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的主力是劉備還是孫權?
謝邀!赤壁之戰現在多半人會認為是孫權的功勞,像《三國演義》小說里那樣,覺得劉備兵力的已經衰落。
電視劇里,也很巧合的將整個戰役的大部分功勞記在了孫權的名下,而劉備則有點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其實這麼說有失公允。
孫權給周瑜的職務是前鋒,還說了句「若不如意,可來會孤,孤自與孟德決之」。也就是說,周瑜軍只是前鋒部隊,主力是在後面的。所以,我們能看到,東吳雖然主要將領都參與了這場戰役,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水軍,而步兵則沒有多少。
來看劉備軍的情況。劉備在新野是主動轉移的,部隊傷亡較小,但是在當陽之戰中被曹軍追及,發生了大規模戰鬥,傷亡較大,這對本來本部兵就不多的劉備軍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但是,如果就此認為劉備軍在後面的赤壁之戰中只是作壁上觀,跟在周郎後面摘桃子,則太小看劉備軍了。
要知道,此時劉備已經與劉琦會合了。劉備與劉琦會合後,合軍應該在三萬左右,否則何以是孫劉聯盟,而不是東吳直接吞併江夏,獨自與曹軍決戰?
所以,對這場戰爭的推測應該是,孫劉雙方在水戰中,東吳軍是主力,而在東吳軍火攻得手後,上岸掩殺的陸戰中,則是劉軍扮演了主力。
歡迎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哦,大家一起學習。關注谷朴說了解更多歷史小典故!劉備當陽兵敗,與孫權結成同盟,在赤壁打敗曹操,這些都是正史記載。但赤壁之戰的規模沒那麼大,曹操也沒那麼慘,因為曹操一沒丟失城池,二沒大將戰死。
孫劉聯軍的前敵統帥是周瑜,《三國志.周瑜傳》里說:「時曹公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也就是說,兩軍剛一開戰,曹操軍中爆發了傳染病,戰鬥力下降,士兵減員嚴重,就駐紮在長江北岸。
赤壁之戰後,曹操給孫權寫信:「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看來,曹操不認為自己敗得有多麼慘,如果不是自己倒霉,周瑜不可能成功。
《三國志》里,關於劉備參加赤壁之戰的記錄很少,只參加了赤壁之後圍攻江陵的戰鬥。江陵圍城戰,周瑜打了一年多,劉備打醬油幫忙。曹仁撤出江陵後,東吳軍隊佔有,後來被孫權「借」給劉備,這就是「借荊州」的由來。
劉備在赤壁前後戰爭中,出力很小,但是收穫卻是最大的。在周瑜苦戰江陵的時候,孫權親自帶兵攻擊合肥。劉備幹啥呢?他以劉琦的名義,派兵南下,將荊州的江南四郡(長沙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收歸己有。荊州以前就是劉琦家的,孫權也沒說啥。
名義上,劉琦是荊州刺史,劉備只是劉琦的下屬。不過很快,劉琦不明不白地死去,荊州成了劉備的,孫權才名正言順地要荊州。
你非得說主力,肯定是東吳啊,周瑜程普領著三萬兵,劉備當時總兵力也不到三萬吧,出兵一萬多點,江上作戰,就算全是東吳功勞,陸地尼?魏傳記載赤壁是和先主戰不利。而且,水戰,你不用吃飯?難道幾十萬人在船上生火做飯?而且,曹操說燒船自退,坑定是借口,但,火攻能損失多少?你他媽就算鑼鼓喧天的迎接黃蓋投降,也不用全軍上船吧?而且,陸戰,都沒提東吳,難道是東吳把兵給劉備讓他追殺?真他媽好人吶。周瑜打南郡,關羽絕北道,打了一年,周瑜都受傷了,之後把南郡借給劉備。赤壁前後也就是前期,東吳3w,劉備算1w,後期,收利息,東吳貌似也沒援軍,東吳2w+,劉備應該還是一萬,因為嚴格來說劉備兵力近1.5w,而且陸戰,劉備發揮的作用不比東吳那少,總得來說,赤壁功勞最大的坑定是東吳,但絕不像那些人說的全是東吳功勞。況且結盟還是你主動的,如果,你有實力自己干,還會分紅給別人?
我覺得只能說是孫劉聯軍吧,畢竟是協同作戰的勝利。首先,孫權本身並沒有參加本次戰役,而是派遣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指揮本次戰役,加起來大約三萬人馬,劉備全程參加戰役,率領人馬只有幾千人,有不到兩萬人馬在江夏。從整個赤壁之戰來看,兩軍是互相幫助協同作戰取得勝利,無法說的清誰是主力,至少歷史記載沒有講那麼清楚。
至於說有些史書記載曹操是被劉備打敗,你應該說的是三國志魏武帝紀的記載吧,曹操從荊州一路打劉備,在赤壁開始他誤以為自己戰敗都是劉備所致,但如果對比三國志中吳國人物的相關傳記以及先主傳,結合資治通鑒的相關記載,都可以看到孫吳參戰的記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曹操兵敗時可能在沒有掌握完整戰場情況下,認為自己敗給了劉備,劉備是自己的對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