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世界首例換頭手術實驗成功?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令人毛骨悚然的「換頭」僅會出現在科幻電影中,但實際上科學家們探索「換頭術」已經年深日久。近些年玩得最大的要數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早在2015年2月,他就高調錶示:「鄉親們,2017年我將進行第一次人體頭部移植手術。」

2年9個月之後,卡納維羅醫生再次拋頭露面,公布了「換頭術」的最新進展,各大新聞平台紛紛跟進報道,大多數報道長這樣:

|圖片來自:百度搜索|

這些新聞彷彿在告訴大家:醫學界又雙叕搞大事情了,卡納維羅醫生果然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人類換頭續命的時代就要來了!

真的是這樣嗎?人類的頭部移植手術究竟有多大的可行性?這種存在於科幻小說里的概念,有科學理論的支撐嗎? 今天春雨君拋開倫理和法理不談,僅從技術流的角度科普下「換頭術」。

「換頭」實則是「換身子」?

人體頭部移植看似很好理解,就是把A和B的頭都切下來,把A的頭移植到B的身上,組合成一個A頭B身的新個體。但這個名稱是有誤導性的,準確來說,「換頭術」是一個身體移植手術,因為其本質是頭部在控制新獲取的身體,目前醫學界接受度較高的名字為「異體頭身重建術」。

從理論上來說,「異體頭身重建術」可造福退行性肌肉疾病患者、癱瘓者、周身器官衰竭者,患者可以保留頭部,將頭部移植到一個健全的身體上,重新成為一個健全人。

備註:為了表述方便,下面依舊用「換頭術」表示「異體頭身重建術」。

怎麼把A的頭移植到B的身體上?

如果有一天,我們想找個年輕的肉身,把頭換上去,需要經歷些什麼呢?按照卡納維羅醫生的構想,我們會經歷如下6步:

1. 找一個合適的肉身

找一個能配型成功的身體,且膚色、體毛密度、身高、胖瘦都看得過去的(來自春雨君的無聊玩笑,不過看著順眼很重要吶!)

2. 被冷卻至12-15℃

將要連接在一起的身體和頭部都冷卻至12-15°C,以確保細胞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存活一段時間。

3. 頭被割下來

切割頸部周圍的組織,包括肌肉、血管等,再用一把非常鋒利的刀片將脊髓乾淨利落地切斷。

4. 頭被接到別人的身體上

用一種叫做聚乙二醇的化學物質來融合脊椎創面,促進細胞的嚙合。研究表明,聚乙二醇能促進動物的脊髓神經生長。然後將肌肉和血管縫合起來。

5. 昏迷一個月

在肌肉和血液供應成功連接後,患者會持續昏迷一個月,以防止新融合的頸部大幅活動。此時會使用電極刺激脊髓,以加強新連接。

6. 噢耶!你重生了

卡納維羅醫生預測,在昏迷結束後,病人能立即活動,感受自己的臉,甚至用和以前一樣的聲音說話。他相信結合物理療法可以讓病人在一年內開始走路。

卡納維羅的「換頭術」要實現了?

看完上面這一段,有沒有覺得,只要腦子不掛掉,又能找到合適的肉身,就能永遠的活下去了?實際上,且拋開倫理和法律不談,單從技術角度來講,距離「換頭術」成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卡納維羅醫生並不是第一次在公眾面前誇大「換頭術」的研究進展,以至於一些媒體分不清事實,以為「換頭術」真的要成功了。

事實上,這兩天炒得火熱的所謂成功的「換頭術」是在屍體上進行的,也就是把一個死屍的頭接到了另一個死屍的身體上。也許這確實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但是,距離在活人身上換頭成功還很遙遠。迄今為止,活體換頭實驗都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且從未真正成功過。那些被換頭的動物,最後都怎麼樣了?

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Vladimir Demikhov進行了24次狗頭移植實驗,但每一次狗都會在手術後不久死亡。下圖的「兩頭狗「是Demikhov的一次實驗產生的,手術後,它/它們經歷了4天的兩頭生活,然後死去了。

|題圖來源: from Motherboard, uploaded under fair use from a 1959 issue of Life|

隨後羅伯特·懷特醫生完成了一次恆河猴的頭部移植,猴子在手術後以癱瘓的狀態生存了8天,且表情看起來痛苦、困惑和焦慮。

在2017年5月,卡納維羅醫生宣布他和中國醫生任曉平團隊,將一隻老鼠頭移到了更大的老鼠背上,被移植的老鼠頭可以眨眼並做出反應,可是它/它們僅生存了36小時。

所以,短期之內,人體頭部移植恐怕難以實現。

「換頭術」的難點在哪?

