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民間科研力量有多厲害?
說一部著作:《天工開物》,作者叫宋應星。
這部書之所以厲害,完全就在於收錄了大量明朝民間的科研技術,上到機械,下到紡織耕種,每一樣技術都有明確記載,而且還配有精細插畫,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古代百科全書。
從《天工開物》中,我們就能一覽明朝時的科技水平,例如非常複雜的提水工具:筒車、水灘、風車等,對於當時農業的整體效率提升,可謂是異常顯著。
還有船舵、灌鋼、泥型鑄釜、失蠟鑄造等技術,其中涉及到很多力學、熱學甚至是物理學方面的知識,堪稱開人類科學應用之先河。
而在書中的《五金》篇,宋應星是世界上首位從科學的角度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另外關於鋅的冶煉方法,也是宋應星最早提出並撰寫於《天工開物》內,是有史可考的首次記載,這就表明,當時明朝民間的鋅冶煉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再說一個《作咸》篇中的頓鑽打井技術,這項技術據後世考證,比俄羅斯早300多年誕生,而全書所闡述的哲學思想,才是體現科學技術的核心所在,眾所周知,能夠推動科學發展實現質變的,除了不斷的實驗以及創新,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進步。
而宋應星在《天工開物·序》中寫道:「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大意是說,宋應星認為在大地之間,事物以千萬計,通過各種複雜神奇的變化,從而形成完美無缺的世界,而這其中的過程,恐怕不全是人力所能辦到。
這展現出宋應星對大自然心存敬畏的態度,也足以證明他已經洞悉了科學發展的基礎理論,並將這種思想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編著成一部流傳百年的《天工開物》,推廣向世界,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這才是真正厲害的地方。
畢竟技術有著各方各面的限制,但思想卻是一切進步的源泉,能夠激發人們為了創造出更高價值而努力,從而使一個民族從根本上發生巨大改變,創造出更加偉大的成就。
————————
關注作者:錢品聚,了解更多歷史文化趣聞。
謝謝。
明朝義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也說中國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清朝乾隆時來訪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則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很多人沒有衣服穿」,「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由此可見,明朝並非想像中的那麼不堪。
1.【望遠鏡】也叫千里鏡,在前近代中國應用比較廣泛,徐光啟於崇禎二年(1628)奏請裝配三架望遠鏡以測天象。崇禎皇帝親自觀看望遠鏡後,「頗為嘉嘆」。
2.【連發機關槍】趙士禎, 中國明代火器專家。正逢倭寇作亂,於是決心研製出精良的火器裝備官軍,萬曆二十五年,建議製造番鳥銃。萬曆二十六年進呈的迅雷銃只能連發五彈,至萬曆三十年經過改進的迅雷銃"戰酣連發",可以一氣發射十八彈。明朝火器專家畢懋康又發明了一種叫燧發槍。
3.【天花預防針】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徒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寧國人居多。」可以看出,在明朝就發明了種痘產生抗體,以預防天花這種可怕疾病的方法。後來傳到歐洲,為世界醫學做出很大貢獻。
4.【火爆法採礦】1596年,明朝發明火爆法採礦技術,使採礦變得簡單高效率,要知道,煤炭可是蒸汽機的主要動力來源。
5、【水雷】水雷是為明朝海軍的重要武器。1549年製造的「水底雷」,1590年製造的「水底龍王炮」。1637年明朝末年製造的「混江龍」水雷,在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時期,明朝海軍曾使用「水底雷」一舉擊沉日本一艘大型戰艦,比日俄戰爭(1903~1905)中的水雷戰早了近3個世紀。
6【導彈】「火龍出水」是反艦導彈「鼻祖」,明朝在16世紀發明的「火龍出水」是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這種火箭已經應用了火箭並聯(4個火藥筒)、串聯(兩級火箭接力)原理。它用於水戰時,可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遠堪稱「反艦導彈鼻祖」。明朝時期,政府重視民間的科研成果,大力提倡科技發展,這與後來清朝的愚民政策大相徑庭。明朝不僅在科技上自主研發了許多新型武器,在醫學上也有很多影響後世的成果,是一個科技繁榮的時代。
尤其是在武器上,明朝經過多番實驗,分別對大炮、槍支、水上魚雷、火箭進行了發明了改良。明朝時期的大炮經過改良危力提高,且更節省彈藥,堪稱世界第一。燧火槍的發明,讓槍可以連發,改變了以往需要等槍打完一發,槍筒涼了以後才能裝彈藥的尷尬局面。
而明朝時期,就有了用於海上作戰的魚雷,並在對抗倭寇時發揮了巨大作用,魚雷就是明朝時發明的。火箭的雛形也是在明朝發明的,可發射數里後解體爆炸,這些黑科技讓明朝的戰鬥力提高很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時期就有人對登月做過探索。明朝萬曆年間,有一個萬戶,叫張萬戶,他也不缺錢,但就是喜歡鑽研科學技術,對飛船的發展和登月探索做出了嘗試性的探索。他用火藥做燃料,本想推動一個像熱氣球一樣的東西帶著自己飛,沒想到,剛一起飛,只聽嘭的一生巨響,張萬戶就粉身碎骨了。他也被國際上公認為飛船探索第一人,雖然失敗了,但精神可嘉,也可以看出明朝對科技的重視程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