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隨便送菊花?


菊花常見的有黃色和白色兩種,菊花的花語中含有高潔長壽懷念的意思,菊花可以用來表達對某人的懷念,但是整束的黃色或白色菊花,因為色調太過低沉,容易引起憂傷的情緒,如果要送人的話一定要添加色彩鮮艷的花朵點綴,在葬禮上採用大量的黃白色菊花,我估計一個是因為菊花的價格比較便宜,另一個就是因為在這種場合下用菊花比較貼切,(我國習俗:顏色不鮮艷的冷,淡色系的花一般都是用在喪葬等不好的事情上面),至於說看病人一定不能送菊花我倒是覺得誇大了,一般來說只要不送白色或者是盆栽的花卉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當然如果能選中病人本身就很喜歡的花卉那是最好的,如果你還能考慮到病人是否花粉過敏等其他問題當然更好了.所以說不能送病人菊花也只能說不能送白菊花給病人才對,理由是病人會覺得晦氣,然後考慮到別的地方去,誰讓我們中國的喪事是白喜事呢,對吧.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心痛!菊花這個詞,現在在某些語境里幾乎成了一個敏感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初中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授這句詩時,現在也會戰戰兢兢,生怕底下某個頑劣的學生,會忽然拿這個詞來製造粗俗。

從陶淵明的愛物,到一種惡俗的比喻,這朵可憐的花兒到底發生了什麼?

早在戰國時代,菊花就已成為文人的寵兒。大詩人屈原在其《離騷》中這樣寫道: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在屈子的筆下,菊花就是一種高貴與美麗的象徵。屈原以降,文人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頌菊」競賽。騷人墨客競相讚歎之,歌詠之,無所不用其極。特別經過東晉大詩人陶潛那支詩筆的滋養後,菊花開出了一種中國文人的精神:高潔,素雅,孤傲,柔婉。《紅樓夢》中林黛玉的那句詩說得好:「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然而,耗費了兩千多年的時間與無數詞客的筆墨才塑造起來的美麗高貴,在今天轟然坍塌。在我們這個時代,菊花成為了一種惡毒的比喻,一種黃色笑話的常用道具。曾經的「花中君子」,曾經的隱逸象徵,在網路上那毫無底線的調侃中徹底凋謝。

菊花為何從神壇摔落?很多人說,不是菊花不好看了,而是時代變了,人心變了。可是,有哪一個時代不變化?人心又豈能恆久?到底是不能拿高貴的事物開刷?還是讓每一個人擁有庸俗的權利(庸俗也應該是一種權利吧)?

我這裡沒有答案。

可是我知道,從今往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詩,再也沒有當初的神韻了。不知陶公泉下有知,會有何感想。

嗚呼,褻瀆一種經典與崇高,只需輕輕地按下滑鼠,這樣的時代有些可怕。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易安的這句詩應該還是安全的。所以,在此我給廣大的語文老師一個建議:遇到有「菊花」兩字的詩句,就將其讀成黃花吧。但是假如運氣不好,碰見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掉頭趕緊跑吧。

美國學者魯思·本尼迪克特有一本傳世巨著《菊與刀》。此書認為日本民族的性格中兼具菊花的柔婉與刀鋒的冷酷。那麼,擁有兩千餘年的「愛菊」歷史的中國人呢?我可不希望是菊花的優雅與蛆蟲的惡俗。

哎,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被毀了,下一朵會是什麼花?


在拉丁美洲,人們將菊花看作一種「妖花」,只有人死了才會送一束菊花。

可是在我們中國,菊花有很多種不同的象徵意義。

菊與梅、蘭、竹,自古就是中國文人心目中的「四君子」。菊花不僅是中國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而且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象徵意義。

一 隱士的象徵

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者也」。陶淵明《和郭主簿》:「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正是體現了他對羨慕幽靜安逸生活的嚮往。東籬下悠然採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範,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二、鬥士的象徵一改菊花隱逸者形象的,當然要數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了。「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其帶有明顯寓意和傾向性的詩作里,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請命,替天行道。

同時唐·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中: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菊花也成為戰士的代表。

三、傷感的象徵

宋·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菊花,在她筆下成了抒發情思的對象。「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用「瘦」字抒發內心對久別丈夫的感受。

四、高潔品格的象徵

菊花殘謝後一般不會凋落花瓣,不會像桃花一樣,一片一片掉下來,落英繽紛的。故詩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

故詩人一般都讚賞其凌寒的品格例如: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也有因風雨關係而散落的。宋朝有「王蘇改詩」的故事,見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說的是蘇東坡有一次去相府拜見王安石,剛好王不在,只見案上有詠菊詩,只寫下頭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看了暗自好笑,他認為菊花即使乾枯,也不會落瓣,於是他步原韻,續寫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王安石讀過蘇東坡有嘲笑之意的續句以後,覺得蘇東坡觀察不夠全面。後來二人政見不和,蘇東坡被貶滴黃州。蘇到黃州後,一天正值風雨交加,蘇與友人在菊園賞菊,親眼看到了落英繽紛,「滿地鋪金」的場面。這時才懂得了當初錯批了王安石,還是自己見識不廣。


在我還是單純的時候 菊花和梅蘭竹一起被視為高雅純潔正直長壽的象徵 現代菊花又被引申為紀念緬懷 常常出現在葬禮上 這也無可厚非的 但這就已經不太合適作為贈送的禮物了 更別提到了如今的網路文化泛濫時節 菊花早已不能直視了 你若是給親朋好友送上菊花 輕者認為你是詛咒 重者不啻於在問 大哥搞基嗎 當然如果你有心 投石問路也是極好的 哈哈哈 菊花本很美 送之要謹慎 三思三思


有沒有發覺,去植物園玩,特愛賞菊的老人居多?我從來不喜菊:不是菊有不吉之祥,是菊的品相大多醜陋。菊花雖然色艷且多彩也多姿,可是,大部分菊花品種都生的一個模樣,花辨像章魚的爪子,張牙舞爪。菊花的綠葉最茂盛時也不翠滴,它無力地托著菊花,使朵朵菊花在金秋下不能婷婷玉立,整個一副或斜頭歪腦或垂頭喪氣的。我想,如果沒有秋陽沐浴,沒有金色華景,菊花祖先基因中又沒有稟賦色彩,菊花還不如野草美麗。爾後又得知無論西方文化和東方迷信,菊花開在深秋,花期極短。一旦菊謝,示意年近尾聲,寒冬即至。賞菊最宜引人心情沮喪:憾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無意間,菊圃隱顯墳場,因為人們去墓地祭掃習慣帶上菊花悼念亡者。於我,忌諱菊花萬萬不送人,萬萬拒收菊花為禮,菊不進門。


菊花一般是祭奠逝者的,所以不可以送這樣的花。

映山紅樁的,有喜歡的朋友嗎?


我不大清楚,人們大多數都是用菊花來祭奠死人。也許是菊花開放在秋天,秋天是一個花草樹木凋零的季節,顯得比較凄涼。彷彿是在為死人祭奠。其實菊花還有別的含義,比如說翠菊,和雙瓣翠菊,它們的含義,可以是,我相信你,和關於愛情之類的也不是完全是祭奠死人的。其實在古代,菊花的含義有很多,比如說吉祥而到了現代,卻不知怎麼改變了很多很多。所以句話是可以送人的,也可以代表純潔的愛情。


推薦閱讀:

TAG:菊花茶 | 家居 | | 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