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在精神病院里創作的著名油畫《星夜》應該如何賞析?


梵高與好友高更在法國南部城市阿爾發生爭執,心態崩了,割下左耳,於是1889年5月進入聖雷米一家精神病院接受治療。

梵高在這家精神病院有兩間屋子,一間作卧室,一間當畫室。在情緒穩定的時候,梵高仍會拿起畫筆,把眼前的靜物描繪在畫布上。這一時期,聖雷米精神病院的內景和花園成為他的主要創作題材。

這一時期,梵高的繪畫技法有了新的突破,畫筆飽蘸顏料,塗抹出旋渦狀圖案和同心圓圈,筆觸像破折號一樣厚重有力,色彩厚厚塗抹但層次凸顯,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整體效果。最具代表的就是《星空》,藍色和黃色大膽的色調對比構成了作品的基調。

從整個畫面構圖上來看,分三部分,分別是前景的絲柏樹、中景的村莊和遠景的天空,三個空間層次分明。絲柏樹如火焰自下而上,幾乎觸碰到畫布的頂端,將三個空間聯繫起來,且與右上角那一彎明亮的黃色新月相互之間形成構圖上的平衡。

夜空中繁星點點,旋渦狀的星星,彷彿綻放的煙火,絢麗奪目,整幅畫作洋溢著狂野的激情,充滿動感,似乎也反映了梵高當時的心緒。

以前常認為梵高的《星空》體現了畫家超凡的想像力,他用誇張的筆觸在表達自己的張揚的生命力。

直到我在網路上看到這些現代延時攝影技術拍攝的星空照片,我不禁感嘆,這和梵高一百多年前的《星空》是何其相似!莫非梵高長了一雙自帶延時功能的雙眼?

我彷彿看到梵高得意地揚起了嘴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所謂看得懂看不懂是不適合於用于衡量美術欣賞的。

老托爾斯泰說過:「藝術創作不靠邏輯思維,靠激情衝動。」

一個畫家靈感突現,熱血沸騰,悲從中來,閑情雅緻,思接千載,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種種複雜強烈情感驅使他拿起畫筆,也許當時他知道要畫什麼,也許他把自己要說的畫明白了,但事後讓他自己來說,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吧?而藝術的豐富與深刻,全在這說不明白。

藝術不是知識,所以不能僅用理智、思維去解讀,還得,而且必須得使用情感、直覺去解讀。

星空常常讓人感到眩暈,這不是什麼瘋人才有的感覺,只不過天才和瘋人們的感覺往往比普通人敏銳而已。

「瘋子與天才之間,只有一張紙的距離。」

梵高既是天才,又是間歇性精神病。

他的藝術天才,他對藝術的忠誠,連另一個偉大的天才高更也嫉妒得發瘋。高更嫉妒到買通妓女,讓妓女去羞辱梵高,並誘使梵高割掉了一隻耳朵!

「讀懂」梵高的關鍵在於,梵高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而一切善良的人,心靈是相通的。

梵高的星空,也不全是旋轉不休,動蕩不安的,他還畫過艷陽天,龐大的紅彤彤的太陽升起了半邊,照徹天空和大地,是「紅配黃,喜洋洋」的暖色調,只不過和他的向日葵一樣,紅黃得有些沉重,有些陰冷。

畫是我們與他人的人生和心情,是我們的喜怒哀樂以及比喜怒哀樂更加複雜細膩的情感甚至下意識,有些東西說不清道不明,但能夠感覺到。

梵高的畫,是梵高生活經驗的投射,是一個善良聰明的人的情感和下意識,哪裡有什麼看不懂的?

