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梅派優秀傳人史依弘、李勝素、董圓圓藝術之比較,各有什麼特點?
史依弘、李勝素、董圓圓這三位梅派傳人,算得上是梅派的中流砥柱了,其中李勝素和董圓圓都是梅葆玖的弟子,而梅葆玖也親口在媒體面前說過,李勝素是他最優秀的弟子。
在這裡我也就不深究她們二人之間的高低了,畢竟梅葆玖大師說的話,自有他的道理。今天就單來說說她們三人之間的藝術特點。
先說說史依弘吧,史依弘出生於1972年,今年46歲了,是三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現任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為國家一級演員,現在在上海京劇院擔任主演。
史依弘的路子寬,文武雙全,而且新戲不斷,不過嗓子不是很出眾。但是相比於李勝素和董圓圓,她的動作神韻是最接近梅蘭芳的。而且她的還有一種比較古典的氣質。
李勝素出生於1966年,今年52歲了,現在是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領銜主演,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在這三人中,李勝素的知名度應該是最高的。
李勝素的唱功比較好,梅葆玖先生還在世的時候,她還跟著梅葆玖一起改創了不少新的唱法,在這三人中,李勝素的唱功應該是最強的。而且扮相也不錯,端莊大氣,有種大家閨秀的氣質。
董圓圓出生於1964年,今年54歲了,現在為國家京劇院三團主演,國家一級演員,是梅葆玖的第三位弟子。在三人中,董圓圓的年齡稍大一些。
董圓圓的扮相還行,不過在唱念上面,還是比不上李勝素和史依弘的,而且綜合起來說的話,在李勝素與董圓圓之間,梅葆玖先生已經給出了答案。史依弘雖然年輕,但是實力不容小覷。
她們三個人都獲得過戲曲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也都是國家一級演員,風格各有不同,史依弘當時如果拜了梅葆玖為師,相信她的水平應該會更上一層樓。
我是戲曲說,專門說戲曲,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戲曲說
題主問:京劇梅派優秀傳人史依弘、李勝素、董圓圓藝術之比較,各有什麼特點?好問題,在下的答案如下:
史依弘,是上海京劇院的頭牌大青衣,曾跟隨第一武旦張美娟學習刀馬旦及武旦,後又跟隨聲樂專家、梅蘭芳大師的琴師盧文勤學習梅派藝術,她的梅派藝術真可謂是正宗專業,梅派京胡大師姜鳳山曾這位評價史依弘,在她身上看到言慧珠的影子!近幾年的頻繁跨界也是她的一大特點,比如參加《舞林大會》狂秀鬥牛舞,再比如大膽出演程派經典《鎖麟囊》,再比如與崑曲大師蔡正仁先生,共同演繹崑曲經典《牡丹亭》等等,史依弘,真可謂是「文武昆亂不擋」的梅派大青衣!李勝素,是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當今京劇界的領軍人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她是梅派大師梅葆玖先生的弟子,繼承和發展了梅葆玖先生的梅派藝術,她的扮相極其漂亮,唱腔極其飽滿甜潤,甚至對京劇不熟悉的人,也會因她而愛上京劇!近幾年,與搭檔于魁智,代表中國京劇頻繁的出國演出,可見她是真正的京劇名角,是當今京劇界的一張閃亮名片!由她主演的京劇電影《穆桂英挂帥》榮膺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董圓圓,是國家京劇院的當紅頭牌,也是梅派大師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當今梅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改編自梅派傳統經典的《洛神賦》是當今京劇舞台上的常演劇目!在北京京劇院,董圓圓就是九大頭牌之一,如今加盟國家京劇院與搭檔張建國,又成為繼李勝素于魁智之後,又一經典組合!董圓圓的扮相與唱腔與前二位不相上下,也是當今京劇界的領軍人物!
以上三位都是當今梅派的代表性人物, 也是戲迷票友為之瘋狂追捧的名角,擔的起「梅派大青衣」的稱號!好啦,對於這三位梅派大青衣,各位看官還有什麼補充,歡迎留言評論!
三位應該說是如今梅派的「中流」。
上海京劇院的史依弘,年齡稍微偏小一些。三個人中,史依弘是最活躍的一個,不謹守梅派,而是走一條不斷發展自己,拓寬自己路子。2013年,就做了「文武昆亂史依弘」的《白蛇傳》。
前年演了,程派的代表作《鎖麟囊》。今年五一節,又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了「梅尚程荀史依弘」,一人演出四個流派:梅派《蘇三起解》、尚派《昭君出塞》、程派《春閨夢》、荀派《金玉奴》。 無論是從表演上還是從氣質上還是為人處世上,李勝素都是最遵梅派的。沒有爭搶的性子,不驕不躁,就是踏實演戲,也因為有「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的身份,她做事就更加低調一些。表演上來說,她最雍容大氣不溫不火不蔓不枝,李勝素說,這麼多年學習梅派,覺得梅派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 董圓圓也是舞台上比較活躍的,2014年在第七屆中國京劇節上,看了她主演的《安國夫人》,這是一部根據梅派代表作《梁紅玉》改編的新戲,董圓圓挑大樑出演梁紅玉,舞台上扎靠擂鼓,很見功夫。正集中聽梅派,談談外行人的看法。三位梅派傳人,只有李勝素老師沒看過現場演出。
