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得了一次還會再得嗎,如何預防手足口病複發?


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感染而導致的一種傳染病,兒童期比較常見,主要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兒童,可能和孩子免疫力低下有關係。目前我國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有腸道病毒71型、柯薩奇病毒A組16型和其他的腸道病毒等等。

目前我國手足口病的疫苗主要是針對腸道病毒71型的,如果孩子後面是感染了腸道病毒71型,一般是具有免疫力的,但如果孩子後面是感染了柯薩奇病毒或者是其他腸道病毒,仍然還是可以導致手足口病的發生的。

手足口病的癥狀的輕重是有所不同的,大部分的手足口病是比較輕微的,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或者皰疹,口腔黏膜或咽峽部出現散在皰疹,同時伴有咳嗽,食欲不振等癥狀,但是仍有少數的重症手足口病,可以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臨床上表現為腦炎、腦膜炎等,甚至導致肺出血及循環功能出現障礙,病情發展迅速,嚴重者可以導致死亡。

指導專家:曲朋安,副主任醫師,煙台龍礦中心醫院兒科

長期從事兒科疾病的診療工作,擅長兒科,新生兒科常見疾病的診斷治療。

覺得本文有用,歡迎點贊或推薦給朋友,並關注【醫聯媒體】。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1fb0003e13e8e31e532", "vname": "u77e5u4e86u8bcdu89e3u2014u2014u624bu8db3u53e3u75c5.mpg", "vid": "2ed89e29a63348b2a355c669fb7b2717",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31fb0003e13e8e31e532", "sp": "toutiao",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1fb0003e13e8e31e532", "vu": "2ed89e29a63348b2a355c669fb7b2717", "duration": 62, "neardup_id": 14899891670008824823, "hash_id": 10071824110374716704, "md5": "3a10bc90d616a5d800af7f59cc48e166",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695019},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2568372},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367192}}} --}


手足口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體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多發生在6 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所以手足口病預防的重點在幼兒園。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2~7 天,沒有明顯的預兆,多數患兒突然起病,早期表現主要是發燒,隨後會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種透明的水皰,主要集中在手、腳、口腔和肛門周圍,疹子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出疹子的同時,患兒可能還會出現類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

但也可能會出現極少數病情嚴重的患兒,因此如果寶寶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都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1. 持續高燒不退,2. 頻繁嘔吐,3. 四肢抖動、癱瘓或者抽搐,4. 白天過度睡眠、容易驚醒、煩躁不安,5. 呼吸困難。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實際上是腸道病毒。因為病毒種類比較多,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就不會得第二次,所以即使感染過手足口病的患兒也還是要預防這種病的。病毒主要是通過手口、糞口傳播途徑進行傳播的。所以,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有一個五句真經: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健康時報醫藥 查看官方網站 健康視頻《大夫說》權威專家說盡健康事兒!


在人們的認識里,只要是傳染病,一般感染一次就會有抗體,之後不再感染。手足口病也是一種傳染病,但近日我們卻發現,一名幼兒竟然在相隔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先後兩次患上了手足口病。這是怎麼回事呢?

近期,氣溫忽高忽低,此時也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暑假即將來臨,孩子們將在家中度過炎炎夏日,手足口病散發形勢會否更加嚴峻?

現象醫院兒科感染科多見手足口病一連幾天,我們門診部都有家長們帶著孩子排隊挂號,常見的是孩子發低熱。而在各大醫院兒科,也不乏手、足、口、屁股長「水泡」的嬰幼兒。

醫生介紹,手足口病是比較好辨別的一種疾病: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孩子的手心、腳心、口腔里、屁股等部位同時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俗稱長了「水泡」(皮疹),這時,孩子還有口痛、不吃飯等癥狀,甚至還可能發燒。這時家長就要當心孩子很有可能患有手足口病。

作為一種流行性疾病,手足口病傳播、高發季節大約為每年的4月—7月,在5月、6月達到最頂峰,隨後慢慢減少。所以暑假儘管仍處於手足口病的流行季節,但一般不會大面積爆發。

釋疑

為何嬰幼兒反覆患有手足口病?不少嬰幼兒曾經患有手足口病,治療痊癒後不久,竟再次感染手足口病,時間相隔不到一年。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人們的意識里,患有一次傳染病後,體內便有了該傳染病的抗體,今後便不會再次感染(或傳染)該傳染病。為何手足口病可以一再感染?