換頭之所以難度大,主要是因為以下3個原因:

1. 不確定大腦能否存活

手術稱大腦需被冷凍到12-15℃,在這樣的溫度下,並非所有的大腦都能存活下來。哥倫比亞神經外科助理教授說:「在10個人身上進行這種操作,只有3到4個人的大腦能存活下來。」

2. 重新連接完全分離的脊髓難度大

醫生從來沒有成功地重新連接完全分離的脊髓,當一個脊髓被完全切斷,我們想讓他重新連接並恢復功能,需要連接數以百萬計的神經,這是非常難的。脊髓融合甚至沒有在動物體內進行過實驗。

3. 可能產生排異反應

排異反應指身體將一個新的部位看作是外來物,並且攻擊它。「換頭術」引發的排異反應是實驗動物迅速死去的一個原因,當有了一個新的、完整的頭部,體內的很多器官會被視為外來物。

實際上,即便是連接同一個人的頭部和身體也有很大的困難。 近年來,醫生在一個小孩身上「重新接合」了一根嚴重受損的脊髓,但注意是「損傷」,而不是「完全切斷」,脊髓之間還有足夠的聯繫。此外,年輕孩子的神經系統仍在發育,可以很好的彌補損傷。即使如此,這樣成功的手術也相當不易,更不用說將不同人的頭和身體連接在一起了。

「換頭術」會有後遺症嗎?

最大的後遺症是排異反應,如果新頭排斥身體,可能會導致死亡。

紐約大學的亞瑟·卡普蘭(Arthur Caplan)博士說:「我認為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發瘋或嚴重的精神殘疾。此外,卡納維羅醫生聲稱術後會昏迷一個月,這會帶來血液凝塊、感染的風險。」

春雨君總結下,把屍體A的頭接到屍體B的身上並不算成功的人體頭部移植手術,該手術在有生命的人體上實施還有一段距離,大家不要被新聞標題黨混淆了事實。

一個無獎競猜

卡納維羅醫生說:「頭部移植是一個耗時久的大型手術,需要150名醫生和護士共同參與,36小時才能完成。」。大家猜猜,這個手術要花多少錢呢?

參考資料:

1. Peng-Wei Li, Ke-Cheng Han, Zi-Long Shen, Ji-Gang Shan, Kristin Luther, and Bao-Feng Yang. Allogeneic Head and Body Reconstruction: Mouse Model. CNS Neuroscience & Therapeutics 20, no. 12 (December 1, 2014): 1056–60.

2. https://www.popsci.com/first-head-transplant-human-surgery

3. http://www.alphr.com/science/1001145/human-head-transplant

4.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brain-flapping/2017/nov/17/no-there-hasnt-been-a-human-head-transplant-and-may-never-be-sergio-canavero

文:大王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和社長一樣,以為科幻電影里的場景在現實生活成真了。但事實證明,這是既今年8月「艾滋病疫苗研製成功」之後,標題黨對公眾的又一次誤導。

首先,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換頭」。我們理解的換頭,是將兩個活人的頭切下來,分別安裝到對方的身體上。但是這起手術,是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社長覺得更像「身體移植手術」。用手術操刀者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的話來說,這只是換頭術臨床前的模型設計,距真正的換頭術還有距離。

人類對「換頭」的探索由來已久。近來最高調的倡導者,是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塞爾吉奧·卡納維羅(Sergio Canavero)。早在2015年他就表示,2017年將進行第一次人體頭部移植手術。

在卡納維洛的描述鍾,「換頭術」包含這幾個關鍵步驟:一、對接受頭部移植手術的病人和捐贈人進行降溫處理,放慢細胞死亡的速度;二、切下他們的頭,並將主要的血管連到事先準備好的管子上;三、切斷脊髓,並儘可能保證傷口的清潔度;四、用聚乙二醇解決脊髓連接融合問題;五、縫合血管、肌肉和皮膚。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卡納維羅從2014年就開始尋找全球的合作者,通過論文檢索,他發現任曉平在這一領域頗有建樹,提出合作意願。

任曉平曾參與過世界首例異體手移植手術和世界首次腦部移植的老鼠實驗。2016年初,任曉平團隊還在猴子身上進行實驗,成功進行了頭部移植手術。儘管沒有進行脊髓連接,這隻猴子術後仍存活了20小時,然後被施以安樂死。

目前最成功的活體實驗對象可以說是狗。任曉平團隊從狗的背部開始,進行脊髓全切斷,隨後立即將其融合。術後兩星期,狗能踉蹌地走路,術後兩個月開始能跑,但任曉平承認「不能完全和正常狗一樣」。

距離「換頭術」夢想成真道阻且長。但在媒體炒作的嫌疑下,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看到「換頭」這個詞,開始大肆討論其中的倫理問題,比如:會不會有窮人生孩子賣身體?李四的頭被裝上張三的身體,他還是原來的李四嗎?

