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長壽,曹操三年能統一天下嗎?
赤壁之戰是誘敵深入,曹操還不會水戰,此時冒然打孫權是戰略冒進。如果郭嘉不死,不會及時攻打東吳的。荊州襄陽乃兵家必爭之地,魚米之鄉,在荊州襄陽可囤積糧食,以戰養戰,而且荊州襄陽本地現時就可招募五十五大軍有餘,再者曹操還有八十萬大軍。東吳孫權本要投降,諸葛亮舌戰群儒才抗曹操的。如果曹操在荊州養兵待戰,以武力威懾江東,孫權自保會投降的,劉備和諸葛亮會被孫權抓住交給曹操邀功請賞。還有益州,本來腐敗現象嚴重,法正李嚴等幫派本要投降,曹操大軍一到,益州也會象投降劉備一樣投降曹操的。
如果郭嘉不死,沒有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機會。沒有諸葛亮,宛縣也不會改為南陽,也不會有襄陽南陽之爭了。
看久了頭條,慢慢發現魏粉不少。三國中曹魏最強沒啥問題,問題是強多少?魏粉認為可以輕鬆吊打蜀吳兩國。真的是這樣嗎?
漢末軍閥混戰的主戰場在北中國中原地區。人口銳減,生產力下降。曹操以及後來的曹睿時代的文獻都出現過百姓易子相食的悲慘狀況的記載。從漢末大亂到曹操初步統一北方也就二三十年時間,生產力不會在這麼短時間完全恢復。此為曹魏減分項。
相對蜀吳,地理和環境因素,戰亂較少,相對穩定,此為加分項。
小可認為,那個時代,不管魏蜀吳,均是苦苦支撐朝局。腦殘粉才會不顧時代背景妄自尊大。
謝謝相邀,我覺得即使郭嘉死不了,一直在曹操身邊也不能讓曹操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統一三國,這又不是曹操一個人玩兒的遊戲,蜀國有諸葛亮,龐統和法正,吳國有周瑜,魯肅和陸遜,郭嘉雖然是人才,但這幾個人也未必比他差,諸葛亮出了名的小心謹慎,而郭嘉卻偏向險中求勝,兵行險招,曹操身邊又不止郭嘉一個能人,以曹操的性格,未必會採納郭嘉的建議。
郭嘉對於曹操來說極為重要。我們看一看曹操的生平,他的事迹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呢?是郭嘉來到他身邊以後,到去世,曹操基本上是一路凱歌,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的北部,一直到郭嘉參與的最後一次戰爭,就是曹操征烏丸,大獲全勝,徹底消滅了袁紹家族的力量。那麼這個時候曹操志得意滿,率兵南下,打荊州,打劉表,也很順利。一直最後曹操打到江陵,又接管了劉表在江陵的艦船順江而東來到赤壁,結果怎麼樣?遭到迎頭痛擊,曹操是碰了釘子了,船燒了,人撤了,這個時候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
「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如果郭奉孝還在的話,孤怎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
郭嘉對於曹操來說確實非常重要。郭嘉來到曹操身邊後,曹操一路凱歌,伐呂布、戰袁紹、征烏丸,一切都很順利,成功地平定和統一了中國北方,這裡面郭嘉的建議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他就是那樣的無可替代嗎?未必。
很多人對郭嘉提出過質疑。
有一種說法:郭嘉應該排在荀彧 荀攸 賈詡 程昱 陳群 董昭 劉曄 鍾繇 滿寵 蔣濟這些人後面。荀彧 陳群 荀攸 董昭 程昱 這些人是謀士,但不僅僅是謀士,他們都是為國家建設和百姓民生之生計做出過貢獻的人。
戰略和戰術是有區別的,像諸葛亮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戰略家,《隆中對》可謂遠景籌劃之典範,而戰術不是諸葛亮所長。荀彧作為東漢晚期的傑出政治家和戰略家,東漢政府的尚書令,在曹操南征北討以及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都顯示出了肱骨之力,無論是治國齊家平天下,亦或是人品之忠正,為官之清廉,荀彧樣樣都不輸郭嘉。
曹操在為荀彧上表時候曰:「貴指縱之功,薄搏獲之賞。」也就是運籌帷幄調度指揮的人的功績要遠遠高於那些攻城奪地隨軍獻策之人。可見後漢書荀彧傳。隨軍作戰的時候,荀彧是曹操的副手,留守大本營的時候荀彧可總統軍士,而郭嘉一般都是附和荀彧荀攸程昱獻計,三國志關於曹操諸多謀士共同獻計的時候,郭嘉一般都排在最後,或者不見郭嘉本傳,只見於傅子等。比如荀彧的四勝四敗可見荀彧本傳,而郭嘉的十勝十敗不見於郭嘉本傳。至於官渡決戰,魏武將士無不奮力一搏,唯獨郭嘉了無消息,莫非是去打麻將了?
