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胃潰瘍是怎麼引起的?


謝謝邀請。

首先來說一下慢性胃炎:

一、慢性胃炎是由於各種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臨床上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臨床上大多的慢性胃炎大多都是由於幽門螺桿菌引起的,其實幽門螺桿菌本來是胃內的正常菌群,只是當人體體抗力底下以及其他原因時,幽門螺桿菌繁殖超出正常範圍,導致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2.生活習慣:生活習慣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個重要因素,當長期的膽汁反流入胃內,勢必會引起胃粘膜的損傷,長時間的服用非甾體類(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的抗炎藥物,會對胃粘膜造成嚴重的損傷,長期的飲用濃茶,酒,咖啡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也會對胃粘膜造成傷害,還有過冷,過熱,過於粗糙的食物也會造成慢性胃炎的發生。

3.飲食:根據流行病學顯示長時間的高鹽飲食和缺乏水果蔬菜攝入的人,慢性胃炎的發生率明顯增高。

二、胃潰瘍是由於胃酸的消化作用,導致的潰瘍叫做胃潰瘍。

胃潰瘍的病因:胃潰瘍的發病病因較為複雜,目前已知的能導致胃潰瘍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和胃酸分泌導致胃粘膜保護作用減弱有關。

1.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以引起胃酸的分泌過多,當胃酸分泌過多後,肯定會對胃粘膜屏障造成一定的損害,也可以造成胃粘膜細胞的炎症反應,並損害胃粘膜的防禦機制。

2.胃酸:胃酸對於胃粘膜有侵襲作用,是引起胃潰瘍的主要原因。

3.藥物:藥物也可以引起胃潰瘍,比如生活中常用的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4.情緒:當人處於緊張,焦慮的環境中時,胃酸的分泌是增加的,所以保持一個好心情也是對付胃潰瘍的一種方法。

5.飲食:粗造食物和刺激性飲料能夠直接的損傷胃粘膜,並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是目前認為潰瘍複發的重要因素。

6.其他:還有吸煙和遺傳也可以引起胃潰瘍。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中醫內科程勇教授介紹:

不同的病因都可以引起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主要的原因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刺激性的物質、藥物,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膽汁反流,X光照射,長期的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以及其他病變的影響。

幽門螺桿菌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一個因素,螺桿菌由上世紀80年代初,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與Warren發現,最早的時候叫幽門彎麴菌(CP),他們也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的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是胃炎、胃潰瘍的主要病因,不良預後是胃癌。世界上有大數人口都受到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有些國家達到90%,慢性胃炎胃黏膜活檢標本中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高達60~80%,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由幽門螺桿菌引起。90%的細菌感染者經過1~2周治療後,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往往能被消滅殆盡。


大多數人應該都有過肚子疼的感受,絞痛、鈍痛、針刺樣疼痛等等,對於這麼常見的疼痛感受,會表現在好多疾病上,但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胃炎或者是消化道潰瘍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有關慢性胃炎、胃潰瘍方面的知識。

慢性胃炎、胃潰瘍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質有好多種,可以是鈍痛、刺痛、絞痛、燒心、胸骨下或胸骨後疼痛,如果排除了心臟的問題,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與消化道有關,或是炎症,或是潰瘍。那麼,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第一,就是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正常人體內都是有一定的幽門螺桿菌,但是是在一定範圍內,一旦超過正常範圍,那麼,引起胃炎、潰瘍的幾率就大大提升,這也是被證明了的;正是由於發現了幽門螺桿菌,當年的發現者還獲得了諾貝爾獎。

第二,與長期服用的某些藥物有關,如阿司匹林、激素類藥物、抗癌類藥物等等,都會不同程度的破壞消化道粘膜組織,造成慢性炎症,引發潰瘍,甚至潰瘍穿孔。

第三,飲食因素也是一類不可忽略的病因,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很多情況下都是聚集在這類人群,如長期吸煙、飲酒、喝濃茶、喝咖啡等這些生活習慣的人群。