社長認為,在臨床實驗還未成功的情況下,這些假設情況過於前沿了。就像任曉平自己對媒體所說的那樣,「頭部移植」手術如果在未來真的成功,將主要服務於頭部清醒,身體死亡患者、腫瘤癌症患者和多臟器衰竭患者。

但「換頭術」引發的熱烈討論,其中也包含著人類對醫學發展的美好憧憬。社長希望,有一天手術能夠在臨床上實驗成功,為真正需要的病人帶去生機。


實驗成功,標誌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又邁出關鍵一步。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並不接受這個事實!因為有點毛骨悚然。11月17日,英國《每日郵報》(Dailymail)報道了,關於義大利神經學專家Sergio Canavero在發布會上的消息。據Sergio Canavero描述,他與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在手術室歷經18個小時的努力,成功完成了人類史上首例頭部移植手術。此消息,11月19日(今天),才在國內媒體上報道。但是,很多人不相信,事件的真實性。這種質疑,恰恰說明國內同學們需要提高科學素養,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和認知。

近年來,關於人類頭部移植手術的研究信息,也有間隙報道。由於,這項生命科學項目技術涉及到倫理道德,顛覆了我們對生命的認知。在報道上,採取了保守的方式。此次,中國與義大利醫學專家完成了這項移植手術,的確夠辣眼。對於,很多第一次看到這樣信息的人,第一反應,就是接受不了,認為這是博眼球。而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國外教授一道,為此研究了已經3年。

該團隊,在今年5月成功完成了老鼠頭部移植手術。在手術完成後,老鼠存活了36個小時。這一次實驗成功,是將兩位死亡人屍做了一次移植。在過去,這些不可能發生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但是爭議很大,除了醫學層面,還有倫理與法律。其中,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弗蘭克斯坦教授稱,這樣的事,只有瘋子才會去做。有些,宗教人士稱,這是人類「魔鬼化」的開始。Sergio Canavero解釋稱,這是醫療科研的探索,有其未來的潛在價值,比如延長壽命等。其中,任曉平在接受採訪時說,目前對於癌症複發、先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和高位截癱等頑疾沒有治療辦法。移植健康軀體將會是一種潛在的醫療選項。

《新科學家》評論稱,就算移植成功,自己的頭顱,別人的身軀,將給病人帶去巨大的壓力。這樣的科研探索,將面臨巨大的道德爭議。其中,北京信格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振彪表示: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這個新的個體,需要知道重新定義法律條款。比如,在哲學範疇,這樣的人算「人」嗎?

鑒於當前的醫療技術條件,王岳教授認為,當前的安全性無法保障。因為,目前的成功移植,只是將頭部與身軀鏈接上。但是,如何修復神經?就現在的條件,根本無法實現。在沒有突破神經斷裂修復完善的情況下,不能誇大換頭部移植技術的成果。在不違背醫學倫理的基礎上,要想實現植物人類,還很遙遠。


最近看到不少關於義大利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成功完成換頭試驗,為世界首例人頭移植手術,於遺體成功實施移植,手術地為中國。

過程為任曉平負責的小組所進行,去年他成功把猴子的頭嫁接另一隻猴子身體。考慮道德,僅讓猴子活二十小時。之後卡納瓦羅教授稱很快就會申請進行人類試驗。

手術在一個中國人遺體進行的,手術長達18小時。

先要把拿來移植頭、身體冷卻於零下十二至十五攝氏度左右。讓細胞可以有更好活力,防止過快衰亡。在把兩個人體頸切斷,用人造血管替大血管來連接。將頸椎切斷,與另一人體連接。用「醫學膠水」把兩人肌肉、血管進行縫合。全過程限在1小時內進行,連接完血管5分鐘內給大腦供血。最後,將切斷脊椎、血管、神經進行接駁。手術越快完成成功機率也更高。

術後會昏迷一周,用電擊加促神經細胞進行再生。一年裡學會走路、熟悉新軀體、甚至用之前聲音講話。

對此可能會存在一些爭議,可無疑它是個嚴肅課題、重大前沿。

任曉平表示,就現如今癌、先天肌肉萎縮、高位截癱等,還無法治癒。這種移植方法不失為有潛力治療選項。

若人換頭術成熟了,也許一些一直無法治癒的病症真的有了希望。當然科技的進步,定會有新問題出現。

除了對醫學技術發展的吃驚,還有就是觀念改變,一個人換了頭應該定義成哪個人的身份呢?在法律上不知將如何進行定義。被換頭的人,以後要怎樣面對自己的身份。存在的排斥反應,造成各種健康問題等都是引起我們所關注的。


