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真有致癌物黃曲霉嗎?


歡迎關注【懂茶帝】

普洱茶生產中的高溫高濕不會產生黃曲霉素;普洱茶號稱越陳越香,而在儲存的過程中,很容易污染黃曲霉毒素,引發癌症。

普洱茶生產中不會產生黃曲霉素

普洱熟茶發酵時是在高溫環境下。實際上,高溫是滅菌的,會抑制細菌活性,甚至殺死不耐高溫的細菌。高濕才會導致細菌活躍。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非常有利於黴菌類高速繁殖,而對人有益的細菌通常更喜歡人體相同的溫度。

普洱茶渥堆過程中參與的主要微生物有黑麴黴、青黴屬、酵母屬、根霉屬、灰綠麴黴、細菌類。細菌數目極少,沒有發現致病細菌。這些微生物生命活動和代謝產物是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重要因素。

高溫的環境下產生的菌對人體一般無害,高溫會殺死有害細菌。但高濕的環境下沒有高溫,通常有害菌繁殖得更快,對身體更加不利。

普洱茶儲存不當易產生黃曲霉

但是,普洱茶後期儲存不宜有高溫。通常高溫狀態下,茶葉的內源酶會受到抑制,不活躍,繼而不利於轉化。後期儲存要有適宜的溫度,25攝氏度左右最佳。

至於在普洱的後發酵及儲存的過程中是否發霉後會污染黃曲霉毒素,是需要根據儲存方式和環境而定的。

也就是說,普洱茶生產中的高溫高濕不會產生黃曲霉素;但後期儲存過程中,如果出現濕倉等問題,是會導致黃曲霉素的產生的。

不過有研究表明,黃曲霉毒素是不喜歡在普洱茶中生長的。所以普洱致癌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邀請專業人士為你答疑,歡迎關注我們哦!


喜愛喝茶的人一般都知道普洱茶--一種產自雲南的獨特黑茶。它色澤溫潤、味道醇厚,熟茶沸水沖泡後,空氣中似有暗香浮動,讓人心神愉悅。為什麼普洱的口味會如此獨特,得到那麼多茶友的青睞呢?如何辨別普洱茶的真偽優劣呢?

普洱的發酵和黴菌的作用

我們一般說的普洱熟茶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過人工發酵得到的;如不經過人工發酵則為普洱生茶(生普)。普洱茶最常見的人工發酵方式稱為"渥堆",就是在一堆曬青毛茶上洒水並用麻布覆蓋,茶堆高度1~2米左右,中心溫度可以達到40℃~60℃。茶葉的成分在溫濕度作用和天然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發生奇妙的變化,賦予了普洱熟茶特殊的色香味。

所謂的渥堆發酵,實際上就是讓普洱茶發霉。普洱茶天然攜帶各種微生物,例如黑麴黴、灰綠麴黴、青黴、根霉和酵母等。其中黑麴黴是普洱微生物中的主力,大約佔總量的80%。黑麴黴是自然界常見的導致食物腐敗的真菌,常見於水果、蔬菜、澱粉製品等。它也是極具經濟價值的工業用菌,可以發酵產生纖維素酶、蛋白酶、澱粉糖化酶、果膠酶等酶類,可用於發酵生產食用酒精、檸檬酸等食品工業產品。黑麴黴還可以直接用於食品發酵工業,比如釀造醬油和食醋。

在普洱茶的發酵和後熟過程中,黑麴黴可以將單寧轉化為沒食子酸,使口感變得更溫和;將糖類轉化為醇,進而變為酯類,使茶葉暗香浮動。同時,黑麴黴也可以發酵產生有機酸、氨基酸,產生鮮香的口感。其他黴菌也會發揮各自的作用,比如根麴黴可以分解果膠,讓茶葉軟化,使茶湯更加黏滑、醇厚。青黴可以降解纖維素,產生少量遊離糖類,賦予普洱茶甘甜的口感等。

