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有什麼好吃的小吃?


答主長期生活在恩施,是一名資深吃貨。恩施是少數民族聚居地,獨特的環境造就了獨特的吃飯,恩施毗鄰西南,飲食融合了川菜以及貴州菜的特點,同時,恩施小吃又獨樹一幟,讓許多在外的遊子心心念念。

首推的當然是恩施燒餅,在恩施老城六角亭的田燒餅最為有名,過早來個燒餅,滿口酥脆,唇齒留香。

油餡兒,出於對油餡兒的喜愛,新聞網還搞過一個恩施最銷魂的油餡兒攤攤排名

這是油餡兒的變種

恩施炕洋芋,恩施有著名的南方馬鈴薯中心,洋芋澱粉含量高,炸熟了拌上各種佐料,深得吃貨喜愛

炕洋芋在街邊隨處可見

恩施豆皮兒,每天早上起來呼一碗豆皮兒,感覺不擺了

油茶湯,也是恩施有名的小吃,但是現在街邊做這種的很少,在農村裡去做客,喜歡做這個

柏楊豆乾,味道好,有散稱的,也有真空包裝的

利川根粑涼粉,酸辣有味,特別是天橋下的黃涼粉

現在很多餐館也喜歡做這個涼粉

吃完涼粉,再來一碗蒓菜

神豆腐也頗具特色

利川胖子涼麵,在恩施也開了很多分店

來鳳的涼拌米豆腐

來鳳泡雞爪,辣到停不下來

咸豐綠豆皮不錯

宣恩苞谷粑

到巴東,必須來碗羊肉大面

建始大餅必須上榜呀

利川格格,品種多樣,有排骨、羊肉、肥腸

最後,以思樂的牛肉乾鎮樓吧。所有圖片均來自網路,侵刪。


恩施好吃的挺多呢 作為一個吃貨 聽我給你慢慢道來

1.豆皮

它是以米和土豆澱粉為主要原料。綠豆皮和包穀豆皮等其他品種都需要加相應的原料。

豆皮的吃法,一種是煮,煮了以後可以加一點配料(我們這邊成為臊子);另外一種就是炒,別有風味;還有一種叫糊湯豆皮,個人特別喜歡吃,簡直了。

2.油香兒

這是我們這邊非常常見的一種小吃,價格低,味道好。

它的做法:將大米、黃豆按一定比例混和好,用水浸泡一個晚上,次日用石磨磨成糊狀放入桶中,製作時先把糊狀原料舀一點兒放在特製的鐵勺中,然後加上火蔥(薤)、肉絲、土豆絲、雞蛋(雞蛋整個放在鋪好的內陷兒上面,炸熟後嫩香可口)等主料和分蔥、大蒜、花椒、辣椒、鹽等佐料(內餡可隨客人口味而變化),再均勻的蓋上一層糊狀原料並與底部的糊狀原料結合,最後在鍋中不停翻動煎炸而成(由於剛出鍋的油香兒油水很重,所以放在鍋上的鐵架上將油瀝干,而且也可以使滾燙的油香兒冷卻)。

3.格格

此格格非彼格格,這是一種美食。它其實是粉蒸肉的一種。

做法:先將鮮肉剁成3厘米見方的小塊,撒入料酒、碎辣椒、花椒、大蒜、生薑等,用雙手不停地翻揉,揉至肉粘手後再放包穀面,將包穀面與肉揉均勻後即可。在蒸之前,可根據喜好將洋芋、紅薯、芋頭等切成小塊鋪底。上蒸籠後,用旺火蒸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上桌前,還要放上少許蔥段或香菜。

4.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製作方法,是先用食用油炸適量茶葉至蠟黃後,加水於鍋中,並放上姜、蔥、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水一沸便舀入碗中,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花、玉米花、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黃豆等「泡貨」即可食用。

油茶湯是土家族的人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它也是土家人待客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光臨,都會奉上一碗油茶湯

