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的皇帝會用很貪,能力很次,但忠於自己的奸臣?
我們許多人總認為奸臣,就是那種媚上欺下、貪污腐敗、沒能力又喜歡欺壓老百姓的官員,但其實歷史上的奸臣,大都是那種有魄力有能力,且不畏權貴的官員。
因為,一個人如果沒有魄力和能力,當皇帝想讓他打擊某個權貴時,他自然會畏畏縮縮。或者,當皇帝想讓的做一些削弱官僚集團利益的事情時,他自然也會瞻前顧後。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奸臣絕不是一般人能當的。換句話說,有資格當奸臣的人,那都是能夠不計一切為皇帝排憂解難的人。
所以,對於皇帝而言,他們喜歡用奸臣,因為它有這樣三個方面好處:第一,可以讓皇帝避開惡的名聲,皇帝最多只承擔用人不當的過錯。
第二,那就是在引發巨大後果時,皇帝可以把奸臣拋出去,然後重新調整政策。總而言之,皇帝從前一直受到奸臣蒙蔽,現在皇帝要為大家主持正義,除掉這個奸臣。
當大家聽到這種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後,通常總會對皇帝心懷感激,卻常常忽略了,從前的罪惡,本身就是皇帝一手在幕後操縱出來的,奸臣不過是他手中的工具罷了。
第三種好處,因為大家直接反對的人不是皇帝,所以大家有什麼不滿,就敢於適當的表達出來。皇帝需要聽到這種聲音,如果不能聽到相關聲音,皇帝就無法有效判斷時局了。
皇帝對於他們表達出來的不滿(只要沒有出圈),通常都會報以某種寬容的態度。甚至當奸臣要打擊這些人時,皇帝還會適當的給予保護。皇帝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這些受害者對他心懷感激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人們有不滿時,還敢繼續向他表達。
皇帝這樣對待心懷不滿的人,並不是為了牽制奸臣。因為奸臣說白了,就是皇帝的一條狗,皇帝想收拾他們,隨便一句話,就可以把他們打入萬劫不復中。皇帝這樣作,只是為了可以清楚的看到反對力量到底有多強大,都持什麼態度。而自己則可以根據不同的形勢,隨時調整自己的政策。
如果皇帝不用奸臣,去親自操作這些事情,就有可能無法聽到相關的不滿聲音。但他無法聽到這些聲音,絕不意味著這種聲音消失了,僅僅是意味著他無法聽到。而聽不到這種聲音,會讓皇帝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這種現象幾乎大多數朝代都發生過,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概念,那就是何為奸臣?奸臣難道就意味著沒有能力不會做事嗎?答案顯然不是,最基本的一點他能混到在皇帝旁邊說得上話,這個人的本事便不小。歷史上能被稱之為奸臣的,每一個個人能力都是很強的。
皇帝需要奸臣,皇帝自幼便要學習許多的東西,如果在其小的時候,就確定了以後是他要接替皇位的話,那他還要學習帝王之術。眾所周知,封建社會中,皇帝掌握著最高權力,天下如此之大,自然不能所有事情的親自去干,大臣的重要性便體現出來了。但是官員如果全部用忠臣,那麼這部分人一家獨大會有什麼後果呢?或許他們自身沒有問題,那他們的家人呢?後代呢?因此皇帝需要培養奸臣,讓大臣們分為好幾派,皇帝需要平衡個派,不讓一家獨大。
很多人或許要說,奸臣非常會討好皇帝,誰不喜歡聽漂亮話呢?實際上這種看法是最為膚淺的,只適用於一些白痴皇帝。奸臣說白了就是皇帝的一枚棋子,他有很大的用處,首先第一點就是平衡各派,讓他們互相鬥。第二點就是拉仇恨,簡單的解釋,很多皇帝想做卻不方便的事情,那就給他們做,反正有人背黑鍋,人民也不會罵自己。
合適的時候把奸臣殺了,還能迅速的籠絡人心,何樂而不為?同樣的繼續上一個話題什麼是奸臣呢?我們不能用現在的思想去看當年的事,而且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誰又能確定誰才是真正的奸臣呢?就好比和珅,此人是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但是他乾的很多事情,真的是值得大家佩服的,比如賑災的糧食裡面加沙子,很多人罵他奸,實際上他只是為了賑災糧能夠確保發入百姓手裡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帝王之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朝代都因為皇帝沒有控制局面,一家獨大之後,皇帝往往下場很悲慘。
瀉藥!
我簡短的概括一下,主要是用來制衡和辦事!
推薦閱讀:
TAG:奸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