回答分為三塊:

1、對此次屍體頭移植的評價

2、頭移植手術的技術進展

3、手術者任曉平教授與Sergio Canavero教授簡介(預警,會有比較多的技術細節)

--------------------------------------------------------------------------------------------

先上結論:這個所謂的成功非常可疑。宣稱成功不過是Canavero又一次搶頭條的行為罷了。

在動物活體換頭手術中,實驗者用腦電圖(EEG)來觀察移植後的腦活性,並研究動物行為、對刺激的反應以判斷是否手術成功。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是術後短期成活率(一般為24h)。

主流的腦死亡定義是全腦死亡,意味著腦幹活性也喪失。說手術成功了,難道手術後屍體詐屍了嗎?

任曉平教授比他的合作者Canavero教授要低調很多,他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

怎麼證明這個手術是成功的?任曉平回答:「既然學術雜誌會刊發論文,就證明手術做得有學術價值。此前沒有人提出過怎麼做,但我們提出來了,包括怎麼切,神經怎麼處理,血管和肌肉怎麼處理,在哪做,為什麼這麼做等等,這就是我們的成果。」「這個手術太重要了,我們做了原創性、始發性的研究。有人認為這會是醫學領域上的一塊里程碑。比如中樞神經再生,一直被認為是不可突破的障礙,這方面研究全世界一直停滯不前。」任曉平強調,「人類醫學史上頭移植史無前例。手術要解決如何解剖、各個組織如何修復重建、怎麼做才能保證術後功能得到最大恢復等一系列問題,我們的手術對這些方面做了一個詳細的描述和創新性的設計。」

其實答案很明顯:這次手術充其量就是一次積累手術經驗、訓練技巧的工作,能有這麼大的新聞無非是因為之前沒人(敢)做、媒體配合Canavero炒作罷了。

在這裡貼一個衛報對Canavero教授的評價:

No, there hasn』t been a human "head transplant", and there may never be

Canavero seems to have a habit of claiming barnstorming triumph based on negligible achievements, or even after making things much worse. He seems to be the neurosurgical equivalent of the UK Brexit negotiating team.卡納維羅似乎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取得微不足道的成就、甚至在事情變得更糟的時候,宣稱自己獲得了巨大的勝利。 他彷彿是神經外科屆的英國Brexit談判小組。

Brexit 談判團隊:喵喵喵?

一、技術進展:

1.1 頭移植手術的技術難點:

換頭手術在醫學上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三點:血管連接、神經連接、免疫排斥。這裡推薦一篇2016年的綜述,感興趣的可以搜來看看:The history of head transplantation: a review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in performing a safe and viable human head transplant

Canavero和任曉平在今年5月也寫了一篇頗具戰鬥性的綜述,認為實現人頭移植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做進一步的了解。From hysteria to hope: The rise of head transplantation

In conclusion, a head transplant is a scientifically sound endeavor, predicated on a carefully conceived plan that has drawn support from thousands of surgeons and othe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ll willing to contribute their expertise, and all driven by the justifiable ambition to improve on the dismal state of the art of current medicine

1.2 本次手術中的技術簡介

和其他答主想的有很大不一樣,Canavero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精確的接上所有的神經元……

(他的手術還真有點像用膠水把頭和脖子一粘)

在文章中Canavero承認完全的神經連接不可能做到,但他有著蜜汁自信。

Two observations stemming from experiments in acutely transected and fused nerves are pertinent: only a minority (10–15%) of these peripheral nerve axons actually achieved fusion, and axons reconnected blindly. These observations notwithstanding, the functional results were excellent.在神經連接過程中只有10-15%的神經發生了融合,並且這種融合是隨機的。儘管有這些情況存在,但是(其他病例里)功能恢復的結果很棒。

Canavero認為自己的HEAVEN和GEMINI技術可以解決神經連接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三個:

  • 只要10%-15%的神經連上就能保證恢復外周功能(得益於「Motor highway 2」,the cortico-truncoreticulopropriospinal pathway)
  • 不是特別極端的神經之間的錯配,在術後康復訓練的過程中,可以被中樞上游通過重新形成神經突觸來矯正(因為這種矯正被證明會發生在外周神經的融合過程中)
  • 在頭移植過程中採用碳納米管做的ultramicrotomic blade,切面平整,可以最小化神經細胞的損傷與軸突變形(axonal deformation)