看不懂的人,或許一向太看重物質,對情感、精神的世界是漠然、茫然的——說到底對於情感、精神是蔑視的。又或許是理性重於感性,又或許特別缺乏藝術的天分。


著名油畫《星夜》,你真的看得懂嗎?,看看以下幾部紀錄片,或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

《梵高:畫語人生》

文森特·威廉·梵高,這位用明亮鮮活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目光的天才畫家,卻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自己37歲的年輕生命。他傳奇不朽的一生已多次被搬上電影銀幕。

《梵高:畫語人生》是一部由艾倫·延托布執導的戲劇式紀錄電影,將重現梵高絢爛而短暫的一生。

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梵高這位天賦異稟且卓爾不群的瘋狂大師,劇中的一言一語皆來自於梵高寫給弟弟提奧及親人的信件。

本片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和入木三分的描摹再現,贏得了2011年在班夫世界媒體節上的最佳藝術紀錄片洛基大獎

《溫柔的魔鬼——梵高》

梵高是一個性格強烈扭曲的畫家,但始終也沒有放棄追求希望與光明。

金燦燦的麥田不止一次出現在他的作品中,伴隨著灰暗的色調、扭曲的線條、美麗的花朵,昭示著畫布之外的作者像一個善良的魔鬼一樣正在溫柔地遠觀整個世界

在梵高最後一幅作品《麥田裡的烏鴉》中,金色的麥田和蔚藍的天空佔據著大幅畫面,但是烏雲和烏鴉已經漸漸來臨,這些意象都能看出梵高內心深處的矛盾、焦慮、掙扎和悲傷

為了保住心中的夢想和美好,他終結了魔鬼,連同他自己年輕的生命。

《梵高:天賦之筆》

紀錄片《梵高:天賦之筆》通過梵高的書信,重溫了他的人生旅程。

影片追溯藝術家的腳步,通過畫家的題材和靈感的源泉帶領我們身臨荷蘭的阿爾勒和瓦茲河畔,重新發掘一些在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的場所和景觀

本片畫質極佳,配樂絕贊,近距離展示梵高駭世之作,還原畫作場景,帶給你震撼之美;採用假設的梵高旁白,描述他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世人對梵高作品的理解。

從麥田耀眼的黃色到深藍色的天空,我們發現了一個著名的畫家用心中的調色板炸裂世人眼球的奇蹟

《梵·高》

《梵·高》是阿倫·雷乃於1948年拍攝的17分鐘紀錄短片,片中以梵高的繪畫作品作為影像素材講述了梵高的生平並評述了他的繪畫藝術。

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一望無際的麥田,古樸清幽的農舍,梵高及其朋友和鄰居們的形象依次出現在銀幕上。

這些形象不是攝自現實的生活場景,而是取自畫家的繪畫作品,零碎的形象在攝影機的關照之下漸漸復活起來

本片的表現手法,正如雷乃在片頭字幕上所說:

通過繪畫作品展示這位偉大現代畫家的生命傳奇與精神歷險

《梵高全傳》

鮮活的向日葵,嫵媚的鳶尾花,絢爛的星空,梵高的靜物風景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美感。

但是人物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卻絕對不是美,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類似扭曲的幻象,就像梵高本人那樣,有一種融合了悲天憫人善良本質的自虐式殘忍。

該紀錄片較為詳盡地講述了梵高的一生,拜訪了幾乎所有現存的舊址。

從早期的信仰上帝,全身心投入傳道,試圖拯救他人;到經歷感情挫折後極為敏感和善變,輕易地沉迷又決絕地逃離;再到生命的最後日子裡飽受孤獨感的折磨,最終走向天堂的入口。

我們可以說,梵高的故事,並非介於天才和瘋子中間,其實他本人就是一個偏執的瘋子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或許梵高在世時的內心寫照會是這麼一句話。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未曾苛求過別人的理解;他手中的畫筆,描摹的都是外部現實世界和內心理想世界在碰撞中產生的劇烈心靈感應。

扭曲也好,癲狂也罷,我們在乎的,從來就不是一個正派體面人對麥田和星空的理解。

恰恰相反,我們想要做的,是走進一個天才瘋子的內心,一窺他靈魂里的藝術才華


藝術學習,已經濃縮進入孩子們的生活,成為中國中產階層父母為娃們安排的一個教育標配。做公眾號以來,很多家長和幼師,甚至是幼教機構會問yoyo怎麼教孩子學繪畫,接觸藝術。他們對此和yoyo表達了自己的苦惱,無助之感。

在溝通的過程中,yoyo了解到不少家長都會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藝術離我們生活很遠,孩子的世界更是很難理解什麼是藝術。但其實,藝術本來就來源於我們生活中,它並不是我們遙不可及的東西!