對此,醫生解釋道,人們對傳染病的認識符合常識,人得傳染病確實是一生只得一次,是唯一的一次經歷,比如說麻疹等。

但是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而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患者之前可能感染了柯薩奇病毒A16型而患有手足口病,之後體內已經有了柯薩奇病毒A16型的抗體,但並不表示患者今後就不再患有腸道病毒71型的手足口病。

為何嬰幼兒更易患病?

手足口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中一兩歲的幼兒是重點患病對象。

為何嬰幼兒更易患病?

醫生介紹,任何一種疾病都與人的免疫力相關。一兩歲的幼兒體內僅有媽媽的胎傳抗體,但這些抗體不足,從而孩子更容易被感染(或被傳染)。隨著孩子3歲以後,逐步建立了自己體內的免疫力,加強對疾病的免疫,手足口病也就不容易侵犯了。不過也並不代表成人就不會感染手足口病。

治療

絕大多數為輕症病人,一周可自愈手足口病的類型包括普通型(輕症)和重症(重症又分為重型和危重型)兩種。就兒童醫院而言,絕大多數手足口病患者是普通型的。

普通型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僅少數患兒為重症的——因手足口病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併發症,此時的患兒會有精神狀態不佳、嗜睡、無故驚跳、血壓高、高燒不退等癥狀;在重症範疇內,極個別患兒可能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成為危重型。

醫生表示,隨著醫學的發展,目前危重型手足口病已經很少,手足口病的治癒率提高很快。可以說,只要及早發現、及早就醫、及早治療,絕大多數手足口病是可以治癒的。

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低燒、食慾減退或不願進食、口腔不適(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時有手指探口動作),需要提高警惕。可在光亮處或用手電筒查看口腔四壁有無紅疹、皰疹、破潰等異常情況,同時仔細查看四肢,尤其手掌、足底等,觀察有無皮疹發生。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就診。

對於普通型手足口病,醫生的治療相對容易,家長也可以操作:

首先隔離患兒,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對症治療,做好口腔護理。

口腔內皰疹及潰瘍嚴重者,用康復新液含漱或塗患處,也可將思密達調成糊狀於飯後用棉簽敷在潰瘍面上。

同時,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手足部皮疹初期可塗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塗0.5%碘伏。臀部有皮疹的寶寶,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乾燥。

預防做好「15字」 杜絕三種傳播途徑醫生表示,醫學上認為手足口病有三種傳播途徑:

通過接觸傳播如患者手上的皰疹破裂後流出皰疹液,皰疹液里就有手足口病的病毒,通過接觸,這種病毒就傳至了另外一個人身上。

通過消化傳播手足口病原本就是因為腸道病毒引起的,為此,如果不小心吃了攜帶病毒的食物,也可能患病。

通過呼吸傳播如患者口腔內的皰疹液通過呼吸傳至空氣中,站在患者對面的人恰好呼吸入體內,也可能致病。

如何杜絕三種傳播途徑傳染到手足口病呢?

醫生提倡了15字預防歌:吃熟食、喝開水、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風。

此外,一旦發現兒童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要及時就診,並進行居家隔離,不要接觸其他兒童。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居家治療期間,家長應留意患兒的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燒不退、精神差、活力減退、嗜睡、煩躁不安、反覆嘔吐、肌肉抽搐等情況應速到醫療機構就診。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手足口病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