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是不是自閉症?
您好,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精神疾病,典型癥狀就是在社交能力和語言交流方面存在障礙,以及重複刻板的行為。根據自閉症譜系障礙診斷標準第五版(DSM-5),自閉症譜系障礙有以下五大診斷標準:1. 在各種場景下表現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持久性缺失。2. 有局限性的重複模式的行為、興趣或活動。3. 癥狀必須在發育早期就有所體現,但在社交要求不超過個人的能力時不會完全體現,或者可能被後天的學習策略所掩蓋。4. 癥狀已經對社交、職業或者生活中某些重要的方面造成了嚴重損害。
5. 這些癥狀不能用智力殘疾(智力發育障礙)或者整體發育遲緩來解釋。
社交障礙是自閉症兒童最核心的缺陷,是一個孩子之所以被診斷為自閉症的主要依據。社交障礙在不同年齡有不同表現。在嬰兒期,可用「六不」描述這類能力缺乏「不看、不應、不語、不指、不親、不隨」。4歲以後,患兒明顯缺乏與其他孩子交往的意願,對周圍的人和事不關心或缺乏興趣,缺乏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反應。喜歡一個人獨自玩耍。自己摔疼了不會尋求安慰;別人痛苦、苦惱、生氣時他也不會表現出任何關心、害怕,似乎完全隔絕在自己的世界裡,專心致志於自己的、看似無目的的活動。一些家長反應,患兒似乎也喜歡「社交」,在看到別的孩子時,也很高興,但是沒有與同齡孩子交流的技巧,不會體會他人的情感和感受,缺少互動式的社交行為。。。。。。
從提問中我看到您是有和別人交流的意願的。我更多感受到是否可以理解為是社交焦慮?是否有恐懼和緊張的感覺?如果回答是,那麼您的應對方式「逼」就是有問題的應對,因為控制和逼迫只會帶來更多的焦慮,會事與願違。替代的方式是放鬆,為什麼要放鬆?用口吃的例子來說明吧,您是否注意到口吃的人唱歌時是正常的?我認為在唱歌時會有呼吸的調整,更多的呼氣可以幫助我們放鬆;對歌詞熟悉也能減少緊張感;音樂本身就是作用於情緒腦的,樂曲的節律可以調節我們的植物神經系統繼而調整情緒。所以,我認為您首先可以做的是幫助自己放鬆下來,最簡單的就是從關注各種想法上轉移到關注呼吸,去體會吸氣的時候涼涼的氣體經過鼻腔,呼氣的時候溫熱的氣體經過鼻腔。然後進階到把呼吸從胸式呼吸變為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去體會每次吸氣時小腹部微微隆起,然後用嘴巴呼氣,呼氣時腹部癟下去。去體會每次吸氣和呼氣時你的身體都更加放鬆、同時內心更加平靜。
學會腹式呼吸之後,我們來具體化:是和所有人說話都是這種狀態嗎?如果不是,那和誰說話是比較自然的?(把TA當做a)你能想像一個你們互動的具體情境嗎?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a用什麼樣的姿態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你是什麼姿態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你的面部表情如何、你的軀體感受如何、你的情緒狀態如何、你的想法是什麼?你怎麼說出來話的?和什麼人說話「逼自己好好說話也憋不出兩句話」呢?(把TA當做b)你能想像一個你們互動的具體情境嗎?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b用什麼樣的姿態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你是什麼姿態、你的面部表情如何、你的軀體感受如何、你的情緒狀態如何、你的想法是什麼、你想表達什麼?接下來你把b想像成是a,把和a在一起時的感受喚醒,能置換成功么?如果有困難,先評估一下想像b在面前時焦慮程度,1是焦慮最低,10是最焦慮,此刻的焦慮是幾分?接下來用腹式呼吸幫助自己放鬆,然後再想像b在面前,感覺怎麼樣?再評分,再放鬆。如此反覆,直到焦慮分數降到自己可以接受。答者:暖心理諮詢師付桐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千萬不用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自閉症,並不是說性格內向,自我封閉,少言寡語就是自閉症,這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性腦神經發育障礙,大多數孩子在2-3歲的時候出現明顯癥狀,自閉症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手段,只能通過康復訓練來提高患者的各項功能。目前自閉症也沒有治癒的先例,從出生到死亡,終身伴隨。