5.張關合渣

將黃豆洗凈用水泡脹後,連豆帶水在石磨上一轉一轉地磨成漿,架火煮開,然後放入切好的新鮮蘿蔔菜葉,再煮開,就製成了一鍋乳白帶綠的合渣。由此可見,「推合渣」比起製作豆腐要簡單得多,不用過濾,不用壓榨,一般也不用點鹵,難怪土家人又稱合渣為「懶豆腐」。合渣的營養搭配也很科學,黃豆中的蛋白質與蘿蔔菜中的維生素、無機鹽配在一起,達到了合理膳食的效果。

當然 恩施還有很多美食 具體想吃的話 來恩施吧


這個必須要好好介紹下,作為一個恩施培養出來的吃貨,本來覺得自己的嘴一點也不挑,隨便吃點家常菜就很滿足,哪曉得成年後去了外地讀書、工作、成家,才發現不是自己嘴不挑,是恩施啥都好吃。

先說主食。去恩施了肯定不能吃白米飯,要吃就是包穀飯或者洋芋飯。包穀就是玉米,米飯里摻著玉米糝子,洋芋就是土豆,不過洋芋飯不是簡單的土豆米飯一起蒸,而是炕洋芋飯,帶鍋巴的。還有包穀粑粑、蕎麥粑粑,用葉子包著的,這個大眾口味的都能接受。

再說點硬菜。臘蹄子火鍋就不用說了,被譽為土家的鮑魚,臘肉是恩施特產,不光是臘蹄子、臘香腸,我外婆現在老了做不動了,以前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從農村弄一頭豬回來自己熏,現在都是買了肉送到外面做了,也還是很好吃。每年我媽也會給我準備些臘肉,香腸,切一點炒青菜,超好吃,油都不用放。說到油,在老家,我外婆炒青菜也都只用自己熬的豬油,不用超市的色拉油。恩施有個習慣是家裡有產婦的話,都會被一些臘肉做月子,我媽也給我準備了的,說是以往擔心做月子的時候發一些病毒什麼的在外面買肉不安全,臘肉反正是之間做好的用方便存儲,吃起來安全。其他的什麼炒洋芋片、洋芋絲、扣肉、渣辣椒炒臘肉之類的,隨便吃,總之恩施很少有不好吃的。恩施的吃法一般是按不同的價位點一個鍋(主菜),然後菜不用點,餐館幫你配好。

再就是合渣,也是我的最愛之一。小時候外婆家有一個大石磨,把泡水的黃豆舀進去慢慢磨,煮的時候加點蘿蔔秧子,當湯喝、泡飯都行。現在離開恩施,我媽也想出來了一個做合渣的方法,用豆漿機做出比豆漿更稠的漿,倒入鍋里加點油鹽,和大白菜末,風味也差不多。張關合渣很有名,在恩施開了很多分店。

早餐可以單獨寫一篇來了。燒餅最經典,油香配米酒最佳,還有肥腸豆皮,這是我爸的最愛,一大早拍一晚油膩的肥腸,也只有恩施人想得出來。

還有些時令性的,社飯,農曆三月份我外婆常會摘一些蒿枝,一種野菜吧,恩施遍地都是,切碎炒好,加上臘肉丁、豆乾丁、豌豆等,和蒸好的糯米一起,做成社飯。過社的時候吃的,也是一種民俗。

現在女兒城也開了很多家好吃的,比較大型的幾家都可以。還有現做的豆皮、糍粑等等,可以一站式搞定。

說來也奇怪,恩施好吃的這麼多,從早餐到主食,都是秉著高熱量、不健康的準則,但是恩施人很少有胖的,長壽的還還很多,我爺爺奶奶都是90高壽,外公外婆也快90了,身體都很好,估計這還是跟恩施的地形、氣候有關,山路多,消耗大,不是還說恩施富硒嘛,也許就是養人,隨便吃都行。


恩施有雙寶:合渣、小土豆。

合渣

合渣,恩施人又稱之為「懶豆腐」,其主要原料就是黃豆。在過去,恩施當地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因為黃豆價格偏貴,普通人家不到逢年過節,是無法吃上合渣這道「奢侈品」的。

