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真的是古代朝代的國境嗎?


我國古代沒有現代人的國境意識,長城也從來不是國境線。

那長城到底是幹什麼的?

往大了說是游牧民族和農耕名族的分界線,往小了說是經濟封鎖線。

長城也從來沒有起到軍事阻擋的目的,也阻擋不了。長城全程有一萬多里,兵力是分散的,游牧民族只要找准一個突破口,很容易就突破長城防線。

我覺得長城最重要的是經濟封鎖線。

游牧民族生產力是相對落後的,包括生活用品等都需要想中原農耕民族購買。正是由於長城的存在,阻擋了民間對於游牧民族必需品的走私。長城是阻擋不了游牧民族的軍事衝擊,但阻擋的了小規模的民間走私。

農耕民族正是憑藉著經濟優勢,經濟封鎖,持續向游牧民族施壓。


國境這個概念,其實是相對晚近的一個概念。在古代中國,所謂國境,其實比較模糊,因為,國境兩邊,往往是軍鎮,或者是羈糜地區。因此,以長城作為國境的說法彷彿有些不是很嚴謹。

無論怎麼說,長城一度是中原農耕民族防禦塞外游牧民族的重要工事工程之一——至少建造它的是這樣——雖然往往並不成功。既然我們說長城不是國境,那麼長城應該是什麼呢??

長城建造的初衷就是用來防禦北方或西北的游牧民族進攻,因此它的位置也是在北部和西北部。那麼,為什麼不能再往北一點或者是再往南一點呢?這裡我們引入一個新概念:400毫米等降水線。

即圖中白色與橘色交界的那條線。

對古代中國來說,400毫米等降水線農業經濟的天然邊界。也就是說,這條線天然劃分了農耕與游牧兩種經濟形態。

我們把400毫米等降水線劃在長城全圖上,即是下圖:

看,這條線與長城,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重合的,尤其是在黃河大河套內部。考慮到我們使用的是現在的等降水線以及歷史氣候的變化,我們基本可以斷定,長城與400毫米等降水線是高度相關的。

長城作為防禦工事其實是很不成功的,從秦長城算起,後面幾朝幾乎每朝都有大規模游牧民族入侵的事件。而長城同時也不具備邊境的意義,即使是不計算羈糜區載,中原王朝的統轄範圍經常遠超這個邊界,當然有時候也會達不到這個邊界。

與其說是邊界,不如說是一個及格線,線內是中原王朝的基本盤。統治區域達到這個,算及格,還有餘力的就向外發展。基本盤還守不全的,就不及格,再丟得厲害的,就Game over了。


準確的講長城是古代中華農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的邊界,而非國境,而且這種邊界在不同的朝代還會有所伸縮。

就不同的歷史時期來講的,三代之時沒有清晰的國境線;秦朝之時國境線的確為長城——也就是說長城是在秦朝國境線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漢朝的時候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深入敵後,國境線早已是越過長城;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國境線伸縮不定;隋唐時期,東突厥、西突厥先後被唐朝打敗,國境線一直延伸到貝加爾湖北側;宋朝之時,北宋國境不過燕雲十六州,還不到長城。南宋僅僅是以襄陽-淮河一線為界;元朝的時候中國的國境線最北到達北冰洋;明朝的時候國境線是不規則的,西側設有九邊,各設總督,還不到長城。東側則到庫頁島,實際上已經越過國境線。清朝時期,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態基本奠定,國境線最北側到了今俄羅斯與蒙古國交界處。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國境線都要越過長城。因此準確的講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這只是西方中心論的觀點,代表不了歷史現實,或者僅僅只能說是代表秦朝一代的歷史現實。

實際上長城一帶相當於400mm等降水量線,大概是農耕區和游牧區的分界線。但即使這樣還有特例,北京大學趙宇博士是《中國社會科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作者,他就在他的論文中認為,金朝的時候,其北邊是用其部族之政,其南邊用中國之政,但這個分界線不是長城,而是黃河,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特例。


自始皇帝統一中國之後,我們中原王朝的疆域就已經註定了,後世所以王朝的領土範圍都在秦的基礎上進一步縮小,沒有一個王朝的疆域大得過秦朝。


國境線意識是清與俄羅斯簽訂尼布楚條約之後才形成的。古代中國沒有國境線的意識,只有王化之地和化外之地的區別,但不管你是哪裡,在皇帝的眼中都是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長城很大一個功效是軍事堡壘。比如明朝在北方和南方修長城都在勢力範圍以內。尤其在貴州和湘西的長城,更在嶺南以北,如果這是國境線,那雲南,廣東和廣西屬於哪裡?北方的韃靼和瓦剌時叛時降,明初強盛時多次出塞敲打,誰強就打誰。負責監視奴兒干都司的遼東也在長城以北,對於建州諸衛也是拉弱打強。只能說明朝前中期延續的古代中國的華夷思想,對邊境控制不強,但是這也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古代,這是兩個時間。


戰國時期匈奴和東胡人不斷南下騷攏華夏人農耕地區。北方地區趙,燕,秦三國相繼修長城防禦胡人入侵。秦滅六國後把原來泰,趙,燕長城連接起來,秦長城西起甘肅臨洮東到遼東,派蒙恬率三十萬軍隊擊退匈奴。長城是中原王朝防禦草原騎兵軍事防線,和屯兵和糧草地方也是出兵草原的軍事基地和屏障並不等同國境。當中原王朝強大了能控制草原了長城就不在起作用。像唐朝和清朝沒有修過長城,長城失去防禦功能。中原王朝衰弱,時長城做為重要軍事基地發揮防禦功能進可攻退可守。象北魏防禦出擊柔然,隋防禦突厥,明御蒙古開始修長城。


若是,其它每個城樓內算領土,城外不算,可能嗎?長城只是建在山上的城樓而已,在古代生產力低下時便於管理城內外事宜而已,攻守兼備與當代島鏈一個意思,而一個島周邊12海里是領海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有很多王朝都早對抗北方少數民族的戰鬥中取得勝利 ,所以國境線普遍高於長城,但是古人對於塞北的苦寒之地或是大草原不是很看重,一般很少有君王會去開發,即使勝利了也不會派過多的人去把守


推薦閱讀:

TAG:長城 | 軍事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