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和直腸癌的早期癥狀有哪些區別?


【@劉永毅醫生 編號WD153】

痔瘡患者總擔心會不會是「癌」呀,這種情況去醫院做個肛診,內鏡檢查,明確了,治痔瘡,問題不大。怕就怕直腸癌的患者,總以為自己是「痔瘡」,不會那麼倒霉吧,延誤診斷,延誤治療,一團糟糕!

注意自己的便便,每次方便結束後,回頭望一眼么,不要嫌棄,痔瘡和早期直腸癌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發病的部位不一樣

痔瘡發病於肛管段,齒線以下2cm肛管為外痔發病部位,齒線部分為內痔發病部位。痔為曲張的靜脈團,也是本來有的肛墊肥大所成。

直腸長度約12-15cm,上接乙狀結腸,下接肛管,中間壺腹型,大肚子樣,貯存糞便,癌高發,占所有結直腸癌的50%,以腺癌為主。

便血的性狀不一樣

痔瘡出血,是糞便經肛管排出時,痔受到摩擦而表面出血,隨糞便排出,顏色呢,鮮艷些,不與糞便相混,痔表面損傷小,小出血,可能是紙上沾一些,量大可以是滴血,甚至噴血,這樣就很嚴重了,要治療。

直腸癌出血後不是及時排出,會在直腸內停留,與糞便相混,時間越久顏色越暗、黑。由於是腫瘤破潰出血,多伴有膿性、壞死分泌物。

大便習慣改變不一樣

痔瘡是肛管部位疾病,有下墜、疼痛等不舒服,對大便習慣沒有影響。

直腸內腫瘤對直腸刺激,這樣大便可能是便秘,也可能是腹瀉,還可能是兩者交替進行,習慣不同以往了,就需要注意了。

對辛辣刺激反應不一樣

辛辣刺激食物經過腸道至肛管,對痔的影響比較大,不適加重,尤其飲酒者,喝酒後痔就加重,很敏感的。

刺激性食物對直腸癌沒有影響,食用後癥狀沒有什麼改變的。

發病年齡有點不一樣

痔瘡可以在任何年齡段發病,後病么,生活必須。以年輕人和孕婦發病率很高。

直腸癌發病高發年齡為40-65歲,其他年齡段也不少,所以建議40歲人群檢查一次結腸鏡,一般人群以後5-10年1次,高危人群3年1次比較合適。

雖然痔瘡和直腸癌在癥狀上有一些區別,但是不能簡單的根據癥狀確定診斷,不舒服了,還是去醫院檢查一下放心,不能因為「後病」而害羞、不好意思。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如有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十人九痔」比較形象的說明痔瘡的普遍性。痔瘡主要是飲食習慣以及遺傳等因不經的影響造成的,雖然說普通,但是好在惡性化不高,通常也並不難治療。輕微的痔瘡,只要簡單的注意飲食,服用一般的清腸疏風,涼血止血的藥物,比如,角丸就可以控制癥狀不複發。痔瘡與直腸癌是完全不同的二種疾病,但是卻存在一個重大的問題,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就是痔瘡與直腸癌之間的誤診率極高,通常是會把直腸癌誤診為痔瘡,耽誤了直腸癌的最佳治療時間,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為什麼會出現誤診狀況呢?這主要是因為直腸癌的早期癥狀太過普通,甚至與痔瘡等疾病一模一樣,所以造成了直腸癌與痔瘡的誤診,直腸癌誤診率高,也導致了死亡率的提升,那麼痔瘡和早期直腸癌的區別有什麼呢?

  一、便血顏色不同。便血是眾多肛腸疾病共有的癥狀。痔瘡所致的便血,血色鮮紅,有帶血(手紙染血、糞便外周附著鮮血)、滴血(血液點滴而下)或射血(血液射出)幾種癥狀。結直腸腫瘤也便血,但常見血色暗紅、紫紅或伴有粘液,很少有滴血、射血癥狀。如果發現糞便外周附著線條樣血液但肛門不痛、或便血像腹瀉樣瀉出,這種情況很少是因痔瘡所致,這多是直腸病變引起的,這是最主要一個區別。

  二、不論是哪種痔,質地都柔軟。在炎性感染時,腫脹疼痛,發病快;經適當治療,2周左右,腫痛消退,可恢復為質軟組織。而直腸癌,則多為堅硬的腫塊,發病慢,逐漸增大,無明顯炎症表現,晚期可致糜爛、潰瘍、疼痛。