第四,長期生活、工作在高壓環境,造成的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情緒波動都會引起消化系統的疾病。

所以,對於這類疾病,我們不僅要認識,更要重視,知道了它的引發原因,針對性地做好預防工作。


不良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種類

飲食無規律、無節制,暴飲暴食,過冷或過熱飲食都屬於不良的飲食習慣。

飲烈酒或酗酒,飲濃茶,喝過多咖啡,過多食用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胡椒等會對胃產生刺激或損傷。

飲食中缺乏蛋白質、B 族維生素或鐵質也容易誘發胃炎。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該菌來源於不潔的水源、手及食物,飲用生水和進食不潔食物後,這種菌可以在胃內長期存活,引起慢性炎症,另外,該菌還可以寄生在牙齒的菌斑中,經唾液吞咽進入胃內,所以,清潔牙齒也有助於預防慢性胃炎。

十二指腸液反流

正常情況下十二指腸內的液體是不會反流進入胃內,但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的,如劇烈嘔吐、胃幽門鬆弛等。十二指腸液包括膽汁和胰液,是鹼性液體,對胃粘膜產生刺激並引起化學性炎症。

藥物刺激

有的病人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藥物治療某些疾病,這些藥物可以引起胃粘膜的刺激和損傷,長期服用此類藥物者應同時口服一些保護胃粘膜的藥物。

鼻腔、口腔、咽喉部慢性炎症

這些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中的細菌或其毒素有機會被吞入胃內,對胃是一種刺激,長期的慢性刺激也可引起胃粘膜炎症。

過量吸煙

過量吸煙是慢性胃炎的發病因素,煙草中的尼古丁進入體內後,經過血液循環到達胃部時,可以刺激胃粘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損傷胃粘膜。

神經精神因素

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或抑鬱狀態,飲食起居等生活無規律,導致神經和內分泌激素紊亂,引發胃的分泌和運動的紊亂,從而產生炎症。


很多人有胃炎,但很多人胃特別好,即使與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生活也不會得胃炎,因為他們的體質不一樣,得了胃炎只要改變體質就能治好胃病,一個親戚就是這樣,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亂吃東西,瘦瘦的那種體質,胃經常不舒服,很多葯吃了總是反覆,後面朋友送的佛手麥芽香茶,裡面有佛手生麥芽丁香和蒲公英,能舒肝理胃,每天喝點,還別說,胃舒服多了,好久沒疼了,所以中藥的養生功能還是挺不錯的,它能從本質改變人的體質,還能抗幽門螺桿菌,西藥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其發病率在各種胃病中居首位。

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病毒或其毒素

多見於急性胃炎之後,胃黏膜病變經久不愈而發展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門螺桿菌感染。

2.刺激性物質

長期飲烈性酒、濃茶、濃咖啡等刺激性物質,可破壞胃黏膜保護屏障而發生胃炎。

3.藥物

有些藥物如保泰松、消炎痛、辛可芬及水楊酸鹽、洋地黃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損害。

4.口腔、咽部的慢性感染。

5.膽汁反流

膽汁中含有的膽鹽可破壞胃黏膜屏障,使胃液中的氫離子反彌散進入胃黏膜而引起炎症。

預防

1.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鬱或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反流而發生慢性胃炎。

2.戒煙忌酒:煙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煙會引起膽汁反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慢性胃炎發生率明顯增高。應戒煙忌酒。

3.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長期濫用此類藥物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潰瘍。

4.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5.注意飲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盡量避免,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建議慢性胃炎患者喝 舒 消 茶,效果很好,百度搜索可以找到。


有點煩,老聲長彈吧!現代人生活規律如何???。一天吃了些什麼???。一年又吃些什麼???。白日晝夜在思考什麼???。且又在或者又幹了些什麼???。

你不得胃炎誰得?反思反思再反思,一定有答案從天而降!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胃炎 | 胃潰瘍 | 腸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