郭嘉善於揣測人心,說話的時候不留任何餘地,偏似於衝動,不是一個很穩健的人。郭嘉力主曹操北伐,如非運氣,曹操當死在遼東。
荀攸在曹操圍攻呂布不下,有意撤兵的時候力主曹操堅持,最終引沂、泗之水灌城,生擒呂布。官渡前哨戰,荀彧妙計頻出,先後致死顏良、文丑。官渡戰又力主曹操截殺韓猛軍隊,曹操親自焚燒烏巢的時候,正是荀攸坐鎮中軍帳。這麼多人為曹操浴血奮戰,試問郭嘉在何處?
其實在魏國的文臣當中,我比較欣賞蔣濟和陳群的。
赤壁新敗,孫權圍攻合肥甚急,蔣濟使用偽書,詐稱大軍前來救援,孫權遂解圍撤退。爾後,蔣濟和司馬懿又力主曹操打消遷都的念頭,終使關羽敗亡。曹魏立國初期,蔣濟先後從曹仁和曹休,二曹皆不聽蔣濟之言,一個兵敗,一個基本就掛了。蔣濟後來官居太尉,歷任曹操曹丕曹睿和曹芳四朝,功績卓著,可謂文武雙全。
程昱並沒有在徐州迫降關羽,關羽是無條件投降。這一戰,曹操根本就沒打,劉備遠遠望見曹操帥旗的時候,就丟下部眾投靠袁譚去了。可見三國志劉備傳。
曹操鼎盛時期總其眾不過三十萬,袁紹鼎盛時期,也就是剛剛踏平公孫瓚不可一世的時候,步騎兵不過十數萬,何來三十萬之說?可見三國志袁紹傳。
程昱是一個比較優秀和沉著的謀士,晚年卻主動交出兵權。縱觀一生,個人認為應該排在二荀令、陳群、賈詡之後,和劉曄、董昭、蔣濟、滿寵等人都屬於曹魏的一線謀士。荀彧陳群蔣濟這些人不僅僅是謀士。
因此,曹操未能統一天下,是各種原因的集合,不在於是不是失去一個郭嘉。
悟空讀歷史去吧!易中天把郭嘉捧的太高了!第一歷 三國史郭嘉不要說比諸葛亮了,就連五大謀士地位都是最低的!劉曄程煜不輸郭嘉!
第二歷史上對一國重大貢獻也只有諸葛亮,就連司馬一家都推從諸葛亮的管理制度,和軍事制度!這是晉歷史上有記載的!
第二歷史國家只有十勝十敗!還是二荀的理論基礎上改的,遠不如隆中對來的意義!
(如郭嘉長壽,曹操三年也統一不了天下,五年甚至更久一些。基本可以預想到的,一、曹操向其囑託身後事;二、司馬懿必被殺;三、東吳的選擇:(1)投降曹操;(2)孫劉聯盟繼續;(3)繼續三分鼎立。孫劉聯盟被瓦解的可能性非常大,三分天下的態勢必將演變成曹魏集團與劉備集團的對抗,假設諸葛亮也同樣延壽,從總體實力(特別是戰力)、地利人傑等方面來看,笑到最後的一定是曹操。
諸葛亮不出山,曹操就能統一天下,周瑜根本不是曹操對手,曹操教曹仁守江陵,周瑜二萬人打曹仁一千,打了一年多,曹仁主動撤退,荊州周瑜只得一郡,也是孫策留下的,劉備4.5郡,曹操1.5郡。孫劉聯軍,劉備在諸葛亮幫助下佔便宜最多,周瑜缺腦子,什麼沒分到,白出力,讓人耍了
是的。郭嘉不會讓曹操吞併劉表後繼續冒進。曹操首先沒看到勝利來得太容易的時候,失敗也來得快。瘟疫、聯合的反抗就出現了。成全了劉備和孫權。這樣的局勢曹的部下賈羽看到了,但他沒郭嘉在曹心中的力度。這件事就讓他有了。
郭嘉沒有三國演義所說的那麼牛,曹操的謀士多如牛毛,郭嘉只能算是五大謀士之一,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都排在他前面,劉曄等人也不下於他。郭終其一生的地位也不過是軍師祭酒,職位談不上多高。
不能,三國演義強化誇大了個人對戰爭政治經濟的作用,遊戲又把人物數據化,實際上三國之間的平衡被打破是靠國力互相消耗,最終整體國力最強的北方,統一中國,這大趨勢不是某一個人能短期內改變的,郭嘉再強,活著可能促進魏國的統一速度,但絕不可能縮短到三年這麼誇張,三國時代三方都有驚才絕艷的人物,郭嘉只是個謀士,並非是能碾壓所有對手的全能人物
1.郭嘉之才在於料敵機先。
2.郭嘉跟曹操的關係,如同魚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