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葉問是什麼樣的?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倒下,對的,站著!」

——《一代宗師》葉問

他看起來虛懷若谷,為人和善,像個教書先生,文文弱弱,在他瘦小的身體里卻蘊含著巨大能量,將「詠春」兩字推向全世界,帶領著一乾子弟,實現了中國古往今來的武術家們未能完全實現的理想。 他,就是一代宗師——葉問。

中國武術的派系,以練法本身分為內外家。內家,以形意、八卦、太極為尊,名氣遠遠超過外家;以地域分則為南北,以門戶則分為少林、武當、峨眉等派。

而南拳,正是起源於南少林。兩廣武術發達,直追滄州,其中又以佛山為最。而其中最負代表性的一個人物即為五梅師太。而她的一個女徒弟,即是鼎鼎大名的嚴詠春。傳說她偶然看到蛇鶴相爭而自創出一套拳法,經過五枚的系統加工整理,形成系統的拳法,並從此以徒弟的名字命名,即詠春拳。

之後嚴詠春將這套功夫傳給丈夫梁博儔,再傳梁桂蘭,由梁桂蘭付給佛山紅船子弟黃華寶和梁二娣,其中後者還蒙至善禪師傳授過六點半棍法。

佛山有一個醫生叫梁贊,人稱「贊先生」,素喜練武,後結織了黃、梁二人,學會了詠春的技藝,之後正式開始開館收徒,成為佛山詠春流傳的源頭,外號「詠春拳王」,其中最著名的徒弟,一為梁璧,一為「找錢華」陳華順。

「找錢華」學拳時已經39歲,等到他學成設館授徒時,已52歲。在他教拳的第六個年頭,佛山來了一個大戶人家,說要把莊園里的一個大祠堂租給他教拳。這個大戶人家出手闊綽,儼然巨富,按王家衛《一代宗師》的說法,人稱「培德里葉」,意思是整個「培德里」都是葉家的,可謂家財萬貫的名門望族。

同時,這個大戶人家還帶來一個7歲的稚童,本名葉繼問,即我們後來熟知的:葉問。

7歲的葉問成為陳華順的第十六個徒弟,也是關門弟子。但教授詠春拳的事,主要還是交由陳華順的二弟子吳仲素指導。因為將葉問納入門中的下一年,他就中風回鄉下了。

因為天生的身體素質及所受教育影響,讓葉問這麼一個文縐縐的大戶子弟去學武,本是難以想像的事,但葉問卻很喜歡這路拳法。

其一,詠春拳由女子所創,不像霸道的洪拳,大開大合,凌厲無儔,而是端莊秀氣的武藝;也不像形意拳有五行十二形,只有三套拳路:小念頭、尋橋、標指,再加一個木人樁的功能,不算複雜;也不像八卦掌繞得人暈頭轉向,標誌就是出名的「二字鉗羊馬」。這種拳法講究貼身近擊,以連消帶打對付敵人,是攻守合一的武功。

詠春拳,可謂南拳中的君子,後發先至,斯文冷靜,這樣的拳理要旨,與葉問的性格相仿,溫文爾雅,這樣更容易人拳合一,切中要旨。

但除了學武外,做為大戶人家的子弟,他還要學文,時值1917年,護法運動爆發,政局不穩,因而葉父將其送去了香港聖士提反書院。而正是在香港的三年,他碰上了他的師伯——梁璧,在其悉心指教下,他所精通的詠春,比他的二師兄所學習的更為系統完整。

等他學成回到佛山之時,儼然已成了詠春的集大成者。但身為葉家的貴公子,不可避免與各路世家子弟出入各種場合,不幸竟因此而染上一個不斷惡習——吸食鴉片。

在一群紈絝子弟的耳濡目染之下,葉問染上了煙癮,除了在煙館過過癮外,他還在此提升拳技,動過不少次武,因而在佛山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被時人稱為」詠春三雄「。

