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零售,怎麼理解,商機是什麼?
編者按
新零售興起的大背景,其實是消費升級的迫切需要。但是傳統零售轉型太慢,導致人們拋棄了他們,而作為電商看到了消費者這個需求,於是自己上場了。
2017年即將過去了,回首這一年,
新零售巨變,互聯網金融上市潮(現金貸)都是今年最大風口之一。
現金貸的風,在監管巨棒打壓下,已經漸停。而新零售的風,仍在猛烈的吹著。巨頭酣戰之際,其他參與者也不斷加入,2017年,可以說是新零售的元年,2018年,新零售必然還會是最大風口之一,一定會更精彩。
零售業正在經歷一場巨變,「新零售」概念迅速成為行業「熱詞」。在這一新的「行業定位」之下,生鮮超市、無人值守商店、無人倉配、門店科技、新物種等新業態和新技術不斷湧現。比如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成為今年新零售界的網紅。除此之外,永輝超市的超級物種、新華都的海物會、步步高的鮮食演義、聯華鯨選也紛紛冒出。
雖然參與者眾多,但是玩法卻各不相同。比如阿里和騰訊,雖然都是線上到線下,但是阿里走的是重模式+中心化模式,而騰訊走的是輕模式+去中心化模式。而線下到線上的玩家裡,蘇寧已經是一個老玩家,線下線上同時發力,模式獨特。而其他傳統零售商,由於擁抱互聯網太晚,只能面臨兩種選擇:要麼和線上巨頭合作,要麼和第三方合作。
阿里騰訊巨頭加緊布局線下:瘋狂買買買
互聯網行業兩大巨頭都看上了線下零售,跟以往類似,阿里先動手,騰訊緊跟隨。為了新零售,阿里自己重金投入、重拳出擊,變成了大體量的賦能者,騰訊通過造新工具,在走一條培育一個賦能者生態的路線。
不完全統計,過去3年,阿里在線下布局上耗資超過750億,入股高鑫,耗資190億,蘇寧也是280億的大手筆。
而騰訊在阿里接連出手後,今年年底突然出手,宣布入局新零售之戰。接連入股永輝,唯品會,從線上線下合圍阿里。
而被騰訊入股後的永輝,則成為傳統零售商的大買家。12月25日,永輝超市公告以5.8元/股的價格正式受讓紅旗連鎖實際控制人曹世如、股東曹曾俊所持有的1.632億股(佔總股本12%),交易總價格約9.47億元。這是繼7月8日增持中百集團股份至25%之後,永輝超市再度入股A股零售企業。
當然,阿里入股的公司也不甘示弱,比如蘇寧,之前入股恆大200億元,計劃和恆大進行深度合作,把蘇寧線下布局到恆大的樓盤裡。12月19日,蘇寧召開戰略開發會,召集300多位地產界的老大,合謀2018年新零售布局。萬達表態18年要和蘇寧進行深度合作。
張勇表示,今天阿里重新定義百貨,就是要完成人、貨、場的數字化,將每個人在一個場內所有的動線,比如什麼時候摸了什麼商品、在哪裡摸的,用數字化進行呈現,最終完成場景的重構。
新零售,已經不再是一個純粹的概念,而是真槍實彈的競爭。
2018年,新零售戰場兵力大增,阿里,蘇寧,騰訊,京東,永輝,以及一眾傳統零售商,以及一些新物種新模式,比如多點Dmall,讓這場大戰精彩紛呈。
2016年10月的阿里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馬雲在演講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
電商發展的速度日益劇增,今年的天貓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中,以成交量1684億元再創新高,相比去年增長了41%,而無線端交易額佔到了91%。
PC用戶逐漸在轉換成無線端的趨勢也是在日益劇增,這也是未來趨勢的必然。因此,在面臨這種未來情形下,新零售的商業模式也將是未來的新型商業模型。
目前的電商以及很多的實體業,都在做很多各種各樣的嘗試,通過結合現在的電子商務科技以及數據去完成很多的創新,上線——線下相結合,把人、貨、倉關聯起來,為給用戶、給顧客更好的服務。這就是一種全新的思路,也就是新零售的萌發。