每一個自閉症的患者都有不同的具體表現,但都必須具備兩個領域的核心障礙:
1、社交障礙
2、刻板行為和狹隘興趣
你看,這裡面並沒有提到不愛說話,多年前的自閉症診斷標準裡面是有三條的,也就是多了一條語言障礙,但最新的標準裡面已經把它刪除了,也就是說語言障礙的確可能是很多自閉症患者的具體癥狀,但它不是核心障礙。我見過說起話來沒完沒了的自閉症孩子,也見過少言寡語的普通孩子,單純從是否願意通過語言交流,或者語言能力的強弱是不能判斷是否自閉症的。
你現在肯定不是孩子了,所以應該更容易判斷是否自閉症,也就是是否同時具有上述兩個核心障礙。社交障礙不等同於語言障礙,因為據統計,人和人之間的交流,只有大概7%是通過語言完成的,剩餘的大頭是肢體,表情等等。所以儘管有的人語言能力偏弱,但並不影響他們的社交意願和其他社交方式,雖然他們做不到口若懸河,但也可以很好地參與到社交活動中,與人交流和配合。而自閉症的患者天然對社交存在障礙,很多人對人和社交活動缺乏興趣,也有少部分的人有興趣,也有很不錯的語言表達能力,但缺乏社交技巧,比如不能察言觀色,比如無法解讀他人的情緒和表情,比如無法理解和遵從基本的社交規則等等。
至於刻板行為和狹隘的興趣,就如字面上的理解,在孩子階段可能表現為某些反覆高頻出現的古怪行為,比如重複無意義的話語,去某地必須走相同的路徑,原地轉圈等,在興趣上表現為對事物的整體缺乏興趣,只關注局部,而且興趣異常狹隘,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有超乎常人的專註力。這些行為隨著年齡的增大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自行好轉一些,但依舊會有明顯的跡象。你可以以此來判斷。
另外,自閉症的診斷是一件非常複雜和專業的事情,最終的結果只能由醫生來下,所以,如果非常懷疑自己是自閉症,不妨向專業的醫生諮詢和求診。
從題主能夠上網提出這個問題來看,基本上可以確定你不是自閉症了。在我的了解中,自閉症是屬於兒童孤獨症,是兒童的一種發育障礙。好像一般都是在嬰幼兒時候就發病了。所以,以你現在的描述和年齡,是可以排除這方面的評斷的。
從題主的描述看,我想倒像是社交障礙或者僅僅是為人木訥不善言辭。要是你在家裡還是能夠滔滔不絕的話,我則是偏向於社交障礙。當然,不善言辭也是形成社交障礙的重要原因了。俗話說三棍子打不出一個悶屁,雖然這話比較粗糙,不過還是比較形象的。這句話形成俗語,在一定角度上表明像你這樣類型的人還是比較多的。要是自己喜歡自己的性格,也就不需要什麼改變了,任何一種行為性格都會有它的雙面性,其實無所謂好與壞,只是是不是與你的生活環境相適應,能不能讓你的生活處於你想要的舒適狀態才是你內心最重要的標準了。當然,你現在有改變的慾望,這表明你的性格與你的環境有著一定的矛盾。所以你希望自己能夠更好地參與進去。
在生活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發現,即便是善於言辭很健談的人也有無法表達自己的狀態發生。所以我想你先不要急,有時可能真的越積越大不到目的。我發現那些健談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願意打開自己的心扉,和別人去分享自己的故事,這在心理學上叫自我暴露。人與人是相互的,當你願意打開自己時,別人也會有相應的行為反應的,話題有時就在這種互動中越來越多。其實你還可以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到底是在擔心什麼?是不是自尊心在作祟,擔心自己說出去讓人笑話或者是反應速度不快使你感覺失去說話的時機等等,除了在社交技能上可能有所缺乏,還有一種自卑心理也在限制自己的發展。所以,要是你能夠靜心去整理一下自己的行為心理,找出頭緒來,再逐一去改善我想會比較有條理一些。就像限制社交能力的發展,有可能是自尊心、有可能是應對技巧、也有可能是自卑心理一樣,你在裡面要找到自己的原因所在。
再想說的就是,不要隨意給自己貼上標籤,就像有點情緒低落就懷疑自己是不是抑鬱之類的,這樣會給自己一些不必要的負性心理暗示的。負性心理暗示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負擔了。
關注「鵜鶘心理」頭條號,用心理的視角來看待這個世界
這麼說吧,你能問出這個問題,基本就不是自閉症了。自閉症是先天性疾病,有遺傳原因,所以不可能後天變成自閉症,你描述的情況可能是社交問題或者擔心自己社交問題表現出的口吃等,沒有別的癥狀,不太可能是自閉症。
自閉症患者興趣愛好單一,注意力單一,與人交流有困難,但是這個困難表現在,他們無法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情感,沒法站在別人的立場上進行思考,所以看似就是總在做自己的事或者不尋常的行為。比如bbc紀錄片里一個自閉症男孩,在通過表演課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而記者訪談他和他媽媽時候,他對媽媽又摟又抱,表現出熱烈的情感,我們都會有這種情感,但是不會在記者採訪的時候還做出親密行為,因為這個男孩無法理解記者的思想,別人的看法或者行為不會對他有影響,所以才旁若無人。科學檢查,自閉症患者的感知社會情緒的腦區不活躍,也就說說先天原因,這塊腦區就是不活躍的,所以才社交有困難,而不是像你描述的想做卻做不好。這種生理的原因,想不想做,和能不能做好,是有區別的。所以沒有其他癥狀,不用懷疑自己是自閉症。