  三、痔瘡是直腸末端、肛管部位的疾病,不常有腸道癥狀。因而如有不明原因的腹瀉、便秘,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與腹瀉交替,大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變形有凹槽,下腹隱痛,肛門墜脹,便意不盡,膿血、粘液便等,應視為腸道疾病,尤其警惕大腸腫瘤。遇到這些情況,患者須進行必要的檢查,以求明確診斷。

  直腸癌是由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的一種肛腸疾病。發病年齡多在30~60歲之間,男多於女,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預後較佳。目前病因不明確,與直腸息肉、慢性炎症及遺傳因素有關。所以及時發現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進行診治是相當重要的。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痔瘡是肛周靜脈曲張導致。痔瘡出血,常表現為便後滴血,擦紙上帶血,這種血是鮮紅色,是大便刺激、摩擦該處,或其他原因引起壓力增高,引起靜脈血管破裂出血而致。直腸癌早期癥狀也可以引起便血,但這種便血常與上述痔瘡便血有所不同,直腸癌便血,顏色呈暗紅,血液常與糞便混合,也可以帶有膿液、粘液,常被稱為膿血便、粘液便等。

因為痔瘡的發病率較高,俗話說,十人九痔,而直腸癌的發病率相對要低,有的患者一旦出現了便血,就認為肯定是痔瘡,或者他只知道痔瘡會便血,而不知道還有其他的疾病,甚至更嚴重的疾病直腸癌也會便血,所以,有相當一部分直腸癌的早期,會被誤認為是痔瘡而耽誤了就診。

另外一種情況,痔瘡和直腸癌也有同時並存的可能,雖然幾率小一些,但個別病例還是有。這也容易引起直腸癌的漏診。痔瘡與直腸癌二者的鑒別,可以通過下面兩個檢查來完成:1,直腸指診,這個檢查能確診約75%的直腸癌,操作比較簡便。

2,腸鏡檢查,有的直腸癌病變位置高一些,手指觸診不到,有漏診可能。而結腸鏡檢查就能彌補這一不足,結腸鏡是鑒別二者和確診直腸癌的非常可靠的檢查項目,並且,鏡下取病變標本可以做病理,這是確診腫瘤的金標準。

為了健康,有問題不能耽誤,有不適及時治療!


痔瘡和直腸癌雖然從疾病性質和嚴重程度來說,不是同一級別的疾病,但是痔瘡和直腸癌早期都有便血和排便困難癥狀,臨床誤診率還是蠻高的。但是痔瘡和直腸癌的便血還是略有不同。

首先,痔瘡的便血,顏色鮮紅,為滴血,不混在大便中,便前便後都可有出血,無粘液,可伴有肛門部疼痛感及腫塊脫出,早期可自動回縮。直腸癌便血是典型的粘液膿血便,血與大便混在一起,有粘液,顏色暗紅或鮮紅。大便時伴有腹疼,有肛門墜脹感或里急後重感。

其次痔瘡新鮮血,不和大便混合,排便時,滴下來。直腸癌排便習慣改變是典型的癥狀,大便次數增多,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晚期可梗阻引起大便變細。而且直腸癌,腫瘤生長部位與離肛門口近,臨床可通過直腸指檢明確,直腸指檢可明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的包塊的一般為直腸癌。且直腸癌可能腹部不適、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癥狀。


痣瘡的臨床表現是大便時有鮮血,或有腫塊從肛門脫出。根據發生的部位不同,痔瘡有外痔和內痔之分。發生在肛管內的為內痔,肛門周圍的則為外痔,也有的人是內外兼有的混合痔。內痔主要是無痛性間歇性的便後出鮮血及痔塊的脫出;外痔則是肛門的不適感,易潮濕且不潔,如果在此形成血栓或皮下血腫,會有劇痛。

  「值得注意的是,痔瘡一般不對機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但痔瘡的存在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誤診,最主要的就是直腸癌。」劉海鷹說,近年來,在臨床中發現了不少直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不斷「生長壯大」、直至發生明顯梗阻癥狀才確診的病例。這跟很多患者「不把痔瘡當病」有關。「不少以為自己患的是痔瘡的患者,早期都喜歡從藥店購買一些外用藥膏自治。直到癥狀加重才就醫,很多到醫院一做直腸指檢,已是直腸癌晚期。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