現代發酵工業的理念也被應用於普洱茶的生產,比如用調配好比例的黑麴黴、米麴黴、酵母添加到普洱茶中,能調節各種功能性成分的含量,大大縮短髮酵時間,降低生產成本,使普洱茶的品質得到提升。

黑麴黴和黃曲霉之"爭"

2010年,廣州市疾控中心在當地茶葉市場搜集了70個普洱茶樣品,結果所有樣品均被檢出黃曲霉毒素,其中8個樣品黃曲霉毒素超標(參照穀物的限量,每公斤5微克)。此外,也檢測到另外三種真菌毒素:伏馬菌素、T-2毒素和嘔吐毒素。隨後"普洱致癌"的說法一度甚囂塵上,令消費者疑慮重重,也令商家頭疼不已。2013年的另一項調查中,從南昌某茶葉市場採集的60份普洱茶也均檢測到黃曲霉毒素,其中有7個樣品的黃曲霉毒素含量超過每公斤5微克,其他真菌毒素的檢出情況與廣州類似。

雖然黃曲霉是自然界常見黴菌,普洱茶中確實可能攜帶,但要真正產生毒素並不容易。黃曲霉產生毒素需要很多條件,比如溫濕度、營養物質,而且還需要攜帶能產生毒素的基因。而普洱茶的渥堆發酵溫度較高,不是黃曲霉喜歡的溫度,而且普洱茶的營養成分也不適合黃曲霉的"口味",因此渥堆中產生毒素的可能性很小。

另外有研究發現,黑麴黴和黃曲霉在一起的時候會產生競爭關係。在渥堆發酵的中期,黑麴黴就已經牢牢掌控主動權。它不僅能夠抑制黃曲霉的生長和產毒,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降解黃曲霉毒素。大陸和台灣一些學者試驗過,分別用能產生毒素的黃曲霉菌種故意污染曬青毛茶,然後模擬普洱茶渥堆發酵,結果發現,即使黃曲霉能夠僥倖存活,它也沒能產生毒素。

普洱黃曲霉毒素從何而來

無論普洱生茶還是熟茶,都需要儲存起來進行"陳化",也就是放在庫房裡繼續自然發酵。儲存普洱茶的倉庫分為干倉和濕倉兩種,主要差異是溫濕度和通風條件。在干倉中,普洱茶的自然發酵進程緩慢,即使歷經10~20年依然口味醇厚,這也是普洱老茶的魅力和價值所在。濕倉實際上就是提高庫房的溫濕度,促進黴菌生長,加快後熟發酵進程,有點類似文物的"做舊",但如果溫濕度控制得不好會使茶葉劣變。

不過,單純的濕倉儲存並不足以產生黃曲霉毒素,毒素產生更重要的因素是劣質原料、儲存不當和貨物混放等原因。上文所述廣州和南昌檢出黃曲霉毒素的普洱茶均為濕倉儲存的廉價普洱茶,普遍在每斤15元以下,最便宜的只有每斤4元。這樣的茶葉本身品質不佳,倉儲衛生條件更是無從談起,因此被黃曲霉毒素污染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首先要強調的是,真正品質優良的普洱茶几乎不可能出現黃曲霉毒素污染。其次,普洱茶每次用量很少,大約只有5~10克,而黃曲霉毒素也不溶於水,因此在泡茶的時候,毒素不會進入茶湯,而大家喝茶的時候一般也不會把茶葉吃下去。因此,相比大米、玉米、花生等容易被黃曲霉污染的食物,來自茶葉的黃曲霉毒素污染實在是不足為慮。

當然,黃曲霉毒素是明確的致癌物。國際上普遍認為,致癌物沒有安全的攝入量,也就是越少越好。因此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普洱茶時,一是不要選擇過於便宜的普洱茶。二是可以看一看、聞一聞,如果紙包上有水漬、茶餅明顯發霉(比如起白霜、有霉點)或味道不好就不要購買。三是沖泡的時候觀察茶湯,如果不太清亮,甚至能喝出霉味,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就別喝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鍾凱)


普洱茶,一定就含有黃曲霉素嗎?