有社交問題,難以張口,主要還是放鬆心態和鍛煉。其實你憋不出話甚至憋得臉紅,別人也不會很在意,而你也沒有必要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可以從一步步的鍛煉入手,訓練自己與人交談時候的淡定的心理,其實大部分都是心理壓力過大。如果覺得困難,可以進行心理諮詢,在專業的幫助下系統的改善這個問題。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我們「青音約」的頭條號,閱讀並收聽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自閉症,主要是看她在人際交往、語言溝通和興趣等方面的表現,具體的有,自閉症患者缺乏語言的學習能力,但是偶爾會重複別人的話,但不是完整的重複,可能只是重複其中幾個字,無法達到交流的目的,理解其意義。
二是經常會發出莫名其妙的、怪異的聲音或音節,可能會給周圍帶來一定的麻煩,也給父母帶來相當的困擾和焦慮。三是雖然有語言交流的能力,但是不會主動與人交談,也不知道如何維持一段對話;四是在表達時的語調非常刻板,沒有絲毫的抑揚頓挫,比如停頓、重音等,可能類似於機器人的聲音。五是過度的活動,會帶來一定的危險和照料上的麻煩,比如反覆的轉圈、不停的奔跑;六就是拒絕改變現狀,比如一直盯著洗衣機看,或者一直奔跑,如果一定要她改變,則會出現煩躁焦慮不安等表現。又比如去游泳池游泳,如果上次用的是某一個衣物箱,這次也必須要用這個箱子,如果這個箱子被人佔用了,就會煩躁不安;七是過於依戀某些特定的氣味、物品等,只有拿著這些東西或者聞著味道才能感覺到踏實和滿足,其實是把對人的依賴轉移到對客體的依賴;八就是執著於某些特定但是並沒有什麼意義的活動或儀式,比如某個特定的拿碗動作等,具有非常明顯的強迫特點。
看題主還能在問答上提問,不會是自閉症的,安心。
自閉症的診斷和鑒別很複雜,千萬別隨意給自己下診斷。其臨床診斷主要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行為觀察和量化的量表評定,還要注意阿斯伯格綜合征、雷特綜合征、兒童瓦解性精神障礙和廣泛性發育障礙未註明行相鑒別,這一套下來,非專業人士是不可能準確診斷的。
1.癥狀
自閉症孩子的典型臨床癥狀包括發育落後(體格發育和精神方面)、普遍存在社交障礙(與人交流障礙)、語言發育遲緩(說話晚、表達能力差)、自己獨特的興趣(重複刻板,對遊戲缺乏興趣)、身體疾病(伴隨著智力低下、癲癇、抽動障礙等)、情緒障礙等等。
當然,有學者總結過自閉症譜系障礙可能存在的早期信號:
2.ABC量表
自閉症的很多癥狀都不是獨有的,其他很多正常小孩有可能也有,所以還需要通過一套精確的量表(調查問卷)進行判斷,這種量表有助於孤獨症的診斷且應用廣泛,還可以用來評估自閉症的改善程度等等,需要在專家或者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3.輔助檢查
①腦電圖 自閉症既然是精神類疾病,那麼通常與大腦及神經相關,這類患兒的腦電圖可能在正常範圍或者北京有活動瀰漫性非特異性異常等等,部分患兒僅有腦電圖陣發性放點而無癲癇發作,多導圖發現半數自閉症兒童有睡眠障礙包括睡眠中斷、夜間覺醒等等。
②頭顱影像學 核磁共振掃描孩子腦體積、丘腦、小腦、胼胝體等等體積變化,以輔助診斷。
這樣一套,才能最終確診自閉症。zj
專家指出,雖然孩子說話早晚確實存在個體差異,在聽力和發音等器官正常的前提下,比同齡孩子稍晚上一兩個月說話屬正常。但是一歲半的孩子還不會喊媽媽,即使聽力正常,也要考慮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及時帶孩子到專業兒童醫院進行檢查,讓醫生做個甄別。
還有一種情況,一般正常兒童在1-1.5歲時已經有明顯的語言能力發展,而語遲的孩子語言能力發展在時間上要晚許多,且與同齡孩子相比,說話能力也會差很多。像說話晚(2歲甚至2歲後才開始),3歲不能說句子,言語簡單,辭彙貧乏等都屬於這個範疇。
孩子如果說話晚,家長應該重視起來。對於一個身心正需要發育的孩子來說,語言發育遲緩會影響孩子的神經功能、語言功能和社會交往障礙,甚至導致孩子自閉。
但是,對於真正的自閉症兒童來所,語言發育障礙只是其中的一個表現,並不一定說語言發育障礙,到了該發音的年齡仍然不會說話的孩子就一定是自閉症。
