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有什麼癥狀?
周圍動脈病一般是指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導致上肢或下肢動脈血供受阻,從而產生肢體缺血癥狀與體征。發病年齡多在60歲之後,男性更容易發病。
病因
吸煙使發病增加2~5倍。
糖尿病使發病增加2~4倍。
高血壓、高血脂、高半胱氨酸血症也可使發病幾率增加。
纖維蛋白原增高、C反應蛋白增高也易增加發病。
癥狀
最常累及股-腘動脈。典型癥狀為間歇性跛行和靜息痛(血管閉塞)。
運動後引發局部疼痛、緊束、麻木或無力,停止運動後即緩解。
小腿疼痛性間歇性跛行(最常見)常為股、腘動脈狹窄。
踝、趾間歇性跛行多為脛、腓動脈狹窄。
臀部、髖部及大腿部疼痛導致的間歇性跛行提示主動脈和髂動脈部分阻塞。
預後
預後與同時並存的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
伴有糖尿病或吸煙者一般預後相對較差,所以說控制血糖、戒煙尤為重要。
小小西瓜——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有什麼癥狀,肢體局部疼痛是閉塞性周圍動脈硬化的癥狀嗎,閉塞性周圍動脈硬化會引起肢體局部疼痛嗎,肢體局部疼痛與動脈硬化有什麼聯繫,下面就請大家來看下面的內容:
一、癥狀 最典型的癥狀為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這是因肢體運動而誘發的肢體局部疼痛、緊束、麻木或肌肉無力感,肢體停止運動後,癥狀即可緩解,重複相同負荷的運動則癥狀可重複出現,休息後又可緩解。如疼痛出現於臀部、股部提示狹窄病變在主-骼動脈。臨床上最多見的是股—腘動脈狹窄所致的腓腸肌性間歇性跛行。病情進一步發展,動脈嚴重狹窄以致閉塞時,肢體在靜息狀態下也可出現疼痛等癥狀,稱為靜息痛。多見於夜間肢體處於平放狀態時,可能與喪失了重力性血液灌注作用有關,若將肢體下垂可使癥狀減輕。更嚴重時肢體下垂也不能緩解癥狀,患者喪失行走能力,並可出現缺血性潰瘍。
二、體征 主要體征為狹窄遠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血管狹窄部位可聞及雜音,單純收縮期雜音提示血管狹窄,如出現連續性雜音則表明狹窄的遠端舒張壓很低,側支循環形成不良。肢體缺血的體征包括肌肉萎縮,皮膚變薄、蒼白、發亮,汗毛脫落,皮溫降低,趾甲變厚。當肢體下垂時,可因繼發性充血而發紅。從肢體高位移向下垂位,到出現發紅和靜脈充盈所需時間與動脈狹窄程度和側支循環狀態有關。從肢體下垂到肢體轉紅時間>10秒,表淺靜脈充盈時間>15秒,即提示有動脈狹窄。相反,如將肢體上抬成60°角,在60秒時間內即出現明顯的肢體蒼白,也提示有動脈狹窄。嚴重缺血時因患者經常被迫使肢體處於下垂位而可出現水腫。缺血性神經炎可導致肢體麻木和腱反射減弱,晚期在骨凸出易磨損部位可見缺血性潰瘍。
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病人的飲食宜忌
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應該注意合理飲食,以免引發病情的惡化,下面有幾點患者必須注意要養成的飲食習慣。
1.低脂飲食少食動物油,可用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植物油炒菜,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脂肪所產生的熱能,應佔全天總熱能來源的20-25%,每人每天食油量只要達到25克即可滿足人體需求。少吃蛋黃及肝、腎等動物內臟。
2.低糖飲食少吃精製糖、含糖甜食和飲料。糖可在人體內轉化成脂肪積蓄,既能增加體重,又會增加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滯度,對動脈硬化的恢復極為不利。
3.每天喝苦芥烏麥茶保護血管。苦芥烏麥茶是一種粗糧炒制而成的茶,具有天然硒認證,富含微量元素硒,硒不僅可以幫助提高人體免疫力,而且還能幫助改善血管的健康。特別是它良好的抗氧化能夠修復受損的血管細胞,預防血管老化。此外,苦芥烏麥茶還含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蘆丁。蘆丁可以幫助清潔血液垃圾,調節血液膽固醇,避免沉積引發血管堵塞。它還能夠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彈性,預防和緩解血管堵塞。因此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平時可以適當的飲用這個茶,對血管保護是很有好處的。
4.低鹽飲食動脈硬化病人通常合併高血壓,正常的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總量最好在6克左右;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患者應更低些。為避免鹽放少了而影響食慾,可在炒菜時加一些食醋、番茄醬或芝麻醬。食醋除可以調味外,還能促進消化和吸收,芝麻醬含鈣量高,經常食用可補鈣,鈣離子能增加血管內皮的緻密性,對防止腦出血有一定好處。
4.控制熱量攝入的熱量必須與消耗的熱量相平衡,最好把這種平衡保持在標準體重範圍內。若超重或肥胖,不但要「管住嘴」,而且還要加強體育活動,增加能量消耗。
5.飲食應避免膏粱厚味。主食應粗細搭配,忌煙酒、濃茶及咖啡。肥胖者應配合減肥治療,要適當進行運動鍛煉,以利於機體的氣血運行,如氣功、太極拳、健身操等活動。平時應注意保暖,尤其要特別小心避免肢體外傷感染,否則小小的外傷會造成肢體壞疽。膳食調理可根據寒凝阻絡型及熱盛傷陰型辨證用膳。寒凝阻絡型可常服桃仁粥、黑木耳飲、二子山藥燉雞(菟絲子、枸杞子)。熱盛傷陰型可常服雪梨漿、西瓜嫩皮煎地黃粥、山楂煎等食物,以降低血脂,舒通血管。
閉塞性周圍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癥狀有如下8點:
1、發病肢體發涼、麻木或間歇性跛行;
2、糖尿病患者常有繼發感染,濕性壞疽;
3、無癥狀的發病肢體脈搏減弱或局部雜音;
4、發病後期可產生趾、足或小腿的乾性壞疽和潰瘍;
5、上肢病變時兩臂血壓相差≥20mmHg;
6、兩側肢體皮溫不同,病側足變涼、變冷;
7、病側肢體顏色改變,特別是足和趾在抬高時蒼白,下垂時潮紅、發紫、表示微循環水平的動脈缺血;
8、」充血膝征"在股淺動脈遠端或股動脈近、中段阻塞時,患側膝部比健側溫暖,兩側溫差可達2度一5度,這表示有來自股深動脈的膝周側支循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