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水滸傳》里很多人都有紋身?


今天小編說一下宋人為何大多喜歡紋身。

周大先生曾講,中國社會多有「三國氣」和「水滸氣」。而最能代表「水滸氣」的並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論身穿衣服的快意人生,而是好漢們身上的耀目刺青,現在稱為紋身。

梁山群英,一片好胸。

《水滸傳》描述了燕青的刺青「一身雪練也似白肉刺了遍體花綉,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鳳凰踏碎玉玲瓏,孔雀斜穿花錯落。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

有好事者考證,燕青身上的刺青為花鳥,玉玲瓏就是水仙花。水仙花在唐代從義大利引進,宋時稱為「雅蒜」。這就是「裝蒜」一詞的最早由來。燕青在東嶽廟與任原打擂,上台第一件事就是脫成膀爺,隨後擺個POSS。吐個架子。於是台下震天階想起一片叫好聲。由此可見,蒜在必要時候還是要裝一下的。

浪子燕青,一身蒜瓣

九紋龍史進顧名思義,紋了九條龍。

史進,一身蟠龍

花和尚魯智深則是「脊樑上有花綉」。

魯智深,一身花綉

魯智深的歷史原型為後周太祖郭威。尤其拳打鎮關西一節。惟一區別只是郭威用刀殺了屠夫,而魯智深卻是三拳打死。

郭威,一臉褶子

郭威本為江湖兒女,投軍前結識一個會刺青的道士。酒酣耳熱之餘,道士技癢難耐,在郭威脖頸右邊刺一麻雀,左邊刺一谷粟。還一本正經忽悠,那天右邊的麻雀嗎左邊的谷粟吃了,就是你的出頭之日!

郭威當時一笑置之,這些江湖騙子的話也能信。但是從此他在江湖上走動有了個響亮的名號「郭雀兒」。等到後來果然坐了龍庭,想起刺青道士說過的話,再看脖頸左右的鳥雀谷粟,果然走到了一起。於是恍然大悟,自稱「雕青天子」。

吃穀子的麻雀,一臉滋潤

周世宗柴榮派趙匡胤征蜀,孟昶派心腹王昭遠率軍迎戰,王昭遠對餞行的宰相李昊誇下海口,我這次不是去迎戰,而是帶著這幾萬「雕面惡少兒」前往收復中原的。

雕面惡少,一身武藝

這些雕面惡少兒臉上究竟刻了什麼圖案,竟然讓王昭遠為何有恃無恐?原來五代後周時,四川人做飯燃料多為劈材。這些柴又短又粗,必須用斧頭砍削劈砍才可使用。周世宗柴榮伐蜀,孟昶為了破敵,臨機一動想出一個妙招,在軍兵們臉上都文了斧頭,意為「以斧破柴」。卻不知趙匡胤就是個使斧行家。趙門弄斧,結果如何可想而知。這真有晚清時有人為了對付「洋鬼子」而把軍隊取名為「虎神營」的妙趣。

王昭遠,一臉不屑

王昭遠的故事透露出一個重要消息,蜀地青壯年在宋初都喜歡刺青。其實從唐末五代到宋,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不排斥刺青。甚至刺青是種高逼格的象徵。因此催生了好多以此為業的職業刺青師。在宋代,職業刺青師名為「針筆匠」,他們都開有專門的工作室(設肆為業)。燕青的刺青就是「盧俊義叫一個高手匠人」給他刺的,肯定花了大價錢。不過盧大員外最不缺的就是錢。由此可見刺青可是技術活。我們熟知的「岳母刺字」如果真有其事,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岳母也是一位針筆匠。起碼練過。

岳母刺字,一片忠心

岳母刺字的故事之所以流傳,是因為在宋代無論將領還是士兵都有刺青的制度。這種制度可以上溯到古代的墨刑,墨為五刑之首,也稱為黥,就是在臉上刻字。宋代官至樞密使的狄青,「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因此他在打仗中總是披頭散髮,戴青銅面具。