不愛說話是自閉症嗎?不愛說話可能只是一種情緒狀態。自閉症不是情緒,它的臨床表現是社交障礙、刻板重複行為和單一興趣等等。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表現為社會交往、交流障礙和行為異常。自閉症患者「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願望相違……」「不會說話」只是一個癥狀,導致孩子不會說話或說話能力差的原因有很多。自閉症可能是原因,還包括發育遲緩、智力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特發性語言發育障礙等。
判斷自閉症還要考慮存在人際交往障礙、行為方式刻板等。
與正常孩子相比,說話晚幾個月是可以理解和等孩子慢慢開口發音,但是如果過了語言發育階段仍然沒有學會發音和發音意識,那就要帶孩子去就醫診斷,如果孩子出現了社會交往、交流障礙和行為異常等現象,就要判斷是否是自閉症,有必要採取積極的措施進行早期干預。
就題主的情況是否為自閉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其區分和鑒別需要把關鍵問題具體化,僅憑隻言片語不可能作為診斷依據。這涉及個案基礎信息、生活狀況、包括家庭、工作、社會交往、自我描述以及其他相關資料。而就問題和附加信息中所體驗的內容所呈現出來的感覺似乎指向也並不統一。從問題本身看,不想說話—不說話—無任何情緒波動,題主的精神活動或者說心理過程是協調一致的,是何種原因讓自己覺得「這個是自閉症」。附加信息看,似乎並不是題主「不想說話」,「很努力的逼自己說」,但是又「說不出」,想說而說不出,這麼看來一定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衝突,表面上看是「溝通障礙」方面的問題。如果「說話」這件事確實給自己造成了困擾,甚至懷疑自己「有病」,建議還是找心理諮詢師或到醫院的心理科進行具體分析。
澄清一下:自閉症也叫孤獨症,是一種生理、心理、社會的綜合徵狀。在美國DSM-V中,診斷標準為:社交溝通障礙;重複性行為和狹窄興趣。
僅從該問題的描述來看,之前是有與人社交溝通的能力的。只是現在處於難過的心境中,似乎有些自我封閉起來。
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兩周以上,考慮是否是抑鬱。
再次提醒各位:不要誤解了「自閉症」!!真正有自閉症兒童的家庭到底有多麼的痛苦,也不是常人可以想像和理解的!!
據統計,當前中國自閉症患者數量已超過10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兒童超過200萬。
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每年將近以20萬的速度增長。但公眾對於自閉症的認知卻遠遠不夠,很多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也不能儘早發現並勇敢面對,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期。對於自閉症兒童來說,他們在封閉別人的同時也封閉了自己,不僅會和社會脫節,還會對患兒的身心健康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影響到整個家庭幸福。
兒童自閉症(Autism),又稱孤獨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屬於自閉症譜系障礙(ASD)。患者通常起病於3歲之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甚至需要持續一生的治療。自閉症的病因是生命醫學的未解難題之一。此類患兒多被稱作 「住在星星上的孩子」,從嬰兒時期開始他們對外界的感知就不同於尋常人,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可以治癒自閉症的有效藥物。
自閉症有哪些前兆?
1、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卻沒有表現出高興的反應;
2、五個月大,不能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3、不能辨認父母的聲音;
4、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5、九個月後才發出咿呀聲;
6、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
7、反覆重複一個動作;
8、十六個月大還不能說出一個字;
9、一周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10、兩周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11、即使會說話了,也缺乏語言技巧。
自閉症孩子與內向的孩子區別在哪裡?
