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什麼是「中鋒」、「側鋒」、「偏鋒」?


所謂「中鋒」,就是筆尖在筆畫的正中,副毫在筆畫兩側。

書法講究用筆應以中鋒為主,這樣的線條立體感強,渾厚飽滿,骨力內含。

「側鋒」是相對「中鋒」而言,筆尖偏向一側,筆肚著紙。

「側鋒」盡量不要單獨使用。如側鋒起筆,應迅速調鋒,通過提按或衄挫,將筆鋒揉入畫中,由側鋒轉為中鋒。

如果「側鋒」起筆,收筆仍為「側鋒」,一側到底,則是「偏鋒」,是病筆。「偏鋒」無力,墨色浮於紙上,線條軟弱、飄浮。

側鋒與偏鋒雖極為相似,但側鋒卧而能中,偏鋒則一偏到底。側鋒筆身挺立,偏鋒則僵卧蹲伏於紙上。側鋒方,偏鋒扁。

側鋒取妍,中鋒取勁。中鋒發筆逆入平出,側鋒發筆逆勢切入。中鋒行筆筆毫平鋪,側鋒行筆筆毫斜鋪。中鋒用轉,側鋒用折。中鋒圓,側鋒方。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中鋒

中鋒是書法最重要的基本筆法,指的是在書寫的時候,毛筆筆尖正好在所書寫筆畫的中間部分,筆尖的方向正好和筆桿行走的方向相反,筆桿基本保持垂直狀態,或者稍微傾斜,這種用筆方法也可以叫正鋒。

用中鋒書寫出來的線條兩邊的邊緣線比較平滑、流暢,筆畫的質感比較厚實,也很有力量感,它是書法的最基本的用筆方法,其它的用筆都是要在中鋒的基礎上進行,沒有了中鋒的書法作品也就稱不上是書法了,中鋒用筆在篆書里使用最為廣泛。

側鋒

側鋒是指在行筆過程中,毛筆的筆鋒有傾斜,這一用筆我們練習書法的時候也經常使用的,比如在楷書里,「點」的別名就叫「側」。點就是側鋒寫出來的,另外寫橫畫、豎畫等筆畫的時候,起筆一般都要切筆,這個切筆其實就叫側鋒。

側鋒在隸書、行書、楷書、草書中都會用到。

偏鋒

一般認偏鋒是一種筆病,屬於塗抹類的一種,它的相對面是中鋒。

但是,也有人認為偏鋒就是側鋒,是側鋒的另外一種叫法。

我們書寫的時候一般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偏鋒盡量少用或者不用。


中鋒,是指筆鋒尖部在畫中間,通常情況下,中鋒狀態是,筆鋒無論在聚攏或散開時,毛鋒尖部始終順著走過的畫線中軸。

用中鋒法書寫出來的筆跡質感圓潤,多用於篆書、隸書。如圖:

側鋒,是指筆尖在畫的某一邊緣,筆腹折彎處在與其相對的另一個邊緣。相當於筆鋒斜著行進。

用側鋒法書寫出來的筆跡形狀方整,多用於楷書、行草。如圖:

偏鋒,筆鋒狀態介乎於中鋒、側鋒之間,筆尖與筆腹靠近某一邊緣。用偏鋒書寫出來的筆畫形質渾厚……

以上是我的見解,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謝謝支持!


感謝邀請回答問題。

我是書法愛好者。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如下:

一是中鋒。也叫正鋒,運筆的主要方式。

中鋒就是指筆基本上在筆畫的中央行,也有說令筆心在點畫中行。中鋒用筆,萬毫齊力,使墨順著筆尖流下來,均勻滲透在紙上。這樣寫出來的筆畫,筆鋒中行,倆邊如界,呈現均衡。即使筆畫邊緣不甚光潔或有曲折也可表現對稱。這樣寫出的筆畫自然圓潤。給人一種力量的感覺。

起筆時,一般都是應略傾側著筆管的筆毫入紙,入紙的筆毫不要移動,然後用手腕的動作將筆管拎正使筆毫豎立,這樣運筆便是中鋒行筆。

二是偏鋒。指運筆時筆桿傾斜,筆毫尖不在點畫中央,而偏向一側,向左或向右,使筆頭、筆腰和筆根一起著紙。由於筆身在點畫的另一邊行走,筆鋒偏向一邊,這樣寫出筆畫往往都是筆畫鋒頭一邊充實而副毫一邊枯澀,一邊如刀光劍影,一邊貌如鋸齒,這種筆畫扁薄無力。不過偏鋒優勢即鋒棱出露,明快犀利,且能增加點畫的生動感。若用不好,寫出筆畫失去穩定的對稱美感,初學者應少用。