狄青,一臉凝重

宋代法律規定「凡應配役者傅軍籍,用重典者黥其面」,宋江、林沖、楊志、武松等人臉上刻字,就是觸犯了宋刑法。

面有刺青的宋江,一臉義氣

真正載於史書的北宋間最牛的刺青牛人是呼延贊。五代遺風所及,宋初許多將士都以刺青刻字明志的方式表達忠君報效之情。呼延贊渾身上下刺滿了「赤心殺契丹」,就連嘴唇內都不放過。幾個兒子耳朵後面刺的是「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生」,就連妻子也被他勒令「黥面為字」,否則「立斬其首」。全家老幼跪下苦苦哀求,這才允許只是於臂間刺字。

呼延贊,一臉忠誠

靖康之恥國破家亡,名將王彥組織北人民抗金,十多萬義軍在臉上刻「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表達了河北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

王彥,一臉囂張

因此北宋人民喜歡刺青,既是風俗,也是時尚的標誌。


紋身,古已有之,大約與古代的圖騰崇拜有關。到了宋代,社會上的紋身之風非常流行。還有專門靠這門手藝吃飯的人,《水滸》里替史進、燕青紋身的「高手匠人」便是。

魯智深綽號「花和尚」,難道是因為魯哥不守規矩,拈花惹草?當然不是,對於這個「花」字,在二龍山聚義的時候,魯智深對老鄉楊志有過交代:「人見洒家背上有花綉,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醉打山門那次,酒力發作,將僧衣脫了,「露出脊背上花綉來」。可見,「花和尚」的「花」指花綉,也就是紋身。刺著花繡的和尚魯智深。

《水滸傳》里刺有花繡的好漢,粗略來看還有這幾位:阮小五、史進、楊雄、燕青。

先看阮小五的,「披著一領舊布衫,露出胸前刺著的青鬱郁一個豹子來。」這個,小五哥你刺錯了吧,應該給林沖林教頭啊。

史進的紋身就比小五的霸氣多了。這小子練武的時候有點暴露狂,喜歡脫衣服,亮出「一身青龍」。「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是家人請高手匠人替他繡的。總歸是太嫩了點,史進的武藝與這「九條龍」有點不夠搭啊。

楊雄出場時,很是威風。「那人生的好表人物,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綉」。刺得啥啊?沒說,不知是動物還是植物。

梁山好漢里身上的紋身最令人眼花繚亂的、看一眼就會愛上他的,是接下來這位--「浪子」燕青。

燕青主人盧俊義「為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的白肉」請了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一身遍體花綉,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注意,是遍體,上面那幾位只是局部,燕青是全身。其二,前面那幾點陣圖案簡單可見,而燕青的紋身圖案是「鳳凰踏碎玉玲瓏,孔雀斜穿花錯落」極為複雜,有花、有鳥,可以讓你看上一整天。

燕青的紋身在《水滸》里盡情展現過兩次。

一次是在與任原的相撲比賽上,裁判命他「你且脫膊下來看」,這一脫,亮瞎了吃瓜群眾的眼:一是數萬看客「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彩,眾人都驚呆了」,引起強烈騷動,就差叫警察了;二是「任原看了他這身花綉急健身材,心裡倒有五分怯他」把對手鎮住了;三是本州太守「見了他這身花綉,一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心中大喜。」連官府嘉賓都為他這身花綉點贊。

燕青第二次亮彩紋身,是在東京第一名妓李師師面前。數杯酒下肚,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紋綉,願求一觀如何?」燕青一開始是拒絕的,李師師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好脫下衣服,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那眼睛足足有幾分鐘沒眨一下。可見,「一身遍體花綉」是有何等魅力!


謝邀@悟空問答。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在《水滸傳》中,單單梁山泊好漢就有七個人有紋身,並且這些人的紋身都非常精美,有的在朝廷公幹,有的是鄉間富豪公子哥,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紋身呢?

小哥詳細分析。

紋身的歷史。

紋身的起源!

紋身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在遠古時代,人們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在還沒有進入農業社會之前,人們以打獵吃野果為生,在打獵的時候,人們為了便於隱藏會在裸露的身體上塗畫五顏六色的東西,以利於捕獵成功。

