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富豪」劉波去世,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余秋雨先生得知劉波先生在海外病逝,頗為吃驚。二十年多前,劉波先生託人聘請余先生為?傳世藏書?的掛名學術顧問,又邀請余先生參加了一次季羨林先生同意他報考博士研究生的聚會。後來就一直沒有他的消息了,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成了季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劉波先生應該還只有五十多歲,對文化很有追求,突然去世,深感惋惜。


俺難以置信, 劉波是何等聰明的人,竟無法擺平這一麻煩,並命喪東洋!讓一幫當年跟他混的小兄弟, 唏噓不已。

前面的回答, 卻由不少不是事實。

劉波是桃源人, 63年出生,家裡是株洲鐵路機務段的,沒念過大學。他的最高全日制學歷向陽村的株洲師範, 十七歲畢業到株洲鐵路第一小學教書。寫得一手很奇葩的童體字。這人極有才華,極具情緒感染力。是當年株洲無數文藝女青年的粉絲。他有一兄長, 才華更是了得, 可惜因為意外不幸亡故, 英年早逝,其兄出殯那天, 幾乎半個株洲市的文藝女青年為他帶黑紗送葬。

劉波,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人,註定會有故事,註定會成為坊間的傳說。


劉波,九十年代,本世紀初期的傳奇人物。劉波當年的名氣應該不亞於今天的馬雲或劉強東。如果當年的媒體技術有今天的發達,劉波的名氣應該蓋過許多當紅明星。理由是,劉波是少年天才。而者相貌堂堂。令人嘆息的是,這個天才觸碰了他不該觸碰的東西:金融。可以這麼說,金融可能徹底地改變人性,人性因接觸金融而扭曲。不太準確的說,金融是人性陷阱。一旦陷入那個陷阱,相當於刀山上行走。歷史告訴我們,玩金融的人,大多都是悲劇收場。甚至可以提前預測,當今呼風喚雨大傳奇人物,最終也難逃此劫。原因是,人的眼球半白半黑,而金錢銀子則是白花花的,所有的眼珠都在盯著看,一不留神滑入陷阱將萬劫不復!主要原因是誘惑力太強大,而人性則是脆弱的;人性難有知足,金錢慾望無止境。

劉波的悲慘射幕,客死他鄉留將給人們什麼樣的思考?功名利祿帶給人的只是短暫的快樂,最後還是悲哀地結束。民間有一種傳說,少年得志老來悲,紅顏薄命天註定。不經風雨歷練,大多無福消受。這種說法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太多的事例又不得不讓人相信。連續不斷成功壯年生命流失,劉波的這一生,應該是命中注定。


"文化富豪"劉波去世,可以蓋棺論定了。劉波的一生一世,可說是幸運的一生一世,幸福的一生一世,尤其是老天爺賜與劉波的聰慧絕倫的才智之外,老天爺還賜與劉波的堂堂相貌,賜與劉波享不盡的巨大財富,這足夠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叢觀古今中外,大凡是少年得志者,不管他是帝王將相也好,平民才子佳人也罷,很少有人能夠吃上好的果子,只有極少幾個不能作為代表的人士,可以例外。劉波五十多歲因病而死,當然不能逃脫這一鐵定的,千叫千靈的大魔咒。

嚴格地來講:一個五十多歲就死去的人,哪怕他是億萬富翁也遠比不上一個八九十歲還活著的,窮苦的平民百姓,所以,大器晚成可能要比少年得志,好上一個天文數字的倍數都不止。

劉波死了,他是個詐騙犯也好,是個被紅通要犯也罷,此時再也不重要了,再也沒有什麼對與錯的是是非非了。


總的來說,劉波有入世的幹勁,卻缺乏出世的覺悟。

劉波的生平簡介:

被稱為「文化第一富豪」的劉波確已於11月14日上午10時許,因心肌梗塞在東京去世,享年53歲。他因涉嫌詐騙罪,14年前東逃日本,成為紅色通輯令目標。詩人圈子裡,他是余秋雨的「閨蜜」,曾和著名演員許晴有過一段戀情。

1964年,劉波出生於湖南工業重鎮株洲。14歲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5歲出版過兩本個人詩集,而後又以湖南中醫研究院碩士生身份,進入北京大學讀博,期間曾師從國學大師季羨林。

