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迎老爺」活動有哪些講究?


潮汕地區「迎老爺」正確說法是「營老爺」,也叫「慶神遊」,意思是老爺出巡。

老爺出巡,多數是巡遊於各自地盤的主要大路,少數地方習俗會大街小巷都走一遍。

為什麼要出來巡遊呢?主要是巡平安的。老爺常在廟了,偶爾要出來巡查,可以保佑一方安寧嘛。另一個作用是節慶慶祝。通常選擇在正月來巡遊,相對比較多。

那「營老爺」有什麼講究呢?要先選擇吉時,然後恭請抬出老爺,供奉在露天的神台,供大眾瞻仰,也是準備出巡啦。

然後再選擇吉時起轎出巡,隊伍最前面要馬頭鑼開道,還要灑石榴花仙草水,所到之處,鞭炮聲聲列隊歡迎。

出巡隊伍的排列,依據各地喜好安排,通常隊伍都是幾百米長,轟轟烈烈,熱鬧喧天。潮州大鑼鼓,是一大特色。

每一次出巡,幾乎可以說是全民參與,只要是本鄉人,不論去到多遠,都會趕回來參加。非常的熱鬧!

巡遊結束了,眾相親會準備很多的果品供品來到神台前拜老爺,謝謝老爺的保佑,也祈求來年更加的順風順風一家平安,想求什麼就求什麼。

還有本地特色的潮劇助興,搭戲棚唱戲給老爺看,鄉親們也可以湊熱鬧來看戲。一般唱戲大概1到3天,多的十天半月都有。

然後恭送老爺回宮,「營老爺」圓滿結束,皆大歡喜。


迎老爺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漢族民俗祭祀文化活動,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當地漢族民間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每年年初,潮汕地區都有迎老爺的風俗。就是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到村子裡遊行,在一個地方舉行拜祭儀式,然後再送回神廟安放。

迎老爺遊行的順利舉行是重要目標。到那天遊行時,由幾百人組成的遊行隊伍,有敲鑼打鼓的、有英歌鑼鼓表演的間有唱潮劇角色的…第一波人是由鄉裡面的元老們帶頭走在最前面;第二波人是穿著各色各樣潮劇戲服的花旦與小生們個個肩膀上扛著頂一面大旗,大旗上面綉著栩栩如生的龍與鳳和一句吉祥的成語,如風調雨順、百業興旺、五穀豐登等等;第三波人是潮汕最具有代表性的英歌鑼鼓表演團隊揮舞著手中的木棒向人群走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布滿著喜悅、喜氣之情;第四波人是鑼鼓隊,把最完美動作表演給大家看;還有第五波人、第六波人……呢。整條隊伍沿著本鄉鎮及臨近鄉鎮的主要幹道進行巡演。看的人們都拍著手掌,高聲喝彩。

而且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講究,有「浸伯公」,就把伯爺公丟進河裡,全村都希望每個人都平平安安風調雨順。"拋老爺」的習俗。迎老爺除了傳統的走老爺之外,就是拋老爺,預示著跑得越高,來年更興旺。還有把廟裡的供的神像放在棕橋裡面兩個人抬,繞著火堆跑,象徵著這家人今年做過「好事」。


謝邀,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潮汕人來回答這個問題。潮汕地區敬奉的神明比較多,每年都有特定的游神活動,統稱迎老爺。多數在每年的正月,或者說有特定的日子!

就說說我們村的迎媽祖活動的一些小細節吧!每年的正月二十五二十六這兩天,村裡面就會舉行珍珠娘娘(媽祖)游神盛會。我們村分為八個社(片)每年都需要在媽祖廟前祈杯,向媽祖請求游神活動由哪個片主辦!

正月二十六當天,會將媽祖金身和香爐請至片里設置好的神廠,再由片里提前規劃好的路線繞整個村的遊行!參與媽祖游神隊伍中有英歌舞,標旗,潮州大鑼鼓等潮汕民俗特色表演,媽祖由八人抬著,整個游神隊伍至少達到2000人之多。村裡每個片都會設站祭拜,媽祖到站就會停留一小段時間,讓信眾參拜!

媽祖游神活動結束後,由整個隊伍請回神廠供各地信眾前來參拜,夜晚的時候還有潮劇藝術表演

然後就由片里的族佬祈杯,分發供奉媽祖的獅塔,糖方,大吉(橘子)人們都相信得到媽祖供品的人都會得到好運,當年祈到媽祖供品的人需要第二年還於媽祖,每年如此流傳!供奉媽祖三天後,由游神隊伍將媽祖送回廟裡,得到供品的人方可將供品帶回家,帶回家後再祭拜灶台公!