而遠古時期部落中舉行祭祀,部落劃分等等情況,就是以不同的圖騰來區分的,部分長老人物會在臉上或者身上圖繪一些圖案,自彰顯身份或者增加神秘感。

在文字出現之後,特別是奴隸社會,奴隸主和奴隸之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如何教導奴隸們嚴格遵循社會秩序?以維護奴隸主的統治,刑法便應運而生。對於犯罪的奴隸,奴隸主會在其身體上做特殊的標記,而這種標記不能輕易被水洗掉,用以警示其他人。所以要麼是以尖銳物在奴隸身上刻畫特殊圖案,皮膚破裂血水滲出,再灑上草灰一類的事物,讓圖案得以長久保持,後來直接用燒紅的特殊鐵塊燙烙到犯罪人員身上,這種方法最後演化為「烙」刑,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商紂王聽信狐妖妲己的讒言,開創了「炮烙」這個刑法,將大鐵柱燒的通紅,再將犯罪份子(得罪自己的人)脫光衣服,強行按到鐵柱上面,將人活活燒死。

而據史料記載,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在犯人臉上刺字的刑罰。

紋身藝術的鼎盛時期-唐朝。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輝煌的一個朝代,時至今日很多僑民都以「唐人」自居,而唐朝不僅僅軍事經濟達到當時的一流境界,其文化發展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璀璨的一個時代。

唐代以詩為最,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將自己喜歡的詩句進行紋身處理,鐫刻在自己皮膚上面,比如曾經大詩人白居易就有一個忠實粉絲,他將白居易的一首詩完整的紋在自己身上。除了詩詞,唐朝的市民最喜歡紋的還有花鳥魚蟲,奇珍異獸,可謂是千奇百怪,而唐代的紋身已經可以說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因為在唐朝,大街上紋身師隨處可見,他們將各種圖案的針擺在攤位上面,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講的模具,上面圖案各異,由顧客挑選圖案,顧客挑選好圖案之後,只需要把針往上一按,然後拿墨水一塗,這副顧客鐘意的紋身馬上就可以了。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故事,是講一個好勇鬥狠的惡霸,在他的背上紋了一個佛教四大法王的圖案,y因為唐代人尊崇佛法,因此每次這惡霸犯了罪,官府捉拿審訊,要打的時候,這惡霸大叫,自己紋身是佛教法王,打自己等同於打法王,因此這縣老爺只能作罷,後來換了一個新縣令,惡霸依然我行我素,官府抓了他審訊,他還來之前的一套,結果這新任縣令就怒了,命令衙役當場把這人打死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在唐代,紋身藝術已經達到了空前鼎盛的高度,圖案簡直是包羅萬象。

日本人的紋身文化起源於2500年之前,由夏威夷移民從中國將紋身文化傳入日本。

目前世界上紋身藝術發展成就最高的,就是中國,日本,美國。

所以說,到了宋朝,紋身的人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在《水滸傳》中,明確記載有紋身的好漢,就有七位。

第一位:病關索」楊雄,「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綉」;

第二位: 「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刺著「青鬱郁一個豹子」;

第三位:「九紋龍」史進,「刺著一身青龍」;

第四位:雙尾蠍」解寶,「兩隻腿上刺著兩個飛天夜叉」;

第五位:魯智深也是「背上刺著花綉」,他的綽號「花和尚」便是來自這一身花綉;

第六位:龔旺「渾身上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所以綽號「花項虎」;

第七位:浪子燕青,浪子燕青的紋身可謂是冠絕水滸,全身為各色花朵,加之燕青「一身白練肉」,更顯的這身紋身精美絕倫,李師師多次提出想看燕青的紋身,燕青抹不開面子,後來給李師師看了,見到如此出彩的紋身,李師師竟然不顧男女之別,兩人身份之別,就直接上手了,後來最終選擇了陪伴燕青浪跡江湖,白頭偕老。

紋身的意義。

第一:追求藝術。

魯智深一個提轄,平常脾氣火爆,結果他紋了一朵牡丹花,這不是追求藝術是什麼?

第二:明志。

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了幾百年,深入人心,「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時刻激勵著岳飛在戰場上勇往直前,而平常生活中很多人會紋「忍」等等字言,無非是用來告誡,監督,激勵自己罷了。

