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到底是勤奮佔主導,還是天賦佔主導?


我認為學習好既有勤奮的因素,又有天賦的因素。但是學習好主要是靠學習的勤奮。

成功是1%的天賦加99%的汗水。如果只有天資而不努力,那麼能力也不會得到發展。我們都知道傷仲永的故事。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的人要多的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後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的天資是那樣的好,卻成為平凡的人,這告訴我們後天的勤奮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上很多偉大的人的成功能證明學習好主要靠勤奮。愛因斯坦小時候被說是一個低能兒,但是他天生不服輸的精神讓他不甘於此,他以驚人的努力,成為上世紀的巨人。還有王羲之,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把整個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樣,於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做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我們身邊學習好的同學,他們都是通過學習的努力取得理想成績的。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財,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因為勤奮才脫穎而出。


學習,不是僅僅指讀書。讀書只是學習一個範疇。如果說學習就是認為是讀書,那麼首先就要自己給上一個學習課程了。理解問題就是牽扯到天賦重要還是勤奮重要。這就不多說,個人有個人的特點。學習包括無形學習和有形的學習,有實際操作的內容就是有形,沒有實際操作的內容就是無形。哲學屬於無形一類主要是思想主導,自然科學和工程類屬於有形,可以觸摸的。

嚴格來說,學習天賦和勤奮都很重要。有天賦懶惰不勤奮天賦報廢學習不到東西,只勤奮沒有天賦比如神經病一類那同樣學習不到的。所以說不探討天賦極端,只有天賦加勤奮才學習的好。


我家兒子小學一星期就周六做兩小時作業,其餘都是玩,而且上課還不認真,每學期各科在前三名,獲過市區三好學生。小升初考獲年級11個班第七名。初一每天放學回家就做二三十分鐘後就看電視,成績在班上前三名,不過初一期末是第一名。初二寄宿,每晚自習三個多鍾,幾乎科科班能拿第一第二名,成績年級前幾名。各科均好,就英語差一點,初三分在尖子班,兒子說每天做不完的作業,暫不知成績怎樣,感覺他的智商都不夠用了。讀書光勤力不行,一定要有天賦。


大部人,以勤奮佔主導。極少數人有天賦,但不勤奮也一樣一事無成。有天賦想成功,可能比別人付出的努力少點,不會是主導。

其實有很多所謂的天賦,只是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快人一步罷了。勤奮同樣能彌補。看上去有天賦的人,其實都是幹事情專註的人,長期的專註做某件事情,有更深的領悟。

就學習來說,有的同學,看似不努力能得高分,有的同學看上去很刻苦,成績依然不理想。原因就在於,所謂有天賦的人,長期專註,從沒間斷,在學習方法善於總結,事半功倍,效率高。相反,看上去很努力的同學,只是在時間上比別人長,其實效率低,有效學習時長並不佔優,處於一種假努力狀態,只知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或者是原來基礎差,現在的努力只是一種補課。

在大面積的人群中,勤奮是絕對的主流。


後天的堅持做到佔主導。

的確,我們不能排除那些天賦喜歡學習,後天也勤奮的人,但是不管有沒有天賦我們都可以通過勤奮站主導,而這樣的好處就是,我們一直在堅持的路上,甚至還能更好的發揮天賦。

過去,人們對學習的看法是,愛學習是一種優質基因,通過遺傳傳給下一代,而現在研究證明,後天的環境影響對學習的熱愛程度影響更是巨大的。

好的學習環境,給人不僅僅只是享受學習帶來的提升,更多的是能在完成一個又一個結果後,收穫這樣的獎勵反饋,加強了大腦的機制,進而更加喜歡學習。

學習雖然本身可能並不一定讓人開心,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在學習時很開。


這個要看你學的是什麼。

如果你要學習某項固定的技能,自然是熟能生巧,越做越標準。

如果你要學習的是創新與變革,自然是天賦重要。這是社會前進的助力。

社會需要高的腦力工作者,靠天賦。也需要穩定的技術勞動者,靠踏實。


推薦閱讀:

TAG:天賦 | 高效學習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