電商在過去的幾年發展迅猛,有人說這給實體業造成很大的衝擊,其實電商的發展在未來是非常需要依託實體業以及供應鏈需求的改革去給予支持的。未來的商業模式按照馬雲先生的說法,就是電商和實體業之間的一種相互依託,共同發展的一種必然,不可能是某一家獨大的,電商通過各種技術以及平台數據獲得了高速的發展,實體業也肯定是會依託這種新型的技術去結合以及「火山爆發」。成為一種全新的零售方式——新零售。
盒馬鮮生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對外展現的新零售樣板店就是最好的例子證明。線下超市作為其零售行業的一個表現形式,結合其對於的互聯網技術、供應鏈需求、物流配送,真正做到人、貨、倉結合一體,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去帶動和拉動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盒馬鮮生作為一個新的樣板展示,已經很好的給眾多零售行業的經營者提供了一些未來新零售思路的創意。
我相信,未來也一定是會有更多的「盒馬鮮生」這樣的實體門店、超級市場等這樣的商家會出現,通過自己的創新思路、互聯網技術去實現更多的新零售行業的展望。所以說,新零售才是這個時代的好戰友。
請關注我的個人頭條好,更多資訊,共同探討哦!
發揮創業想像力的可能,AI與新零售的組合將會發生什麼?
AI技術代表著互聯網發展的未來,AI應用的場景和行業眾多,如AI的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機器人等。新零售是投資者眼中的「風口」,投資者對AI的渴望從各大行業AI應用創新的力度可見一斑,當AI與新零售組合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
先吃螃蟹的是繽果盒子。今年9月份,繽果盒子在推出新零售模式的試驗,用AI技術升級了零售系統。繽果盒子近日推出了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小范 FAN AI」,率先布局AI零售,先來看看新零售中AI的具體應用情況。
圖像識別與電子標籤
圖像識別取代RFID電子標籤,這項技術替代被廣泛使用,節省商品貼標籤的人工成本且易於改造。目前繽果盒子新收銀台通過圖像識別、超聲波、感測器等多重交叉驗證準確率超過99%。其圖像識別技術融合了機器學習、圖像深度、感測器等技術。
數據收集中心與後端
「動態貨架」攝像頭捕捉貨架上的所有信息,收集面部數據、視覺數據、動作數據等為後台判斷提供資料,可為直接接觸用戶提供促銷信息。同時「小范 FAN AI」的後端過後台智能盤庫系統快速了解產品的銷售、庫存情況,並通過供應鏈信息、銷售數據給出不同銷售策略。AI加上新零售幾乎是全新的場景體驗,AI在新零售的使用中至關重要,目前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是使用比較普遍的兩種技術。
數據收集與行為預測
目前,亞馬遜的情報收集系統,能夠關注並收集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並模仿店內的銷售員,智能化的推薦商品且亞馬遜的預測精準。利用AI的機器學習,記錄會員的購買習慣、購物規律、購物喜好等信息,針對用戶的行為習慣進行商品推薦和購物行為預測最大可能的深度開發用戶;優化供應鏈,利用產品、營銷、季節等因素的歷史數據規範模型預測供求關係。零售商用此類數據能有效的優化庫存、物流管理。
智能攝像頭用戶檢測
目前一些AI技術公司為零售商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用來監測到店顧客的客流量、年齡、性別、購物區域熱力圖進行統計與分析,實現促銷區、重要區域的人流統計與控制以及銷售狀況統計。
智能支付與商品防盜
目前的智能支付指消費者通過掃碼完成支付,在AI智能支付中,將圖像識別技術應用到商品識別和支付中,用戶使用AI支付設備便能直接支付省去掃碼環節。在防盜技術使用中,AI設備使用安全攝像機和自助結賬機自動檢測到商品是否漏掃,對於掃漏的商品會發出警報,為便利店保駕護航。
