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唐玄宗重用李林甫?
唐玄宗重用李林甫,絕對不是因為李林甫只會趨炎附勢,而是因為李林甫確實是個有能力有才幹的人。而且其能力與才幹恰恰符合唐玄宗的需求,對了皇帝的胃口。直接點數李林甫有「能力」,當然很多能力在我們看來,並不為人所恥。
拉攏宦官,結交後宮
李林甫很注意結交宦官和後宮嬪妃,通過他們了解唐玄宗的一舉一動,從而總是能達到「料敵於先」的目的。皇帝每每問詢,他總是能提前知道唐玄宗的需求,因此得到唐玄宗的賞識。
獻媚求名,步步高升李林甫知道武惠妃得到唐玄宗的寵幸,因此主動通過宦官結交武惠妃,並表示要擁立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成就霸業。
武惠妃感激李林甫對自己的忠誠,因此不斷的在唐玄宗耳邊美言,李林甫因而得到了升遷的機會。
挑撥離間,大權獨攬因為丞相張九齡在唐玄宗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導致自己不能擔任相國之職,李林甫對張九齡懷恨在心。李林甫利用武惠妃想立其兒子為太子的需求,從中挑撥是非,讓唐玄宗疏遠張九齡。並通過張九齡的好友嚴挺之的事件,徹底擊垮了張九齡,自己成為丞相獨攬大權。
耳目閉塞,年老無智大權在握的李林甫嫉賢妒能、排除異己、扶植黨羽、堵塞言路,讓唐玄宗李隆基徹底成為了聾子的耳朵—「擺設」。並通過構陷東宮太子李亨,防其對自己構成威脅。
唐玄宗晚年深居後宮、不理朝政、專心聲色,將朝政大權全部託付給李林甫。在李林甫的手中,唐朝由盛轉衰,並最終直接釀成了安史之亂。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關於唐玄宗為什麼重用李林甫,有兩段古文可以大概說明這個問題。
其一是《太平廣記》所引《譚賓錄》中的記載:「晚得林甫,養成君欲,未嘗有逆耳之言,上愛之。遂深居高枕,以富貴自樂。大臣以下,罕得對見,事無大小,責成林甫。」
這段古文大概就是說李林甫對唐玄宗十分的順從,從來不講逆耳之言,幾乎是處處依從皇帝,並且還懂得投其所好。可見他對於揣摩皇帝的心思以及拉攏皇帝身邊的宦官為自己提點以及通風報信,並且巴結玄宗寵幸的妃子等等。幾乎就是一般人印象中對奸臣的定義了。唐玄宗逐漸習慣了李林甫的這份順從,所以一直讓他在位為相。此外,李林甫在很多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關於太子廢立等雖然是國本但是也是皇帝「家事」的事情,一向不妄言,讓玄宗覺得皇權沒有威脅,宰相僅僅是皇帝的秘書而已。但是如果說他僅僅是靠巴結逢迎才能上位,其實也不大現實。
另一段古文,來自《舊唐書·刑法志》,其中記載:「二十二年(734年),戶部尚書李林甫又受詔改修格令。林甫遷中書令,乃與侍中牛仙客??共加刪緝舊格式律令及敕,總七千二十六條。」
這段話講的是唐代最後一次系統編訂法典的事兒,而這部《唐六典》中,有三分之一都是李林甫主持改修的,可見他也不是全無才能。公元737年,他還主持修訂並且重新頒布均田令,在財政改革里,其中提高戶稅以及地稅的舉措大大增加了唐朝的財政收入,不過這只是一方面,唐朝開元年間作為宰相期間,他正是各項改革的主要主持人與設計者。實際上李林甫在官場上最大的才能還應當表現在他審時度勢的能力,十分擅長在了解政治、經濟形勢變化的狀況下,可以快速調整適應新的形勢。因此,在評價李林甫時,也不能僅僅將他看做是一個口蜜腹劍之人並以此上位。
中年以後,唐玄宗越來越愛聽好話,喜歡別人奉承他好大喜功,李林甫正中下懷,特別擅於諂媚。李林甫有才學,善經營,對唐玄宗投其所好,獲得信任,又利用自己的位高權重,收買人心。唐玄宗終其一生在用人上奉行平衡策略,李林甫是唐玄宗時期任職時間最長的宰相,可見李林甫的能力,他有著出色的才幹、豐富的經驗、高超的行政技術,但是他又有著超強的野心和私心,黨同伐異,陷害無辜忠良。
但是李林甫與楊國忠相比,有能力;與安祿山相比,更加忠誠,終其一生他都沒有背叛皇帝的念頭。曾經他不止一次和唐玄宗指明安祿山有反叛之心,只是唐玄宗一味地相信安祿山,沒聽進他的話。
李林甫人稱口有蜜,腹有劍。處理朝政很有能力,安祿山見之發抖。為了了解玄宗的喜好,竭盡全力的籠絡宦官與嬪妃,對玄宗的一切了如指掌。所以他的奏章深得玄宗之心。他工於心計,善於經營。在自己的周圍編織了一個很大的關係網。不論人品之好壞,確實是個有能力的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