時至今日,合渣已經成為恩施民間餐桌上的常客。任何一家當地餐館,招牌菜上一定有一道合渣。可以說,到恩施不吃合渣,就等於白來一趟。

合渣的製作其實很簡單。過去人們做合渣還有一個「推」的過程,即將水發泡脹的黃豆,在石磨上一推一轉地磨成豆漿。「推」好的豆漿兌水入鍋,大火煮開,再加入切好的菜絲,便是一鍋乳白中又泛著灰綠的成品合渣。

如今隨著機器的普及運用,準備材料的「推」這一步可以直接省略。市面上隨處可買到磨好的黃豆粉,物美價廉。個人感覺味道比起手磨的,也沒多大差別。

遠道而來恩施一定要試一試。合渣的味道很特別,清淡中又帶著乳香,百吃不厭。

高山小土豆(下列選段本人曾發表於旅遊公號《向外》)

土豆這種食材常見,但恩施的土豆有點不尋常。

光看外形,一個個鴿蛋大小,皮薄而黃,天然自帶柔光效果。對比之下,別處常見兩個拳頭大的粗皮土豆,頓時難掩蠢笨之姿。清水上蒸屜,熟後掰開,不用任何佐料,濃郁的糯香撲鼻而來。筷子尖沾一點放入嘴中,細細的粉,軟軟的糯,在舌尖慢慢化開,讓人忍不住拍案而起——我以前吃的,那叫土豆嗎?

恩施土豆的驚艷,源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鄂西山高林密,地廣人稀,耕地多為酸性土壤,富含硒性元素。這種高山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小土豆,才有獨特的粉糯口感。當地人也從來不辜負大自然賜予的好食材。孜然土豆片、紅燒土豆片、土豆雞蛋餅、鹽烤土豆、炸洋芋片、洋芋粑粑……小小一枚土豆,在恩施人手裡翻出了無窮花樣。

最受歡迎的還是「炕土豆」。「炕」是鄂西一帶的方言,指介於用少量食用油煎與炸之間的一種烹飪方式。

恩施炕土豆一般選用新鮮的小土豆,洗凈去皮,冷水中煮至五成熟時撈起,待水分瀝干後倒入碩大的平底鐵鍋,用菜籽油或漆油翻來覆去地煎炸,直至焦黃,起鍋瀝油。然後在熱油鍋里放入蒜泥、干辣椒爆香,倒入瀝油後的土豆翻炒,適時倒入醬油,撒上椒鹽、薑末、白芝麻、辣椒粉、胡椒粉和剁椒醬、花椒。

這樣「炕」出的土豆青黃相間焦脆粉滑,入嘴外脆內嫩糯性爽口,真正色、香、味俱全。


 中國地大物博,吃的自然也不會少,地區美食更是各式各樣。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會有機會成為一個地區的代表。本期湖北文化為你介紹恩施十大名吃,十種美味十種享受。這絕對是不容錯過的美味。快來看看吧。

  土家油茶湯  土家油茶湯是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不喝油茶湯,心裡就發慌」,「一日三餐三大碗,做起活來硬邦邦」。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凡是貴客臨門,土家人都要奉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款待。

  據傳,油茶湯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裡擺「家家」而發明。他們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來茶葉放油中一炸,兌上山泉水,加入隨身帶來的炒苞谷,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喝油茶湯便成了土家人的習慣。

  張關合渣  合渣,又名懶豆腐。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於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傳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是逢年過節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時在家裡都能吃上合渣,許多餐館更是把它當成一道特色菜上桌供應,深受顧客的青睞。

  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柏楊豆乾  柏楊豆乾因產於利川市柏楊壩鎮柏楊村而得名。

  明清以來,在利川柏楊集鎮一帶就大量生產豆乾,其中尤以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生產的豆乾最為有名,並被當地官員列為朝廷貢品,深受朝廷皇族們的喜愛,康熙皇帝還給沈記好吃婆豆乾作坊親筆御賜「深山奇食」金匾,從此沈記好吃婆豆乾就改稱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乾,並以皇恩御賜為榮,使豆乾製作傳統工藝沿襲幾百年傳承至今,成為人們喜愛的地方風味小吃。