朋友說:「過節的時候買了一點普洱茶送給老家裡的長輩為禮物,突然上網彈出一條新聞,說普洱茶含有黃曲霉素,於是提心弔膽的,不知道這個禮物還送不送了。」

現在很多新聞都是斷章取義,嘩眾取寵,利用了網友們的心裡,標題起的特別慫人驚聞,廣大網友們那都是很懶的,不願意把文章看完,看到一些關鍵詞,就自己腦補了整個劇情,所以謠言就這樣傳開了。

理論上來說,普洱茶是非常不容易感染黃曲霉素的,家裡的食物大豆,花生,玉米,都比普洱茶更容易產生黃曲霉素。

普洱茶是由微生物發酵的,微生物菌群,天然的就會排斥黃曲霉素,正常的情況下,普洱茶是不會有黃曲霉素的。

正常情況下,普洱茶發酵的主要原因是由三種物質,黑麴黴、米麴黴、酵母在他們的協同作用下,普洱茶進行發酵,並不會產生黃曲霉素,黃曲霉素的產生需要很多條件的,比如溫度,濕度,豐富的營養物質,普洱茶發酵的時候溫度挺高的,並不適合黃曲霉素生成,普洱茶當中的營養成分也不是黃曲霉素喜歡的。

花生、大米、玉米之類的食物才是同學們最喜歡的,他們的營養物質豐富,在合適的溫度濕度的情況下就會滋生黃曲霉素,因此,相對於普洱茶你因該更擔心家裡的花生。大米。玉米之類的食物產生黃曲霉素。

為了避免買到含有黃曲霉素的普洱茶,請遠離那些低價,低質的,有新聞報道,在廣州曾經查到過含有黃曲霉素的普洱茶,那是一些極為便宜的普洱茶每公斤15元以下,最便宜的4元1公斤因為價格超級便宜沒有利潤空間,為了節約成本,存儲環境特別惡劣。

雖然普洱茶很不容易感染黃曲霉素,但是不要購買到霉變變質的普洱茶,存儲過程當中也要注意防潮,萬一發霉了,千萬不要再飲用了。

作者 雲太吉小魯(joaylu)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近日,方舟子發表了一篇名為《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的文章,將普洱茶推上風口浪尖。隨後,茶企、茶農、茶科研人員、茶從業者及消費者等各路人士登場,「普洱茶致癌論戰」愈演愈烈。

方舟子說:「質量號稱很好、很貴的普洱茶在我喝來都有一股發霉的味道。」

他認為普洱茶和其他茶的製作工藝不同,屬於後發酵茶,傳統的做法是把毛茶堆在廠房裡,噴上水,任其自然發酵。在這種發酵、儲存條件下,各種有毒真菌也容易生長,所以普洱茶中容易產生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我們大家都知道,這可是比砒霜還要毒上68倍的一級致癌物。主要由黃曲霉菌產生,其他麴黴菌和青黴菌也可產生少許,這些真菌主要寄生於花生、玉米、大米、小麥等穀物及油料。1993年黃曲霉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曲霉素主要損害肝臟,表現為肝細胞核腫脹、脂肪變性、出血、壞死及膽管上皮、纖維組織增生。同時腎臟也可受損害,主要表現為腎曲小管上皮細胞變性、壞死,有管型形成。

黃曲霉素在哪種情況下最容易滋生呢?

黃曲霉素的生成有兩種途徑:一是由於收穫後貯存條件不當造成的,如貯藏溫度高、濕度大、通風透氣條件不良等;二是由於自然環境惡劣,在收穫前田間感染的,如病蟲危害、土壤貧瘠、早霜、倒伏以及生長後期氣候高溫、潮濕多雨等所有一切對作物生長不利的條件。作物的生長脅迫可以提高產黃曲霉素的真菌的田間感染率和黃曲霉素的生產量,其中害蟲對果穗的穗部損傷是多個感染源中最嚴重的一個。田間感染後的穀物在貯藏條件不當時引發菌絲體室內生長蔓延。一般來說,室內感染可以通過貯藏條件的改善進行控制,如室內溫度、濕度和通風透氣性的調節等,是人力可為的;而田間感染常受變化無常的氣候條件所影響,很難做到人為控制,往往是人力所不可為的。

黃曲霉素感染遍布世界各地,但嚴重發生的地區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為這些地區蟲害嚴重,降雨常帶來生長季節濕度過大,高溫、高濕及蟲害等造成的黃曲霉感染幾乎年年發生。

為防黃曲霉,哪些食物絕對不能吃呢?