  檢查:直腸指檢和直腸鏡檢查才是王道

  「直腸癌是消化道發生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無論是病因、病理、治療,還是預後,直腸癌與痔瘡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但是為何有如此之高的誤診率呢?」劉海鷹說,這其中有一部分是病人的自我誤診,也有部分是醫務人員的臆測。「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直腸癌與痔瘡的臨床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導致直腸癌初期容易被誤診為痔瘡。」

  「只要病人警惕,直腸癌的早期發現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早期直腸癌的治療效果也非常好。」劉海鷹說,當然,只憑癥狀和大便化驗還不能診斷分明。「直腸指檢和直腸鏡檢查才是王道。」

  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患者也可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進行自檢。

  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是因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後滴落下來,因此血液不會與糞便混合,而且不會有黏液存在。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黏液和濃液。此外,直腸癌患者的大便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會增多,而且還會伴有里急後重的感覺。「也就是說,可能會有腹痛窘迫、時時欲便、肛門重墜,但蹲下後沒有便感或者排得很少。」他說,此外,腹瀉的患者如果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也應該特別留意。

  其次是直腸指檢,用手指伸入肛門內檢查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大部分的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於手指可以觸及的部位。「如果用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則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並發現腸腔狹窄得僅能容納一個手指,而且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濃液和黏液者,則極有可能患上了直腸癌,應該快去醫院就診,以免錯失治療機會。」

  誤區澄清:痔瘡一般不會轉化為直腸癌

  「有很多人會有疑慮,即使痔瘡和直腸癌都是腫塊,那痔瘡腫塊會不會轉成直腸癌呢?」劉海鷹說,其實,痔瘡和腫瘤是兩個不同性質的疾病。痔瘡,簡單理解就是肛緣皮下的血管及周圍組織擴張、增生,而腫瘤,是結直腸黏膜的異常增生改變。

  「打一個簡單的比方:痔瘡增大就像西瓜裡面的瓤越來越多,體積越來越大;而腫瘤是西瓜皮上長的瘢痕疙瘩。一個是瓤的事,一個是皮的事,是兩碼事。」他說,一般來說,痔瘡不會轉化為直腸癌。

  腸息肉一般不會發展成腸癌但也有例外。「患者在做結腸鏡或肛門指檢時,有時也會發現結腸息肉,那麼腸息肉是不是也會發展成腸癌呢?」劉海鷹說,息肉和癌也不是一回事,息肉惡變的幾率一般比較小。「但是,有一種結腸多發性息肉,一般是家族性的,這種病人遺傳性的多發息肉可以轉成直腸癌。」


首先痔瘡和直腸癌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很多人都有痔瘡,但是往往人們容易把痔瘡與直腸癌弄混,痔瘡與直腸癌是有一定區別的,但是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在臨床上錯誤的診斷並非少見,所以我們應該了解一下痔瘡和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都有哪些區別呢?

痔瘡和直腸癌早期都可能會出現便血的癥狀,兩種出血不同於,痔瘡出血是因為便秘排便用力,便後出血,血液滴在紙上,多為鮮紅色,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更沒有粘液存在。往往很多人會把直腸癌的出血當成痔瘡,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濃液,而且患者的排便習慣也會改變,同時也會出現排便每日多次、甚至數十次同時伴有持續的肛門墜脹感及排便不盡的感覺。早期的直腸癌患者嚴重的還會出現排便困難,大便變細(痔瘡不會引起嚴重的排便困難,尤其是大便變細)伴有腹部膨脹,癥狀一旦出現,一般不會自行緩解,且常呈進行性加重。對於女性而言,若侵犯了陰道後壁,會使白帶增多,陰道內甚至分泌出非正常的血性分泌物及糞便。

由於直腸癌的早期癥狀與痔瘡相似,不少患者都會因此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所以提醒大家,如果有痔瘡不要不把痔瘡當成一種病,雖然痔瘡不會轉化成直腸癌,但是痔瘡也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有相關癥狀建議去醫院做相關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直腸癌是由不良生活習慣而造成的一種肛腸疾病。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發病年齡多在30~60歲之間,男多於女,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預後較佳。目前病因不明確,與直腸息肉、慢性炎症及遺傳因素有關。所以及時發現直腸癌的早期癥狀,進行診治是相當重要的。

直腸癌佔全部大腸癌病人的一半以上。由於病灶較低,主要的臨床表現為便血及排便習慣改變。便血占直腸癌的90%,多為鮮血和暗紅色血液,與大便不混,系腫瘤壞死脫落形成潰瘍面後的滲血。大量出血者罕見。由於病灶刺激腸道而產生大便次數增多,多者每日可達十數次或數十次。因此,直腸癌常被當作慢性菌痢或痔瘡而誤診。如果有了上述癥狀,應首先懷疑是否得了直腸癌。