第三:特殊意義。

在日本戰國時代,很多大名都培養有死侍,執行機密任務,他們為了隱藏行蹤,沒有名字,他們的名字和地位只有通過特殊的紋身圖案來體會。

在二戰中,傳言美國美國士兵大部分紋身,是為了假如將來身死,則家人可以憑藉紋身圖案進而判斷死者是那家人。

第四:增強氣勢。

在《水滸傳》中,燕青打擂台,任原見到燕青一身紋身,內心首先就有點膽怯了。

在清代,因為有明文規定,普通人不得紋身,因此紋身藝術形成了斷層,致使近代就紋身而言,日本人的紋身藝術反而更加璀璨一些。

謝謝大家。

歡迎大家多多點贊支持小哥原創。

喜歡的記得點關注哦。


答:道理很簡單。

從晚唐到元朝,特別是宋朝,上至達官貴人,下至三教九流,紋身非常流行,非常時尚。

以儒家的傳統觀點,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是不許輕易損傷的。

《孝經?開宗明義章》就明確強調過這一點,說這是「孝之始也」。

所以,紋身一開始主要是流行於吳、越等「狄夷之國」,如《穀梁傳?哀公十三年》所說:「吳,狄夷之國,祝髮紋身。」《漢書?嚴助傳》也說:「越,方外之地,劗發紋身之民也。」

吳、越等地為什麼會流行這種習俗呢?

《說苑?奉使》的解釋是:「劗發紋身,燦爛成章,以象龍子者,將避水神。」即在身上紋上眼花繚亂的圖案,赤身入江河捕魚時可以嚇走水怪。

想想看,水怪都能嚇走,嚇人也有一定效果。

在晚唐宋,除了吳越地區,全國各地、包括京師開始流行紋身,但主要群體是市井惡少或者軍人。

唐文宗朝京兆尹楊虞卿特別憎惡紋身惡少。

京師當時有一個名叫「三王子」的惡少渾身上下刺滿了紋身,身體沒有一個乾淨的地方,力能揭巨石,經常仗勢欺人,每次犯下命案,就藏匿在軍營中不出,等風頭一過,又出來抖威風。

楊虞卿知道了此人,大怒,親自帶人到軍隊搜捕,將之亂棍打死。

楊虞卿的繼任者薛元賞也對紋身者深惡痛絕。

「甘露之變」發生那會兒,京師有一夥剃光頭、渾身刺青的惡少趁亂打劫,殺人越貨。領頭的叫張干。這個張干,很橫,他的紋身很特別,左胳膊上刺「生不怕京兆尹」,右胳膊上刺 「死不畏閻羅王」。

薛元賞雷厲風行,將包括張干在內的三十多個紋身惡少捉到,也是全部亂棍打死,屍體懸掛在市場上示眾。

蜀中有個叫趙高的惡少,別有用心,讓人在自己的背上紋上了毗沙門天王,每次犯事,依律杖背,但差役看見他背上有天王護體,都不敢動手。

李夷簡任劍南節度使,不信邪,讓人把趙高抓起來,一頓殺威棒將他打得皮開肉綻,天王像也就不復存在了。

但到了後來,隨著越來越多人加入紋身隊伍,特別是風雅文人的加入,情形漸漸有了改觀。

如唐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記:荊州文士葛清,自頸以下,遍刺白居易舍人詩。段成式和荊州文士陳至親自數過,共有三十餘首。有些詩還配有插圖。比如,在「不是此花偏愛菊」一句旁邊,就畫有一個人持杯臨菊。在「黃夾纈林寒有葉」旁邊也有配密林圖。葛清也因此被稱為「白舍人行詩圖」。

還有,《舊五代史》、《新五代史》都載:後周太祖郭威少時貧賤,脖子上刺有飛雀,世人稱為郭雀兒。

《宋稗類鈔》卷一《符命》對周太祖郭威的紋身記載得更詳細:郭威少年微賤之時,和馮暉在同一里巷居住,兩人關係十分親密。某天,兩個人碰到一個以紋身為業的道士,就興緻勃勃地讓道士給自己紋身。道士在郭威的脖子右邊刺上麻雀,左邊刺上穀粒;在馮暉的肚臍周圍刺了幾隻雁。然後煞有介事地告訴他們:「你們兩個人,務必要愛護好紋身。等到脖子上的麻雀銜到穀粒,肚臍周圍的雁移到肚臍外面,你們就發達了。」 不用說,後來這兩人都發達了,肚子發福,脖子變粗,雀兒當然銜到穀粒,雁兒也移到外面了。

郭威身為一國人君,尚且有過紋身的經歷,對引領潮流自然起到難以估量的影響。

《曲洧久聞》也有提到:藝祖(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字以為兵。

這刺字,當然也是紋身了。

宋初名將呼延贊不但自己「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連他的妻兒、僕從都要在身體紋上「赤心殺賊」字樣。