但是AI在新零售的使用時也面臨一些困難,比如AI的大數據演算法,零售業數據複雜且數據多樣,因此數據共通連接處理比較困難;AI使用成本高,一次性推廣多家便利店需要的落地資金不菲,個體創業者不一定能承受;零售業涉及採購門類複雜,AI的智能採購也會面臨一些列技術難題。
新零售中,AI的使用從進入商店開始到離開商店結束,整個購物中的過程也是AI收集數據的一部分,AI在未來的零售業中有著廣泛的發展空間。創業者在新零售的浪潮中感受到技術的方方面面的影響,針對AI新零售中產生的問題,筆者不禁思索創業者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
筆者以為創業者需要從智慧門店、智慧物流、智能體驗這三個角度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智慧門店,目前無人值守便利店是可靠地實踐方式,降低智慧門店的經營成本是值得重視的方面。
智慧物流,控制供應鏈最小化庫存提高效率,利用AI實現智能物流管理。
智能體驗,完善消費者智能購物的體驗打通線上、線下渠道,針對消費者的消費過程和消費偏好,推薦商品。
除此之外,擁抱電商巨頭展開深入合作也是可選方案,比如素型生活擁抱阿里開展的新零售嘗試,帶來了巨大客流和銷售量。
「新零售」這個詞是阿里巴巴的馬雲提出來的,搞了那麼多年電商,搖身一變成了「新零售」的代言人,不得不服互聯網巨頭的輿論影響力。
我認為,新零售有兩個重要的特徵:一是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二是大數據在全鏈條發揮作用。以阿里為代表的「新零售」派,在大數據方面有先天的優勢,但是在線下布局方面短板明顯,所以阿里近期加速在實體零售領域的布局,京東、騰訊亦是如此。
而以蘇寧為代表的「智慧零售」派,本身就是線下門店起家,熟稔「開店」的規律(PS:蘇寧表示,未來3年要開到2萬家門店,雄心啊!),但是在大數據方面與阿里、騰訊還有差距,所以蘇寧選擇與阿里巴巴在物流、流量、服務等方面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彌補「數據短板」。無論是新零售,還是智慧零售,實質上就是「零售2.0」版本,是對傳統零售的升級。
按照蘇寧張近東的表述,智慧零售的核心是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感知消費習慣,預測消費趨勢,引導生產製造,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怎麼理解呢?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如果這些數據能夠為零售業所用,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零售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對於幾大行業巨頭來說,新零售時代意味著大家擠進了同一個戰場,大家都在開實體店,都有技術支撐體系,都在研究人工智慧,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如何避免同質化,如何建立自身的獨特優勢,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有一個零售的三個階段理論。他以日本為例來解釋這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二戰之後,那是一個物資缺乏的年代。物品本身的價值就足以形成購買的理由。所以,只要有新的商品出現,店門口就會有人排長隊購買。就日本而言,從戰後到經濟高速增長期,都屬於第一階段。在第一階段,「商品的新奇感是有意義的。只要是新產品就能引發話題,就有客人想要。」這個階段,商品的生產者創造和佔有了最大的價值。這是一個價值在新奇的時代。