每個孩子天生都會畫畫,都懂藝術。他們用畫畫、手工來表達對世界的觀察和感受,好奇心和思考。Yoyo開展這個藝術課程的初衷,就是為了讓藝術落地,讓更多的孩子更好地了解藝術,學習藝術,通過有趣的藝術活動和遊戲提高藝術力。

今天Yoyo給大家介紹一種熟悉的藝術作品--梵高的《星夜》。

讓孩子學會欣賞藝術品不容易,在孩子看完梵高的《星夜》後,該如何結合藝術活動,提高孩子的藝術力呢?

技巧一:拼貼

直接讓孩子跟著模仿會顯得吃力,Yoyo首先介紹的技巧,就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拼貼!

家長或幼師先準備好一些卡紙,剪出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用來製作創意畫里的房子。給梵高的《星夜》創新一下,製造出一個場景,而不是單純地畫出星空。

有了房子的襯托,畫面感就強烈了很多。孩子更有興趣和好奇這畫里的場景故事。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必在意星空畫成如何。因為房子的拼貼已經足夠讓孩子把注意力都放在那。

技巧二:打圈圈畫

星空的部分,讓孩子一筆筆畫可能讓他失去耐心,最終放棄創作。所以最簡單而又最有趣的學習方法,就是打圈圈。

年齡較小的孩子,用打圈圈的方式能讓他們更好地認知圖形(圓形)。年齡較大的孩子,用這種方式能讓他們更好地運用大一不一的圓形運用,能提高孩子的協調能力

這幾張圖,是3-4歲孩子們的作品成品圖~

除了傳統的用畫筆打圈圈,更高級好玩的玩法,就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道具。例如:叉子!

先用畫筆塗滿畫紙藍色的底色。再用其他顏料在對應位置短短畫上幾筆,補充顏色。

用叉子前,畫紙上應該是塗成這樣的。

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叉子補充其他顏色。

然後用叉子,波浪形打圈形拖動。

最後出來的效果,就是這樣的啦~

技巧三:巧用鏤空

在第一期的藝術課程中,大家都對鏤空創意畫那節課的課程很感興趣,紛紛表示孩子對這樣的玩法興趣很濃烈!所以,如果實在不想動手的孩子,不妨再次運用鏤空的方式,先提升孩子欣賞藝術的能力吧。

當《星夜》,變成女孩兒的頭髮~

當《星夜》,藏在大大的燈泡里~

欣賞原作,動手製作,聽拓展歌曲,這樣結合讓孩子學習藝術,才是一種高效提高幼兒藝術力的教育方式!


我前面有兩個答題人的回答完全是不負責。這裡的需要強調一點,梵高是間歇性精神病,就是有的時候他是正常的。天,有多少無知小少年在大眾的渲染下始終覺得天才都是瘋子,這是大眾文化傳銷和包裝的鍋!梵高的作品是理性和激情完美融合的典範,如果說有出格的,我覺得只有臨死之時畫的烏鴉飛過麥田那一幅真是瘋狂無助了。我們看到的梵高的作品圖片大多是變色的,原作擁有細膩的色彩層次和理性的畫面節奏把控。比如此幅《星空》左邊的絲柏和右邊的高山能達到很好均衡,他們像檯布一樣立在前景,旋渦狀的天空和散落的建築零散的分布在畫面的大部分位置。畫面莊重但有運動,典型的梵高特色——穩定的畫面結構加上運動的畫面節奏。看看下面這幅實拍的梵高的畫,你還會覺得瘋狂嗎?每一處都充滿豐富顏色和多樣化的筆觸,而且色彩誇張中任然有許多的層次,看看天空的藍色就能感覺出來。