  社飯  社飯自古有之,是中國土家、苗、侗族等少數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種食品。吃社飯,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後第五個戊日)進行,民間習慣稱為「過社」、「攔社」等。戊日屬土,所以這天是祭祀土地菩薩的日子,人們以祈年景順利,五穀豐登,家運祥和。

  土家人十分看重「過社」,家家戶戶樂此不疲,過社時,都興做香噴噴的社飯。唐《社日》「鵝湖山下稻糧肥,豚柵雞棲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及清《潭陽竹枝詞》「五戊經過春日長,治聾酒好漫沽長。萬家年後炊煙起,白米青蒿社飯香。」等詩詞就是對土家人「過社」的真實寫照。

  鮓廣椒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的土家人特別酷愛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裡就象貓兒抓」的民諺,鮓廣椒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明的,並在恩施這塊土地上長盛不衰。

  鮓廣椒,也稱為鮓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鮮紅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體製作是:將鮮紅辣椒去蒂洗凈,瀝干水分,用鍘刀剁成細沫,加入食鹽拌勻,再加入苞谷面拌勻(也有的還拌入花椒、桔皮等調料的)。盛入乾淨的罈子里,上面蓋上菜葉,然後用竹片將其卡緊,再倒置於盆中,加入水(稱為倒腹水)。優點是重力壓住壇口,密封效果好,吸水有度,為無氧發酵提供了保障,使成品口味更醇更香。製作少量的鮓廣椒也可用正腹水罈子,即有沿可放水的,正放,在沿內槽中放水,蓋上蓋,但這種罈子製作的鮓廣椒不可存放太久,因為罈子內氣壓有可能將壇蓋沖開進入空氣,也可能吸水過多變稀走味。拌好的鮓廣椒裝壇後讓其充分發酵,大約3周後就可取出烹制。一般是在鍋中焙熟後與土家臘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澤微紅,酸辣味十分特別。還有用鮓廣椒做蒸肉、扣肉底料、伴料,這樣做出來的蒸肉不油膩、爽口,易消化吸收。甚至用它與苞谷面做成苞谷糊喝的,叫鮓廣椒糊。

  葛仙米  葛仙米俗稱天仙米、天仙菜、水木耳、田木耳。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綠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綠色珠狀,純野生,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上,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上為感謝葛洪之功,隨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

  葛仙米營養豐富,是宴席佳品,含有15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Mn、Ca、Zn、Fe、P等礦物質成份。

  鳳頭姜  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又名「來鳳姜」,是來鳳縣民間經過長期選育穩定下來的地方優良生薑品種。其姜柄如指,尖端鮮紅,略帶紫色,塊莖雪白。

  鳳頭姜無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適中、味美可口、開胃生津、風味獨特、醇香濃郁持久,為姜中獨具特色之佳品,在全國生薑品種中獨樹一幟,因而早已是東南亞市場青睞的暢銷品。1998年獲得農業部「綠色食品」證書,成為全國綠色食品第一姜。

  福寶山蒓菜  福寶山蒓菜又稱馬蹄草、蕁草、水葵。是一種高等多年水生植物,葉片呈橢圓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色,葉柄細長。

  福寶山蒓菜相傳為古代神山所賜,是水中一珍,自晉代以來為歷朝皇宮御案之貢品,皇室宮宴之佳肴。它可煮、可炒、可涼拌,尤其是與魚肉、熟雞、火腿、香腸等配在一起做湯,鮮嫩可口,味粘甘滑,色、香、味、形俱佳。

  年肉  相傳,年肉濫觴於一場戰亂。有一年除夕前,土家山寨突遭軍隊攻入,土家人正在熱火朝天地做團年飯,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日子會罹此大難,紛紛拋家舍業,拖兒帶女四散奔逃。部分逃進深山石洞的人雖然僥倖脫離了虎口,但飽受凍餒之苦。幸好有一長者於倉促中帶出了一大塊熟豬肉,於是大家每人都分得了一小片肉,這才和著眼淚熬過了這個凄惶的年關。戰亂平息後,為了記取這次血的教訓,土家人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應蒸幾大塊熟肉,以防再次遭受類似的禍患。以後相沿成習,年肉便進入了土家人春節菜譜。