第二階段是購物平台的時代。在日本從1970年代後半期開始,當時的日本經過經濟的高速成長,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告別了稀缺時代之後,物品本身的價值對用戶購買而言已經不是充分理由。這個鏈條中的價值轉移到了購物平台的搭建者身上,也就是那些能夠吸引客人前往,讓他們去挑選商品的場所。所以,當時也是連鎖超市、連鎖餐廳在日本出現並大行其道的年代。
購物平台發展的頂點就是電子商務網站。在電子商務網站上,用戶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去享受購物的樂趣。與此同時,實體店受到衝擊。這是一個價值在豐富的時代。
第三個階段是編輯和推薦的時代,用增田宗昭的話說,就是提案力的時代。購物平台泛濫之後,用戶會發現東西太多,根本不知道從何挑起。增田宗昭說,這時候,就開始進入「編輯權」的時代,商家必須向用戶提供生活提案,找到對用戶有價值的商品,進行選擇和提案。簡單而言,必須要有推薦的能力,如果不能把對用戶有價值的商品挑選出來推薦出去,就沒有意義。如果缺少了推薦的能力,東西就賣不出去,客人也不會到店裡來。所以,這是一個價值在推薦的時代。
2011年,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開業。代官山蔦屋書店被評選為全球最美書店之一,今天已經成為很多遊客到東京必去感受的地方。代官山蔦屋書店在各個領域,都配備了專業知識豐富的接待員。接待員除了要為自己負責區塊挑選品類之外,還需要響應客人的要求,推薦最合適的書籍、電影或音樂。接待員就是蔦屋書店的「編輯」,他們要擁有挑選和推薦的技能。
除了把零售分為三個階段,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編輯推薦的重視之外,增田宗昭對線下零售的另外一些看法是:
首先,實體店是通過地點與空間的營造,來打造品牌。仍然以代官山蔦屋書店為例,代官山蔦屋書店由三棟二層建築構成,在這三層建築之間,還有幾條可以讓人散步的小路。增田宗昭把其中一條可以穿過三棟建築的小路命名為「花園小路」。增田宗昭希望花園小路能夠像日本神社參道,也就是神社中行人參觀行走的小道一樣,具有意義感。
增田宗昭把書店也視為神社。神社是供奉靈魂的地方,書店是供奉了小說、電影、音樂的地方,這些也全都是人類的靈魂。「我們店裡,供奉了充滿人的靈魂的創作品,與神社是一樣的。代官山蔦屋書店就是這樣的地方,所以我們才想賦予它神性。」
在這樣的空間營造下,書店不僅僅是銷售商品的地方,而是一個具有神性的所在。
其次,是反效率。雖然有一種觀點認為,商業的本質正是在追求效率。但增田宗昭認為,追求效率,不代表人就會幸福,幸福恐怕正好跟效率背道而馳。另外,實體店的效率當然可以得到提升,但是恐怕仍然很難跟電子商務相媲美。所以,實體店的關鍵在於能營造出一種讓人沉浸在其中的體驗。實體店的優勢是可以讓顧客直接看見、體驗和分享。這裡面就有一種超越道理的感性因素。
因此,實體店應該追求這種感性的因素,也就是「舒適感」。追求效率的網路很難提供舒適感,就像沒有人會覺得鐵路網路和自來水網路能提供舒適感一樣;同樣是實體店,追求效率和品質一致性的連鎖店也很難提供舒適感。
第三是,要提升需求力,而不是強化供給力。提升需求力,意思是從用戶角度出發,想辦法刺激和滿足用戶的需求;強化供給力,就是不斷增加產品和店面。
增田宗昭並不認為在網路時代,實體店就失去了意義。他認為實體店的一些優勢,仍然是網路沒有辦法取代的,比如即時性和直接性。即時性是指可以當場拿到商品;直接性是指購物時的興奮感。再比如實體店能提供的體驗感。因此,他說自己有強烈的企圖心,想要證明即使是在網路社會,實體店仍然能發揮魅力。
不過,千萬不要誤解,增田宗昭的態度並不是認為實體店面的重要性高於網路。恰恰相反,他的觀點是,最後能夠生存下來的實體店,也是同時在做電子商務的實體店。而且,主力應該是網路銷售。也就是線上的銷售要遠大於線下的銷售。未來的實體店,是網路企業的實體店。
增田宗昭說:「除了網路企業經營的實體店以外的實體零售店,在我看來恐怕都會陣亡。畢竟網路與實體相比,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而不必負擔庫存費,又具有不論何時只要連上網就能購物的便利性,實在太強悍了。」