特別要說的是,宋徽宗朝的朝臣李質的身上有紋身,遍體都是。

宋徽宗非常喜歡,親眼鑒定過後,賜予了他「錦體謫仙」的稱號。

宰相李邦彥外表俊爽,美風姿,自小生長於閭閻,長習猥鄙事,善謳謔,能蹴鞠,常輟街市俚語為詞曲,自號「李浪子」,也紋得一身好花綉。

《大宋宣和遺事》記,在某次宮中宴飲上,李邦彥曾當著後宮眾多妃嬪寬衣解帶,「宣示文身,時出狎語」,嘴裡哼哼唧唧發狎語,不斷扭動腰肢,充分展示自己身上精美的紋身。後來,他還攀爬到樑柱上去。宋徽宗也不責怪,微笑著叫他下來,他故作風情地撒嬌說:「黃鶯偷眼覷,不敢下枝來」。

有官員引領潮流,宋徽宗對待紋身又是這樣一種態度,民間就更加火了。

《武林舊事》、《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粱錄》等書都提到有一個名叫「錦體社」的社團名單。

「錦體社」中有紋身師,稱「針筆匠」。「錦體社」還會定期組織紋身展示大賽,叫做「賽錦體」,優勝者可以獲得豐厚獎金。

《水滸傳》在贊燕青那一身錦繡紋身時,就這樣說:「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

《夢粱錄》因此說:「今世俗皆文身,作魚龍、飛仙、鬼神等像,或為花卉、文字。」

有宋詩寫少年子弟對紋身的喜愛,云:

少年宕子愛雕青,文彩肌膚相映明。

鬧里只圖遮俗眼,強將赤體以為榮。

《東京夢華錄》卷七《駕回儀衛》條記載:妓女舊日多乘驢,宣、政間惟乘馬,披涼衫,將蓋頭背繫上。少年狎客往往隨後,亦跨馬輕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惡少年控馬,謂之謂之「花馬腿」。用短韁促馬頭,刺地而行,謂之「鞅韁」,呵喝馳驟,競程駿逸。

不用說,妓女,以及一些女性,是非常欣賞漂亮紋身的。

《水滸傳》里李師師見了燕青一身錦繡刺青,全身癱軟,喃喃自語,不能自制。

這不是藝術虛構,生活中是實有這種事的。

《夷堅志》載:永康軍有倡女,謁靈顯王廟,見門外馬卒頎然而長,容狀偉碩,兩股文綉飛動,諦觀慕之,眷戀不能去。

最後提一下,兩宋之交的名將王彥手下有一支八字軍,為什麼叫八字軍呢?

因為這支隊伍里上上下下的將士,都在臉上刺有「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字。

另外,大家熟知的武聖人岳飛,背上也刺有「盡忠報國」四字。

對比之下,南宋庄綽《雞肋編》卷下「銅臉鐵臉」記:與岳飛同列中興四將的張俊,卻是「擇卒之少壯者,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以此為誇,讓人很不屑。


在餐廳抽煙,服務員過來向我露出紋身,我就乖乖把煙滅了。不是我怕有紋身的人,而是他紋的是:抽煙罰款50元。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經第一開宗明義孝經中的標準,愛惜自己的身體,髮膚,這是最基本的孝道,所以大多數人都不紋身,有紋身的人幾乎是無視社會規約的,有一顆瘋狂的心的人。

進去新世紀,有紋身的人仍然被看作是不良子弟,或者混社會的爛仔。在大街上,看到紋身的人,我們心裡自然而然會往壞處想,自古已然嗎?

在古代,紋身其實也是市井中人的做法,讀書人是看不上這些亂七八招的紋身的,你看蘇東坡,你看黃庭堅,你看宋徽宗。紋身雖然流行,但只在江湖上好漢中流行,偶爾的也有市井小人物也喜歡紋身。比如給魯達篩酒的茶博士不經意露出花綉,想在魯達面前顯擺,當魯達露出更好看的花綉時,茶博士臉就紅了,想不到還有更牛逼的人啊!