1

神豆腐

在咸豐民間,每到炎夏季節,農家常用一種樹葉來製作成「豆腐」食用。這種樹葉作成的「豆腐」,鄉下叫神豆腐或觀音豆腐。傳說是觀音菩薩在災荒之年點化窮人用這種樹葉製作豆腐充饑度荒的。 

能采葉製作神豆腐的小樹是一種灌木,屬馬鞭草科植物,俗稱「斑鳩柞」,雜生於溝邊地旁的灌木荊棘叢中。其干如荊條,質脆而易折;枝椏互生,甚有規律;葉呈心形,碧綠細嫩。 

鄉間農婦常在勞作回家途中,連枝帶葉信手撅回一束,摘下葉片洗凈,放在盆中用手揉成糊漿,倒入鋪上幾層乾淨棕片的筲箕之中過濾,點入澄清了的適量草木灰水攪勻,片刻,便神奇般地成了一盆顫搖搖、綠幽幽的「豆腐」。而後,用菜刀橫豎劃成方塊,浸入挑來的冰涼的山泉水裡,待作上一碗拌有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用漏瓢撈上一碗,就可以一塊一塊地蘸著吃了;也可以盛上一碗,淋上蘸水,用小匙舀著吃。 

神豆腐細嫩,晶瑩如瑪瑙,帶著斑鳩柞樹葉特有的清香,吃起來煞是可口,可與糧食作成的涼粉媲美。據有關資料載,製作神豆腐的斑鳩柞葉片含果膠高達30%是其能製作「豆腐」的主要因素。因此,這種樹葉是提取果膠的最理想的材料。這種樹葉含蛋白21%左右,居目前已知高等植物葉蛋白量之前列;還含17種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等含量最高,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原料。藥性分析表明,斑鳩柞葉還能醫治痢疾、毒蛇咬傷、無名腫塊、酒後頭痛等症,具有清熱解毒、開胃生津,明目去火、強筋健骨的功能。 

神豆腐製作方法簡單,在小村民間,不少小孩都會作。夏季的集市上,時有村婦用桶挑著神豆腐賣,大人小孩多喜買來吃,還挺俏哩。

2

糍粑

恩施土家人一直延續著祖輩們原始手工製作糍粑的方法。

進入年末臘月,親人相聚、家人團圓,打糍粑便成了這裡土家人飯後茶餘的話題。圓圓的糍粑象徵團團圓圓,又糯又粘的糍粑寓意土家人注重親情和友情。

糍粑是土家人正月待客的常備食品,也是走親訪友的必備禮物。土家俗話說「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從民間俗語可以看出,糍粑作為禮品,在淳樸的土家人之間來回傳遞著友情和親情

這裡的土家人打糍粑一般選擇在小寒之後,最遲在臘月二八之前進行。因為小寒後氣溫較低,便於糍粑的存放。在打糍粑那天,全家老小通常穿著節日的盛裝,除了製作出雪白的糯米糍粑,還會用高粱、小米混合起來,做一些帶顏色的糍粑,各種色彩的糍粑擺放在一起代表著土家人來年大吉大利、五穀豐登。

製作糍粑的過程較為繁瑣,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將糯米用清水淘洗浸泡,第二天打糍粑之前,將浸泡好的糯米放入木甄蒸熟,再置於石槽內,先緩後急、先輕後重,用木棰打壓數分鐘使其成泥狀,而後扭成團形鋪於桌面,稍許用力壓成滿月狀便可。

這裡的土家人吃糍粑也是有講究的,客人到了之後,主人把糍粑烤好後給客人,客人不能用嘴去吹糍粑上面的灰,只能用拍打的方法把糍粑上的灰拍乾淨,以示對主人的恭敬。除了火烤糍粑外,還可用油炸、油煎、水煮等方法來食用。