翻譯一下他的思路就是:「我也不知道少神經、瞎接神經會發生什麼,但是其他病例(脊髓外傷)裡面瞎接結果很好啊,那我就找個理論模型解釋一下人家瞎接為什麼功能恢復的好,然後我又有高超的實驗設備和實驗技巧,所以我能成功」

……您開心就好了

二、醫生背景:

下面來扒一扒做手術的任曉平教授與Sergio Canavero教授。

任曉平與Sergio Canavero

1、任曉平教授(Xiaoping Ren):

1.1 手移植

任教授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後赴美路易斯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uisville)進修,進修期間他成為了美國第一例手移植團隊(The Nation"s First Hand Transplant Team)的一員。1999年,因為鞭炮事故失去左手14年的 Matthew Scott 接受了異體左手移植。術後Scott恢復了左手的溫度、壓力、痛覺感覺,並能完成簡單的手部動作(系鞋帶、鞋子、翻頁、扔棒球等)。當時預期移植的左手的活性為6個月至一年,但是在移植成功15年後的2014年Scott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左手依然具有功能。

13周年時Scott接受檢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Y7eVtcI20

時至今日,手移植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具體方法參見: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370502-overview#a10

手部移植與其他器官移植類似,患者需要終身服用抗免疫排斥藥物,這些藥物有可能導致諸如糖尿病等等繼發疾病。

除了免疫排斥意外,手部移植比較困難的問題是肌腱與神經的修復,目前最成功的案例也無法實現靈活活動手指。從手移植的神經恢復情況來看,現階段頭移植之後要想完全恢復功能幾乎沒有可能。

(但已經有比較成功的案例存在:雙手移植後彈鋼琴

1.2 小鼠頭移植

說回到任曉平教授和換頭實驗。

在2014年發表的文章中,任教授對40隻昆明鼠和40隻C57野生型鼠實行了手術,只有18隻(對)存活,並且3小時候全部死亡。手術中腦的離斷面在中腦,由供體(提供身體的老鼠)提供控制呼吸和循環系統的延髓和腦幹。因此在術後的三小時中,小鼠得以脫離呼吸機自主呼吸,並具有基本的活動能力。

老鼠頭部可以活動,有呼吸。

這篇文章中另一個亮點是使用了新型的交叉血管吻合術,手術過程中受體的頭與供體的循環系統相連。在2015年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任教授改進了這種技術,在實驗的40對小鼠中,12對存活超過24小時。

2015年的文章中採用雙頭式手術的老鼠。

1.3 猴頭移植

在做了1000多隻老鼠後,任教授把目標轉向了猴子。

2016年1月,NewScientist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Head transplant carried out on monkey, claims maverick surgeon)。Sergio Canavero 向媒體透露,任曉平和團隊完成了猴的換頭手術(Canavero同志是有多喜歡大新聞……)。手術使用了小鼠換頭鼠中同樣的循環供血技術,而並沒有嘗試連接脊髓。與老鼠的換頭手術不同,實驗控制在低於體溫的環境下(15°C,Robert White於1970年在此條件下實現第一例猴的換頭術)。Robert White的實驗中,實施換頭後的猴子在6小時到3天內相繼死去。出於道德因素,任的實驗中猴子在術後20小時均被處死。

Ren, XiaoPing, et al. "Brain protection during cephalosomatic anastomosis." Surgery 160.1 (2016): 5-10.

這次猴的換頭實驗幾乎就是White 1970年實驗的重複,要說學術價值的話……emmmmmmm……

只能說換頭實驗中,任曉平和他的合作者把小鼠中的實驗技巧應用在猴上,並進一步掌握了在手術過程中保護供體腦活性的方法。但是這裡並沒有解決神經連接的問題,同時由於動物存活時間短,免疫排斥問題也沒有解決。

從公開的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到,相比於合作者Sergio Canavero,任教授屬於悶聲發大財的類型。但是中國政府與學界的相對溫和的態度,使得後續一系列進展均在中國完成。2015年任教授接受新華網訪談的時候表示,課題獲得了約1000萬人民幣的研究經費。這1000萬資金包括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哈醫大附屬二院的、本人申請的課題資金、國家自研資金和哈爾濱市政府投入的資金。不知道Sergio Canavero的高調會不會導致中國政府日後的支持產生變化。

2、Sergio Canavero

2.1 簡介

Sergio Canavero 的形象一直是「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式的,同樣的稱號任曉平也「獲得」過,但比起低調的任,Canavero似乎與小說中的 Dr. Frankenstein 更為接近。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Canavero表示,Mary Shelley 的這部小說是一種科學的鼓舞(scientifc inspiration),使他相信自己能完成世界上第一例人體全身移植。(A surgeon aiming to do the first human head transplant says "Frankenstein" predicted a crucial part of the surgery)