再者,梵高根本不是按想像畫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是寫生,沒有寫生的都有創作手稿,他的創作過程非常嚴謹。從早期到晚期一直素描不斷,創作筆記不斷,他是一個較為嚴格自律的人。但是他的性格確實有些神經質和過敏容易激動,還有一份熱烈到爆炸的宗教熱情,年輕當牧師的時候跑去救助煤礦工人搞得教會那群人尷尬無比,因為梵高的信仰比他們純粹的多。後來直接把這個不安分的傢伙給開除了。很多人不知道他一直在和自己的精神病做鬥爭,他內心也是極度痛苦的。這種熱情主要體現在他對色彩奔放的歸納當中,體現在他流動的筆觸中。以前弗洛伊德說過梵高沒有差的畫,對比下面兩張素描,梵高畫的不太準確,人有些沒落到地上,比起那些準確無比的素描是不夠正確,但他就是那麼動人,每棵樹都像活的一樣有姿態,那種對事物有溫度的愛是能展現出來,只有畫過畫的人知道這有多難。而下面那張素描就缺那種味道。

世界上哪有瘋子成為大師的,有成為大師瘋了的,但一定沒有先瘋了再成為大師的。我們是把他的一生傳奇化和故事化了,這也是歷史和荷蘭營銷他的繪畫的策略吧。以後會專門去寫寫梵高的創作,只是想對大家說他絕對不是一張標籤那麼簡單!


說實在,雖然很喜歡梵高的《星夜》,但博庫君可能更關心梵高的死亡之謎,「天妒英才」難道是個顛撲不破的永恆真理?

論千古奇案之#梵高怎麼死了#

官方的說法是,

1890年7月27日傍晚,梵高到麥田寫生的時候,用手槍朝自己射了一槍。被弟弟提奧發現,可救治無效,2天後就死了,終年37歲。

但博庫君以為這個「自殺」的說法疑點重重。

畢竟印象里梵高的畫作大多是鮮艷的、熱烈的、輝煌的、濃墨重彩的。就像下面這十五朵向日葵

生氣勃勃到讓人以為「顏料好像不要錢」!

還有一個同樣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寫給弟弟提奧的書信中,不止1次地提到了自己偉大的人生理想,並且不止100次地表達了:

「我夢想著繪畫,我畫著我的夢想。」

「我要為我們的畫室畫上價值一萬法郎的油畫。」

「我的責任是,盡最大的努力減輕我們的貧困。」

這麼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社會大好青年會自殺?What are you弄啥嘞?

有人說,理想志氣頂個鬼用,看梵高活著時候的那種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要名氣沒名氣的慫樣,還得了個精神病,你說他是被謀殺的也沒人會信啊。

說得很好!鼓掌!

梵高這個人活著的時候,確實是很有點倒霉。

本來呢,安安穩穩地成長在一個充滿了厚重藝術感的大家庭中,自個兒再使把勁,怎麼也不至於混到沒有收入、只能依仗弟弟提奧接濟的困窘境地。

可他喜歡上了一個人,一個盤兒亮條兒順的女人。這個女人叫作凱,是梵高的寡婦表姐。

那是1881年的一個美麗的日子,天朗氣清,風和日麗,梵高回到了沃頓的家中,他遇見了自己的表姐。

一對眼,梵高便不可自拔地愛上了凱,正是所謂的「一見鍾情,再見不難」。梵高常常邀請凱和她的孩子到野外聚餐、畫畫;凱呢,也喜歡和這個心地善良、有見地的表弟談談心。

一來二去,這個精力充沛的年輕小伙就不太能控制住自己內心磅礴的慾望,於是他就……

開口告白求婚了。

可梵高和凱是有血緣關係的嫡親。聽到表白後,凱特別殘酷地說:「不,永遠不,永遠不!」然後跑回了自己在另一個城市的家。

梵高是個特別固執的人,說得好聽是執著,說得難聽是瘋狂。

他跑到舅舅家,把手放在油燈的火焰中,並和舅舅說一定要見到凱,如果他不答應,自己會一直秉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堅定心念。

