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和安妮寶貝有什麼共同之處?


首先覺得,兩人不是一個級別的。

張愛玲,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系出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父親張廷重,母親黃素瓊。

無疑,張愛是有才華的。

代表作:《沉香屑》《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秧歌》《紅樓夢魘》

最先看的是《金鎖記》,當時想了解張愛玲,買了幾本傳記和她的作品,看完《金鎖記》,整個人感覺從骨子裡透出一股冷氣來,入骨的寒。「她不時的跟母親慪氣,可她的言談舉止越來越像她母親了」。「她再年輕也不過是一棵較嫩的雪裡紅——鹽腌過的」。還有結尾,「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現在看,依然很震驚,人性的弱點,在她的筆下一一展露出來,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寫的。

文學特點:一,意象化,二:語言感官化,三:意蘊蒼涼。

除了是一個作家,張如果生在今天,也許也是一個服裝設計師,

奇裝炫人。《對照記》中有許多她奇裝異服的照片,可以了解一下。她偏愛鮮明的對照,大紅大綠,黑與白,分明。

前半生在十里洋場出盡了風頭,堪比電影明星。把人世間繁華看遍,明白了一切,晚年深居美國。

由於自小親情的缺失,張沒有感受到父愛母愛的存在,導致她缺乏安全感,內向,孤僻,高傲,不願與人交流,所以,遇到胡的張,變成了塵埃里的花,因為他懂她,可他傷了她的心。可以說,胡是張命中的劫數,遇到他,她註定要沉淪的。遇桑弧,一個棄兒,一個孤兒,在一起抱團取暖。但最終因為桑怕她「漢奸妾」的名聲,無果。再遇賴雅,以為找到了依靠,不久,賴雅因病去世,又遺棄了她。這時候,張心灰意懶,不再奢望什麼了,此後一人獨居。

細看張的一生,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是個傳奇。好了,再來說說安妮寶貝。

本名勵婕,浙江寧波人,早年是銀行櫃員,因為發表小說《告別薇安》成名於江湖,後從事寫作。。。。。。2014年6月發微博證明自己改筆名為「慶山」。

代表作:《素年錦時》《薔薇島嶼》《蓮花》

對於安妮認識不多,她的書我大部分都沒看過全,嗯,一本也沒有看全。不是很習慣稱呼她安妮,我認識她時,已是慶山了。

在書店看到過她的《告別薇安》,淺淺的看了《七月與安生》一篇,沒有看完,當時覺得很陰鬱。看到《素年錦時》里對家鄉美食的描寫,很細緻,平和了不少。她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和我們一塊成長,文風也在不斷變化。早期的棉麻布裙子,赤腳穿球鞋的女孩,逐漸平和。寫作在一點點深入,看得出,她很用心。

「小資」,好像是她的符號。曾經風頭無二的暢銷書作家,讓人為之瘋狂的名字,也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喜歡的人視為人生導師,不喜歡的人視為精神毒藥。

對於安妮,我只能說,她是一個不錯的寫手,稱不上真正的作家。記得某知友說過:她的道路不是向外的,而是徹底向內的。

二十幾歲時,寫流浪,愛,宿命。喝冰水,嚼冰塊。一段又一段的旅行。那時候,她也年輕,總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意思,後來她結婚了,有了孩子,父親離世,人生的閱歷多了幾分,作品也出現了分水嶺。不再沉迷於虛幻,變得清淡有節制。

安妮是個極度自戀的女子。早期書中的女主角棉麻布裙子,赤腳穿球鞋,披一頭海藻般頭髮,淡漠,憂鬱,有些遺世獨立,主人公大都原生家庭有缺陷等等。但她也是一個很有靈氣的女子,對於事物,描寫的細緻,她的散文隨筆比小說要好,她不是一個擅長講故事的人。並且,故事太不切實際,像存在於夢裡一般,千萬別學裡面的女子。她與大多數言情小說家不一樣,她一直在探索,一直在進步。

不同之處:1:文字價值不同,這是兩人最根本的差別。張在文壇是有一定地位和高度的,她把男女之事看的太透徹,她的小說也禁得起考驗和推敲,值得人細細的品。安妮寶貝總的來說,她的書商業價值大於文化價值,所以,她能夠成為暢銷書作家,但她的書,僅一兩本覺得不錯,寫得太虛幻,不得不承認,很文藝,從行文到書本的設計。但有些內容實在讓人覺得過於矯揉造作。但確實也影響了一代人和一些言情作家。

2:性格:張孤傲絕塵,喜獨居,愛清靜,這與她從小的生活壞境脫不開關係,家庭無溫情,所以,她一生都很寂寞。並且,表現在她的作品中,例如,《金鎖記》。安妮寶貝,關於她的細節,實在難找。因為她本人很低調,不曾公開個人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了解到的,不算多。不過可以肯定,她與張是對照面。早期作品陰鬱頹廢,太過以自我為中心,相信很多人都把她當成了那個穿棉麻布裙子,赤腳穿球鞋的憂鬱女孩子了。如果她那麼頹廢,怎麼可能還有今天呢?這只不過是她賺錢的一種手段而已。現在看來,我認為她應該屬於嚮往自然生活的人,至少從她的書中和微博上看是這樣,不希望被打擾。但並不是真正的與世隔絕。

3:個人感情生活:張:與風流的胡蘭成,導演桑弧,賴雅均無果,晚年獨居美國,不與任何人往來。安妮寶貝:嫁了一個商人,產下一女,後離婚,帶女兒旅行,讀書,感受生活。

相同之處:文筆:這是我能想到唯一相同的地方。張:華麗蒼涼。安妮:華麗頹廢。當然,那只是在她是安妮的時候,現在她已經轉型,逐漸平和。從本質上講,安妮只是一個不錯的寫手,她的書只能說是「網路文學」,也不要指望她能寫出震驚文壇的遺作。她是個邊緣人。

歡迎補充。

所以,切勿沉迷於虛幻!


張愛玲和安妮寶貝都是在中國一段時期內風靡一時的暢銷書女性作家。除了女性作家這個標籤之外,她們還有很多共同點:

首先,她們都是江南女子,上海生活是她們作品的主要承載地。雖然安妮寶貝不像張愛玲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但上海確實是她早期作品故事的發生地。比如《八月未央》。張愛玲就更不用說了,我們熟知的《半生緣》、《色戒》都有上海的場景。

其次,她們的作品離不開兩性話題,以悲劇居多,都對當時的愛情小說有著革新之處。張愛玲當年的愛情小說主要是鴛鴦蝴蝶派,但她自己的作品突破了這一窠臼,愛情的悲劇與命運的玩弄成了她作品的主要特色,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安妮寶貝的愛情小說漸漸成為情愛小說,性開始大膽的描寫,這讓恥於談性的那些傳統作家很不齒,但卻在網上風靡。

其次,她們的作品風靡一時,都留下了很多經典語句。比如張愛玲的「出名要趁早」,安妮寶貝的「幸福總是充滿了缺陷」。她們的作品都改編成電影,比如張愛玲的《傾城之戀》、安妮寶貝的《七月與安生》,且都在港台的電影節上獲過獎。

有人極端地說,安妮寶貝與張愛玲之間相差一千個張小嫻。但你不能忽視安妮寶貝對那一代青少年的影響力。你18歲時喜歡安妮寶貝的多,你34歲時又開始喜歡張愛玲。

(《鯨魚電影》編輯部 基督山伯爵 答題)

歡迎評論!歡迎轉發!


推薦閱讀:

TAG:安妮寶貝 | 張愛玲 | 文學 | 文化 | 七月與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