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花2.8億買個瓷碗喝茶的劉益謙?


謝謝邀請:

評論劉益謙的話

我會用「那是真有錢」和「目光如炬」來形容。

2.8億,換成現金得3噸重。

從劉益謙的發家史你就可以看到他的目光如炬。從皮包店打工到開自己的小店鋪,再到計程車行業、國債以及股票都是一路穩紮穩打,破浪前行。

其實,在過去的5-10年中,藝術品在文化產業投資中的表現都超過了金融資產、股票和房地產,全球股市年平均回報率為13.4%,房地產平均回報率為6.5%(在近年的中國房市,投資房地產收益不正常地成倍增長。僥倖和高風險同樣令人擔心受怕。實質已成為變相賭博!)而藝術品的年平均回報率達到26.6%是其中最高的。

而且,文物收藏品作為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種歷史文化、民族精神的特殊載體,它的能量相當巨大。故宮門票60元卻年收入百億,你能想像如果國寶「傳國玉璽」在你手中,你一年光收門票錢都得數到手抽筋。


謝邀。

說起土豪,我們會聯想到 一無所有王建林,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是馬雲,名下無房潘石屹, 不知妻美劉強東。

01

不過,相比於這些謙虛的土豪,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可就低調多了。他就是出租司機劉益謙,為什麼在劉益謙前面要加一個出租司機的名號?因為他從一個出租司機到現在只用半年就能賺300億,經歷了太多太多。

劉益謙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上世紀60年代,劉益謙出生在上海閘北。那個時候,閘北被上海人叫做下只角,也就是窮人的聚集地。不過,這並沒有給童年的劉益謙造成什麼壓力。他從小就非常調皮,五年級沒怎麼上過課,經常打架,直到初二的時候,直接退了學進入社會。

02

在離開學校後,劉益謙找到了自己的舅舅,希望能在舅舅開的皮包店打工。這段時間,劉益謙工作努力,並且小小年紀就提出了分段包工模式。把舅舅的皮包分給周圍的鄰居們去加工,一下子提高了皮包的生產效率。這也讓舅舅對他刮目相看。於是,從那時候開始,沒怎麼讀過書、還算個半文盲的劉益謙就開始了自己的經商之路。

到了八十年代,劉益謙覺得自己在舅舅手下雖然乾的得心應手,但畢竟只是個幫工,他想自己闖出一番天地。那時的上海,正在高速發展著。20歲的劉益謙被巨大的百貨商業模式吸引,在豫園商場租下了一個小店鋪,開始做起百貨生意。不過,雖然經營良好,但總是外出進貨回上海的劉益謙發現在車站往往計程車很少。

於是這就促使了劉益謙做一名出租司機,在現在看來,出租司機和百貨店老闆,大家可能想都不想去選擇後者,不過80年代中期的上海,計程車還是個新鮮玩意兒。

03

所以,1984年,劉益謙咬牙拿出了600塊錢,考了駕照。劉益謙後來說,他是當時上海最早自己出錢考駕駛證的。84年,劉益謙租了兩輛車,和哥哥一起做上了計程車生意。由於當時計程車市場供不應求,所以短短兩年時間,劉益謙就賺到了八萬塊錢。但是,他並沒有因此停滯不前。

1988年,劉益謙在拉活的時候接到了一個北京的乘客,這名乘客不起眼的一句話卻為劉益謙打開了新的市場。這個市場就是國庫券,沒想到這一倒騰,就倒騰出了中國金融市場的一段神話,之前我們說到,劉益謙開出租賺了八萬,他把這八萬塊錢都用來倒騰國債了。

僅僅一年的時間,這八萬變成了20萬。

04

在80年代100塊錢的債權只需要大約七十塊錢就能買到,並且利率十分誘人。這讓劉益謙看到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竅門,時間到了90年代,中國的股票市場也對第一批股民打開了大門。劉益謙當然沒有放過這個機會,在朋友推薦下,他一口氣買了一百股上海豫園的股票。在這之前,他只是聽朋友們簡單談過股票市場,自己對股票還沒有任何了解。

但是90年代正好趕上下海大潮,加上無數國人創業,股票市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一年之後,朋友們問起劉益謙的那支豫園股票劉益謙翻箱倒櫃才找出來,只是那時候 一股已經從最初的100塊錢漲到了1萬塊錢。

輕輕鬆鬆,一年之內劉益謙賺到了人生中第一個一百萬。就這樣,劉益謙保持著對股票和投機行業的高度敏銳性,在股票市場里一拼就是20多年。這讓他的資產也從一開始的一百多萬慢慢滾成了上億,甚至數十億。

05

其中,在93年,劉益謙還涉足了收藏市場,頻頻的大手筆也讓他在社會上備受關注。比如在2010年,劉益謙花了3億多拍下了王羲之草書《平安帖》;14年,劉益謙花了2.8億多港元拍下了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之後竟然還拿來喝茶;15年,花了10個億拍下了莫迪利安尼的側卧的裸女。這幅畫一瞬間也變成了世界上成交價第二高的藝術品。不久前,劉益謙旗下的天茂集團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僅僅半年時間,公司營業收入就達到了380多億,同比增長559.59%。

