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預備立憲是「假立憲」嗎?
預備立憲指的是清政府迫於壓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為預備實行君主立憲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亦稱「籌備立憲」。晚清政府之所以實行預備立憲,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
預備立憲的工作相當艱巨,非一朝一夕,清末的「預備立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設立議會;三是實行地方自治。
1905年,清廷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五大臣先後回國,上書指出立憲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漸輕,三曰內亂可弭」,建議進行立憲。但是,同時指出,「今日宣布立憲,不過明示宗旨為立憲預備,至於實行之期,原可寬立年限。日本於明治十四年宣布憲政,二十二年始開國會,已然之效,可仿而行也。」
1906年9月1日,清廷頒發了《宣示預備立憲諭》,「預備立憲」由此而來。清末的預備立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二是設立議會;三是實行地方自治。
預備立憲諭旨頒布後,立憲運動也由宣傳推動階段進入了發展階段,各地紛紛建立立憲團體,並發動了幾次召開國會的請願運動。1911年5月,清政府裁撤軍機處等機構,公布所訂內閣官制,組成新內閣。由慶親王奕劻任總理大臣,在十三名國務大臣中,漢族官僚四名,蒙古旗人一名,滿族八名,其中皇族又佔五人,被譏為「皇族內閣」。至此,清政府借「預備立憲」欺騙國人,達到貴族集權、鎮壓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暴露,立憲派的幻想隨之破滅,民主革命更加高漲。
晚清預備立憲這項政治活動有著保守性和欺騙性,這場憲政改革涉及的內容極其龐雜,觸動了社會的方方面面,預備立憲的措施加劇了中央與地方、滿漢之間、階級之間的矛盾,引起了社會的極大混亂,加速了清朝的滅亡,摧生了新的政治制度。
中國的「預備立憲」本來也是一場的準備學習日本「明治維新」的改革運動,但因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又陷入到了一場「農民造反」的混亂之中,使中國剛剛開始的「預備立憲」宣告失敗。
不假,也不真,是在一種矛盾的心態中推進的。
說清末預備立憲「不假」,是因為這確實是清政府在大勢所趨下主動做出的選擇。如果說甲午戰爭後清政府還被打的不夠疼,那麼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把西太后嚇得落荒而逃,那可真是給慈禧留下了心理陰影了,痛則思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慈禧還朝後,很快主動開啟了清末新政,甚至改革力度比當初的戊戌變法還要大,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老佛爺真心地希望變法圖強,她實在沒有必要主動去搞這些事。特別是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以小國之軀將老牌列強俄國打落馬下,這個結果給大清朝野內外的震撼是空前的,大家一致認為,是日本在短時間內的迅速強大,就是立憲的成果。
因此,立憲的呼聲最早正是由清政府各地方督撫發出的,例如,雲南巡撫林紹年明確指出,「中國必變法始足以自立,今欲收回東三省,尤必先定變法之計,方足以對日而拒俄」,至於變法之最要者,「則無如改專製為立憲法」,直隸總督袁世凱、兩江總督周馥、湖廣總督張之洞聯銜奏請「自今十二年以後實行立憲政體」。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慈禧開始主動了解關於立憲的相關知識。曹汝霖(沒錯,就是後來五四時被學生喊打的「賣國賊」)當時從日本留學回來,曾經入宮覲見,老佛爺專門問了他關於日本立憲的問題,足見慈禧對立憲的重視程度。當然,還有著名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如果僅僅是為了欺騙世人,慈禧恐怕不必做到這一步。
但讓既得利益集團放棄他們到手的東西,也絕不是一件容易事。慈禧的腦袋裡無疑也是天人交戰的,她希望的結果是,既通過變法強大了,又最大可能地保留了皇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慈禧一開始就對日本立憲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而對英美立憲興趣不大,因為日本對皇權的保留更加完整。而在朝中,確實也有相當一批保守派,出於既得利益,是反對改革的。他們與改革派在1906年的官制改革中就發生了激烈交鋒,例如,袁世凱力主廢軍機處,成立責任政府,而鐵良等人則不但反對軍機處,更提出要設立陸軍部統管全國軍隊,陸軍部當然是要由皇親國戚把持。這顯然與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馳。
事實上,這批頑固派的意見,對天人交戰中的慈禧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所謂知易行難,當真的要對自己的權力動刀時,慈禧動搖了。她後來批複道:「軍機處為行政總匯,雍正年間本由內閣分設,取其近接內廷,每日入值承旨,辦事較為密速,相承至今,尚無流弊,自毋庸復改。內閣、軍機處一切規制,著照舊行。」等於否決了改革的舉措,不僅如此,她還提了一個「五不議」,將軍機處、內務府、八旗、翰林院、太監等五項改革無限期押後。
至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小結,清末預備立憲,其啟動是統治者自願的,而它在後來遇到的種種阻撓,也反映出了統治者的矛盾心態,但是,我們不能因為統治者在預備立憲中的動搖,就否定這項改革當初上馬時的動機。
只不過後面的事情已經不是清政府能夠把握得了的了,1908年慈禧光緒相繼去世,載灃攝政,剩下的那批皇族既沒有慈禧那樣的權威,也沒有她的手腕,再想阻撓改革已經力不從心。
其實,清末預備立憲的真假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筆者很認同歷史學家雷頤先生的一段論述:當時的情況下,不管清政府是否真心立憲,老百姓已經不信任他們了,這才是最要命的問題。
這個問題不是很懂。幫不到你了。請樓下回答吧
此問題我不是很精通,對這方面沒什麼了解,不敢亂說,但是被邀請了,只是回答一下。關於預備立憲只是當時被迫帝國主義的壓迫,但是中國又不想立憲,所以提出了預備立憲這一說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