①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的花生、核桃、瓜子、開心果;②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變質的玉米、大米、大麥、小麥、豆類;③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產的食用油。

回到剛開始的問題,普洱茶到底會不會導致黃曲霉中毒呢?

國內外科研檢測機構權威發布:普洱茶不含黃曲霉毒素,結果差異源自檢測方法不同。

2017年9月19日,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生物大數據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等學校相關科研團隊聯合宣布:普洱茶不含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數據差異源自檢驗方法的不同。

茶葉因所含蛋白質很少,在乾燥條件下不提供微生物生長的條件,受有害微生物污染產生黃曲霉毒素的風險性相對較少,但在加工過程中也同樣存在污染有害微生物的可能性。對於普洱茶等經特殊發酵工藝的茶葉品種尤其要引起警惕和重視。(既然普洱茶不會致癌,你可以放心喝了!)

回到我們的「黃曲霉素」,有人問「把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吃下去會怎麼樣呢?」

黃曲霉毒素有很多種,毒性都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

麴黴毒素中毒的癥狀一般為一過性發燒、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肝中毒癥狀,嚴重者出現暴發性肝功能衰竭、死亡。被稱為目前已知最強致癌物之一。

事實上,世界範圍內有多次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非洲的霉木薯餅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而在2004-2005年肯亞暴發了迄今史上最大規模的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千餘人,死亡125人。

所以把食物中的黃曲霉毒素控制在安全值以內,也是各國都在嚴格把關不敢鬆懈的事兒。

接下來就是你最關心的問題,「黃曲霉如此厲害,我該怎麼辦?」

首先是快速識別,黃曲霉素是很苦的,食用花生、核桃等食物時如果感覺很苦,馬上吐出來,並漱口。發霉的花生、核桃等都容易產生黃曲霉素。

其次,於黃曲霉毒素熱穩定性非常好。常規的烹調和加熱很難分解掉他們。而食用油又很容易受到污染,因此選擇生產過程嚴格把關的食用油就十分重要。

一些朋友覺得,「純天然」和「原生態」更加值得信任,但是購買「土榨油」,或者使用家用榨油機自製油的方式,其實安全隱患可不小啊。原料首先沒人把關,其次榨油設備的清洗不徹底也會導致殘留的油漬及穀物殘渣在氧化後會產生霉變。

如果已經中毒了,有沒有什麼「解藥」呢?

本品中毒無特效解毒劑,以對症、保肝等綜合治療為主。

1.徹底清除毒物

早期中毒者,可催吐、洗胃或導瀉,必要時可灌腸,以促進毒素的排出。

2.保護肝腎功能

對急性中毒者,給與大劑量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能量合劑、肝泰樂等藥物治療。

3.對症治療

解痙鎮痛、利尿、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必要時行血液透析治療。

4.抗真菌藥物的應用

如兩性黴素B,亦可選用灰黃黴素,制黴菌素等。

所以,最靠譜的辦法還是遠離「它」

1.堅果、花生、糧食等不要儲存太久。使用前打開包裝確認有無變質,如果明顯發霉,存放食品堅決不食用。

2.防止食物霉變,注意食品的保存期。

3.加工、食用食品前用水沖洗,煮熟再食用。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百科名醫 查看官方網站 國家衛計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唯一指定平台


有人說,普洱茶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黃曲霉素,他從來都不喝。 別慌!發酵不等於發霉。黃曲霉素致癌,不等於合格的普洱茶致癌。

黃曲霉素,是已知的毒性最強的黴菌毒素。 它還擁有強大的致癌力。只需1毫克/千克的劑量,相當於1噸大米中含有1粒芝麻重的黃曲霉素,人吃了,便可誘發各種臟器癌症。

得知普洱茶中可能含有黃曲霉素時,愛喝的茶友肯定很驚慌。

那麼 真相如何呢?

