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當初載灃和隆裕太后殺了袁世凱,清朝還會滅亡嗎?


隆裕太后殺袁世凱

謝邀。

首先要說是,清朝滅在袁世凱手裡不假,但是清朝的滅亡不是一個袁世凱就可以實施的。清朝在此之前浪費了近百年的時間,最後是在時代的浪潮中逆向而行,由此不得不滅亡的。

在分析清廷滅亡的這個問題上,簡單一點說來,可從最直接的一個因素:軍事說起。

在隆裕太后之前,溥儀的生父,光緒的弟弟載灃要殺袁世凱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認為,袁世凱當時軍權在握,又是漢人,整個北洋新軍都是他的部下。因此只要他一聲令下,清廷分分鐘都有可能被收拾掉。不過,在載灃掌權的時候,南方各省還沒鬧得那麼凶。袁世凱當時是有可能被殺掉的,不過最後被奕劻給保了下來。

殺袁的機會稍縱即逝,此後,清廷再也沒有機會可以殺袁了,因為袁世凱的北洋新軍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那麼,袁世凱的新軍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威懾力,使得載灃起了殺心呢?而後又使得隆裕太后不敢殺呢?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滿人自己的八旗部隊太不爭氣。

話說當年清軍入關之後,老祖宗們不知道傷了哪根筋,立下這樣一個規定:凡是八旗的後代子弟,職業就是當兵。可以不用種田,不用讀書,不用勞作,每個月按時到衙門領取月錢就可以。如此一來,不過一百年的光景,滿洲八旗的戰力就廢了,白白養了一群遊手好閒之人。

太平天國起來後,滿洲八旗兵幾乎完全退居二線,不堪一擊,全靠著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湘軍和淮軍,才將天平天國給撲滅了。此後,李鴻章以淮軍為底子,組建了北洋海軍等一系列新軍,這也形成了後來北洋新軍的底子。中日甲午戰爭後,袁世凱利用李鴻章留下的老底子,在小站練兵,組建了現代化的北洋軍。

此後,四川保路運動興起,清廷不得不把在武漢的滿人部隊向四川方向進行調防,趁著這個空檔,武昌首義,革命軍迅速在南方各省興起。形成對應的則是各地的旗人旗兵,要不就是束手待斃,要不就是困守省城。隆裕太后此時發現,偌大個中國,竟然湊不出一支滿人自己的部隊,可以去鎮壓。

由此可見,即使把袁世凱一個人殺了,清廷從根本也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反而會使得手中最後一支武裝力量站到自己的對面去,因為北洋新軍是袁世凱一手組建和掌握的。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開,那把原先掌管鑰匙的那個人殺了,又有何用呢?


清朝依然會滅亡。但不會那麼快。換句話說,加速清朝滅亡的,正是袁項城。

為什麼說清朝仍然會滅亡呢?因為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有的勝利者,都是因為契合了當時的天下大勢。

而慈禧死後,以攝政王載灃為首的宗室少爺們,愚蠢至極,既無遠見,又無權謀,只知道撈權、撈錢,哪識得什麼天下大勢?

所以說,清朝必亡。

不過,假如當初載灃真的殺了袁世凱,清朝至少不會在1912年就亡了,它應該還能苟延殘喘一段時間。

事實上,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所有的義軍加起來,不過只有區區3000人。只是當時的八旗、綠營已經完全爛掉,毫無戰鬥力,所以只得靠北洋軍前去鎮壓。

而表面上賦閑在家的袁世凱,一直暗地裡與北洋軍的心腹將領們緊密聯繫著。所以,清廷將北洋軍派上湖北前線時,北洋軍將領在袁世凱的暗中授意下,根本不往前推進。為的就是要挾清廷,重新啟用袁世凱。

清廷沒辦法,只得讓袁世凱重新出山。這才使得袁世凱聯合義軍,逼迫清帝遜位,導致了清朝的滅亡。

其實,北洋軍的將領中,並非沒有效忠清廷的。比如馮國璋,就特別渴望為清廷立功,封侯拜相。袁世凱嫌他在前線太賣命,幾乎就要把義軍滅掉了,眼看要壞掉他「養寇自重」的大謀,只得趕緊把他調回了京城。