作為潮州人,記得每年過年迎老爺是很隆重的一件事,每年春節回家,都感覺迎完老爺才算過完年,一般在外的都等迎完老爺才回去上班,迎老爺也是最熱鬧的。

迎老爺是潮汕地區正月間的民俗祭祀活動,所謂「老爺」,在潮汕指的是一個鎮或村的守護神,因此我們的「老爺」們數量不少,名目各異,有的是古代朝廷正式承認的神明,如城隍、關爺、媽祖等;有的是佛道諸神,如南極大帝、玄天上帝、呂祖等;更有民間創造而設立信奉的雜神,如潮汕地區的三山國王,以及安濟聖王、雨仙爺、珍珠娘、仙師公等。

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社區里,各色名目的老爺按照其祭祀範圍的大小,被組織在一個有等級的系統之中。在當地鄉村,里社各有所祀的伯公,全村有共祀的大老爺;而有些地方,相鄰的幾個村子由於行政上或者經濟上的原因而有了密切的關係,也有數村共祀的大老爺。在城鎮,街巷各有所祀的伯公,各坊有共祀的大老爺,而其上又有全城鎮共祀的大老爺。

  因此,我們潮汕地區迎老爺,往往是在一個鎮內按每日一村的順序,由各村輪流做「鬧熱」,並在期間進行「迎老爺」的流程,這些伯公、老爺的祭祀,還保留著上古上神春祈的遺風,時間集中在農曆年初正月的時候,故潮汕有「營神正、二月」的俗諺。

  迎老爺時,由村裡的青壯年組成龐大的隊伍,包括標手(扛標旗),牌手(舉牌),轎夫,樂手等,抬著八抬大轎,抬著老爺走遍村裡的大街和小巷,村民們爭相用手摸一下老爺,相傳這樣可以帶來好運氣並且保一年平安。是的,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正是「迎老爺」的重要意義。

  照潮汕人通常的說法,迎老爺分「文迎」和「武迎」兩種。在最基層的社區,文迎的做法,是在祭祀儀式過後。將老爺請上神轎,由選定的丁壯抬著,儀仗鼓樂前導,巡遍社區的每一條巷子,再繞社區的邊界遊行一圈,回到神廠。

  武營的做法,一般只有鄉村社區才採用。祭祀儀式過後,要先用紅布將神像捆緊在神轎上,做好疾跑的準備。營神開始,各條巷子的巷頭都燃起篝火。丁壯們抬起神像,飛奔來到篝火前,用力把神座舉到頭上,縱身跳過火堆,跑過小巷。跑完村裡的巷子,又跑出田洋,抬著老爺巡遊村界,回到神廠。潮汕人把這種做法叫做「走老爺」——潮汕話的「走」是跑的意思,是一個保留著古義的方言詞。

  迎老爺,不管是文迎還是武迎,其原始意義都是凈土驅邪,寓含著潮汕勞苦大眾對生活的美好祈願。而在漫長的歲月里,這一經久不衰的宗教儀式對於每個社區,實際上又有著整頓社區秩序和強化社區治理的功能。

  在迎老爺的日子,潮汕民間各地還要演戲酬神。老爺出巡的儀仗隊伍,由標旗、彩景、醒獅、歌舞、大鑼鼓、潮樂隊各個並不固定的部分組成,儘管由於社區具體情況不同,儀仗隊的規模可能差別甚大,但都充分展示了觀賞和娛樂的性質。於是,坊鄉的這種土神之祭,毫無疑義地成為一個社區性的節日。


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因此所謂的迎老爺就是將神仙們的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到村子裡遊行,在一個地方舉行拜祭儀式,然後再送回神廟安放。這時的神仙有的指佛教的神仙,有的是指道教的神仙,有的是指本地的土神仙。

拜老爺是潮汕女子為丈夫買的「保險」,因此拜老爺是潮汕女子的專業必備功課。

"三山國王「是潮汕人和客家人認可的神,也是拜的最多的神。每年過年正月時,每個鎮子在要拜,所以村子之間就要協商好,今天我們來迎老爺,明天下一個村子,後天再換一個村子。估計這位神仙和現在的大領導差不多,想迎拜一下,還是要預約的。

"迎老爺"是一個祭祀活動,村裡的青壯年會抬著八抬大轎,抬著老爺走遍村裡的大街和小巷,遊行隊伍龐大,隊伍包括標手(扛標旗),牌手(舉牌),轎夫,樂手組成。"迎老爺"是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迎老爺時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爺,相傳可以帶來好運氣並且保一年平安。

