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想吃梁實秋《雅舍談吃》里的哪道菜?


坊間不少以吃為題的暢銷書,梁實秋的《雅舍談吃》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裡面所涉及的事情也大多是民國時期發生的,而雅舍是當時抗戰時期梁實秋在重慶的住所,談吃的話,我覺得這本書是以寫飲膳來懷舊的,因為梁先生家的家庭生活樂趣很大一部分是「吃」。

我是屬於無肉不歡的人,所以我最想吃的還是肉,而梁實秋對火腿是情有獨鍾。當時戲曲大家吳梅在南京老萬全宴請東南大學同人,梁實秋也是在座的,而席間的清蒸火腿讓他印象深刻,用醇釀花雕蒸制,盛放在高邊大瓷盤子里,味道鮮美無與倫比。還有一道叉燒火腿不但讓我垂涎三尺,當時梁實秋說想起來,就會覺得嘴饞。叉燒火腿用的是雲腿,脂多肉厚,雖然香味不如金華火腿,但是烤熟之後,切成薄片,肥肉依稀透明,而瘦肉鮮亮紅艷,夾在麵包里,香濃爽口,豐腴美味,就連梁實秋也覺得比湖南館子的蜜汁火腿還高出一籌。

1926年夏天,時昭瀛從美國回來,在北京東興樓宴請同學,當時梁實秋也是在場的。而且東興樓當時是北京的大館子,芙蓉雞片是宴席少不了的一道菜。芙蓉其實就是蛋白,雞胸肉剁得很細膩,然後加入蛋白攪拌,入油鍋攤成一片,片大且薄,薄而不碎。一片片白嫩的形狀,上面再撒上幾根嫩綠的豆苗,起鍋時在滴上幾滴雞油,在芙蓉片的溫熱下,激發出雞油的香氣,而且翠綠點綴雪白的芙蓉,煞是好看。梁實秋說生平品過最好的酒就是東興樓珍藏十年的花雕,酒罈子蓋一打開,一股蠢詞昂就飄出來,倒在細瓷酒碗里,酒香會更加的濃郁,醇香撲鼻,而且酒的色澤光潤,入口也是酒香濃郁。

《雅舍談吃》中,梁實秋說:「不知何故很多人加根本不吃羊肉,我家裡就羊肉不曾進過門。」而梁實秋很愛吃羊肉,所以他解饞的時候也就只能下館子去,而當時北京最出名的就是北京的正陽樓烤羊肉。經過松樹枝燒烤的羊肉,散發出羊肉的焦香和松樹枝的清香,很是誘人。也許是為了招攬客人,正陽樓安排師傅表演切肉的記憶,要切的肉一部分被布蓋好,師傅一手按著肉,一手持刀,只見刀片飛快,片刻功夫,一片片羊肉就切好了,而且很薄。就這正陽樓的烤羊肉,讓若干年後在青島任教的梁實秋回想起來,就垂涎欲滴。

民以食為天,我不知道這個天到底指的是什麼,似乎是包括了一個人一切肉體和靈魂的需求,而我知道熱愛美食的人都是熱愛生活的,從梁實秋輕靈飄逸的文筆就可以看出他的雲淡風輕。

Cola


梁實秋被譽為文人里最懂得吃的一位,從《雅舍談吃》里便能窺出端倪。《雅舍談吃》中,梁實秋寫了很多菜,從火腿到獅子頭,從水晶蝦餅到芙蓉雞片,四方食物的代表都囊括在一本小小的集子里。

《雅舍談吃》里的燒鴨很有名,看著就很好吃。在北平,烤鴨不叫烤鴨,叫燒鴨子。梁實秋引用了《北平風俗雜詠》的一首詞,作者是嚴辰:

《憶京都·填鴨冠寰中》

爛煮登盤肥且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此間亦有呼名鴨,骨瘦如柴空打殺。

嚴辰是浙江人,對於北平烤鴨的傾倒,可謂情見乎詞。

北平烤鴨吃的多是填鴨,採用燜爐的方法做。填鴨怎麼做呢?聽起來有些殘忍。鴨子在京郊飼養之後,運到北平,仍然要繼續填肥。用高粱和其他飼料揉搓成圓條狀,比一般香腸熱狗粗,師傅抓住鴨子,夾在兩條腿間,用手掰開鴨嘴,以粗長的一根根的食料蘸著水硬行塞入。填進之後,眼看著再填就要撐破肚皮,這才鬆手,把鴨子們關進一間不見天日的小棚子里。幾百隻鴨子關在一起,沒有活動的餘地,只是盡量喂水喝。這樣關了若干天,天天扯出來填,非肥不可,故名填鴨。

在北平吃燒鴨,有一碗滴出來的油,有一副鴨架。鴨油可以蒸蛋羹,鴨架可以熬白菜,也可以煮湯打鹵。現在吃北京烤鴨,最多的方法是吃完片皮烤鴨之後,用鴨架和面了油炸。鴨架湯雖然美味,但是真正會吃的人會把整隻鴨架帶回家細細熬煮。梁實秋給了鴨架湯的美味料理方法:

「這一鍋湯,若是加口蘑(不是冬菇,不是香蕈)打鹵,鹵上再加一勺炸花椒油,吃打滷麵,其味之美無與倫比。」


梁實秋堪稱名副其實的美食家,他的《雅舍談吃》收入關於美食文章57篇,每篇都以一種食物的名稱為題目,篇篇精緻,充滿閑情逸趣,讀來常常口齒生津,饞涎欲滴。先生自嘲嘴饞,一生忘情詩酒,即使在台灣,仍對老北京的美味念念不忘。他認為「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饞,基於生理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他的美文里既有大飯店大酒樓的招牌菜品,也有市井的特色小吃,更有人間煙火味道的家常菜。把中國飲食文化詮釋的淋漓盡致。每篇美食散文,無不融入先生對故鄉的濃濃情意。先生會吃,談吃,吃的是雅趣,是文化。不管是飄香的菜品,還是遠去的叫賣聲都有家的味道,故鄉的影子。筆尖在紙上流動,融進的是一份親情和鄉愁。

味是故鄉濃、舌嘗四海香、吃中有真意。57篇美文無不自然、真率、豁達洒脫,亦莊亦諧。讓人對美食充滿嚮往和敬畏。先生所介紹之美食,有誰不想遍嘗一遭呢?如果一定讓說出最喜歡吃的一款,以我口味,我就選炸丸子。「肉剁的鬆鬆細細,炸得外焦里嫩,入口即酥,不需大嚼……蘸花椒鹽吃,一口一個,實在無上美味。」先生所述干炸丸子,在我們北方地區司空見慣,我們家也經常做著吃。

我的做法:1準備五花肉餡、高湯、饅頭、蔥、鹽、姜、白鬍椒、雞蛋、澱粉。2肉餡用蔥姜水攪拌均勻,加雞蛋、高湯繼續向一個方向攪拌。3加入干澱粉,調成肉餡,反覆摔打上勁。4油熱四成熱,下擠好的丸子炸至半熟撈出,等油溫升高七成熱時復炸丸子至金黃,撈出控油。


能看到頭條有問這樣的問題,讓我瞬間敬佩。

如果我選的話,我還是比較想嘗嘗搶火菜「爆雙脆」,考驗刀工考驗火候,反正我是做不來的,裡面說的爆雙脆是雞胗和羊肚,我還看過其它版本的,書中說到了爆肚,也是我喜愛的食物之一,現在北京要找對爆肚店,要不吃的都是水發肚了。??


作者:民國史學者、專欄作家王凱

民國文人梁實秋是位美食家,他在《雅舍談吃》留下了許多關於吃的文字。我覺得,成為美食家需要有兩個要素:一是會吃,這是首要因素,不會吃成不了美食家;二是會寫,不會寫別人不知道。

梁實秋(右三)與國立青島大學同人

說實話,梁實秋在書中記錄的美食都讓人饞涎欲滴,但我最想吃的還是烤羊肉。

1930年代初,梁實秋攜妻子到國立青島大學任教,期間寓住在魚山路7號,是新造的樓房,四上四下,還有地下室和庭院,非常寬敞。這所房子至今仍存,不過已破爛不堪,多年前我曾去過,當時還住著一些人家,不知如今搬出否?

梁實秋故居如今已鮮有遊人光臨

梁實秋夫婦熱情好客,梁實秋又是位美食家,常做出許多美味與大家分享,所以他的家是朋友和學生們最愛去的地方。有一次梁實秋從北平定做了一具烤肉支子,在家燒烤肉片與朋友同享,他在《烤羊肉》一文中說:「我的支子運來後,大宴賓客,命兒輩到寓所後山拾松塔盈筐,敷在炭上,松香濃郁。烤肉佐以濰縣特產大蔥,真如錦上添花,蔥白粗如甘蔗,斜切成片,細嫩而甜。吃得皆大歡喜。……我離開青島時把支子送給同事趙少侯,此後抗戰軍興,友朋星散,這青島獨有的一個支子就不知流落何方了。」

1934年,梁實秋應胡適之邀去北大任教,離開了魚山路七號他最喜歡的家,梁氏在文章中記述了離去的情景:「我於租滿前三個月退租離去,仍依約付足全年租賃,王君堅不肯收,爭執不已,聲達戶外。有人嘆曰:『此君子國也』。」


大文毫梁實秋,它在《雅舍談吃》一書,描繪的每一道美食都讓人饞而生津,望會流口水,聞也垂延千尺,吃而念念不忘,五十七道菜,確是道道誘人,編編佳作,不愧是文壇泰斗,美食聖人。我是個飯桶(伙夫),我的意見你就當是飯桶意見來處理才行。我最喜歡的一道菜,是糖醋鯉魚,該菜能從嗅覺,視覺,味覺立體來感受菜的味道和價值,首先聞的就是糖香,吃起來又大酸大甜,看起來又黃金臘靚,所以糖醋鯉魚,我是最喜歡吃的,當然五十多道菜,每一道我都喜歡,你呢?


燈火樓台一望開,

放杯那惜倒金田,

朝來飽啖西施舌,

不負津門鼓棹來。

青島,也曾久居。梁先生的雅舍談吃也是我愛的文字。偶然的機會和青島的老饕結識了高大廚菜館的高大廚(繞口令?),金鉤拌西芹,涼拌膠白,冰爽八帶,熗海腸,蔥油蹄筋等等都中規中矩,值得流連。西施舌是偶然去偶遇的,也算緣。清爽乾淨的西施舌一碗清湯直汆之下爽脆鮮嫩,味道很乾凈,沒有許多調味品,鹽少許而已。正因如此,保持了食材的本味,吃出了食材的精髓。難道這就是天然去雕琢?難道這就是西施的魅力?也有朋友調侃:和西施打KISS的感覺真好!


推薦閱讀:

TAG:梁實秋 | 文化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