劉波精通詩歌。20歲出頭時他寫了一首現代新詩《年輕的布爾什維克》,據說憑藉這首詩,劉波被以弱冠之齡成為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被譽文壇神童。80年代,他還擔任過湖南株洲共青團幹部,創辦了《青年詩報》。

據公開報道,畢業後的劉波下海,以鮮為人知的方式接觸文化產業後,建造起「傳媒帝國」。他的發家史肇始於90年代,恰逢海南建省設立經濟特區。他也因此,在海南留下了一段「傳奇」往事。

當時31歲的劉波創立了海南誠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其參與編製、出版的123卷本《傳世藏書》,史無前例的6.8萬元的定價引發出版界轟動。這套恢宏巨制使得海南誠成集團獲得多達數億的資產評估值,成為劉波今後走向資本市場的「通行證」。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收購武漢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後,劉波將公司更名為誠成文化。董事會成員名單上,余秋雨等文化名人被列其中。

事實上,在逃匿前,劉波的傳媒帝國就已初粗具規模。誠成文化旗下先後「擁有」《華聲視點》、《少年文摘》、《中國醫藥導刊》、《香港風情》、《東方文苑》等10多家雜誌。更有媒體稱,誠成文化鼎盛時期,劉波曾收購40多本期刊的經營權。

除此之外,他還投資證券公司、拍電影、開夜總會、做房地產、辦藥廠……與新華書店總店、陝西誠成郵政報刊發行、嶽麓書院文化教育產業等方開展合作。

引爆輿論關注的是2003年一則報道,讓劉波陷入詐騙醜聞。該報道稱,劉波涉嫌欠下40億元的貸款黑洞,以及數目不詳的擔保貸款。此後,其欠債潛逃的傳聞坊間流傳。

2003年7月,劉波東逃日本的消息,被海南警方的抓捕行動證實。1997年至1998年期間,劉波提供虛假信用證單據和證明文件,騙取中國銀行海南分行3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

劉波潛逃前,曾與許晴有過一段戀情。在一期《魯豫有約》里,許晴首次承認,「我跟劉波確實談過戀愛,他帶給我很多美好,結果真的不重要」。

說到劉波先生,就不得不說他打造的《傳世藏書》一書了。《傳世藏書》是一套囊括我國從先秦到晚清歷代重要典籍的大型叢書。精選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流名著一千餘種,門類從經書到小說,從科學到藝術及至閑適雜書,應有盡有。全書分經、史、子、集四庫,每庫又分若干部類,共計二億五千萬字、一百二十三冊,總計一萬四千印張,二十一萬一千二百頁。是繼《四庫全書》二百年來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打造《傳世藏書》的過程

儘管後來劉波在北京闖出了「文化和金融兩棲大亨」的名頭,而且和許晴演繹了一段被廣為傳誦的戀情,但當時他的確對北京這個城市一無所知。他只是憑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認為自己應該到這裡,他覺得那就是他的「宿命」。

身揣數千萬元巨款的劉波在北京一度無所事事,找不到項目投資。在一次同幾個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劉波突然想,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能不能將5000年來各門類、各學科的學術經典加以整理、甄別後集中出版呢?

被自己的想法激動得不能自已的劉波,迅速在腦海中閃過幾個念頭:一,這套叢書要有絕對的權威性,要做成真正的經典,就叫《傳世藏書》;二,必須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既要求名又能獲利。要保證叢書的權威性,自己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毛頭來做主編顯然不合適,必須找學術界公認的權威。於是,他想到了國學大師季羨林。

第一次去找季羨林,劉波被一位老大姐擋住了,並被委婉地告之老先生不可能來做這個主編。「後來季老對我們講,當他聽說劉波要編撰《傳世藏書》後,第一感覺是,這個人如果不是騙子,就是華而不實。」劉波的好友兼合作夥伴薑湯回憶說,「因為這個工程太浩大了,基本上沒有完成的可能。」

 但劉波並不死心,他一次次去找季羨林,向老人家解釋自己的初衷和誠意。最後季羨林終於被劉波的誠意打動,答應出任藏書的主編。在叢書編輯部成立的當天,劉波就將1000萬元打到了編輯部的賬上,作為項目的運營費用。