發酵溫度太高:黴菌根本不愛

先來看看黃曲霉素是怎麼產生的。

黃曲霉素是黃曲霉菌和寄生麴黴菌的代謝產物。它的產生,需要滿足一個重要條件:濕熱。據了解,濕度90%、溫度28~38攝氏度的環境下,最適合黃曲霉菌生長、產毒。

普洱茶又是怎麼來的?

普洱分生普洱和熟普洱。 生普洱也被稱為曬青綠茶,口感跟綠茶相似,製作工序包括鮮葉攤晾、殺青、揉捻、陽光晒乾等。這整個過程,並無適合黃曲霉生長繁殖的條件。

跟生普洱相比,熟普洱多了一步工序——增濕渥堆發酵,即在成堆的茶葉上面洒水並覆蓋上麻布,利用濕熱作用使茶葉發酵。

這濕熱的發酵過程,會長出黃曲霉菌?

並不會。 渥堆發酵時溫度較高,並非黃曲霉喜歡的溫度(28~38攝氏度),普洱的營養成分也不適合黃曲霉的口味,所以,產生黃曲霉素可能性很小。

普洱有黑麴黴:能打敗黃曲霉

發霉指的是變質變色,而發酵不等於發霉。

更別忘了,對普洱茶發酵起作用的,主要是無毒無害又無辜的黑麴黴菌。 即便有黃曲霉,根據微生物的相剋理論,黑麴黴一旦大量繁殖,就會抑制黃曲霉的生長。

一場廝殺後,那點兒微量的黃曲霉直接就被滅掉。 所以說,正規發酵的普洱茶,在加工製作中並不會產生黃曲霉,也就不會有黃素黴素。

提醒:太便宜的、有霉味的普洱茶,別買

但有些普洱茶確實被檢測出有黃曲霉素。這可能跟後續的儲存失當有關。熟普洱在渥堆發酵之後,要在倉庫里進行陳化。倉庫分干倉和濕倉。其中濕倉陳化如果控制得不好,普洱茶會霉變,滋生黃曲霉。

怎麼知道普洱茶有沒有霉變?

購買時認準大品牌、大廠家,不要選擇過於便宜的普洱茶。如果紙包上有水漬,茶餅明顯發霉(比如起白霜、有霉點)或味道不好,就不要購買。 ·沖泡時,第一泡茶湯應倒掉。如果茶湯混濁,有霉味,就別喝了。(65)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大多是在擔心普洱茶的安全問題。其實選對了茶,就完全可以放心喝。

普洱茶是不是真的有黃曲霉?

這應該是很多茶友最在意的一點。

普洱茶本身是不帶有黃曲霉素的。由正規加工廠、正規品牌加工、出售的普洱茶,是不會有黃曲霉的。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普洱茶,經過茶葉安全檢測。對茶葉的農殘、微生物、色素等指標都有非常嚴格的監控,可以放下這顆心。而針對那些批發市場的普洱茶,就要多個心眼了。

什麼樣的普洱茶會有黃曲霉?

霉變的普洱茶。批發市場上價格特別低廉的普洱茶絕對不能喝。那些幾塊錢一斤的普洱茶,原料差,加工衛生無保障,倉儲環境惡劣,大多數都是霉變的劣質產品。黃曲霉菌一般是寄生在高澱粉、高脂肪的食物上,像大米、花生這類食物就很容易霉變。其實茶葉本身也不是黃曲霉喜歡的環境,澱粉、蛋白質、脂肪含量低。無良商家為了加速陳化,在倉儲過程中人為地加大了空氣濕度,也增大了沾染麴黴毒素的可能。

為什麼說普洱茶不含黃曲霉菌?

