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動物油好還是植物油好呢?


現在對科學的準確含義了解的多了,不敢全信植物油好的結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反轉。

按照中醫的說法,吃豬油可以解毒,利腸胃,利血脈,破冷結,散宿血,祛濕,潤肌膚,潤肺,等等,和這些年宣傳的完全不同。

當然古人的生活水準一般有限,豬油再好也沒條件多吃。而且古人也會有糖尿病這類代謝病(稱為:消渴),估計現代人也要適量。

所以,只能選擇折中的方案,各樣吃一點,保持均衡就好了。本來中醫的觀點也就是均衡。飲食均衡,油也均衡好了。


吃動物油好還是吃植物油好?

  一般認為,吃植物油比吃動物油好,一是因為植物油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二是植物油不含膽固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也建議人們食用多種植物油。因此,在油品市場上,你只能買到植物油,卻買不到動物油。

  所謂人體必需脂肪酸是指不能由人體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脂肪酸,屬於碳鏈上含有若干雙鍵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包括含有3個雙鍵的亞麻酸(18:3)和含有2個雙鍵的亞油酸(18:2)。亞麻酸是ω-3系列,而亞油酸是ω-6系列。

  雖然有很多研究表明,飽和脂肪酸具有促炎症效應,而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炎症效果,但沒有任何人敢說吃動物油就會促炎,而吃植物油就能抗炎,因為植物油中所含的棕櫚酸就是飽和脂肪酸,而魚油中所含的EPA和DHA都是不飽和脂肪酸。

  

  從理論上來說,食用不飽和脂肪酸對健康有益,但食用飽和脂肪酸不一定對身體有害。但是,為什麼當前只有植物油而不是動物油成為人們消費食用油的主流?一方面是片面科學知識的誤導,另一方面也是專家科普力度不夠。

  人們相信植物油比動物油好,是因為人們以為只有植物才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殊不知豬、牛、羊等動物也同樣不能合成亞麻酸和亞油酸,只能從植物中攝取,即動物油中也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因此,為攝入必需脂肪酸必須吃植物油的理由不成立。

  其次,人們受「吃什麼補什麼」傳統觀念的主導,以為吃植物油就能補充抗炎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就不會誘發炎症。相反,若吃動物油就只能補充促炎的飽和脂肪酸,當然會導致炎症,由此增大患心血管病的風險。然而,沒有一項研究證明吃植物油抗炎或吃動物油促炎。

  

  另外,人們還有一個誤解,以為吃植物油就是直接吃不飽和脂肪酸,吃動物油就是直接吃飽和脂肪酸,其實你吃下的是脂肪,不是脂肪酸,脂肪必須經過脂肪酶分解後才能產生甘油和脂肪酸。脂肪的分解與吸收也是受到一定調控的,並不是吃下多少就吸收多少。

  實際上,炎症並不總是「壞」的,而且炎症的發生受到精確調控,並不是你吃下飽和脂肪酸就會發炎,而吃下不飽和脂肪酸就能抗炎。之所以「飽和脂肪酸促炎,不飽和脂肪酸抗炎」這樣的概念被不恰當地引用,是因為有人把細胞水平的結論「偷換」成個體水平的結論。

  當然,腸道脂肪酸在特定條件下確實能發揮抗炎或促炎效果。比如,當腸道菌群生態失調時,腸道屏障被打破,包括細菌內毒素(脂多糖)及脂肪酸在內的多種成分都能滲漏入血,這樣抗炎的短鏈脂肪酸(丙酸、丁酸等)或不飽和脂肪酸以及促炎的飽和脂肪酸就能直接發揮作用。

  

  對於從不吃動物油的人來說,還有一個不好的消息,植物油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易在烹飪時自動氧化成具有促炎作用的脂肪酸過氧化物和脂肪酸氫過氧化物。這樣說來,植物油也許只適合拌沙拉,而不宜用來炒菜,否則不僅不能抗氧化,反而會促氧化,甚至致癌。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動物油和植物油都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正常情況下,炎症的發生不是由食用油中的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控制的。在腸道受損時,脂肪酸可能直接發揮抗炎或促炎作用,但此時內毒素的強烈促炎作用完全能抵消短鏈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的抗炎作用。

  如果你知道動物油也有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也有飽和脂肪酸,你還有什麼理由只吃植物油不吃動物油呢?


推薦閱讀:

TAG:葵花籽 | 健康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