下面我們來梳理下好漢身上的那些紋身。

一,魯智深

魯大師被稱為「花和尚」,不是因為他花心,更不是採花賊,相反魯大師是個護花使者。魯智深向楊志的自我介紹道:「人見洒家背上有花綉,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

大鬧五台山時,魯大師酒醉之後的樣貌:「兩隻袖子纏在腰裡,露出脊背上花綉來,扇著兩個膀子上山來。」

可見,魯智深的刺青是在背上,刺的是花。

別問洒家魯大師紋的是牡丹還是玫瑰

因為我也不知道。

二,史進

九紋龍史進,顧名思義史進的紋身圖案是九條龍。「只見空地上一個後生脫膊著,刺著一身青龍,銀盤也似一個麵皮,約有十八九歲,拿條棒在那裡使。」

史進是富家子弟,為何會刺身?在史太公與教頭王進的對話中已有所交代:「老漢的兒子從小不務農業,只愛刺槍使棒,母親說他不得,慪氣死了,老漢只得隨他性子。不知使了多少錢財,投師父教他。又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綉,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

紋這九條龍,沒少花錢啊。

三,燕青

施大爺刻畫燕青的紋身時,有一段精彩的描寫:「數杯之後,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紋綉,願求一觀如何?』

燕青笑道:『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綉,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

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那裡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得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老娘,他得手嘍!

四,阮小五

三阮中,只有阮小五胸前刺著「青鬱郁一個豹子」,與他那「斜戴著一頂破頭巾,鬢邊插朵石榴花,披著一領舊布衫」「裡面匾紮起褲子,上面圍著一條間道棋子布手巾」。

這個畫面是不是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

五,解寶

解珍解寶這對活寶在三十六天罡中的存在感不強,但說到紋身,還是值得一提:「這個兄弟解寶,更是厲害,也有七尺以上身材,面圓身黑,兩隻腿上刺著兩個飛天夜叉」。

好像夜叉紋在孫二娘身上更配哦。

六,楊雄

楊雄雖然臉色微黃,卻有「藍靛般一身花綉」,至於是什麼紋身,施大爺忘記告訴我了。

七,龔旺

比解寶更沒有存在感的龔旺,倒是有一處霸氣的紋身:「渾身上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他渾身紋著老虎的圖案,虎頭正好紋在脖子上,所以綽號「花項虎」。

圖不驚人死不休!

八,蔡福、蔡慶

七十二地煞中,還有兩位有刺青:鐵臂膊蔡福、一枝花蔡慶,書中是這樣記述他們的出場:「一個皮主腰乾紅簇就,一個羅踢串彩色裝成。一個雙環撲獸創金明,一個頭巾畔花枝掩映。一個白紗衫遮籠錦體,一個皂禿袖半露鴉青。一個將漏塵斬鬼法刀擎,一個把水火棍手中提定。上手是鐵臂膊蔡福,下手是一枝花蔡慶。」

所謂「一個白紗衫遮籠錦體,一個皂禿袖半露鴉青」即是指兩人的紋身,「錦體」「鴉青」就是紋身、刺青的文學性說法。

此二位的刺青常常被讀者忽略,洒家在此作個小小的提示。

雖然好漢們的紋身,部位不同,圖案各異,透過他們的紋身,我們可以體會當時的風土人情和流行風向,同時紋身本身也給好漢們的形象增添了幾分瑰麗的魅惑,你說呢?

有人說,文身是美麗、神秘、性感的象徵,是獨特個性和自我表現。所以他們愛上這種疼痛的美麗,是紋身讓他們有一種新的希望,新的寄託和新的開始。

要我說,愛咋咋滴!


《水滸傳》的所謂梁山好漢中,確實有好幾個都文了身:

1、「病關索」楊雄,「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綉」;

2、 「短命二郎」阮小五,胸前刺著「青鬱郁一個豹子」;

3、「九紋龍」史進,「刺著一身青龍」;

4、「雙尾蠍」解寶,「兩隻腿上刺著兩個飛天夜叉」;

5、魯智深也是「背上刺著花綉」,他的綽號「花和尚」便是來自這一身花綉;

6、龔旺「渾身上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所以綽號「花項虎」;

7、刺青最漂亮的梁山好漢,要算「浪子」燕青:「一身遍體花綉,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水滸傳》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撲擎天柱」講燕青在東嶽廟會跟相撲高手任原打擂台:「燕青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台一邊,解了腿綳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裡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任原看了他這花綉急健身材,心裡倒有五分怯他。」