Frankenstein 與 Canavero

20世紀80年代,從都靈大學(University of Turin)畢業後的Canavero成為了都靈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Turin)的一名神經外科醫生。Canavero並不甘於成為一個普通的醫生,他在醫學雜誌上發表有關換頭手術的學術論文,在利馬索爾(Limassol)和維羅納(Verona)進行TED演講,頻頻登上媒體頭條,成為「學術明星」。他的研究和所作所為給醫院帶來了很大壓力,宗教界和醫學界對Canavero展開了猛烈的批評。最終在2014年,Canavero和工作了22年的醫院解除了勞動合同。("I"ll do the first human head transplant")

Canavero的TED演講「Head Transplantation: The Future Is Now」

2.2 學術貢獻

相比於Canavero的豪言壯語,他的學術貢獻就顯得沒那麼閃耀了。不知道是不是由於實驗條件限制,2014年離開都靈醫院後,他的文章多與任曉平合署。

(也許是這個義大利人自己藏著重大的醫學成果沒有發表呢……)

2013年,在任曉平進行小鼠換頭的同時,Canavero發表了他的換頭手術方法「HEAVEN」(Head Anastomosis Venture)。在他的方法中,一種名為「GEMINI」的技術被用於解決神經連接的問題。不同於外傷導致的脊髓受損後的修復手術,GEMINI針對的是急性橫斷的脊髓(acutely transected spinal cords)。Canavero認為這種狀態下的脊髓可以利用腦中的備用通路「the cortico-truncoreticulopropriospinal pathway」。在這一通路中,受損的皮質脊髓神經可以通過脊髓固有束(PNs)作為橋樑,形成新的連接,恢復神經的功能。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通路的功能僅僅在動物實驗中獲得證實,人與動物的脊髓結構、神經元再生活性都有較大差別,因此該模型是否能在人上應用仍屬未知。

「融合」斷裂的神經就像接電線一樣

好比用膠水修補斷裂的筷子(???),在接合神經的過程中也需要使用各種「融合劑(Fusogen)」。細胞生物學中,常使用聚乙二醇(PEG)與電刺激促使兩細胞融合。

先前的實驗(Borgens,2004、2012)中,研究者在狗和豚鼠(Guinea pig,感謝評論區指正)上用PEG實現了脊髓神經修復,因此Canavero認為在人上應用PEG也能夠實現目的。2017年任曉平和Canavero又進行了進一步實驗,9隻脊柱橫斷的小鼠中,5隻在使用PEG後恢復了獨立運動的能力,其中2隻表現的與正常老鼠無異。

在2016年Canavero與任曉平合作發表了另一篇文章,指出電刺激也可以被作為一種刺激神經元融合的手段。長期以來,一種叫做SCS(Spinal cord stimulation)的方法被用於緩解疼痛。植入身體的小放電裝置發出微小電流,刺激脊髓,影響疼痛信號的傳播。

SCS圖示

綜合之前的臨床應用與動物實驗,Canavero和任曉平認為,除了緩解疼痛,SCS還能被用來刺激受損的脊髓神經恢復活性(rehabilitation)。但是這篇文章仍然存在問題:臨床實驗中的人脊髓損傷並不是換頭手術中會發生的急性橫斷(acutely transected spinal cords),電刺激是否會有效依然無法判斷。

Canavero還考慮到了頭移植術後的神經疼痛問題,他給出的解決辦法是:破壞部分感覺神經……並且他還認為在高超的實驗設備與技巧下,這種手術不會誤傷旁邊的神經……(你開心就好了,反正也沒人享受過這種手術)

聽說你的實驗技巧比我還高超?---韓春雨

今年5月Canavero很自信地寫了一篇文章闡述頭移植手術的前景:From hysteria to hope: The rise of head transplantation,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閱讀。(Ren, Xiaoping, and Sergio Canavero. "From hysteria to hope: The rise of head transplant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41 (2017): 203-204.)