這就把事情給鬧大了,梵高爸爸知道後,一頓毒打,指責他玷污了家族的名聲,破壞了家族的關係,並決絕地斷了和他的關係。

然後,梵高只能離開家,自己奮鬥。

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梵高這個人吧,有股藝術家特有的怪勁兒,他看不上其他人畫的那種「有銷路的畫」,只想畫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畫。

譬如,去畫畫自然,畫畫農民。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自然是沒有人會買賬的。在梵高活著的時候,也確實沒有人願意買他的畫。

沒有生活收入,沒有應得的名聲,一不小心,梵高就神經病了。

他被送往巴黎北部的一個保羅精神病院接受精神醫治。雖然每隔幾個月就會發一次病,但梵高並沒有頹廢,反而畫出了一幅幅更加成熟,更加大膽,更有范兒的作品。

其中就包括這幅特別出名的《星月夜》

可就算生活如此的艱辛,梵高也沒想過要自殺,他在和弟弟提奧的來回信件中說,「我不會特意尋死」。他鄙視自殺的人,也討厭自殺的行為。

那麼問題又來了,

#梵高真的是被謀殺的嗎?#

先來看看下面這些推理——

首先,中槍方式古怪。

在梵高回房間求助之時,他的兩位醫生,加歇和馬澤瑞對傷口做了仔細的檢查,得出下面這個結論:

子彈以一個不尋常的傾斜角度射入腹部下方,這不可能是自己開槍射自己,只能是從很遠的距離開的槍。

其次,自殺當天,梵高的畫具和手槍都丟了。

據目擊人說,梵高當時興緻勃勃地拿著畫具出門寫生,身上帶了畫板畫筆和顏料,一個自殺的人幹嘛要帶這麼多的畫具。

更震驚的事情是,他中槍跑回來後,所有的畫具都不見了。如果是自殺未遂,麥田裡也會找不到這些工具。

最後一點,臨終前警察問起梵高是否想自殺時,梵高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但他的原話是:

「是的,我想是這樣的。」

支支吾吾,非常的不確定。或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在7月29日,他會中槍,會遭遇不測,並且再也無法醒來。

在梵高去世66年後,有一位老人坦陳,當初梵高的手槍其實是他的,他們是奧威爾的一群富家子弟,對梵高這個怪人一向很討厭。

所以,博庫君更願意相信這種說法:

這幫富家子弟在嘲弄梵高時誤傷了他,而為了保護孩子們,也為了不再承受更多的精神打擊,梵高這個大騙子主動選擇死亡,並留言告訴世人——我是自殺。

畢竟,梵高是個永遠「畫著夢想」的梵高呀

-END-

以上動圖出自油畫電影《至愛梵高》


梵高是個有思想的人,梵高的色彩是反傳統的,注意到了嗎?梵高後期的畫缺乏紅色。

印象派我喜歡雷諾阿的畫,充滿了世俗的歡樂,色彩流動中充滿了陽光感。

梵高的畫充滿了思想,都是流淌著他自己憂鬱的語言。但我猜,也許他是紅綠色盲,科學實驗確實證明了我的觀點。他的視椎細胞在後期看到的和正常人不同。

印象派解決了室外光線變化的問題,使古典油畫向現代油畫轉變。但我喜歡得加的色粉筆,高更的日本浮世繪式的原始風情。

但我喜歡美的油畫,梵高的我認為不美,很多人看了星夜的作品,大概會感慨星空的光芒和流動的星雲,甚至會聯想到宇宙的神秘,但我看到的是狂亂的色彩,緊張和窒息的情緒。

藝術首先是美的,思想的光輝很多都是後人給加上去的。要不梵高生前這麼落魄,死後好像不懂梵高就像不懂藝術式的。哈哈

不喜忽噴。


梵高作品《星夜》在西方很推崇,可能跟他短暫生命,悲慘失遇的命運有關。

梵高作品留世不多,獲得有錢人吹捧,多數賞畫人的同情心。就畫技而言,梵高這幅作品筆觸到位,使用顏料很熟練,不認同他多麼刻意高超使用色固有的反射光,一筆一筆畫,外染旋轉畫筆不重塗,一樣會有這種筆觸效果。