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講京師青樓頭牌李師師勾引燕青:數杯之後,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紋綉,願求一觀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綉,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那裡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得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梁山好漢多文身,並非是小說家的胡扯,而是宋代社會風尚的反映。宋人喜歡文身,用一首宋詩的話來說:「少年宕子愛雕青,文彩肌膚相映明。鬧里只圖遮俗眼,強將赤體以為榮。」雕青即文身,宋人有時又稱之為「刺青」、「花綉」、「文綉」、「錦體」。因為刺青是社會時尚,宋朝的大都市中還出現了「紋身協會」,叫做「錦體社。《武林舊事》、《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粱錄》等宋人筆記收錄的南宋社團名單,都有「錦體社」,社中有「針筆匠」,即紋身師;「錦體社」還會組織紋身展示大賽,叫做「賽錦體」,優勝者可以獲得獎金。當然,燕青如果參加「賽錦體」,那獎金一定是他的。


一般而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刺配刑之所以要在犯人臉上刺字,多少也是為了從忠孝層面來打擊犯人的自尊心,所以一般人並不會主動在自己身上弄紋身。而在《水滸傳》中,元末明初的施公可就不會拘泥於宋朝的禮節了,並且好漢之所以有紋身,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凸顯好漢性格,二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

第一個出場的滿身紋繡的就是史進了,史進這紋身可不簡單,他在身上整了一堆龍,要知道龍自古就是天子的象徵,史進以這種「大不敬」的形象出場也是施公想表達梁山非主流的態度了。而魯智深綽號「花和尚」,這個的花可不是說他花心,而是直接展示的是他的滿身繡花,我們也發現無論是史進還是魯智深,他們的紋身並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最大程度的能將其身上的力量與美展現出來。同樣,阮小五胸前紋了一個青豹子也是胸有成竹之意。至於龔旺和丁得孫,一個紋身一個傷疤,在張清的兩側也是很有美感。

相比上面這個「暴力男」而言,燕青的紋身除了美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在盧俊義遇難燕青途中被楊雄、石秀掀翻時差點被殺,幸虧楊雄看到了燕青手臂上的花紋才認出了他,在這一段中紋身直接帶動了劇情發展。後後來燕青去京城會李師師時,李師師提出要看燕青紋身,還上手撫摸了起來,燕青怕墜入情網,忙和李師師結為姐弟,也間接促成了招安大事,除此之外,施公借紋身拉近燕青與李師師的關係,又用紋身來體現燕青的機智與「克制」。

所以,《水滸傳》中或許少了許多風花雪月之事,但用「繡花」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另一種美,也是一種享受~


文/邏輯文史游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萬一就是恐怖分子單純的顯得酷呢…


《水滸傳》裡面梁山一百單八將,很多人都有紋身。說明彼時紋身比較普遍流行。而文身最牛的卻是一名女將!

書中描寫的文身就那麼幾位,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浪子燕青,病關索楊雄,雙尾蠍解寶,花項虎龔旺,短命二郎阮小五。大家都比較熟悉,不再贅述。

然後呢,就是那幾個被黥刑刺配的犯人了,如果腦門子上一個「囚」字也算紋身的話。有豹子頭林衝刺配滄州,楊志被刺配大名府,武松刺配孟州,及時雨宋江刺配江州,鐵面孔目裴宣刺配沙門島,美髯公朱仝被刺配滄州,玉麒麟盧俊義也是刺配沙門島。這些個刺配的地方,當時環境惡略,人煙稀少,現在可都是旅遊勝地,有些因為這些大牌的犯人來過而成了風景名勝。

請注意,我們的主角就要登場啦!大家有沒有想過,一丈青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水滸傳中對扈三娘的介紹說:莊上別的不打緊,只有一個女將,喚做一丈青扈三娘,使兩口日月刀,好生了得。並讚美其"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當先出馬"。至於她為何叫"一丈青",全書沒有任何交代。

有細心網友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一丈青這個外號,就是指全身"鋪著軟翠"的刺青。有一本書叫《酉陽雜俎》,裡面記載一人遍身刺一蛇,自右手指尖開始,沿手臂過脖頸,蜿蜒下至腹部,再沿著大腿至尾骶骨而止。這條刺青蛇的長度大約在一丈左右,"一丈青"就是說的是一丈長的青龍或青蛇的文身。可見,一丈青扈三娘全身文滿了青龍,而且必須赤身才可見全貌,這種震撼力和性感程度都遠超燕青的歲寒三友。

還有一個人要補充的,就是母夜叉孫二娘。書中一樣沒有描寫孫二娘有文身,但是孫二娘是走江湖的,又這麼潑辣性感,沒有紋身是不可能的。細心的電視觀眾會發現,在新版(張涵予版)水滸里,孫二娘的胸前果然然帶有玫瑰文身,化妝師高人也!贊一個!