試想,如果當初袁世凱被殺了,北洋軍的將領門群龍無首,還敢不聽從清廷的命令嗎?像馮國璋這種效忠清廷的將領,必然會奮勇殺敵,以建功立業。那麼,區區3000義軍,一下子就會被滅掉了。

如果武昌起義被撲滅,其他地方也就不會輕舉妄動。如此一來,清朝肯定能夠多活幾年。

可歷史哪有假設呢?它已然發生,我們只能見證。


表面上看,是袁在與革命黨軍的對抗中,私下與孫文談判,為了總統之位逼清帝退位,使清朝滅亡。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由於清廷的腐敗以及民族資產階級的興起,再加上孫文,黃興等人不斷在各地發動起義,清朝的滅亡已不可挽回,即使袁世凱不叛變,還有張世凱,王世凱...

總得來說導致清朝滅亡有五點:

第一,軍事基礎,八旗和綠營制度,這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被消滅殆盡,由漢人地主階級所掌控的地方軍事力量(團練)開始崛起,最初是曾國藩的湘軍,左宗棠的楚軍,而後是李鴻章的淮軍。在太平天國運動,地方軍閥化逐漸開啟,地方的督撫開始掌控了實權,實質上控制了財權和兵權。

第二,科舉的廢除意味著滿清中央政府對意識形態領域徹底喪失了主導權,傳統的儒教是維繫君主和士人階層的有力的工具,科舉的廢除,首先意味著這條紐帶被斬斷,而並沒有一種新的東西可以維繫兩者這間的關係。讀書做官是中國人傳統的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當科舉被廢除,又沒有新的有效的途徑可以實現上下層之間的流動,這種前途的幻滅感帶來了巨大的離心力,這是滿清滅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滿清之所以沒有被太平天國消滅,支撐其不倒的力量完全就是傳統的士人階層,以曾國藩為代表的這批人。

第三,慈禧的死亡。可能有人會覺得,慈禧有那麼重要?慈禧是一個掌控政局長達半個世紀的強權人物,她有著巨大的政治權威,可以壓服地方的實力派人物,比如袁世凱這些人。她作為一個君,作為忠君的對象,忠君觀念的寄託物,對穩定政局,約束大臣,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假設慈禧還在,袁世凱在辛亥中絕不可能可以這樣為所欲為。慈禧的死亡,意味著滿清最後一個政治權威的垮台,而上台的載灃,隆裕這些人,他能對袁世凱這些人產生什麼威懾作用?一句大白話就是:沒人願意聽你的了。

第四,滿清在最後的政治改革中的失誤。比如對袁世凱這些人的打擊,其實是想打壓漢族地方的實力派人物,出台的皇族內閣,妄想重新收回地方權力集中於中央和滿人之手。這就是完全的自不量力了。他反而導致了地方的離心化傾向的加劇,這種傾向隨著地方憲政改革進一步加劇,原本傳統的地方的士人階層此時成為了拆解滿清這個龐然大物的最大力量。

第五,炸彈已經全部埋好,此時就等著某一個偶然事件點燃引線。四川保路運動和武昌城內一個規模很小的叛變,就成為了這個點燃引線的火星。此時局勢已經不可挽回。

滿清之所以滅亡,其實就是一句大白話:沒有人再願意聽你的了,你又沒有足夠的力量壓服他們。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滿清的最後的那些改革和努力,對不對、有利還是沒有利這是另外一回事。問題在於:所有人都對你失去了耐心,沒有人再願意聽你說什麼了,此時你說什麼都沒有用,這和你說的對與不對已經無關。

現在還有很多人說,如果清末的憲政改革成功會怎麼怎麼樣,辛亥革命中斷了這個進程。這些人最該想想的是: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什麼時候有過一個無權的虛君高高在上的時代?所以,憲政改革的失敗只不過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慣性的必然。這是人力所難以短時間扭轉的,更何況是載灃這樣的角色。英雄人物在關鍵的節點上,可能能主導歷史的走向,但歷史的結果,更多的是民族性和人性的必然。一輛車它要轉向,就要踩下剎車,慢慢得轉過來,問題就在於,在我們的歷史傳統中,沒有踩剎車的習慣,而只有車毀人亡的傳統。辛亥革命是為數不多的車毀而人又亡的比較少的結果,但要想車又不毀,人又不亡,還能平穩的轉向,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之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直到今天,中國還沒有完成這個轉向。我們能指責辛亥革命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嗎?呵呵。


