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空氣會死亡嗎?
生理課上,耳靜脈推注5毫升空氣給一隻體重3千克的兔子,用於結束它為人類科研做出貢獻後留下的痛苦!
這是科研實驗中,經常用到的空氣栓塞法處死動物的方式。
不葯不葯博士雖沒有直接接觸到人為的故意的注射空氣致死亡的案例,但動物實驗,有些理論的數據分享給大家。
空氣中主要含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組成氣體,其中血液中有攜帶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蛋白,所以造成空氣栓塞的主要是氮氣,大約佔78%。
根據文獻數據,超過2毫升每千克體重的氮氣進入體內,就會有致死的風險,當然都是理論數據,也沒人會去嘗試。如果按成年男性人均正常體重66千克來算,再換算成空氣的體積,大約需要156毫升的空氣才能導致一名成年男人因空氣栓塞而死亡。目前注射器最大規格的是50毫升,一次性推入156毫升空氣,看來只能用打氣筒了。
這數據是怎麼來的呢?主要與心臟體積和血液循環有關。靜脈血迴流入心臟,氣體也會隨之進入心臟,心臟就跟人的拳頭那麼大。有可以容納氣體的空間,空氣可以滯留,耗掉右心室的心腔容積,射出的血液就變少了。當然空氣也會進入肺動脈,並造成動脈栓塞,整個血液循環系統出現障礙,首先表現為心臟衰竭,嚴重情況下,其它器官也會因缺血而衰竭。這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除了泵入空氣的體積以外,泵入速度也是決定因素。150毫升在一分鐘之內推注和花一天時間推注,產生的後果是不一樣的。與泵入的部位和方式也有關係。
BTW,血管中壓力是正壓,正常情況下(非人為),進行輸液等操作,空氣是不會進入到人體內的,能進去的可能是極微量的微小氣泡。
【不葯不葯】簡介清華大學博士,主管藥師,高級營養師,擁有10年的用藥指導、營養諮詢和健康管理經驗。不葯不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藥!
題目:汪射空氣會死亡嗎?
謝邀!
注射空氣會死亡的,這在動物實驗早已得到證實。醫學院校的生理實驗課,用5――8mL的空氣,在兔子耳靜脈注射進入,不一會兒兔子就死了,學生開始做實驗了;
在臨床上,醫護人員嚴格操作規程,不會出現空氣注射入血管的情況。但是也可接收到空氣進入血管的病例,見下:
在臨床上,有開放性骨折的患者,因刺破血管,空氣便隨之進入血管,致肺梗塞的,任院後治癒出院;
如果空氣因外傷進入血管,可致空氣栓塞,栓塞部位支配的部分就可出現相應癥狀;如果出現在冠狀動脈,可致心梗,搶救不及時可致死;如果出現在腦血管,可致腦檢塞,重者可昏迷……
因此,對於外傷,重者,傷及血管出血者應及時簡單止血後送醫院急診,搬動時應避免次級傷害,由醫生進行正規處理。
以上答覆供參考之。
應該說明,往人體內注射空氣,並非一定會造成人死亡,也並非一定都有害於健康。這取決於注射部位、方法、注射速度和注射量的多少。
歷史上,這還曾作為一些特殊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法而採用過。由於注射部位、方法、注射速度和注射量的差異,其致死機理是多方多面的,可能直接迅速致死,也可能引發一系列病理反應,間接地逐漸致死。死因不能一概而論,僅以詳例講述。
向皮內緩慢注射少量空氣,產生一個小皮丘,一般不會致死。若是往皮下緩慢注射少量空氣,一般也不會致死,如果注射大量空氣,則立即引起皮下氣腫,產生壓迫癥狀,如氣體向周圍彌散較慢,壓迫鄰近動脈時間長達一小時以上,可致遠端器官缺血缺氧而壞死。如頸部較大氣腫壓迫頸動脈竇,可以迅速引起血壓下降、心臟驟停而死,氣腫較小,也可以壓迫頸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腦梗死。如氣腫內氣壓較大,可以向血管內擴散,大量氣體進入血液,引起氣體栓塞,阻塞重要器官的動脈血液供應,特別是腦和心臟,迅速梗死而亡。
向更深層的組織注射空氣,比如注入靜脈內(5ml以上),首先會引起肺動脈栓塞,導致急性右心衰竭、肺梗死,緩慢大量注入,則引起廣泛氣體栓塞......人體內一些空腔,如胸腔、心包腔,不容許其它物質大量佔據,若注入大量空氣,就會致死。氣體進入胸腔,形成氣胸,雙側氣胸,造成肺不能擴張,導致呼吸困難而死。但單側少量氣胸,不會致死,相反利用其壓迫效應,創造人工氣胸,在本世紀60-70年代,曾作為肺結核的一種輔助治療手段。
大量氣體進入心包腔,產生心包填塞,可致心臟回血、泵血障礙,血循環衰竭,迅速死亡。腹腔內進入少量空氣,不會死亡,也可以創造人工氣腹,以往曾作為腹部X光檢查的一種輔助診斷方法。向肺內注入空氣,一般要用人工呼吸裝置,那更是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嘍......通過胃管,向胃內注入空氣,氣體常常經口腔迅速溢出,一般也不會死亡......