不過,在這些震驚四座的數字和備受爭議的人生背後,我們看到的,還是那個當前從閘北出來,不斷奮鬥的創業青年。

截至目前,劉益謙仍在不斷奮鬥,不斷挑戰著。


大家好,我是講堂嚴選空空,作為資深文玩從業者和愛好者,有近數十年的文玩行業經驗,有很多關於文玩的知識和資訊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享受文玩帶來的樂趣,大家鑒假估價都可以來找我。

空空只能說,真有錢啊,花2.8億買個碗來喝水,這得有多豪啊。

中國傳統的收藏中,並非所有收藏都富不過三代。收藏既是個人的愛好,也是家族的責任。中國古代的收藏,凡是大藏家,總有家族的優勢。正因為有個人的愛好與家族的責任心,才使得收藏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與歷史的傳承。器物也是文化傳承的一種方式,空空認為,站在文化傳承的角度去看。這無可厚非的,畢竟是保護文物嘛,還是很不錯的。

劉益謙買入的成化鬥彩雞缸杯,也是因為傳承的歷史清晰得到了認可,才拍出天價。作為愛好者,首先要的不是價格,而是看重的價值。所以富不過三代之說,只是表面現象,而真收藏家則關注於傳承的傳統,因此三代之上的收藏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並非少數。一個家族的延續幾百年是正常現象。這同時也是中國傳統社會優越性的體現,今天這個問題我們就討論到這裡,當然關於收藏的知識還有很多,如果有想更深入了解收藏的,可以私信我們諮詢交流。


這個問題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來回答:

一,雞缸杯的真贗問題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確到目前為止古瓷器鑒定還沒有可靠的科學方法,所以真贗問題一定要等到人類具備了科學鑒定古瓷器的能力才能知道,現在是真是假應該是未知的,只不過所有人都不會認為是仿品而已。

二,雞缸杯的價格問題

雞缸杯於2014年4月8日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以2.812億港幣成交,這個價格是高還是低都不是目前能夠確定的,要等再次拍賣時看那時候的成交情況而定。但無論如何拍賣成交價格並不是市場價格,拍賣市場和商品市場不同,商品市場基本遵循成本利潤價格體系,而拍賣市場是激發人性的劣根,成交價是多人競拍價高者得,兩個人競拍一件藏品起拍價從五萬可以拍到五百萬成交,這是常有的事,成交高也好低也罷都是周瑜打黃蓋願打願挨,只是娛樂。所以,藏者不可以把競拍成交價格做為市場參考價格。

三,關於雞缸杯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眾所周知雞缸杯的材質不是什麼貴金屬,也不是稀有材質,只是普通瓷器,其造型並沒有什麼藝術可言,畫工也十分拙劣,至於文化價值就應該聽聽背後的故事,什麼憲宗皇帝為萬貴妃專門燒造啦,什麼萬曆皇帝御前雞缸杯一對價值十萬啦等等,文化價值確實不低。而這個2.8億的雞缸杯後面的故事追來追去據說是大藏家仇炎之早年花千元港幣買的,除此之外再也沒有更早的故事了。

四,用雞缸杯喝茶問題

雞缸杯是實用器,即使在成化年間也是實用器,實用器和禮器不同,禮器是皇帝祭拜天地,祭拜祖先等使用的聖物不可與實用器等同視之。尤其在上述真贗問題以及文化價值尚不確定的前提下,2.8億的雞缸杯只不過是個瓷杯,用其喝茶人走茶也涼。


劉益謙算不上古董收藏家,甚至連愛好者都談不上,只能算是個古董商人。商人可以不喜歡和不認識古董,只知道怎麼賺錢就行了。過若干年後他的二億八收的雞缸杯也許會拍出五億,他就大賺了。而且他可以用雞缸杯仿製出成千上萬個,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真正的收藏家是真心喜愛和研究古玩,從中了解歷史和文化來尋求樂趣。收藏家所收的物件都是憑眼力在地攤或市場上撿漏而來,否則不可能擁有那麼多收藏,誰也買不起真玩藝,只有大商人才會到拍賣上去買。但是真正能賺錢的是商人,因為行業中的規則是承認拍賣過的東西和有檔案來歷的東西。所以賺錢還要靠經濟實力。起碼當今是這樣的規則。


古董拍賣,存在「炒作」,藝術品走不走俏繁華的背後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大家只能看到表面的現象。現在的拍賣行可以聲明不對藝術品的真偽和瑕疵作擔保從而免責,從而拍假、假拍,事實上不少高額的成交落槌價事後並沒有實際付款成交,當然了,自己的東西拿出去「自己人」哄抬成了高價藝術品,為的是將來,至於支付一點流拍費用又算什麼。為什麼很多拍賣行不願意公開拍賣成交實際付款的數據?不敢公開,裡面水分太多了,泡沫太多了,不是持寶人自己炒自己的藏品,就是拍賣公司和「自家人」炒作藏品,能見光嗎?

強烈建議全國人大修改《拍賣法》,將拍賣落槌價進行收稅,不管它背後有沒有實際付款,一律視為成交徵稅收,取消拍得者和送拍人姓名信息可以不公開的措施,一定要公開於眾,只有這樣才能打擊拍賣行拍假、假拍的行為。


個人懷疑這是洗錢,沒依據,只是相信一點: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然,也不排除確實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所以沒法理解這個東西為什麼能值上億。


我的碗十五呅


我得怎麼辦??


簡單點說 有錢任性 沒錢努力


推薦閱讀:

TAG:劉益謙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