綜上,從公開發表的文章來看,頭移植「HEAVEN」技術更多的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次屍體換頭手術只不過給他提供了一些手術技術上的提升,對頭移植中關鍵問題的解決並沒有什麼幫助。


在美國的科幻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身懷絕技之人,將一人的頭顱換到另一個身上,實現復活目的。看起來極具荒誕性。這種換頭故事,自然不是西方的獨創,在清代文人蒲松林《聊齋志異·陸判》一節中也記載了類似的故事。路判為主人公朱爾旦換心,讓他擁有超人的聰明才智,得以仕途高進。隨後又讓陸判為其妻子換頭,變得貌美如花。故事以歡喜收尾,無形中卻給人一種恐怖如斯之感。

前段時間英國報道稱,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宣布,人類歷史上第一例頭部移植手術在遺體上成功了。此報道一出,真是百味呈雜。

這項換頭手術在中國哈爾濱成功實現,另一主力便是中國的任曉平及其團隊。這次實驗毫無疑問引起了世界人們的關注。在此前這支團隊已經成功的將一個小白鼠的腦袋大移植到另一隻鼠的身上,不過這隻換頭鼠在36小時後便死亡了。

此次的實驗由動物轉移到了人體身上,難度也隨之增大。這項實驗需要保證器官的完整、以及實驗之前對身體部位溫度的調節。據手術了解,大腦需要被冷凍到12~15℃,並將被切斷的脊髓重新連接在一起。但此次實驗中確實成功了。

可能有些人看到實驗成功的消息,心中不禁興奮起來,覺得人類史上的最厲害的頭部移植手術有望了,人類壽命能得到進一步延伸。

懷著這樣的想法是人之常情。況且任曉平也說了「目前對於癌症複發、先天脊髓肌肉萎縮症和高位截癱等頑疾滅有治療辦法。移植健康軀體將會是一種潛在的醫療選項。」

但是,我們得知道,現今的頭部移植是在遺體上進行的,若是在活人身上實驗的,效果還未確定,而且將他人之頭移植到另一具身體上所產生的排異反應是否可以能讓人們得以永久存活?連接斷裂脊髓神經,現在的醫療技術是否能支持?都是實驗中必須思考清楚的問題。

假設此次人類頭部移植真的成功了,此人到底是什麼身份?社會、法律、道德又該給這人什麼身份?可以說,這項技術就是一道考驗,對社會、對道德、對法律,甚至對家庭。

總而言之,頭部移植並非我們眼睛看到那般簡單,任何一項醫學上的巨大進步都會引起一系列地連鎖反應,這些後果才是我們應該真正看到的。

備孕、濕氣重、腎虛、減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肝病、皮膚病等等,怎麼調理最有效?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文章最上方的 紅色「關注」按鈕 關注我們!

康愛多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趣味的健康知識,幫您識破健康謠言,走出用藥誤區!

更多健康資訊,也可點擊下方「了解更多」進行查看。


日前國內多家媒體援引英國《每日郵報》消息稱,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實施,手術地點在中國哈爾濱。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主導了這次手術。今天網上任曉平教授通過直播也對此事進行了證實。任曉平表示:手術一共進行了18個小時。這個項目是去年11月底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一間解剖實驗室進行的,由他和團隊共5人參與,自己是主刀者。整個過程在兩具男性屍體上進行,持續約18小時。這兩具屍體是捐贈者供給醫學院校研究使用的。「我們做的是一例人類頭移植外科手術模型,而非外界所講的『遺體換頭術』。」任曉平解釋說,我們進行的是一次醫學實驗,或者叫科學研究。這是一例沒有參照物的研究,如何設計沒有先例。

1、任曉平背景

1996年,在哈爾濱市第一醫院工作的任曉平。後應邀赴世界著名的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克拉納特手顯微外科中心」進行臨床研修,師從美國著名手外科專家克拉納特教授,從事手外科疾病的診療及科研工作近五年。

2012 年他以特聘教授,外國專家名義引進回母校從事臨床、教學與科研工作。

2、換頭術需要面對的難點

首先是缺血器官的損傷,傳統的器官移植我們都會在有效的時間內儘快接上,心臟、腎臟等

器官如果保存好了,幾個小時內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手部兩三天都有存活的。但頭部在室溫情況下超過4 分鐘,就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第二個難點是免疫排斥反應的問題,所有器官移植必須面對的問題,這裡就不過多贅述。

第三點就是中樞神經的連接和修復,這也是重中之重。正如國際神經修復學會創始主席黃紅雲也曾表示,頭移植術最核心的難點是延髓和脊髓的解剖結構和功能性連接。換頭術相當於顱頸交界區脊髓完全橫斷性損傷,而完全橫斷性脊髓損傷後,損傷段以下神經功能喪失的直接原因,是上下行傳導束的軸突傳導功能連接中斷。對於高等(如人類)哺乳動物,切斷後的軸突也許可以做到瘢痕組織物理連接,但靠黏合劑是無法讓已損傷的上下端軸突結構連接並恢復功能的。這是因為:軸突一旦被切斷後即刻形成潰退,而軸突的重新連接是軸突再生的過程。