一般黃曲霉素在空氣濕度90%、溫度28-38℃生長旺盛。毒素要在生長環境好時才會被製造出來,如果環境乾燥,孢子就不可能產生,菌絲也不會生長,甚至生長了也不一定會產毒。相對濕度低於70%的條件下,穀物的含水量在15%以下就可控制黴菌的生長。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

生茶原料是曬青毛茶,不經過渥堆。後期倉儲環境含水量約為10%,相對濕度<70%,並不利於黃曲霉生長。

熟茶的渥堆,是由茶多酚自動氧化、酶促氧化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結果。過程中有微生物參與,但是跟發霉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渥堆的過程是借微生物將茶葉中的內含物質轉化。微生物間存在競爭關係,黑麴黴菌在渥堆後期佔有絕對優勢。 假設發酵過程中真的產生了黃曲霉菌,也會在競爭關係中被消滅。

結論

黃曲霉是在不會在普洱茶正常的工藝中產生的。愛好普洱的朋友,可以放心。

選購普洱茶的時候要多加甄選。發霉的普洱茶是很容易分辨的,看外包裝棉紙是否有茶漬、霉點,香氣是否有霉味。不要購買價格特別低的普洱茶,要選擇經過權威機構的茶葉安全檢測。

最後提一點,黃曲霉毒素是脂溶性的,並不溶於水。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愛茶的朋友,大家也可以關注我的V號【小茶一叢】,我會定期整理髮布關於識茶、購茶、泡茶、品茶的經驗方法。歡迎茶友和我交流~


可笑的觀點總是在無知的人群中傳播。普洱茶發酵過程中是黑麴黴、青黴、根霉和酵母為主。而黃曲霉是需要蛋白質繁殖的,這就是為什麼花生大豆大米容易發霉。廣東的那次檢測,普洱茶黃曲霉超標是說明了在濕倉情況下的,那時候的商家為了做舊作假賺取暴利。正常規範的製作工藝和倉儲下也不會有黃曲霉菌的產生的。檢測濕倉茶這也是件好事,多少能規範下茶行業。當時全國都在大師的忽悠下喝著棺材板味的「老茶」跟著大師一起喊好茶。多少人被騙的稀里糊塗。照片是《雲南普洱茶化學》里的講茶葉發酵中的菌種變化和微生物於酶的關係,也希望大家對普洱茶多了解一下,為普洱茶正名。喝健康的茶品。


我真是無語了,宣揚誘惑的是智者,踐行誘惑的是蠢材。

2007年,30頭驢托著雲南的普洱茶到北京,吸引了足夠量的眼球。08-09年北京的馬連道市場開始瘋狂了,20萬囤積茶葉,轉眼變成60萬80萬。

再慢慢蔓延全國。都後來都達到愚蠢的程度。前幾年到寶馬4S店去,裡邊有一個賣茶女。在那裡津津有味的講解,指著手裡的普洱茶說:這是百年老樹的陳茶,裡邊的益生菌含量豐富。我喝了一口,分明有一股霉味,她告訴我,這就是益生菌,幫助消化。我勒個去!!!

一個人被市場忽悠,能愚蠢到何種程度。公認的世界上最健康的飲料是綠茶。


作為一家有態度的普洱茶茶企,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加工+倉儲正常的普洱茶沒有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主要由黃曲霉、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

黃曲霉素最喜歡藏在澱粉含量高的食物里,如玉米、土豆、花生等;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也容易滋生這種致癌黴菌,所以發霉的食物是黃曲霉素的藏身之處。換言之,茶葉中如果含有黃曲霉毒素,那麼通常是由霉變引起的。

霉變地茶葉中可能含有黃曲霉

如何選擇普洱茶產品?避免受到黃曲霉素的毒害?

