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歷史上的蒙古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歷史周期律罷了,

遼金元都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國家,當分解太久,趨於統一時,會出現強勢的領導人,完成統一,然後四處征伐,所向披靡,建立強大的王朝。

但這個王朝很難完成中央集權,官員都是各個部落的酋長、諸侯王,這就相當於股東,而不是打工仔了,皇帝無法罷免官員,也沒有人事權,這樣對皇權威脅大,時刻有著分裂的危險。

當建立起王朝後,各部落就開始分勝利果實了,當然,這是永遠不可能讓大家都滿意的,

為了加強酋長(成吉思汗)所在部落的權力,也就是加強「皇權」,成吉思汗分封幾個兒子為諸侯王,加強宗室權力,按照慣例,分封子弟為諸侯王,會發生皇室內訌的。

再加上,野蠻的部落聯盟是沒有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等傳位制度,汗位只有一個,而大汗的兒子有很多,所以大家就開始圍繞汗位繼承權爭奪,搶到汗位的就稱帝了,沒搶到的也不願意做臣子,於是蒙古帝國就分裂了,如果實力不行,想分裂獨立,很快被打殘的,但是,大家實力相當,你就只有承認別人獨立的事實了。

於是,蒙古帝國分裂成四大汗國。四大汗國包括兩種說法,一是元朝(又稱大汗汗國)與察合台汗國、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構成的四國,二是除了忽必烈的元朝外,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又稱「兀魯思」,分別是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


蒙古帝國的滅亡,本質說是一種必然結果。它的建立就是反向發展,是野蠻戰勝文明。這種單純依靠武力打天下,沒有後續文治跟進的統治,不可能長久。它的階級等級制服也很原始,小部落時還無法提現弊端,疆域擴大到國家時。那種氏族部落的管理就太簡陋了。還有就是民族融合後的漢化。

用抽象一點解釋就是,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一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牧民族,他們的生產方式過於原始,又沒能迅速轉變,最終別淘汰了。


第一,蒙古繼承製度不明導致的高層的分裂。成吉思汗死之前,沒有確立明確的繼承製度。成吉思汗的子侄為了汗位爭鬥不休,最終導致蒙古的分裂。第二,蒙古的文化非常落後,以至於蒙古被征服地區的族群同化了。不同文化的蒙古部族沒辦法整合在一起,只能保持分裂狀態。


蒙古帝國時代橫跨亞歐大陸,鐵騎到處,所向無敵,可謂顯赫一時。

以有限人力投入無限疆域,泥牛入海,化為無有。二戰時,小日本不就是如此嗎?


推薦閱讀:

TAG:元朝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