有了季羨林的支持,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更艱巨、龐雜的工作還在後頭。這時,劉波超凡的指揮和組織能力就表現出來了。他在全國範圍內找來各個學科內的專家學者2000多人,每個人負責所在領域內的一部分文獻整理,稿子出來後,再經過若干次討論審定,最後定稿。1997年,歷經3年時間,多達139卷(一說123卷)的《傳世藏書》終於編撰完成並順利出版。劉波決定印刷1萬套,市場售價每套6.8萬元。

書出來了,如何推向市場成了擺在劉波面前最主要的問題。劉波深知媒體炒作的重要性,於是一方面向社會名流和部分外國元首贈送樣書,一方面通過媒體大力報道宣傳。在營銷渠道上,劉波也大膽創新。他把代售費轉給建設銀行,由訂書者直接到建行交款,同時又平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作擔保。

《傳世藏書》當時一共銷售出去5000多套,扣除成本和給銷售商的折扣,劉波大概賺了2億多。

經此一役,劉波在京城文化界名聲大振,不僅賺足了金錢,儒商的美名更是一夜之間傳遍了大街小巷。

言歸正傳,如何評價劉波一生呢?總的來說就是有入世的幹勁,而缺乏出世的覺悟。

首先是劉波這個人。在他的身上,有著傳統文化人所具有的一切優點和缺點。他聰明,勤奮,有恆心,讀了很多書,做事講感情,戀舊,等等,這些都足以讓他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好書生。但劉波偏偏選擇了從商。

文人從商也未必是壞事,成功者也大有人在,比如張賢亮。正如余秋雨所說,學術界應該改變貧寒化、低端化的弊端,劉波的本來可以樹立起一個「儒商」的新標版,但他卻在一次巨大的成功之後心甘情願捲入了資本市場的洪流。

劉波的噩夢始於對武漢長印的收購。他過高地估計了自己對資本市場的駕馭能力,而高姿態飛行一旦脫離了現實業績的支撐,就只能變成束縛自己的透明枷鎖。我們無法指責民營資本對快速發展的渴求和因此帶來的內心騷動,但劉波的慘痛教訓再一次向人們說明「量力而行」是多麼重要。

然後是一個人的心態。劉波在編完《傳世藏書》後,向季羨林提出想讀他的博士。季羨林當時已經不再帶學生,就對他說,如果你通過正規的程序能夠考進來,我可以收你。當時已是億萬富翁的劉波,竟真的從此埋頭苦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北大,成為季老的關門弟子。那個時候他的心態是何其之好!如果能夠始終保持這份沉靜和淡薄,劉波的成就大矣。遺憾的是,面對都市的迷彩和誘惑,劉波沒能堅持到底。

商場不是一個可以意氣用事的場所,它自有其規則。在劉波誤入資本市場之後,他其實有過幾次機會全身而退(也許會有所損失,但至少不會傷及元氣),但他都一一放棄了。原因就在於他想賭一口氣,他捨不得放下那個他已經設計、堅持了很久的夢想。這讓他看起來更像一個賭徒,一個因輸紅了眼而喪失了理智的賭徒。

在誠成文化已經很艱難的時候,劉波心態開始失衡,常常喝酒到大醉。他多次去西藏,希望在那裡找到生命的真諦和起死回生的答案。

但可悲的是,這位哲學博士自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他最大問題就在於,對企業運作這樣形而下的問題,他卻一次又一次地尋找著形而上的解答……

薑湯對劉波有一個評價,覺得他是一個「智慧、可愛、充滿文化味的小兄弟」,不可能隨便割斷自己成長歷史。然而,當一個人在人生的岔路上滑得太遠,他真的還能堂堂正正、合理合法地「回來」嗎? 


