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明朝滅亡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明朝滅亡不應該歸到某一個人身上。一個王朝滅亡絕對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因素集中爆發,社會矛盾不可調和。明朝也不例外,有人說明朝亡於黨爭。其實歷朝歷代朝堂之上處處都有黨爭。皇帝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將權力分散到各個大臣的手中,依靠它們之間權利的微妙平衡來保持朝堂的平衡。從某種意義上說,適當的黨爭不僅不會使天下滅亡,反而會穩固君主的統治,因為皇帝對這方面有需求,所以黨爭屢禁不止。
明朝亡於廠衛。明朝的特務制度是歷朝歷代中最為嚴格的,東廠和錦衣衛是為了加強皇權而誕生。影視劇中通常將東廠西廠錦衣衛,描述的黑暗邪惡。但明朝的特務制度針對的都是官吏,和民間沒有什麼瓜葛。大部分時間和廠衛過不去的廠衛只是不法官吏。
明朝的宦官,非常的囂張跋扈。宦官的權力來自於皇帝,皇帝喜歡時可以賦予極大的權利,皇帝不喜歡時就可以隨時收回,可以禍亂朝綱不錯,但是亡國一頂大帽子扣到宦官頭上未免太看得起他們了。從萬曆皇帝開始,宦官的地位已經逐步走向衰落。崇禎皇帝對魏忠賢也是不費一兵一卒就搞死他了,當時天啟帝用魏忠賢正是為了對付朝堂之上的東林黨,魏忠賢再怎麼蹦噠也跳不出皇帝的手掌心。
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制,才是明朝走向滅亡的根源。嚴嵩作為大奸臣死了自然大快人心,但是自從他死了之後,朝堂之上宛如一攤死水,再也掀不起什麼波瀾。大明王朝的文官們信奉心學和理學,為了他們的信仰不怕流血犧牲。那麼文官的底線是什麼?就是滿嘴的道德仁義,這些是原則不能觸碰。但是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灰色地帶非常多,這些事情的處理非常敏感有些甚至關乎民生大計。皇權受到抑制後,文官把持朝政,所有的政策就是從文官集團的利益來考量,他們認為是對國家好,其實是在把國家一步一步推向深淵。
正如大家說的明朝滅亡的因素很多,甚至在明末以前就埋下了問題的種子,那麼您提的問題我理解的是比較李自成和魏忠賢哪個對明朝滅亡負更多的責任!
我就按照這個來說:首先我們要明確二人對於明朝的態度,魏忠賢是太監,太監的根本在於皇權,而皇權的保證便是王朝的延續,所以魏忠賢是不會主動去摧毀明朝的,他會拚命的去維護皇權,增強皇權,而魏忠賢所在時代的背景是文官集團權傾朝野,皇權自萬曆以來承衰弱的趨勢,所以魏忠賢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要打擊文管集團,而這個文官集團不僅僅是東林黨,太監是不會和文官們玩士林內部的遊戲規則的,他們剷除異己的手段便是趕盡殺絕,畢竟太監若是被打倒可是很難東山再起的!
其次李自成,李自成是明末北方起義軍首領,與明朝廷是不死不休的,明朝廷也不會容忍起義軍的存在,所以相比於魏忠賢,李自成本心是絕對要摧毀明朝的,而且他也是那麼做的,其部下攻入北京後已經是摧毀了明朝嫡系皇族和中央朝廷的體系,事實上李自成已經滅亡了明朝。
最後總結:若輪對明滅亡的責任比例,李自成是滅亡明朝的直接人,這自然是不必說的,但是造成李自成這樣的人出現,魏忠賢時期對明朝實力的削弱也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個人認為李自成比魏忠賢更甚。
人們常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但是更多的堡壘是從外面摧毀的。魏忠賢就相當於削弱明朝這個堡壘的人,而李自成就是摧毀堡壘的人。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不代表大家立場的!~(≧▽≦)/~!