空氣進入血管,能引起氣體栓塞,但要視進入氣體量的多少而定。如空氣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細血管,與血紅蛋白結合。或彌散至肺泡,隨呼吸排出體外,因而不造成損害。但進入空氣量大且比較迅速,則由於心臟的搏動,將空氣和心腔內的血液攪拌形成大量泡沫,當心收縮時不被排出或阻塞肺動脈可導致猝死。
有時候輸血輸液時輸液管有個氣泡從病人到家屬到醫護人員都很緊張,甚至還有護士跑腿跑慢了引起醫患糾紛的,其實空氣比重遠低於輸液液體,正常情況下應該就在液體上方,要想跟隨輸液進入人體除非是非常非常小的氣泡(堵住輸液管的那些還不夠小),在輸液可憐的每分鐘若干滴的速度下被沖刷進人體,而且還要經過狹窄的針頭,以及人體靜脈正壓的抵抗,可能性真的非常微小。 經過研究,一隻5公斤左右的兔子,要用空氣栓塞致死的話,需要從耳緣靜脈注射空氣20-40毫升。那麼按照上面的劑量計算,一個50公斤的人致死,需要空氣200-400毫升,這不是注射器方便做的事,個人覺得打氣筒比較合適。
所以,輸液輸血的那一點氣泡,第一不太可能進入人體,第二,進去了其實也沒事。因為血液的粘度比較高。有時在水管里你能看到空氣泡阻礙水流運動,在血液中也是如此。一般小的空氣泡可以在肺部被排出,但正如你所說,大劑量空氣,那就會形成致死性血栓了。
醫學動物實驗中,當實驗結束,快速處死動物的方法之一就是向靜脈中快速輸注空氣。
這樣做,使大量空氣快速進入右心房,經右心室被泵入肺動脈。這些氣體不能完全溶於血液,形成氣栓,在肺血管內形成大片大片的氣栓梗阻,使氣體交換停止,最後動物會快速死於低氧血症(相當於被憋死)。其原理很類似於下肢靜脈血栓引起的急性肺栓塞:
當然,不會有人故意往人的血管裡面注射空氣,除非是蓄意謀殺。日常打吊瓶偶爾會有一兩個氣泡被打進去,大家不必驚慌,因為實在是非常少量的氣體,不足以阻塞肺動脈。要知道,一隻成年兔子打氣栓處死都需要20ml以上的氣體才有用,更何況人這麼大的體積。
但是某些情況下,不用針筒注射空氣,人也可以死於氣體栓塞。
比如一種疾病叫做減壓病,多見於潛水員。如果他們上浮太快,血液中的氣體會析出並聚集起來,形成大氣泡阻塞血管。輕則頭痛胸悶,重則丟掉性命。所以離開高壓環境時需要緩慢、逐步降低環境壓力,讓身體逐漸適應。
另外還有一種相對比較少見的氣栓情況,就是產婦。無論是順產、剖腹產還是流產,都會在子宮內壁形成開放的傷口,這時如果操作不當,有可能使一部分氣體積聚在子宮腔內,這時如果有外力作用,氣體有可能隨小傷口進入血液,形成氣栓。後果也比較兇險,值得注意。
會的。
以前做過動物實驗,就是用注射空氣法處死小動物進行解剖,試驗品就是白白的大兔子,其實挺不忍心的,沒辦法,誰讓是上課呢...