以上就是蔦屋書店創始人增田宗昭對零售業三個階段理解
首先,何為新零售呢?簡單來說,就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將零售行業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起來,基於先進的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科技,將傳統的零售業數據化,通過大數據運算,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藉助互聯網完成零售行業向體驗式服務的轉變。
中國互聯網商業平台,從最初阿里創辦的淘寶開始出現「電商」概念,最近幾年經歷了爆髮式的成長,並且因為價格、方便程度等各種原因,對中國的傳統零售業形成了巨大的威脅。
而發展到現在,「電商」行業也遇到了自己的瓶頸期,首先,「電商」的客戶群體增長已經到達「天花板」,中國的網民已經很普遍了,想要使自己的客戶再有一個爆髮式的增長几乎不大可能。而這時,中國的「消費理念」正在變化,人們從之前的注重商品質量逐漸演變為注重消費的體驗,「消費升級」的來臨,給了實體零售業反擊「電商」的絕佳機會。
但是傳統實體店缺少的是對用戶的預判,很難提供針對這個用戶的商品,因為他們前期不知道用戶喜歡什麼東西,如果可以提前預知客戶喜歡什麼東西就可以事先對自己的商品進行一些優化,從而使用戶的體驗提高。
這就需要廣泛用於電商的大數據、雲計算的一些技術的幫助了,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對幾天內進入商店的客戶群體他們在商店內的活動路徑進行分析,得知他們在什麼商品前面會有駐留,駐留時間是多少,去哪一類商品區的路徑更多,呆的時間更長,從而得知哪一種商品更受歡迎,從而做出進一步的優化。
「新零售」將「電商」的優點和傳統零售行業的優點進行了有效地整合利用,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未來的商業向「以人為中心」的方向發展,迎合「消費升級」的需求。
「新零售」的提出,也推動了大數據,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在可預見的範圍內,數據分析,大數據應用,AI人工智慧,AI演算法工程等領域也會隨著「新零售」的熱度提升而迎來爆髮式的增長,「新零售」這一改變現今商業格局的風口的到來,也會成為相關產業的發展基石,各種相關產業的商業機會也會爆髮式增長。
什麼是新零售,怎麼理解,商機是什麼?對這個問題,作為同樣是電商人,我說幾點我的看法:
一、事實上新零售其實就是O2O電子商務模式的另一種說法,也可以理解為中國式解讀,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線離線/線上到線下),對大多數普通的中國人來說對O2O電商模式缺乏認識,馬雲通過翻譯和解讀之後就提出了便於中國人理解的:新零售理念。
二、馬雲新零售理念的提出動機,我分析有三點:
1、馬雲想要擺脫一個純電商公司的傳統印象,樹立起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現代與傳統相交融的新阿里形象。
2、不想背搞死傳統產業的黑鍋!
3、發展需要,馬雲深知線上國內市場已接近飽和,是時候要在兼顧線上業務的同時大力發展線下業務了。
三、商機是什麼?
馬雲提出這個理念無外乎透漏了三個對商家來說未經驗證的商機!
1、純線上的商家如果發展線下業務,阿里會提供更便捷的對接服務,幫助商家線上線下打通。
2、召喚更多線下實體加入整體新零售改革後新阿里,一起共謀發展。
3、對實力弱小的零售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阿里新零售理念的執行能幫助實力弱小的零售行業從業者以更低門檻融入到以新零售理念武裝起來的新阿里大平台,以幫助更多小資企業獲得低成本的發展機遇!