3、換頭術面對的倫理爭議

爭議一:手術風險大,不成功就是「謀殺」!很多相關領域專家認為換頭術是百分之百失敗的手術,換頭術太超前,現階段活體上暫時沒有可能成功。

爭議二:「換頭」後如何區分頭和身體?頭接上後,如何去區分頭和身體的歸屬,臨床上暫時還沒有這樣的案例。

爭議三:倫理學是否正在阻礙科學發展?從歷史上來看,任何科學技術的發展都要經歷這樣一個由質疑、爭論變為實際的過程。美國學者懷特就因為各種倫理學糾纏最終放棄對換頭術的研究。

更多健康資訊,請關注張之瀛大夫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應是驚訝!這個題目的震撼性不亞於一顆原子彈。於是,馬上去查看了相關報道。

才發現是虛驚一場,換頭手術成功?這種宣傳太自大了。

看看新聞說了些什麼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7日報道,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中國由他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

注意,參加的專家用了「可能」,報道稱目前他們可能已經成功找到了頭顱移植手術中重新連接脊椎、神經、血管的方式,這次手術共花費了18小時時間。

新聞中提到的任曉平教授,注意這張照片是很久以前的,並不是此次試驗的照片。任曉平教授還沒有對此事發表聲明。

這個可能很重要,其實後面才是實驗的確切的描述

這次實驗,是試驗重新連接頭頸部脊椎、神經、血管的方法。

但由於在屍體上做的,所以是否成功其實並沒有定論。

真人移植還有多遠?

這個過程會相當漫長,首先法律的界限,還有倫理的束縛,當然技術的難度也非常大。

科技走的太遠,也許創造的將是魔鬼。有些事看著是限制,也許是需要遵守的界限。


感謝悟空問答邀請。

近日,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韋羅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而手術地點正是中國。卡納韋羅說,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了這次手術。任曉平教授回應說,「經過長達約18小時的手術,我和團隊成功將一具屍體的頭與另一具屍體的脊椎、血管及神經接駁。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裡,有關本次頭移植相關的數據、過程和結果將在美國學術雜誌《SNI》上發表,屆時關於手術的全部詳細過程都會刊登在上面。」

這次手術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換頭顱的做法突破了人類的倫理觀念,同時這又是醫學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人體活動來自於大腦中有意識的支配,所以「換頭」後,接受者保留的是自己的頭部,意識還是自己的,並通過自己的意識來支配別人的軀體,所以必然還會面臨一系列的倫理問題。

目前,對於頭顱移植手術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避免浮躁浮誇,科學探索有意義,過度宣傳無益處。「換頭術」目前只是一種探索,距離未來真的實現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一般情況下,手術直接運用於臨床前,需要經過大量的動物活體實驗證明可行方可進行,如果將換頭術直接應用於臨床,必然存在一系列倫理問題。

以寬容的環境,包容的心態,鼓勵和激勵科技創新,讓先進的醫學技術更好的服務於人類生活。


炸裂!我這麼說吧,換頭和長生不老是兩碼事,很多的同學都擔心,當一個人年老的時候,他是不是可以移植一具新的身體,而實現永生呢。

我想有這樣擔心的人肯定不在少數,特別是那些有錢的人,但實際上答案是否定的,就我個人的理解來看,換頭恐怕並不能讓一個人永遠的活著。

主要是因為人類的大腦細胞也存在一個壽命極限,人一出生的時候,大腦的神經元神經元大約有140億個左右,這些神經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另外這些神經元不可再生,死掉一個也就少一個,而且越不動腦的人,大腦細胞死的越快,所以答案已經很明顯了,光換頭根本沒用,因為人的大腦神經元遲早會死光的,除非說人類可以幫助大腦的神經元再生,否則沒戲。

然後再來說說這個手術的問題,首先這個手術並沒有在活體的人類身上進行,而是用一具遺體來完成的,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隻能算是一次難度複雜的解剖手術。

那麼由於手術的對象是一具遺體,所以手術到底有沒有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雖然對外宣布是成功了,但我們都知道人的神經系統之複雜,遠遠超乎想像,所以除非未來能在活人的身上進行,否則一切都是未知數。

最後你覺得這麼大的項目,如果沒有國家的有關部門跟進的話,你覺得可能嗎,這個東西短期來看,可能就是一項簡單的手術罷了。

但是如果從長期的角度來說,如果一旦手術完全成為現實,那麼意義將完全不同,這種高水平,高科技,高技術的生物技術將會衍生出太多難以想像的東西,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意義根本不亞於核武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推薦閱讀:

TAG:倫理 | 世界 | 健康 | 教育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