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清兩朝皇帝在位時只有一個年號?


原因很多,而且相互影響,最後造成了這麼一個結果吧。

先說兩個問題,1,年號是幹嘛用的?2,為什麼要改年號?

兩個問題的答案,都可以由漢武帝劉徹大大來回答。他是第一個創用年號的皇帝,即位十九年以後,他狩獵得了只祥瑞」獨腳獸白麟「,馬屁眾建議要大張旗鼓慶賀昭告天下啊,於是把這一年(公元前122年)定為元狩元年,後面的年份就叫元狩二年、三年……後來,漢武帝又把即位後至元狩之間的十八年追補了建元、元光、元朔等三個年號,每隔六年更換一個。

所以年號這玩意,第一用來數數記年,第二從創立開始就有「紀念、慶賀大事」的意義,簡單地說,可以用來刷存在感。

刷什麼存在感呢?刷皇權的存在感。

歷代皇帝改年號最常用的幾個理由:1,皇帝換人了,新皇上任必然要改年號刷版公告一下現在老大是我 2,國有大事,比如換皇后換太子了,打勝仗了,封禪了,獲祥瑞了,皇帝發展新的興趣愛好了(咦)……

有個規律是,改年號最頻繁的時候,通常是皇權最不穩定、各方勢力鬥爭最激烈的時候。比如著名玩字狂魔武則天,當女皇21年用了17個年號。公元304年,白痴晉惠帝在位十四年,這年正月年號本來是「永安」,然後司馬ABCD亂打一通,上位的改元「建武」,司馬ABCD又亂打一通,新上位的又改回」永安「,司馬ABCD繼續亂打,新上來的又改元」永興「,一年改了四次年號。這一年還廢立皇后太子N次、廢立了N個皇太弟……

隨著天朝君主專制集權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加強,後面朝代的皇帝也逐漸摸清了這種規律。宋以後,造紙術印刷術成熟,書籍成本下降,文化傳播範圍擴大,改年號付出的成本也在增加,而皇權是越來越穩固的,已經不怎麼需要用改年號這種文字遊戲來刷存在感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開了頭,不改元,後面子孫也都尊祖制下線不玩了。等全社會都習慣一帝一元而且皇帝在世時就以年號稱呼他們以後,年號回歸了用來紀年的本質用途。滿清入關,也就依著社會習慣這麼走下去了。


皇帝換年號主要是圖個好兆頭,想氣象一新,或是生變故,式與個人一時興起等有關。明清社會比較穩定,尤其清康熙帝在位期間。萬曆朝政都不想理,還費事改年號?


推薦閱讀:

TAG:明朝 | 清朝 | 明神宗 | 明世宗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