人,任何情況下都不惜花時間或讓腳吃虧,也堅決要徒步行走;恐懼人的人,寧願忍受寂寞和孤獨,也不和任何人來往。這無疑都是迴避性的行為。因此,恐懼症的外在迴避性表現,是他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心理現實。
艾滋病(癌症)恐懼症患者,象徵性地表達了他害怕喪失自我、害怕生活失去意義和價值、害怕死亡。
當你明白了恐懼艾滋病的背後實際是害怕死亡,並總為「人為什麼要死」、「我還沒有活夠」等問題所糾纏時,你就應該「對症」去解決你的問題,接受「人總要死」的觀念、談論死亡的意義、做出一件又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恐艾症歸根結底是一種心理問題,但是很多人會反覆諮詢感染科醫生,不肯面對自己其實是心理問題的現實,即使有人在感染科醫生勸說下去看心理醫生,還是會問心理醫生兩個終極問題:1.我的行為到底能不能感染艾滋病?2.我現在到底能不能排除艾滋病了?把這兩個明顯是感染科的問題拋給心理醫生,自然很難得到自己信服的答案。而回到感染科醫生這裡後,卻又說,雖然你說我不會感染艾滋病,你說排除了,但是我就是不放心,怕萬一,而這個怕萬一,卻又是心理問題,就這樣來回走錯了廟門,肯定拜不到真菩薩,解決不了自己問題。
從感染科醫生看那兩個問題,關於行為本身,除了無保護性接觸和傷口、黏膜接觸感染者血液、體液,其他行為肯定是不需要擔心艾滋病的,例如接吻、共用餐具、馬桶、浴缸等,全世界都沒有這樣感染的確切的案例。而邊緣行為例如戴套的性接觸,無套的經口交等行為,也是很難感染的,儘管偶爾個案報道,但是其概率遠遠低於交通意外、自然災害等概率,擔心小概率事件,其實就是心理問題。
即使行為不能放心,還可以通過檢測來排除,12周艾滋病抗體檢測陰性就可以徹底排除,這是國際上通用的排除方法,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六周做一次就可以排除了,只有確診感染者的性伴侶,才有必要檢測12周,這也是為了保險起見,這是由於艾滋病的特殊性,這個12周已經是很保守的觀點了,教科書早就改成了6周。艾滋病抗體檢測是很成熟的檢驗,準確率非常高。
醫生也都是比較小心謹慎的,如果感染科醫生說你肯定排除了,其實完全沒必要糾結了,既然醫生敢於給出結論,一定是深思熟慮,該考慮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如果都想通了,但是還是放不下,不妨給自己制定一個體檢計劃,比如每三個月檢測一次艾滋病,然後半年一次,然後一年一次,經濟負擔不會太重,在兩次檢測之間,就努力工作學習,不再去想,畢竟你自己想什麼都不能改變結果,不如活在當下。如果命運安排你患某種疾病或者遭遇某種磨難,不是你擔心害怕就能逃避的,不如珍惜每一天,珍惜身邊每個人,不虛度每一天。
我認為要從恐艾情節中解脫出來,最關鍵的就是做好兩件事,一是對艾滋病的傳染途徑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二是具有自我保護意識,遠離傳染源。艾滋病是由艾慈病毒感染,進入體內繁殖生長,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嚴重的免疫系統功能缺陷而不能對抗能夠致病的細菌和病毒,最後由於多重感染及不同器官的衰竭而死亡。通常的傳染途徑是:接受有艾慈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清輸入,共用艾慈病人使用的注射針頭,艾慈病母體懷孕生產過程中傳播給胎兒,與艾慈病感染者的不防護的性生活的體液交換。自身皮膚傷口與污染艾慈病毒器具的接觸。總而言之就是自身有了感染艾慈病的直接接觸及其入口。如果沒有直接接觸以及體表的開放性損傷。光是看到,踩到污染物品,或和艾慈病人一起吃飯,握手等等,是不會感染艾慈病的。遠離感染源就是避開或不做任何上述能夠感染艾慈病機會的事。
恐艾,如果真的有了這個心理疾病,估計很難擺脫。說能擺脫的基本自己都沒有真實經歷過恐艾。
恐艾,大概可以按照輕重分成三類。其一是當時心理會有些恐懼,時間長了,過了幾天,也就忘記了。這種人應該是最輕的,基本多想想其他的事情,轉移下注意力就可以了。
其二是光靠時間已經無法擺脫這種恐懼了。那就要通過檢測來解決。如果一次檢測結果正常,就能夠放心。那麼,就檢測吧,別難為自己。如果檢測了還不相信,那麼就是第三類病人了,就是無論怎麼樣都無法放棄恐懼。這類病人,要吃藥。
本質上說,恐艾其實是強迫症的一種。患者通常喜歡鑽牛角尖,而且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他們就是喜歡往極端了去考慮問題。所以,要幫助這些病人,關鍵還是AIDS研究的新發展,如果能用科學的方法,告訴他們為什麼日常接觸不會傳染AIDS。那麼大部分人是可以解脫了。剩下那些無法解脫的,還是要吃藥。
現實生活中工作壓力大,心理負擔重,以及情緒緊張的時候,人們往往容易生病,原因何在?專家認為,這就是植物神經系統影響免疫系統的表現。當恐艾症出現時,植物神經系統就會紊亂,進而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會紊亂,從而出現各種頑固性疾病和癥狀。
恐艾症導致的常見疾病和癥狀包括:
1、慢性咽喉炎、口腔潰瘍
2、腸易激綜合症、結腸炎、慢性胃炎
3、神經性頭痛、頭暈、頭昏、失眠 、多夢
4、抑鬱、焦慮、恐懼、強迫、疑病症
5、多汗、虛汗、盜汗、怕冷、怕風
6、心臟神經官能症、胃神經官能症
7、脖子肌肉僵硬 、關節遊走性疼痛、幻肢痛
8、記憶差、反應遲鈍、神經衰弱
9、早泄症、易感冒、免疫力低下
目前唾液就可以測艾滋,網上或者藥店購買其實是非常方便的,不用去醫院,20分鐘即可出結果,該方法也在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節目里由國家疾控的老師推薦,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檢測為陰性,科學家也早點研發出終結艾滋病的疫苗!
我去幫你們問了。主治醫生說:你就放心吧,沒有實在的不帶套的性行為是不會傳染艾滋病的周圍人就是有艾滋病也不會傳染給你,艾滋病除血液,性生活,母嬰這三個途徑傳染外,一般的生活接觸是不會傳染的,這你都擔心說明你對艾滋病的有關知識掌握的太少了,
謝謝邀請!如果這事真的發生便就是禍躲不掉,躲掉不是禍,既然逃避不掉事實也只能接受現實,當然如果擁有好的心態面對恐艾這種有恐懼癥狀可能會把恐慌縮小,轉危為安是完全有可能的,好心態獲取勝利的概率也是最大最佳不過的,所以說時常保持開心快樂對身心健康是有幫助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