迎老爺拜老爺自然是城要供品的,供品也很講究,有三牲:豬,雞,魚;還有特定各種富有本地特色的潮汕粿食,如發粿,紅粿桃等。

迎老爺是有目的,具體的說就是求老爺保佑自己家的各種好。

開藥店的求貨如輪轉。  開診所的求客如雲來。  開壽衣店的求生意興隆。  開玻璃店的求下冰雹。  開的士的求下雨打颱風。 沒孩子的求老爺保佑生子。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6a6d60f2242b44f41ac9bb1fa1cdc977", "vname": "", "vid": "95c0df53acab46968ab866aa97d42091", "thumb_width": 636,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48, "file_size": 3147498}, "ultra": {"h": 544, "subjective_score": 0, "w": 960, "file_size": 4576639},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36, "file_size": 2086585}}, "src_thumb_uri": "4632000490eed539002b",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474f0002417c9da079e3", "vu": "95c0df53acab46968ab866aa97d42091", "duration": 27.48, "thumb_url": "474f0002417c9da079e3", "thumb_uri": "474f0002417c9da079e3", "md5": "6a6d60f2242b44f41ac9bb1fa1cdc977"} --}

十二年一次的媽祖換新袍


先亮答案:大體三個講究:1.固定的日期,迎固定的「老爺」。2.迎「老爺」的隊伍構成。3.「迎老爺」的貢品。

一、何為「老爺」:

「老爺」在潮州地區是指一個鎮或村的守護神,一般是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在一個鎮內每日一村各村輪流「鬧熱」(相當於北方的廟會)並且迎老爺。

潮汕地區的「老爺」們,數量很多,並且各司其職,但不是隨便哪天就可以隨便迎請「老爺」的,具體到日期與所迎「老爺」上,而是在固定的日期里,迎固定的「老爺」,這算是迎老爺的第一個講究,具體有如下這些例子:

初一,十五:玉皇大帝;初二,十六:地主老爺;初三,十七:媽祖;初四,十八:財神爺;初五,十九:五穀母;初六,二十: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三山國王;初八,二十二:壽星公;初九,二十三:觀音;初十,二十四:如來;初十一,二十五:伯公;初十二,二十六:騷母仙;初十三,二十七:何仙姑;初十四,二十八:太白金星。

二、三山國王的起源:

這麼多「老爺」中要重點說一下三山國王,三山國王是發源於中國廣東粵東地區之信仰,起源於隋朝,為潮州府住民,包含潮州人(潮汕人)及潮州客家人的精神信仰,隨著當地移民向外擴展,成為粵東、東南亞、香港及台灣民間信仰之一。在潮汕地區的眾多「老爺」中三山國王的知名度,享受的待遇算是最高的!

三山國王實指現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獨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 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當地舊稱霖田都,故該廟多被稱為霖田祖廟。三山國王的有不少傳說,一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借得三山的神力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遂封三山國王。據台灣鄉村禮俗記載,台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廿五。而粵東地區三山國王出遊則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三山國王廟的實際歷史應該追敘至隋朝,並與流球群島有淵源。

三、迎「老爺」的隊伍構成:

任何祭祀活動,它的隊伍構成,或者說相應的人員流程都是固定的,迎「老爺」也不例外,固定的隊伍構成算是迎「老爺」的第二個講究。

「迎老爺」是一個祭祀活動,村裡的青壯年會抬著八抬大轎,抬著老爺走遍村裡的大街和小巷,遊行隊伍龐大,隊伍包括標手(扛標旗),牌手(舉牌),轎夫,樂手組成。「迎老爺」是祈求風調雨順,全村平安。迎老爺時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爺,相傳可以帶來好運氣並且保一年平安。

四、迎老爺的貢品:

中國的祭祀活動,最終都要有貢品的,潮汕地區的迎「老爺」也是這樣,貢品的講究算是「迎老爺」的第三個講究。

每年正月,「迎老爺」不僅活動多且規模大,一般要到「老爺宮」去祭祀。貢品也很講究,有三牲:豬,雞,魚;還有特定各種富有本地特色的潮汕粿食,如發粿,紅粿桃、蓬州老爺餅等,

蓬州老爺餅分咸甜之分,餅的形狀像漁船的錨,它有著深刻的含義,蓬州古港是潮汕商埠發源地之一,蓬州老一輩人就是從這裡赴遠洋經商發跡的;當地人每逢吉日要帶著老爺餅到老爺廟(天后宮)祭拜,祈求「老爺」保佑。

(更多精彩回答,敬請關註:豆漿的奶爸守則,不一樣的奶爸,不一樣的豆漿!)


不在同一地,無法回答你


謝謝邀請!~迎老爺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動,潮汕人稱神仙為老爺,當地民間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每年年初,潮汕地區都有迎老爺的風俗。就是將神像從廟裡請出來,到村子裡遊行,在一個地方舉行拜祭儀式,然後再送回神廟安放。講究還是挺多的,具體得問當地村民代表~謝謝??


我們村的迎老爺在元宵,一般3天,將老爺請出,抬轎子的人必須先參拜老爺,遊行開始。我覺得晚上比較刺激,老爺過處煙花鞭炮齊放,特別是衝出公路的時候更刺激,保安先開路,然後在路旁維持秩序,元宵成了我們這一年裡最熱鬧的了。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美食 | 民俗 | 潮州 | 梅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