闡述新零售新觀點,探索未知的商業模式。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vname": "u65b0u96f6u552e.mp4", "neardup_id": 13092207204631752763, "thumb_width": 640, "vu": "86ef400e0d0c450991742449811867af",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2", "vposter": "http://p2.pstatp.com/large/1f7c00024f8de838d5d0", "vid": "86ef400e0d0c450991742449811867af", "video_size": {"high": {"h": 480, "subjective_score": 4, "w": 854, "file_size": 4059934}, "ultra": {"h": 720, "subjective_score": 1, "w": 1280, "file_size": 7533270}, "normal": {"h": 360, "subjective_score": 4, "w": 640, "file_size": 3072657}}, "duration": 145, "thumb_url": "1f7c00024f8de838d5d0", "md5": "525b58e6215ecfd1ae3717d1119aee83", "hash_id": 13092207204631752763} --}
作為被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我來說一說我在這方面的見解,大家互相討論一下!
幾千年來,商業的模式一直在不停的變化革新,我國先人也一直在探索新的買賣銷售模式!各行業也不乏佼佼者!自從有了互聯網,電商經營模式順應而生,尤其是我國的新興企業家更是把電商線上零售批發模式運用到了極致!電商平台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爆發!同時線下零售商也在這次革新之下倍受打擊,實體店鋪無法經營倒閉轉讓的十之八九!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新的零售服務模式漸露頭角,結合線上接單把線下服務推廣銷售,這種模式在近幾年裡也廣被消費者接受。
然而現有的零售模式有許多不足之處,也是有待提高,經過這幾年的過度,消費市場也迫切需要一種新的零售模式,結合線上線下平台對廣大消費人群服務到家!對於未來的新零售,我覺得有以下幾點要解決!
1.線上平台推廣宣傳仍舊必不可少,實行一對一垂直服務!拒絕中間行業介入,讓服務者和被服務者直接接洽!
2.全方位跟進客戶需求,量身製作產品服務方案,要做到私人管家級別去為消費者考量!
3全程監控產品源頭、流轉乃至直達客戶,採用責任製為消費者解決各方面擔憂,保證消費者用的放心,食的安全!
4採用新的交易模式,讓消費者只需花更少的錢去提前消費到高端的商品和服務,讓消費者使用未來買單!
結合以上幾點去創新,在餐飲、服務、衣裝、電子、家居等各種行業均可有新亮點去開拓!畢竟現在消費者對大多商品或者商家的不信任是最迫切要解決的!新零售行業的最終形態無非就是透明,每件商品都有自己真正的身份證!讓消費者覺得他所消費的商品或者服務是出至自己本身!打個比方,你吃的每一顆雞蛋,每一顆蔬菜,每一件衣服,你都了如指掌!就是讓你覺得你買的每件商品就像你自己生產做成的一樣放心!
這就是我對將來新零售的一點見解!
馬雲在2016年10月的互聯網首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聽起來很玄的新零售概念該怎麼理解呢?
說起新零售那應該提一下我國經濟變革的歷史,相信80後的小夥伴依稀還記得,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商品生產能力還很低下,如果說要吃肉,是需要肉票限量供應的,整個商品經濟是供小於求的,物質上還不夠充裕。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門不斷打開,商品是極大的豐富了,不過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銷售商品也是以渠道為主,比如買肉要去市場,買電器要去國美蘇寧這樣大型連鎖,消費者的得到信息都很閉塞。
現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已經是流量為王的時代,隨著消費者信息的暢通,已經有很多現在渠道在消失。
馬雲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用現在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來整合線上線之下的流量,提升新零售模式下的用戶體驗。
可以預見未來電子商務平台可能會被這樣零售新模式慢慢取代,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科技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商平台,不再是入駐天貓、京東、亞馬遜這樣的大型電子商務平台,在用戶主權的互聯網時代,降低零售業的成本、增加效益。通過運用人工智慧這樣的科技技術,以快、准、狠從新定義商業社會,新的創新模式能帶來的可能是每個人可以公平競爭的創業環境,更好的服務,更好的產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