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知道自己是否得了「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目前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臨床常見是膝骨關節炎、髖骨關節炎和手骨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往往勞累後出現,有的病人夜間疼痛明顯,無法入睡。

膝骨關節炎常見的癥狀是膝關節活動疼痛,開始是間斷出現,上下樓梯明顯。逐漸會出現膝關節活動受限,積液,關節活動時可出現彈響,骨摩擦,走路時一瘸一拐,時間長了疼痛持續可出現關節畸形。

如果出現這些情況需要注意是否出現了膝骨關節炎:關節活動不自如,早晨起床或者長時間不動後關節如同上了鎖似的,關節僵硬,活動時咔嚓咔嚓聲或有骨摩擦聲。關節腫大或變形更應引起注意。

手骨關節炎容易和類風濕關節炎混淆,手骨關節炎容易累及的小關節是遠端指間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結節。而類風濕關節炎容易累及的是近端指間關節,出現關節梭形腫脹,會出現天鵝頸畸形或紐扣花畸形。


希望幫到需要的人,謝謝您的關注和點贊。


骨關節炎,是造成50歲以上人群勞動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數患者深感苦不堪言。

常見中老年群體,致殘率達五成

范震波表示,骨關節炎在中老年患者中多見,而且女性多於男性。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 ,75歲的人群則達80% ,其中該病的致殘率高達53%。

他指出,這類病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因此,民眾在日常中如存在活動不便、關節僵硬、關節腫大、骨摩擦感、關節無力等癥狀,應及時就診。

治療要個體化,非葯和藥物聯合應用

范震波解釋,在現階段,對骨關炎的治療主要是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這也是美國風濕病學會對骨關節炎治療的建議。

他認為,治療應個體化,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如年齡、性別、體重、自身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及程度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對於輕中度的患者,康復鍛煉結合藥物治療,有效率可達60%-80%,這也符合2003年歐洲風濕病學會聯盟(EULAR)修訂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指南》中指出,理想的治療方案應該包括非藥物和藥物治療的聯合應用。

據其透露,國際上部分國家在研發新的治療技術,如幹細胞治療,但目前還在試驗當中。如未來能運用,應該是一件喜事。

不可治癒,需定期複查

「根治」,是患者心理最期待的結果,但范震波指出,「骨關節炎是退行性疾病,不可治癒,一般都是對症治療,即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小關節功能障礙,預防其進一步發展。對於重症不能行動的患者,正確的手術治療能夠恢復一定的行動能力,獲得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可以重返工作崗位!」

關於複查,他指出,患者需3-6個月後到醫院進行複查,確保治療後的效果。

專家支招

談及預防保健,范震波分別從飲食和運動給出了幾點建議:

適當運動

1.適當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改變運動要逐漸增加強度和頻率,在上下樓梯、爬山時要勻速小步,避免大跨步和跑跳。

2. 動前熱身,熱身有助保護關節,運動前活動關節,能夠減少受傷。

3.使用護具,如果有損傷史,使用護踝、護膝,護腰等器具,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 規避長久姿勢,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對肌肉關節有一定的的壓迫,注意經常變換姿勢,同時避免負重下蹲。

均衡飲食

1. 適當補鈣,挑選一些含鈣比較多的食物,如奶製品、豆製品、蝦皮等,簡單服用含鈣的鈣片也可以滿足。

2.均衡飲食,多吃青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避免嗜酒和暴飲暴食。


本期醫數嘉賓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專科 尹峰主任

骨性關節炎的常見部位及其特徵如下。同一患者可出現不止一個部位的病變。  

指間關節最常受累,尤其是遠端指間關節。腫痛和壓痛不太明顯亦很少影響關節活動。特徵性改變為在指關節背面的內外側,出現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結節,位於遠端指肩關節的結節稱為Heberden結節,位於近端指肩關節稱為Bouchard結節。這種結節發展很慢。只有少數患者最終會出現遠指關節的屈曲或外斜畸形。當第一腕掌關節受累而有骨質增生時就形成「方」形手,這種畸形在中國人中少見。 

膝關節痛是本病患者就醫常見的主訴。其早期癥狀為上下樓梯時的疼痛,尤其是下樓時為甚,呈單側或雙側交替出現,是出現關節腫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關節腔積液。出現滑膜肥厚的很少見。嚴重者出現膝內翻畸形。

表現為大粗隆、臀外側、腹股溝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髖的內旋和伸直活動受限。我國人群中發生髖的骨性關節炎者較白種人為少。 

第一趾關節是病變出現的常見部位。穿緊足鞋和反覆外傷是其病因。癥狀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拇外翻。  

脊柱

椎體、椎間盤、骨突關節的退性性病變引起頸、腰段椎體的病變。局部出現疼痛、僵硬。少數嚴重者因椎體緣的唇樣增生和骨驁壓迫局部神經根、脊髓或局部血管而出現各种放射性痛或神經系癥狀。


以下就是判斷自己是否患了骨性關節炎的方法:   1、關節活動是否受到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身體某個或某些關節,開始顯得運轉不自如時,很有可能是患了骨性關節炎。並且還處於早期階段,此時應當及時治療,或者採用一些保護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2、關節是否僵硬:患了骨性關節炎之後,患者朋友會感覺手腳僵硬,尤其是早上最為明顯。有的患者久坐之後,突然感覺到關節就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這種情況在早晨起床之後及較長時間不運動後尤為明顯。   3、關節是否腫大變形:當關節退化時,關節滑膜就可能發言,由於滑膜上分布著許多神經末梢作為疼痛感覺器,這些疼痛的信息還是會傳送到大腦皮層後,滑膜會分泌更多的滑液。關節間隙積液增多,造成腫脹,使疼痛加重,甚至關節難以轉動。   4、關節活動時是否有聲音:當骨性關節炎發展到後期時,由於關節軟骨退化、剝落,會使得軟骨下的骨質暴露,當關節活動時,兩端軟骨下的骨頭裸露,互相觸碰時會發出一些咔咔的聲音。


50歲以上,登高上坡,上下樓膝關節(膝蓋)疼,走平道.或輕微感覺疼就是骨性關節炎。是膝關節腔內軟骨老化磨損所致。可用復方氨基匍匐糖鈣治療。所以平時運動盡量不大量,經常的登山運動,走平道以保護膝關節軟骨。軟.骨磨損老化後不能再生。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骨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