一般害羞的小孩跟人還是有交流的,只是他的交流方式比較退縮。比如一進門來,默默站在旁邊不說話,偶爾會偷看你,其實他是有好奇心的。或許時間長一點,適應環境了,就會有一些簡單的交流。眼神上也會有接觸,可能會焦慮、緊張,但這種情感上的狀態都是正常的。但是在自閉症人群里,整個表現就會不一樣。
第一,自閉症孩子的眼神是沒有交流的。他甚至沒有注意到你的眼睛在哪裡,只關注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有些家長可能覺得他第一次見陌生人,是害羞了、不好意思看,實際上正常的小孩遇到陌生人、陌生環境也是會觀察的,而自閉症的小孩眼神交流是完全沒有的。
第二,自閉症小孩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特質,對於旋轉的、光影變化的東西特別著迷。比如說旋轉的電風扇、玩具車輪、百葉窗打進陽光,他會一直看,好像呆了一樣;或者玩電燈,開關開關開關,這樣反覆按著玩,非常著迷;又或者是在玩玩具的時候,習慣把所有的東西擺成一長條,全部拿來排隊。總之,很明顯玩的方法是非常的單一、非常有重複性。
有關自閉症的最新醫學前沿研究
據報道,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可影響人的健康和行為,甚至與自閉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其可通過血液中的皮質醇與腦代謝物「通信」,這一發現提供了一種能解釋自閉症特徵的內在機制。
該校神經科學項目博士生奧斯汀·穆德稱,嬰幼兒期間神經代謝物的變化對腦發育影響重大,而腸道細菌、真菌和病毒也扮演著重要角色。為降低收集嬰兒數據的困難,該研究部分借用腸道和大腦發育水平同嬰兒近似的滿月仔豬作為替代模型。
研究人員首先檢測糞便和升結腸中的菌群丰度,以及血液和腦中某些化合物的濃度,然後測量這些菌群與大腦代謝物之間可能存在的預測關係。他們發現,擬桿菌、梭菌和大腦中產生高濃度的肌醇有關,丁酸弧菌屬的細菌和大腦中N-乙醯天冬氨酸的產生有關,擬桿菌和大腦中高濃度的肌酸產生有關,而紅球菌數量更多時N-乙醯天冬氨酸濃度更低。穆德指出,腦代謝物早已在自閉症譜系障礙患者中發現,但之前並未發現其與腸道微生物之間的關聯。
對嬰兒的血液生物標誌物進行研究發現,糞便微生物群與血清素和皮質醇之間存在預測關係,擬桿菌與高血清素水平相關,紅球菌預示著血清素和皮質醇濃度較低,梭菌和丁酸弧菌屬細菌與血清素和皮質醇無明顯相關性。
他們又探索了紅球菌、皮質醇和N-乙醯天冬氨酸三者之間聯繫,發現血清皮質醇能調節糞便紅球菌丰度和腦中N-乙醯天冬氨酸濃度之間的關係,即紅球菌可通過皮質醇間接與大腦「通信」並使腦代謝物發生變化。
怎麼和自閉症孩子交流?
1.積極關心
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並非沒有感覺,只是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與人溝通交流,所以我們要積極主動的去關心他們,和他們交流,讓孩子能感受到你的愛和善意。家長可以日常在生活中多和孩子親近,陪孩子玩耍、散步,只要天氣不是很惡劣都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多和別人打招呼。
2.細緻觀察
從細微的事情中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獨特專長的一面,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對所有人都冷漠,但對父母會親近一些;有些孩子對誰都帶有抵觸的情緒,有的孩子雖然自己不愛說話但喜歡樂器,有的孩子擅長繪畫,有的喜歡運動,家長朋友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特長,根據孩子不同的興趣和好,進行興趣培養,當孩子的情況有一點的改善時及時的給予鼓勵支持。
3.營造氛圍
自閉症的孩子通常沒有安全感,對誰都掛上冷漠的面孔,討厭管治、改變,興趣少、心胸狹窄。家長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充滿愛的環境氛圍,讓孩子願意融入我們的大家庭,用溫和的方式多幫助孩子熟悉環境,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平和的環境,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本文的圖片來源於網路,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本文編自網路,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其中若有文字或圖片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三甲醫院網刪除。
想要了解更多的看病攻略,歡迎關注「就醫搜」微信公眾號,每天都會有實用的文章推送給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