梵高作品除了筆觸感,色彩感強,本身寫生實力是有的。

用光影也很專業。

梵高作為偉大藝術家最重要的一面是能把情緒充分表達出來,而且極富個性。這是西方自由主義人格理想推崇的。與其說梵高作品偉大,不如說西方為自己理想推梵高走向世界。

藝術無國界。是好作品,無論古代現代都一樣的評價高,比如:西方《蒙娜麗莎》《印象·日出》,中國的《富春山居圖》《齊白石蝦圖》。把感情理想化,將金錢加進一些名畫里炒作,不是真藝術。藝術是讓人愉悅和欣喜,感動的,不是給觀眾做一件皇帝的新衣。

喜歡莫奈這幅朦朧成熟美的《撐陽傘的女人》

對待當代西方繪畫要自信,不要亦步亦趨。除了光影透視象徵旋律,情緒自由放蕩的理想,解構臆想,還剩啥?畢加索這幅作品還是不錯的。

咱們中國傳統的水墨心跡寫意,不輸西方,而且比西方後現代主義更重視內心的世俗洗鍊和提純,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就是古代中國畫家吸取西傳造型藝術的心得,隋唐宋明後形成了特有的文人寫意畫。讓人欣賞完,可以有與古人對話,有出入世俗的感慨,好畫讓人心悟情融。


看懂與看不懂,繪畫技法如何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文森特.梵高先生在用繪畫語言敘述他內在的真實實感與自我的心靈世界。這是那些循規蹈矩的所謂學院派畫家永遠無法達到的水準和解不開的內心困擾的鈅匙。


在多數人都是精神病的時代,那一個清醒的人就是精神病!看他的畫多麼精妙絕倫,使人流連忘返,基本可以和莫奈,畢加索歸為那個時代「精神病」大師一類!畢竟當時主流還是保守派正統的宮廷寫實畫法!這其中莫奈影響最大,他是站在和保守派戰鬥的第一線,以後有了梵高和畢加索的創新畫風!所以我的觀點就是梵高那個時代里周圍的精神病太多了,就把正常人關進二院了!我分別介紹三位大師作品!

插曲:電影《逃出瘋人院》是講述正常人被關進精神病院治療,最終逃出來的故事!還有一部就有點燒腦了,名字忘記了,描述男主(去年上映的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主演)二戰時期的精神病患者大腦受到刺激,殺害自己妻兒後被關進精神病院,可是自己認為自己是清醒的,於是院長(肖恩柯救贖里那個黑人主演)安排整個院子正常人裝精神病人配合男主角破案的故事,整片看完需要前後聯繫才能看懂,感興趣可以網上自己搜索看!

進入正題,我們先看三張作品:

1.克勞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2.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別名「梵高」或"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出生於新教牧師家庭,是後印象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3.巴勃羅·畢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以上三幅作品用色都很大膽,色彩豐富多彩,而且調色更現代化,和當時正統畫法差異很大;筆觸流暢而有力,從畫面能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熱情,不拘一格;他們基本在同一時代,後者在受到前者影響,把自己畫風和技能創新發揮到極致!而畢加索在前兩位印象派的基礎上直接突變到抽象派,現在這種塗鴉畫法等風格無不透露出他的風格,影響深遠!

結束語:你認為他是個精神病患者在醫院發瘋亂畫,其實人家根本不屑周圍那些真正精神病,因為無藥可救,後人自會評判!現在還有比他更貴的畫嗎?(我覺得美術審美能力大家都得學習,你們覺得呢?)??

感覺不錯可以點贊/轉發/關注/評論,分享給更多的人看到!??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藝術 | 油畫 | 梵高 | 星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