而書中之所以施大爺的沒有記錄女將的文身,因為當時婦女解放遠沒有現在進步,即使是孫二娘這樣的,在人多的時候也不敢露肉,怎麼說她家老頭兒張青還健在。就算潘金蓮、李師師有文身,他大爺也不會寫的。《水滸傳》畢竟不比《金瓶梅》,可惜了。

現在西方人紋身也非常普遍,而我國在大宋朝就已經花綉滿地了。看見在紋身文化上,我們也是領先了西方上千年!


在今天,我們沒事在肚子上紋身搞一個二龍戲珠,到了以後發福了肚子上一對皮皮蝦看起來其實是聽可樂的事;或者如生活大爆炸里的卡蕾·措科扮演的penny在背上紋身紋了自己男朋友的名字,後來分手以後沒辦法在名字的地方紋了一隻幺蛾子。這似乎看起來好像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民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惡程度對他們有所保留的接受。

但是:

中國古代,在臉上身上紋東西,本身其實是一種刑罰。

比如我們熟悉的墨子,為什麼他叫墨子?就是因為臉上曾經受到過「墨」的刑罰。

比如南宋的《曲洧久聞》中就寫到:

藝祖(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無賴不逞之人,刺字以為兵。

而在北宋,被刺字的兵成為將軍的例子其實也不少,比如我們熟悉的狄青,就是其中一例。他的兵甚至除了刺字,還拌鬼臉搞突襲,整的在一個迷信時代,忽然看到一群鬼殺過來,敵人瞬間就嚇尿了!

這反應在《水滸傳》里,就是許多人刺字的原因之一。

原因當然還有別的:

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

「有三五文身惡少年控馬,謂之『花馬腿』。用短韁促馬頭,刺地而行,謂之『鞅韁』呵喝馳驟,競程駿逸」

所以把文身者稱為「惡少年」顯然在宋朝,文身(紋身)就是街頭古惑仔小混混市井流氓的標誌了。這種觀念一直到了清朝末年徹底廢除墨刑以後,才漸漸有所改觀;甚至在90年代還有許多人看不慣呢~

不過說回來,水滸傳講的是誰的故事?不就是地痞流氓混混的發家史嘛?

這樣想是不是什麼都通了?


宋代的文身之風盛行。徽宗時候腿上有刺青的惡少在東京大街上騎馬追逐妓女,人們稱之為「花腿馬」。南宋初,大將張俊選少壯高大的士卒為他在杭州營造太平樓酒肆,為防止其逃亡,讓軍士「自臀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於是就有了專門吃這行飯的人,如替史進、燕青文身的「高手匠人」便是。文身的人還有專門的「俱樂部「,叫「錦體社」。錦體社團之間,還經常有賽事,比賽還有獎品。書中介紹燕青,「若賽錦體,由你是誰,都輸與他」。

最具代表性的文身是浪子燕青,「為見他一身雪練也似白肉,盧員外叫一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遍體花綉,卻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如同「鳳凰踏碎玉玲瓏,孔雀斜穿花錯落」,真是美不勝收。第74回泰山天齊廟打擂時,燕青把布衫一脫,吐個架子,看客登時「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彩,眾人都呆了」,由此可見當時人們對於文身之美的追求。擂主擎天柱任原只是「看了他這花綉,急健身材」,就已經有「五分怯他」,尚未動手,氣勢就已經被壓倒了。

燕青的文身馳名江湖,不但男人艷羨,連宋徽宗的情人李師師也讚歎不絕。李師師身為京師行首,見多識廣,但她也被燕青的「文身」美名給迷住了。書中寫道「數杯之後,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紋綉,願求一觀如何?』燕青笑道:『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綉,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那裡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得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嚇了燕青一大跳,費了不少心思才擺脫她的糾纏。


推薦閱讀:

TAG:水滸傳 | 讀書 | 文化 | 紋身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