「我18年前曾經的東家,當年風雲人物,昨晚還在發詩……」11月15日,作家野夫向北京時間透露,原誠成文化欠債潛逃的董事長劉波14日在日本去世。

  野夫發文遙祭稱,「他的傳奇和緋聞以及詩,都隨他十四年的流亡而去了」。湘籍作家何立偉亦透露,劉波生前偶有胃出血病症。

  隨後,北京時間記者從多處信源獲悉,劉波確已於11月14日上午10時許,因心肌梗塞在東京去世,享年53歲。

(劉波生前照片 資料圖)

  劉波曾被稱為「文化第一富豪」,因涉嫌詐騙罪,14年前東逃日本,成為紅色通輯令目標。詩人圈子裡,他是余秋雨的「閨蜜」,曾和著名演員許晴有過一段戀情。

  1964年,劉波出生於湖南工業重鎮株洲。14歲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5歲出版過兩本個人詩集,而後又以湖南中醫研究院碩士生身份,進入北京大學讀博,期間曾師從國學大師季羨林。

  劉波精通詩歌。20歲出頭時他寫了一首現代新詩《年輕的布爾什維克》,據說憑藉這首詩,劉波被以弱冠之齡成為中國作家協會的會員,被譽文壇神童。80年代,他還擔任過湖南株洲共青團幹部,創辦了《青年詩報》。

  據公開報道,畢業後的劉波下海,以鮮為人知的方式接觸文化產業後,建造起「傳媒帝國」。他的發家史肇始於90年代,恰逢海南建省設立經濟特區。他也因此,在海南留下了一段「傳奇」往事。

(劉波的詩《燈火》)

  公開資料顯示,1998年,收購武漢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後,劉波將公司更名為誠成文化。董事會成員名單上,余秋雨等文化名人被列其中。

  除此之外,他還投資證券公司、拍電影、開夜總會、做房地產、辦藥廠……與新華書店總店、陝西誠成郵政報刊發行、嶽麓書院文化教育產業等方開展合作。

(劉波在朋友圈於2017年11月14 07:09日發表的詩)


沒有緝拿歸案,可惜了,讓他多活十年了。今後應加強對紅通人員的追逃力度,尤其是外逃的高官,目前已知的有高嚴(前雲南省委書記)、楊湘洪(前溫州市鹿城區委書記),仍在逃。其中高嚴已經75歲了,查明的貪污受賄款為500萬元,當時還是九十年代,算是巨貪了,現在澳洲,不知是否還在人世。楊湘洪61歲,貪污受賄金額不明,08年帶隊去法國考察時滯留未歸。時間緊迫,國家要抓緊。


劉波(1964年—2017年),男,海南誠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裁。曾做過媒體人,從事地產、醫療保健、文化出版等領域的經營活動,參與編製出版《傳世藏書》。 2003年7月劉波出逃,涉嫌信用證詐騙。2014年12月,「國際刑警組織」對包括劉波在內的多人發布紅色通緝令。 2017年11月14日,劉波去世。另外此人還是許晴女神的男朋友。總的來說是文化大豪,是個人物。


劉波是九十年代的一位風雲人物。他相貌堂堂而且又是少年奇才。31歲的劉波創立了海南誠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其參與編製、出版的123卷本《傳世藏書》,史無前例的6.8萬元的定價引發出版界轟動。但在2003年卻陷入詐騙風波,後逃往日本,在50幾歲便去世。他的一生既有風光也有失落。

這一切的後果都歸結於對於金錢的誘惑 不守誠信。可以這麼說,錢可以改變一個人,可以讓無數人瘋狂,鋌而走險。馬克思曾說過10%的利潤可以讓人瘋狂,50%的利潤可以讓人不顧一切,100%的利潤可以讓人鋌而走險,300%的利潤可以踐踏人間一切法律。

就拿趙薇夫婦來說吧,他們做企業也是涉及的文化領域,但也並不誠信,想空手套白狼。並被判禁止進入市場。

雖然金錢的誘惑力很大,但是做人要有原則,做企業要有原則,做事業要有原則,否則也會失敗。功名利祿只會給人帶來一時的快了,但快樂是短暫的,就像劉波,就像趙薇夫婦,這是給我們社會敲響警鐘。


首先,季羨林是著名學者,不是國學大師。其次,《傳世藏書》談不上古籍整理,其價值也不能與《四庫全書》相提並論。第三,縱觀劉先生一生,少年才俊,名校讀博,開局不錯,可惜心態浮躁,東奔西跑,未能專註於一事一業,正值盛年又不幸離世,命耶運耶!最後,逝者為大,劉先生安息!


推薦閱讀:

TAG:社會 | 文化 | 東京 | 日本 | 許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