明朝為什麼會滅亡?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56, "neardup_id": 12635994496275962640, "vname": "u4e50u79c0u89c6u9891u7b2c80u90e8_20170707014014595.mp4", "vu": "6d44e4e2d4df4c6eb0c29ae5b68603d3", "src_thumb_uri": "2cbe0004e1bf2643ea25",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cbe0004e1beefdb8398", "vid": "6d44e4e2d4df4c6eb0c29ae5b68603d3", "thumb_width": 640, "video_size": {"high": {"h": 400, "subjective_score": 0, "w": 720, "file_size": 8076781}, "normal": {"h": 356,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6192824}}, "duration": 152, "thumb_url": "2cbe0004e1beefdb8398", "md5": "c5ae2278761fad01c93c02b7b3bae35a", "hash_id": 12635994496275962640} --}
明朝真正的衰退始於嘉靖皇帝,而後的天啟進一步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到崇禎時基本上已無力回天。明朝後期的皇帝大都寵信宦官,而且都專註與奇異的個人愛好,而荒廢了朝政,以至於宦官當權,朝中朋黨橫行。以至於到崇禎晚期,朝廷為了支付用於剿滅農民起義及後清的侵犯而造成的大量軍費及朝政支出提前徵收了部分地區未來30幾年的賦稅,明朝的滅亡可想而知。
一個群體-東林黨。一個吹牛逼的群體,始於萬曆年間的東林學院,一會會就變味了。如果崇禎的內閣是英宗時期的三楊,甚至楊廷和父子,李自成高迎翔等都是渣渣,更別提滿清入關了,但事實是給崇禎配的是明朝最扯淡,或者說是整個封建史最扯淡沒有之一的文官培養基地出來的純嘴炮,終明276年,有禍國的,有殃民的,只有東林黨人禍國殃民還說的頭頭是道,感覺天下少了他們不行,活在一種假理想中。最後梅山上吊的崇禎帝:朕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
如果崇禎像劉秀一樣,生於草莽,或許,即使是敗,也會很甘心吧。
我不知道到底應該把罪名歸結於哪個人或者哪個群體,或者說其實上至皇帝,下至縣吏,都是罪魁禍首。
先說身為臣子,該忠於誰?忠於百姓?百姓給了你什麼?為什麼要忠於百姓?是父母師傅的養育才有了今天,所以對他們孝是應該的,其他人與我何干?我為什麼要考慮他們的利益?那忠於皇帝?什麼是忠?滿足皇帝的一切慾望是忠?還是為了皇朝的延續才是忠?這二者在很多時候都是互相矛盾的,滿足皇帝的一切慾望很容易會導致大臣和百姓的不滿,這樣皇朝便不能延續。很多大臣會選擇忠於百姓,為民生疾苦而奮鬥奔走,但是他們怎麼知道百姓到底要什麼?要的是衣暖飯足?我們今天不比以前穿的好吃的飽么,那百姓的需求就得到滿足了,不還是有更大的需求么?那忠於皇帝?那便是那些留名千古的太監們經常乾的事情,滿足皇帝的一切慾望,最後被一群忠臣或者下一任皇帝幹掉。
再說皇帝,這個皇位是哪裡來的?祖上傳下來的。那祖上的皇位從哪裡來的?打出來了。不是百姓把你選出來的。那就是憑自己的力量得來的嘍?既然如此,那不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么?又何來明君和昏君之分呢?皇位是別人父母的遺產,沒有人能說三道四。
我不知道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罪人,如果硬要說有的話,那就是他們所有的人。
導致一個朝代滅亡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影響最大的人我想從長遠和滅國之時兩個角度來說!先說長遠影響,那就是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了,此人一手中斷了張居正的改革,給正在緩慢復甦的經濟狀況以致命的一擊,此後的內閣首輔如申時行等輩再無醫國之手。萬曆皇帝疼愛皇三子並欲立為太子,這使得他對已被立為太子的皇長子的教育完全不重視並進而影響到了皇孫也就是後來的天啟皇帝,連續兩代皇帝文化水平都不高,你說這管理國家的水平能高到哪裡去?
滅國之時就首推崇禎皇帝了!剛愎自用,自毀長城就不說了!內政方面缺乏人才又疑心病太重在位17年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多個內閣大學士,除了溫體仁輔政時間較長內閣始終沒有領導核心,鎮壓農民起義又總是和抵禦後金入侵交織在一起,經常功虧一簣!對外交往受制於文官集團不敢與後金議和,天災連年喪失了改革和鎮壓起義的外部環境!
所以明朝的滅亡是多種因素綜合導致的,很難說誰的影響最大!
是崇禎。崇禎上台後就為省錢免了蒙古人的賞額,導致蒙古人投清,形成了虎狼同盟。崇禎冤殺袁崇煥,不僅造成邊事無人,還嚴重打擊了明軍的士氣與忠誠。崇禎五十相,又失一城殺一將,還讓陳新甲背黑鍋,最終眾叛親離,民心盡失,使得百姓開門迎闖王,滿清招降納叛。崇禎死要面子,想和不和,想逃不逃,又不送兒子去南京,讓南明群龍無首自相殘殺,清軍坐收漁利。
萬曆皇帝,援朝花錢太多,稅收不夠,木匠皇帝時期國庫也很窮,到了崇禎也是再沒辦法了。如果闖賊能收收心,就在三晉之地不再進中原,明朝尚可一搏,可惜進了北京。明朝亡與內亂,清軍那只是漁翁之利。南明各自為王自然不可抗擊吳三桂的軍隊。也是可惜
當然是明祟禎帝,別人想讓明朝滅亡也沒有用。大明皇室如果後繼有人,三百年江山不成問題。亡就亡在這個蠢傢伙身上,換阿斗都比他強十倍。他所做的事百分之八十就是在亡國。所以勤奮的蠢人不如白痴的愚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