直腸癌的早期癥狀如下:

便血為直腸癌常見的癥狀之一。發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開始出血量少,見於糞便表面,合併感染後為濃血便。

慢性腸梗阻時,腹部膨脹,腸鳴音亢進和陣發性絞痛。

全身惡病質癌腫晚期,病人出現食慾減退、消瘦、乏力、貧血、黃疸、腹水等。

直腸指檢可觸及包塊。

腹脹晚期肝大、腹水,導致病人腹脹。

乙狀結腸、直腸鏡檢可觀察到癌腫的形態、色澤、部位。

排便習慣改變腹瀉或便秘,排便不盡感,大便進行性變細,晚期有里急後重。

如果有癥狀,建議還是儘早到正規醫院去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大便出血、疼痛、肛門墜痛:肛門裡像有個秤砣,往外墜,這主要是外痔的癥狀,輕者有脹滿下墜的感覺,重者則會出現重墜的痛苦。要是內痔被感染、脫出後回不去等現象,這樣也會導致劇烈的墜痛。肛門的康復其實和自我護理也很重要。 要及時就醫,另外要注意肛門護理,就是坐姿時要讓肛門懸空透氣,便後要用水清洗乾淨,熏蒸坐浴要保證足夠時間。準備一套電動肛門促愈包,裡面有肛門促愈清潔器幫助便後清洗,便血的患者特別注意,大便後不但要用肛門促愈清潔器沖洗,還需要用肛門促愈消毒巾擦拭消毒,因為便血的傷口會受到大便中細菌的污染,如果不及時消毒,細菌滋生會造成病情惡化。肛門促愈葯浴盆每天用溫水或熏蒸坐浴,肛門促愈支撐墊幫助懸空傷口,促進水腫消退肛門促愈包醫院和網上都有,網上買的時候注意鑒別,比如有的患者買到的導氣管是回收的不透明橡膠,氣味也刺鼻,醫院用的導氣管是透明的,和輸液管一樣的材質才對。肛門促愈葯浴盆醫院用的只有透明的,是和注射器一樣的材質,因為要觀察藥液的濃度,醫院用的都是白色內芯的,還有兩個隱藏的透氣道,支撐力十足,真正起到架空透氣肛門的作用。


痔瘡患者不是特別 嚴峻能夠用方苓堂塗抹患處可清熱通便,止血,消腫止痛,收斂固脫。用於內痔、混合痔之內痔部分,脫垂等。有用治好痔瘡能夠剷除重複發作的困擾。

痣瘡的臨床表現是大便時有鮮血,或有腫塊從肛門脫出。依據發作的部位不同,痔瘡有外痔和內痔之分。發作在肛管內的為內痔,肛門周圍的則為外痔,也有的人是表裡兼有的混合痔。內痔主要是無痛性間歇性的便後出鮮血及痔塊的脫出;外痔則是肛門的不適感,易濕潤且不潔,如果在此構成血栓或皮下血腫,會有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痔瘡一般不對機體健康形成嚴重危害,但痔瘡的存在簡略形成其他疾病的誤診,最主要的就是直腸癌。」劉海鷹說,近年來,在臨床中發現了不少直腸癌在痔瘡的「保護」下不斷「成長強大」、直至發作顯著梗阻癥狀才確診的病例。這跟許多患者「不把痔瘡當病」有關。「不少認為自己患的是痔瘡的患者,前期都喜愛從藥店購買一些外用藥膏自治。直到癥狀加劇才就醫,許多到醫院一做直腸指檢,已是直腸癌晚期。90%以上的直腸癌病例在初期被誤診為痔瘡。」

  查看:直腸指檢和直腸鏡查看才是王道

  「直腸癌是消化道發作率較高的惡性腫瘤,無論是病因、病理、醫治,仍是預後,直腸癌與痔瘡都是天壤之別的兩種疾病,可是為何有如此之高的誤診率呢?」劉海鷹說,這其中有一部分是患者的自我誤診,也有部分是醫務人員的臆測。「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直腸癌與痔瘡的臨床表現有諸多相似之處,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導致直腸癌初期簡略被誤診為痔瘡。」

  「只需患者警覺,直腸癌的前期發現是完全可能的,並且前期直腸癌的醫治作用也非常好。」劉海鷹說,當然,只憑癥狀和大便化驗還不能診斷清楚。「直腸指檢和直腸鏡查看才是王道。」