茶葉霉變可能來自不恰當的生產加工環節,也可能受到儲存或運輸流通等環境中的外來污染影響,所以,要選好普洱茶、喝好普洱茶,要做到以下兩點:

1、購茶有方

商品價值與市場價格永遠呈正相關,不要貪小便宜選購低價偽劣的三無茶品,撿漏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好撿,說不定一小心就撿回來了一個禍害。選擇市場口碑與公信力較好的茶葉品牌,因為品牌茶企造假售假的風險太大,不會為小利而涉大險;另一方面,品牌的品類一般比較豐富,涵蓋不同價位的產品,消費者的選擇也比較多,且售前、售後等消費者服務水平與質量也有一定的保障。

2、存茶有道

很多茶友都喜歡儲藏普洱茶,不管是個人藏茶喜好還是奔著升值方向進行的投資行為,藏茶的歲月漫長、數量眾多,稍不注意難免受潮長霉,所以存茶要有道才能越陳越香。

發霉了的茶品要及時清理與捨棄,不要因小失大;平時儲茶要注意保持乾燥和乾淨無異味,潮濕天氣或季節要記得抽濕,還要定期檢查茶葉的儲存情況等。

普洱茶是一種健康飲品,而非藥品,大家以平常心對待即可,喜歡喝就多喝幾杯;毒素也並非洪水猛獸,生活中完全可以避免飲用受到毒黴素污染的茶葉產品,大家不必驚慌,讓愛喝茶我們的繼續喝茶,一起享受美好時光。


這個問題我支持方舟子。雖然我不齒其人!

功夫茶自古以來是盤踞在閩粵,不知什麼時間就全國到處都是談茶論道的茶客了。如果記的沒錯,大抵上隨著串串南下的同時功夫茶開始北伐,滾滾串串向南,沸騰功夫茶逆流北上,歷史就在這恍然間流轉交錯。畢竟不同於閩粵蠻荒之地,功夫茶到了帝都以後,開始幻生出許多種花樣,達到了閩粵一帶的老茶客所無法望其項背的高度。怎麼說呢,凡事有了文化的外衣,就變得溢價容易,而帝都,無疑是很有文化的。明白了這些,就應該知道方舟子這事的七七八八了。中國飲食博大精深,南北東西中,每一地域的飲食受制於環境卻又得益於環境,但縱橫來看,每一地都有一些菜肴和新鮮食材無關,但恰恰就是這些不新鮮的食材,經常讓我們食指大動。比如東北的汆白肉,比如徽派的臭鱖魚,比如潮汕的菜脯,比如懷化的酸蘿蔔,再比如廣西的酸筍,郫縣的豆瓣醬。雖然,這些食材都不新鮮,但是入口卻是很美味,說到這裡,必須要回到陳年普洱茶的話題,我想表達的是,好的陳年普洱,入口的感覺,也是和這些美味一樣的,讓你愉悅,且欣然。當然,不新鮮的食材,都是需要把握時間和溫度濕度這些要素,才能轉變為美味。一旦這些食材在演變的過程中出軌,那麼,他們就不再美味,而是自暴自棄,在奔向垃圾堆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比如,泡菜不能沾油和生水,否則就會起白,泡菜湯變得渾濁,脆生生的蘿蔔會變成稀爛。

同理,陳年普洱的轉變過程,其實也不是那麼簡單,泡菜可能會發生霉變,普洱茶也一樣會發生霉變。在我們接觸茶葉的這麼多年時間裡,霉變的茶葉接觸過不少,無一例外,所有發生霉變的茶葉,侵泡之後的茶湯,入口都有或輕或淺的霉味,不論洗茶洗幾道,這種霉味都始終存在。說到這裡,就要說最關鍵的一點,陳年普洱,一是在轉化過程中都有可能霉變,要及時通風,要注意控制濕度;二是如果喝到有霉味的茶,請毫不猶豫的扔了,如果你自己辨別不出,請找幾個味覺敏感的朋友幫你試。(講到這裡,不得不說,很多朋友真的喝不出霉味。)

話題到這裡,落到方舟子這事上,雖然我不贊同陳年普洱百分百致癌這一說法,但我個人支持方舟子把這事折騰大,也支持普洱茶行業有人或是機構來和方舟子對峙。當然,前提是拿出科學的監測數據,而不是用道德和玄學來站在喜馬拉雅的巔峰之上義正言辭的譴責方舟子先生。


推薦閱讀:

TAG:黃曲霉 | 健康 | 文化 | 美食 | 普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