慢慢地,隨著比試的次數越來越多,葉問的名氣也直追佛山的名人——黃飛鴻。雖然電影《葉問》中上門挑釁的故事純屬虛構,但憑葉師傅當年的名氣,類似的故事也時有發生。

如果一切就此發展,葉師傅可能優哉優哉過完這一生,但好日子終究到了頭。隨著日寇鐵蹄的踏入,廣州失守,佛山淪陷,詠春拳師葉問並不能以一已之力改變什麼。40歲之前的他衣食無憂,但從這一刻起,他的生活軌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家產全被日軍奪走,而他自己,只能拖家帶口,自己去間小破屋湊合湊合。

錦衣玉食轉瞬成空,對這樣一位富家公子無疑是重大打擊,無奈之下,嬌貴的葉公子只好去教拳,而以葉師傅當時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生存。

1943年至1945年期間,在佛山富商周雨耕及周清泉父子的幫助下,葉問始在其名下花紗廠內授拳,這是他的第一次,也是在佛山的最後一次。

在電影《葉問》中,曾有著名的「一個打十個」的片斷,葉師傅行雲流水將十名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之後瀟洒而去,留下頗為拉風的一句:「我只不過是個中國人。」

當然,這是電影的誇張,但事實上確有一段故事與之相近:

在抗戰期間,確有一群日本憲兵久聞其大名,前去恭迎大駕讓其教拳。而葉問的反應,就如同梅蘭芳一樣,有君子之爭。有鬼子高手表示不服,並揚言若打敗葉問,他就得甘受驅使,一起傳授憲後武藝。雖然他不像孫祿堂、李存義等諸多前輩經歷過庚子之亂等浩劫,但在大義面前,素來低調的葉師傅向世間展示出,什麼是書生以身許國的力量,什麼是威武不屈的力量。

沉靜了這麼久,詠春拳到了該出招的時候了。在後人說的這場不到一分鐘的秒殺里,葉師傅毫無疑問是壓倒性勝出,也出盡了風頭,揚眉吐氣於一時,但他不會傻等著日本人來報復。故而在眾人掩護下,暫時離開佛山,躲了起來。而後,抗戰結束,內戰爆發,1949年葉問只身前往香港。而與妻兒一別,即成永別。雖然一直與髮妻張永成維持書信聯繫,寄送生活費,卻再也沒有見面了。

避到香港後,葉師傅的首要問題依然是生存,而生存的唯一手段依然是教拳。

得好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秘書李天培介紹,葉問得以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授拳,最初的弟子就是該會主席梁相。之後梁相競選主席失敗,授拳地點屢屢搬遷,卻也使詠春之名漸漸傳播開來。

那個時期,梁相、駱耀、徐尚田、黃淳梁較早跟隨葉問,後來成為葉問在港時期的「四大弟子,其中大師兄梁相還教出了」詠春四虎「。當時香港開館授徒的不少,像葉師傅這樣連個固定館子都沒一個卻能逐步發展壯大的門派卻也不多,究其原因:一,他功夫好,二他教得好。

功夫好自然毋庸置疑,在當時香港魚龍混雜的複雜境地下,沒點真本事也不能站穩腿根,發展壯大。教得好,是指他因材施教,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甚至用西方如力學、幾何學的知識,葉師傅學貫中西、受過高等教育,自然授徒方式也與眾不同。

另外,詠春也是一套具有科學依據的系統武學,三種拳套,木人樁法,配合黐手練習。以「寸勁「的發力方法來攻守,注重中線,朝面追形,左右兼顧、來留去送,甩手直衝等,以最短距離和時間去進攻和防守。

而葉師傅也沒藏私,悉心教導,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傑出的門徒。而其中,最出名的一個傑出門徒,叫李振藩,即後來轟動全世界的——李小龍!