  痔瘡可能發作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患者也可通過一些簡略的辦法進行自檢。

  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是因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多數是跟著大便排出後滴落下來,因此血液不會與糞便混合,並且不會有黏液存在。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黏液和濃液。此外,直腸癌患者的大便習慣會顯著改動,大便的次數會增多,並且還會伴有里急後重的感覺。「也就是說,可能會有腹痛困頓、不時欲便、肛門重墜,但蹲下後沒有便感或許排得很少。」他說,此外,腹瀉的患者如果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也應該特別留心。

  其次是直腸指檢,用手指伸入肛門內查看是一種最有用的辦法。由於大部分的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作於手指能夠觸及的部位。「如果用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則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際隆起中心窪陷的潰瘍,並發現腸腔狹窄得僅能包容一個手指,並且查看後,指套上沾有血液、濃液和黏液者,則極有可能患上了直腸癌,應該快去醫院就診,避免失去醫治時機。」

  誤區弄清:痔瘡一般不會轉化為直腸癌

  「有許多人會有疑慮,即便痔瘡和直腸癌都是腫塊,那痔瘡腫塊會不會轉成直腸癌呢?」劉海鷹說,其實,痔瘡和腫瘤是兩個不同性質的疾病。痔瘡,簡略了解就是肛緣皮下的血管及周圍安排擴張、增生,而腫瘤,是結直腸黏膜的反常增生改動。

  「打一個簡略的比如:痔瘡增大就像西瓜裡邊的瓤越來越多,體積越來越大;而腫瘤是西瓜皮上長的瘢痕疙瘩。一個是瓤的事,一個是皮的事,是兩碼事。」他說,一般來說,痔瘡不會轉化為直腸癌。

  腸息肉一般不會開展成腸癌但也有破例。「患者在做結腸鏡或肛門指檢時,有時也會發現結腸息肉,那麼腸息肉是不是也會開展成腸癌呢?」劉海鷹說,息肉和癌也不是一回事,息肉惡變的幾率一般比較小。「可是,有一種結腸多發性息肉,一般是宗族性的,這種患者遺傳性的多發息肉能夠轉成直腸癌。


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直腸癌和肛管癌二者有些癥狀交叉或不典型時,二者臨床診斷常相混。

  當種種原因致使直腸下端粘膜下和肛管下靜脈充血、血液鬱積,使靜脈壓力增高或因靜脈壁薄弱,失去彈性以及對壓力抵抗力減低而造成擴大和曲張,形成了靜脈團稱痔。臨床表現肛門發脹、有異物感、便秘,便後肛門有出血後形成硬結節,外痔形成血栓。

  直腸癌與痔瘡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疾病,直腸癌或肛管癌是一種惡性腫瘤。臨床表現:排便習慣改變、肛門不適、下墜感、大便帶血、大便形狀異常、腹脹、腹痛、腹鳴。當晚期骶骨神經叢受侵犯,可發生肛門周圍的疼痛。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直腸癌和肛管癌二者有些癥狀交叉或不典型時,二者臨床診斷常相混,錯誤的診斷並非少見,把肛門直腸癥狀的疾患診斷為痔,延誤直腸癌的治療。診斷另一錯誤是某些肛門出血癥狀的直腸癌病,誤診為痔瘡。尤其二者伴存時,檢查發現有痔後,即滿足痔的診斷和治療,而長時間不能得出全面的正確診斷。如果對初步印象為痔的患者,仔細詢問病史、認真檢查,就可以防止許多診斷上的錯誤。

  1.痔瘡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身上,而直腸癌的患者多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2.痔瘡患者的大便有血,這是因排便時擦傷患處,血液多數是隨著大便排出後滴下來,因此與糞便不相混合,更沒有粘液存在。而直腸癌患者的大便則常混有血液、粘液和濃液,而且大便的習慣會明顯改變。大便的次數增多,還伴有里急後重的感覺。倘用藥後腹瀉仍不能減輕,便應該特別留意了。

  3.用手指伸入肛門內檢查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大部分的痔瘡和直腸癌都是發生於手指可以觸及的部位。如果用手指由肛門伸入觸之,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的小粒則為痔瘡。如果感到腸內有菜花硬塊或邊緣隆起中央凹陷的潰瘍,並發現腸腔狹窄得僅能容納一個手指;檢查後,指套上沾有血液、濃液和粘液者,則極可能患上了直腸癌,應該快去醫院就診,以免錯失治療機會。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直腸癌 | 痔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