吊樓里,火塘邊,捧上一塊糍粑,沾上一絲蜂蜜,輕輕嚼於口中,絲滑香甜,回味無窮,再舀上一碗油茶湯,更是愜意。

3

米粉

米粉又分米豆皮,綠豆皮,包穀豆皮,呈白色、淺綠色、金黃色,是湖北恩施州傳統的特色小吃。

做法是將大米等用機器磨成糊狀,在熱鍋里用特製漏斗盛裝旋轉烙成粉絲狀。或塊狀再用刀切成麵條大小的細絲,放進冰箱新鮮保存或晒乾後保存,食用時,(新鮮的只需用開水過一下)需在湯鍋里煮熟後添加雞、鴨、魚、肉、菜等各種可供選擇的配料(當地人稱其為臊子),綿軟滑爽,美滋美味。豆皮還可以炒來吃。

4

酸菜

恩施的酸菜的確是一絕,很遺憾外地人卻可能對這個不以為然,除非他們真正吃過。他們理解的酸菜無非是四川的袋裝泡菜,或者東北的酸菜,要有好的酸菜,首先要有好的酸水罈子。同樣是酸水罈子,由於裡面的酸水風味不一樣,泡出來的酸菜味道也有一定的差別。好的酸水罈子,泡出來的酸菜酸甜適口,又脆又嫩,且有一股令人不忍釋懷的香味。店主上架的所有老壇泡菜均是自家幾十年老酸水泡出來的,我今天31歲,自小吃著這幾個老罈子泡出來各式各樣的泡酸菜長大,各位親就應該知道這老酸水的年份,它們見證了我這30年的歲月和母親的艱辛。各位親,一口下去,五味人生皆有體會!!!

5

泡粑

泡粑是用黏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發酵而成,是我們80年代這一輩山裡孩子小時很了不起的零食了,吃起來鬆鬆軟軟的,香甜可口。泡粑的特點確有它與眾不同的地方:一是色如凝脂,二是口感舒適,回味清甜。

泡粑的吃法有很多,剛出籠的時候直接吃熱的,保存放涼後可以重新再蒸,也可用碳火去烤,烤至表面焦脆發黃,吃起來別有一翻味道,據老人講,要是不小心烤煳了,吃下去還可以治肚子痛。

6

苞谷粑

咸豐苞谷粑用料有糯米、玉米,純糧製作。玉米採用的是咸豐本地最老的玉米品種種植,不採用現在的轉基因品種,營養更加豐富,更環保綠色,粑葉採用的是棕子葉,更添一味竹葉的清香,實屬純天然綠色有機食品。

苞谷粑食用起來很簡單,可以剝去粽葉蒸,也可以用碳火烤(推薦喲!烤出來那個香喲!),電簡單不過是放進微波爐中過兩分鐘。


恩施屬於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山林,美食比較原始、野味,沒有國內幾大菜系那麼豐富,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

發幾張圖,算不算美食,大家點評吧!


1.洋芋粑粑(土豆餅),就是將選好的土豆洗凈,去皮,然後切碎,用石磨磨細,然後用梧桐樹葉包好,蒸熟即可,吃起來清香爽口。

2.苞谷泡兒(爆玉米花),土家族爆玉米花傳統做法是,用一種古老的手工式的機器製作出來的,類似砂鍋慢慢烤出來的,那種香味和酥是現在的爆米花機無法比的。

3.合渣(豆漿),土家人的合渣有自己的特色,都是用石磨慢慢磨出來的,磨的越慢越細其味道越純越香,現在的豆漿機是遠遠打不出那種味道的。

4.麻糖(麥芽糖),一種用小麥做出來的純手工糖,吃起來有一種獨特的麥香味。

5.豆皮子,用玉米粉和少量雞蛋做成的類似廣東的河粉,米粉,顏色是金黃色或淡黃色的,做好以後要晒乾,吃的時候再下鍋煮熟,加各種香料,吃起來又滑嫩爽口又有嚼勁,相當不錯,是土家族特有的小吃。

6.磁粑,土家族的磁粑是用石窩,用木棍將糯米搗爛成泥手工製作而成的。吃的時候再拿到碳火邊燒烤,別有一番風味。


去~腸先生。

金桂大道服裝城四樓腸先生,是一家專門吃特色腸子的餐廳!


這個我想最簡單關注我,恩施吃什麼別問聽我說,跟著我的腳步走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TAG:小吃 | 美食 | 恩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