如果載灃和隆裕殺了袁世凱,清朝還會滅亡,只不過會以更噁心的方式滅亡,更早或者更晚都有可能。

清朝威權下移從咸豐開始的,先是漢官勢力起來,後是地方督撫影響中央決策,以東南互保為標誌,地方實權派已經不把中央太當回事了。

最可怕的是,清末新政讓各省成立了咨議局,那麼清王朝獨裁的合法性就徹底喪失了。

威權下移沒有了「勢」,咨議局又奪走了「法」,殺掉袁世凱結束了亡清者的「術」,那滅亡清朝只能依靠蠻力了!

有袁世凱的清朝,還有一點欺騙性,立憲派還在支持清朝,沒了袁世凱,立憲派都要變成革命派。

沒了袁世凱的北洋新軍,肯定會和湖北新軍一樣,成為共和革命的主力軍,清王朝,會死的很慘的。

袁世凱的使命就是,讓清朝體面的走,留個全屍,避免中華分裂!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丹水秋風!


清朝註定是要滅亡的,殺了袁世凱只是會變慢。

但是這個時候孫中山等人已經在南方崛起,革命思潮席捲全國。

所以說清朝的滅亡是必然得,殺了袁世凱也沒有用1


清朝滅亡已是不可挽回的天下大勢,袁世凱在清朝滅民國興起到了平和緩衝的關鍵作用。清廷殺袁世凱且不說當時最精銳的北洋六鎮會不會嘩變造反,就是幾年後的辛亥革命北洋軍都說不準會趁勢殺入京城,血洗皇族和旗人。有袁世凱在,北洋軍至少不會毫無顧忌的大開殺戒,清室還能在優待條件下和平退位移交政權避免了歷朝歷代末代君主和宗室被血腥殺戮和斬草除根的悲慘結局。袁世凱當然有攫取最高權力的貪婪野心,也有左右逢源的狡詐心機,但是用和平穩妥的手段實現改朝換代的做法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當時殺了袁世凱,清朝不僅會更快滅亡,而且會天下大亂,清王朝貴族的下場更慘。當時清王朝氣數己盡,非哪個人力量所能夠挽回,而袁手中的北洋軍訓練有素,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能夠左右全國局勢,並且北洋軍的將領只忠於袁一人,這種情況下殺袁無疑是自尋死路。


清朝的滅亡是沒辦法挽回的,因為自從康乾盛時以後從嘉靖皇帝開始就走向了衰敗,清朝的國力就日漸衰敗,國內土地兼并嚴重,貪官污吏嚴重剝削老百姓逐漸弄得民不聊生逼的太平天國在道光末年1850年爆發的中國歷史上空前規模的農民起義軍,在1851年在金田村爆發了起義,從那時開始大清王朝的根基已經地動山搖,大廈已經出現了漏洞百出將傾斜的天象,再加上國家沒有有效的解決國內矛盾問題,又遇上兩次鴉片戰爭嚴重的打亂中國改革創新步代,咸豐皇帝雖然有心改革但已經無力回天國家日復一日日漸衰敗,百姓逐漸加入太平天國的農民起義軍大隊伍,從南到北吧大清王朝搞得一團糟,不管咸豐還是隆裕太后有沒有殺袁世凱大清王朝這頭沉睡的雄獅依然醒不過來,依然還在沉睡,可能沒有殺袁世凱會後義清朝的統治多拖延幾年,但是大清走向滅亡根本原因在於不改革創新內部矛盾重重,內憂外患,國家機器老化,封廷制度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求逐漸被人民所唾棄,根本原因是不適應社會發展的大潮流提高生產力,改革國體制度,來一場從上到下一場刮骨療傷的改革,痛定思痛徹底改革國家所有的弊端與毛病,而清朝政俯固定僵化,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改革步伐躊躇不前,依然保持一成不變的封建社會體制,被人民所淘汰或者被社會所拋棄那是遲早的問題因為已經不適應社會打潮流的發展與時俱進目光,統治者目光短淺,只關心維護自己的統治利益不管老百姓生活困苦,這樣的王朝被滅亡那是遲早的事。



推薦閱讀:

TAG:清朝 | 袁世凱 | 隆裕太后 | 載灃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