三是側鋒。介於中鋒和偏鋒之間的一種用筆方式。側包含以側取勢,古人常把點又稱為側點。因為這種起筆,一方面使筆勢的往來更加流利,另一方面比較篆法起筆快而簡便。當落筆成點時,筆鋒往往形成偏側之勢,其筆毛平鋪紙上,這種方法是側鋒。側鋒用筆一般常用在起筆時用。側鋒還有種解釋,指筆毛在點畫倆側著力不均勻的運筆方式。

側鋒和偏鋒雖有相同之處,但也有細微差別。一般偏鋒是一偏到底,而側鋒往往是筆鋒,由偏鋒轉為中鋒的過度。這就好比人走路,到達路狹所在,側身一掠而過。偏鋒用筆毫卧紙上而不能直立,側鋒用筆卻卧而能起。


中鋒,執筆端正,使筆毫中心居於筆畫正中垂直運行,運用中鋒進行運筆書寫,可產生持重,圓厚的特點。

側鋒,書寫以筆毫側面著紙,可取得妍美之藝術效果,

引申,側勢,即側鋒取勢之意。

《蕭子云十二法》:側者,取勢也。

引申,側,側是不平直,寫直豎、平橫時運筆需要側,才能有勢,如果太平直,則無勢可言。

《翰林粹言》:筆正之說,真格言也,筆正則古人筆法,皆如吾手足矣,側鋒取妍,此鍾、王不傳之秘。

偏鋒,即側,側鋒之勢也。為側鋒引申而出偏。偏正相依,取勢與持重相間。

用筆鋒之術:或曰正鋒,或曰中鋒,或曰出鋒,或曰藏鋒,或曰側鋒,或曰偏鋒。――清周星蓮《臨池管見》。筆鋒的運用,不同的運筆方式,得不同藝術效果,正鋒取勁,側鋒取妍。

建議,初學讀帖,尋用筆特點,術語為後來總結。其實最主要的用鋒,正偏之鋒(中側之鋒),現在理論上分的很細,分解解釋圖示,初學,雲霧中。且不可窠臼,取重點關鍵,不要眉毛鬍子一塊抓。


謝邀。

這個問題在下回答了很多遍。

這裡,在下願意再說明一下自己的觀點。

泥古不化,會把人板化成機械人、木頭人,沒有了血性含量,也就會害人不淺。

中鋒也好,側鋒也罷,其實現實的書寫中,並不需要刻意為之,如果一味的追求中鋒運筆,那就慘不忍睹了。儘管你寫出來的字,有人會說某某筆劃類似某某名家,但那是你寫出來的嗎?是你自己的創意書寫嗎?

邯鄲學步,誰都知道,但就是有人願意去現身說法,也就一直離不開固步自封的圈囿。

書法傳承至今,之所以百花齊放,百態千姿,就是因為書寫者擺脫了條條框框的桎梏,我手寫我心,把自家的意願通過書寫完全釋放出來,最終在書藝的百花園中佔有了寶貴的一席之地。

不信你仔細看看,認真數數,哪一篇名作不是書家們的心力而為,且基本都在微醺的狀態下,一揮而就。如果再要讓他本人按照原書按圖索驥,他也發憷,根本寫不出原汁原味兒了。

黃庭堅就說過,蘇東坡的寒食帖,假使再讓他重寫一遍,就會和原書相去甚遠,這話有史可查,閣下有興趣不妨去看看翻翻。

所以,書法創作是極為個性的事,不是對照某某名家真跡的描紅,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自由發揮你的個性才至為重要,也是書作能否寫出自家風格的關鍵所在。


中鋒是CF,側鋒是WF,偏鋒是SS,哈哈哈

中鋒是行筆時毛筆筆尖居中,字寫出來比較厚道,有骨有肉,但不容易控穩!

側鋒是筆尖居一邊,寫出來筆劃筋骨有餘,肉感不足,但外表看似乎更討喜一些,也更容易掌控一些。但,側鋒用的太多,字就光有其形少了其意,似乎沒精神沒內涵。

偏鋒這東西,是不是把筆鋒全發散行筆?我不懂,求教!


曬一曬我的作品,想知道什麼是中鋒、側鋒、偏鋒嗎?很簡單,筆尖在中間的就是中鋒,其他的看偏離軌道大小,分為側鋒、偏鋒,來吧!跟我天下第一書法家練字吧!


所謂「中鋒″″測鋒"偏鋒」;將毫分為三等份,連接筆桿處的叫「筆根".中間的叫「筆肚″.細尖處叫「筆尖″。在書寫過程中;將毛筆傾斜書寫時.往往用側鋒,此刻筆在紙面上是筆肚著紙的;而偏鋒與側鋒並沒有一定的界線,…,尤其在書寫行書和草書時.應運廣泛,互為交遞;而中鋒往往用於楷書.篆書.或行書。其行筆中「筆肚」多在筆劃中行.當起收時是微提筆使轉.或者捻管。


推薦閱讀:

TAG:書法愛好者 | 王羲之 | 趙孟頫 | 藝術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