對李小龍這種帶藝投師的人,葉問也不排斥,雖然武功基本上是黃淳梁代師所授,但葉問還是會親自點拔,這讓李小龍獲益良多。

長達六年的教導,李小龍在詠春門期間勤學苦練,這段時光也是他日後武藝大成的重要奠基石。此外,他還鑽研不秒其他拳法,甚至西洋拳法。此後,這位武學奇才離開香港移民美國,經歷大小比斗挑戰無數,揚威海外,所向披靡。

同時,他還製造了一連串票房神話,成為當時及未來無數人膜拜的天皇巨星和一個時代的標誌。他將「功夫」兩個字寫進了英文詞典,並在全球掀起了屬於中國功夫的狂潮。至今,仍然是無數中國人的驕傲和全世界的功夫偶像。

而葉問和李小龍的故事,也成為武術史上一段永遠的佳話。


1960年,張永成於佛山病逝,兩年後,葉准及葉正終得赴港尋父。父子相見,百感交集,而葉師傅也終於下定決心戒掉鴉片。

同年,玉面虎鄭福引導他的外甥梁挺,拜入梁相門下。過了八年,長腳虎郭強又將他介紹給,並見證他行了拜師禮。

梁挺是個活動家,極為科學地編訂了一套考試及升級機制,讓詠春有了類似段位制的等級劃分,後更成立了國際詠春總會,將詠春擴散到海內外。香港一堆明星打詠春基本找梁師傅,故而業內有句話:「詠春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傳於葉問,盛於梁挺。」

1972年,葉問於旺角通菜街安危辭世。辭世前的一個半月,他錄製了木人樁法的示範,公之於世。辭世之時,桃李滿天下,實現了自古而今無數武術家的夙願:將國術發揚光大。


他,就是那個武林中的君子,謙和內斂,一代宗師——葉問。


相信大家對葉問的了解都是來自相關的影視劇作品,其實真實的葉問並非像電影里的甄子丹那樣高大威猛,不過和《一代宗師》里的梁朝偉有些相仿。

葉問是佛山人,我們在電影里知道葉問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是培德里葉!」而當時整個培德里都是他葉家的地盤,可以想像葉問家也是十分富有。其實,葉家在當地本身就是名門望族,父輩們的運作,讓葉家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當時在佛山名下有無數房產,算是當地的首富了。

葉問身體清瘦,個字矮小只有165左右,因為從小家中條件殷實,沒受過什麼苦,形象上也很書生氣,所以剛剛說和梁朝偉有些相仿,氣質中帶有一些憂鬱。作為當時的「矮富帥」,葉問七歲師從陳華順,在他那裡學到了第一套拳「詠春拳」。

青年後的葉問,家裡人認為他還是需要學習文化知識的,於是就安排他去了香港,在香港的書院學習了三年。在香港遇見了「梁師伯」梁璧,重新系統地全面地將詠春學習了一遍。

三年後又回到佛山,一開始整日就和幾個師兄弟、富家子弟混跡,他曾經在一個好友的煙館裡抽過一段大煙,不過葉問還是早早的戒了癮。在家人的安排下去了國民政府當了一個閑差事,當時的青樓女子都是需要繳稅的——花捐稅,而葉問當時的閑差事就是收這種稅。

不久廣州淪陷,日本侵佔廣州,連同葉家的大面積家產,葉問帶著家人顛沛流離,後面的一些故事相信大家都了解,就不再一一贅述。

我是文史長河,點擊關注,分享歷史故事。


武功有多高不敢妄加評論 沒有實戰記錄或視頻。 但是葉問讓我很欽佩的是- 如果傳聞屬實的話- 首先他開放了詠春的系統 使一個拳種得以為世人知 繼而傳播海外 其次他化繁為簡 使拳術拳理更直接 也利於傳播 這兩點在他生存的時代都是突破思想的壯舉 - 一切武學成就都是智慧成就 非血氣之勇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葉問 | 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