在兔子耳朵上找到耳靜脈,用注射器沿著靜脈打進去半管空氣,就能看見兔子立馬會撲騰幾下,然後就不動了,整個過程也就不到二十秒。
為什麼注射空氣這麼可怕?因為血液遇到空氣會發生凝固,體外出現傷口血液凝固會促進傷口止血,而體內血液凝固就會出現栓塞,而血管的彈性是有限的,栓塞會堵住血管影響血液循環,這個過程很快的,可以想像一下發生腦血栓的病人,發病都是很迅速的,而且栓塞會使生物體迅速死亡。
大部分人都輸過液,快輸完的時候會立馬叫醫生,把針頭拔掉,因為怕把空氣輸到身體裡面去,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其實這都是多慮的,即使把藥液輸空都沒事,為什麼呢?因為人體內有血壓,血壓會使輸液管內的液體維持一定的高度,不會下降或者使空氣輸到人體內的。
注射空氣確實會致人死亡,這是毋庸置疑的,醫學上稱之為「空氣栓塞」,意思是由於注射、剖腹產或者骨折外傷等原因導致一定量的空氣進入人體。空氣混合著靜脈血,形成許多的小栓子,隨靜脈血一起迴流到右心房,從而造成嚴重的循環栓塞,另一部分可直接進入肺動脈,造成肺動脈的栓塞,導致呼吸困難、發紺等危及生命的癥狀。
但上述說「一定量」,並不是說有一點兒空氣就能使人斃命,只有當達到一定量後,才會出現空氣栓塞的危險,理論上致人死亡的空氣量,起碼要達到50ml或者以上。所以臨床輸液時產生的少量氣泡基本上不會引起人體任何癥狀,完全可以通過呼吸排出體外,而且現在很多醫院或者診所的輸液器屬於可以自行排出空氣的,就是很多人見到的在調節流速的地方有一個圓形的裝置,就是專門用來將輸液管中的氣體就在裡面,避免進去人體,因此大家在輸液過程中遇到的此類問題時,大可不必緊張,必要時聯繫護士或者主治大夫,解除顧慮。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空氣栓塞在臨床上屬於極危重症,嚴重威脅生命,因此需要受到大家的重視。
本期答主:陳昌曉 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空氣栓塞
一般不會有人這麼干,但是注射空氣到血管中卻是是會引發空氣栓塞的。
空氣栓塞指的是當一個或多個氣泡進入靜脈或動脈而產生的阻塞。這些氣泡隨著血流移動到大腦,心臟或肺部,並導致心臟病發作,中風或呼吸衰竭。
空氣栓塞的原因- 注射和外科手術
注射器可能會意外地將空氣注入靜脈。空氣也可以通過插入他們的導管進入你的靜脈或動脈。
在手術過程中,空氣可以進入你的靜脈和動脈。在腦部手術中這是最常見的。據《微創手術雜誌》一篇文章報道,高達80%的大腦手術會導致空氣栓塞。
- 肺外傷
如果您的肺部受到創傷,有時會發生空氣栓塞。例如,如果您的肺在事故發生後受到損害。
潛水
您還可以在潛水時得空氣栓塞。如果您在水下時屏住呼吸太久,或者水中移動過快。
這些行為可能導致肺部氣囊(稱為肺泡)破裂。當肺泡破裂時,空氣可能會移動到您的動脈,導致空氣栓塞。
向血管內注射過量的空氣,會導致血管內血栓的形成,大概率的可能導致人死亡。
因為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進化出了一種保護功能,當皮膚血管破裂,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接觸到外界遊離的氧氣,就可以觸發凝血因子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產生凝血現象,堵塞破損的血管缺口,最終保護血液繼續流失,這就是人類一種很寶貴的自我保護機制。
但在這套保護機制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的祖先從未遇到過會有人把空氣打入人體血管這種「古怪的」情況,所以我們的身體沒法區分是血管破裂遇到了空氣還是有壞人把空氣打入了血管,但無論如何血液因為遇到了遊離的氧氣,凝血因子開始展示活性,血液在血管內開始凝固。如果血凝固量小還可能承受,但如果凝固的血塊太大單位話,就會堵塞血管,極可能導致死亡。
這世上的確有謀殺案就是利用打入空氣針來殺人的,當然打入的量要足夠才行。
這裡只談談靜脈血管里進入空氣的情況。
在臨床上,護士給患者輸液時,有時候,護士前腳剛走,家屬就急急的追出來,非常緊張的說,護士,輸液管里有氣泡。護士趕緊轉回病房一檢查,輸液管里只有一個豆粒大小的氣泡,於是護士解釋說,沒事兒,沒事兒,這麼小的氣泡就算進了血液,也沒有什麼生命危險。
家屬之所以這麼緊張,可能是認為血液里進了空氣就會有生命危險,哪怕是一丁點的空氣吧。
其實不然。
人的血液中實際上是含有一定量的氣體的,比如氧氣,二氧化碳,當然這種氣體是溶解在血液中,隨血液循環到全身,這也是為什麼某些疾病要測定血氣分析的道理,血氣分析就是檢查血液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以及血液的酸鹼度等。
象上述家屬看到的米粒、豆粒大小的氣泡,它進入血液後會隨著血液流動,被分散成更小的氣泡,或者被慢慢的吸收溶解,所以這樣小的氣泡,根本不會造成血流的阻塞和中斷。
理論上,確實有空氣栓塞這個併發症,但這個空氣栓塞,是需要達到一定的空氣量。給小兔子做實驗,印象中,一般是十幾至幾十毫升的空氣量才能致死,所以,對於人體來說,可能還要大於這個數字。當然具體多少呢?都沒有做過實驗,不敢妄加評論。
值得欣慰的是,現在很多醫院都採用了一種新型的輸液管,這種輸液管,有一個很特殊的排氣裝置,在這個排氣裝置的上面,輸液管里進入的氣泡,通過這個排氣裝置時都會被阻擋住,所以下一節的輸液管就不會有氣泡通過,氣泡也就不會進入血液了。(網路圖片。謝謝!輸液管上那個圓形的小裝置就有阻擋空氣的作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