史:她的《玉堂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時,確實有驚艷之感。做派端正(其實以玉堂春的出身,略花俏些也行)、唱得也端正,嗓音好聽,聽說經過西洋聲樂的科學發聲法較正,就是覺得力度有點弱。武旦的底子讓史的身段做派挺有表現力的。
李:無論唱念做打從視頻看都很流暢,可總看到她是唱戲歌或者晚會上四人聯唱,搞得印象里一年也難得李唱整出大戲。這不能不說是大大遺憾。
董:嗓音不如李好,原來覺得高音區有點夠不著,現在似乎沒啥問題了。但是有味道,越聽越美。來中國京劇院後,與張建國合作,對方因為年齡問題,反而襯托董非常出色。目前,個人最喜歡她的戲,覺得她更接近梅派的精髓。
史依弘,上海京劇院年輕的國家一級演員獲得過梅花獎前夫著名影視演員李成儒。李勝素,梅葆玖先生親傳弟子當代梅派領軍人物演齣劇目眾多獲得獎項無數,董圓圓也是梅葆玖先生親傳弟子演出眾多獲獎很多。都是著名藝術家,藝術怎樣比較呢?我不是專業人士不敢評論。李勝素在公眾場合出場率最高,現在扛著梅派大旗在行走也是公認的代表性人物。
前幾天剛剛說了當今荀派三巨頭,現在又來說梅花三朵,怎麼都是三?是有意而為還是巧合?應該說兩者都是。前者一是因為他們是荀大師嫡傳、當今荀派領袖,二是因為荀派再傳弟子年齡、藝術參差不齊,較著名者不過耿、管,也尚不便以糾合類比。後者,是因為梅先生嫡傳眾多,名家更是眾多,簡直就是不勝枚舉,而此三人在梅派中,較之其他再傳弟子,不管是年齡還是藝術造詣乃至知名度,似能並列評說。
在中國,沒有一種藝術樣式像京劇一樣流域全國,一統天下,在她的鼎盛期出現了四大鬚生、四大名旦,與之對應的也出現了京、津、滬、漢四大京劇碼頭。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她海納百川,以海派文化領導時尚。京劇到了上海,也就自然浸染、發展成海派京劇了,麒老牌(周信芳先生)是其代表。
很奇怪的是在這樣一個海派文化中,為什麼會有史依弘這樣一位梅派傳人?其實,道理很簡單,首先,梅先生和周先生就是成功的合作者,其次,上海京劇界的梅派影響和傳統是梅派藝術的一個重要基地。梅家弟子嫡傳的魏連芳、言慧珠、顧正秋、李玉芙,都是名動菊壇的大角,就是中堅的李炳淑、夏慧華等也享譽申城,知名全國。上海京劇院不能不繼承傳統,保梅派一脈承傳。史依弘使命可謂重也。
史依弘武旦開蒙,基功紮實,形體規範,尤其身材高挑,容顏清純,簡直就是魔鬼身材,不管是靠還是披,扮上飄逸大派。正是這樣一個大武旦,偏偏改習梅派。史依弘是刻苦的,是勤奮的,為了不帶武旦後遺症,幾有些矯枉過正,現在看史依弘的表演,中規中矩落落大方,沒有絲毫武旦火氣。
史依弘藝宗梅派,她學的是老梅,這個「老梅」有兩層意思,即梅蘭芳和梅蘭芳先生的早期舞台、聲腔藝術。作為一個流派的繼承者,溯源而上是唯一正確的途徑,那才是藝術家的巔峰,最能代表其藝術風格、流派特點。如學馬派,別學其後期,後期儘管馬先生的藝術爐火純青,但是,嗓子大不如前,聽聽馬先生三十年代的錄音,那嗓,嚇死你!再聽聽老馮、老安,及二朱,哪對哪兒啊?即便是張學津,謬之何差咫尺!
當今學梅者一般都投玖爺、杜師(杜近芳)門下。一是因為玖爺執梅派大纛,杜師領當代梅派風騷,二是其他梅門弟子囿於梨園道德,因玖爺、杜師而不開山門。但是,恰恰史依弘沒有拜在二先生門下,這在梨園行是不可理解的,!透翁的理解是,史依弘有更大的企圖,她不想過早的框住自己,她要在京劇藝術里作廣泛的吸納和嘗試。這正是來源於她的海派DNA。她於青衣、花衫、刀馬,古裝、現代、新編無不涉獵,更難能可貴的,她不但搬演崑曲,還學演程派,演繹西方名著,這種視野不是尋常演員具有的,當然,這也得力於上海京劇院的胸懷。
史依弘的成就在於花衫,凡天女、虞姬、寇珠、貴妃等可以光彩奪目,以所塑造《狸貓換太子》之寇珠及和尚長榮先生合拍電影《別姬》,可以使史依弘於京劇永留其名。史依弘的演劇,貴在創作,從這個方面講,就得力于海派文化精神。
史依弘的不足或者說遺憾,就是嗓音的天賦缺憾。她的聲腔,情、味、正都有,獨獨不具穿透力。也正是這個問題,使她不能勝任梅派之大青衣!
李勝素,當今梅派佼佼者,位居國家京劇院一團旦行首席,與老生於魁智相互輝映,成為不爭的藝術佳檔。
李勝素也是武旦啟蒙,後學梅派。其基本功邊式,表演規範,以武旦之形體功架應旦行真可謂遊刃有餘,因此,她的表演用一個字可以概括——順。
李勝素改習梅藝並為觀眾知曉是源於央視青京賽,參賽之《廉錦楓》屬花衫,動作正合李勝素之武旦之長,這齣戲是酔麗君先生說的。
李勝素先拜劉秀榮,後皈依玖爺,是梅派成就了李勝素。于魁智的海選使李勝素得以進京,並進入國字藝術團體,轉師玖爺後,迎來表演藝術的旺盛期。
國家京劇院是梅大師解放後親任院長的地方,是梅派的本源之地,國家京劇院只梅大師以一人之藝,毫不遜色於北京京劇院馬譚張裘。國家京劇院還擁有杜近芳、楊秋玲兩位堪稱梅派大家(在梅蘭芳跟前豈能用大師稱呼)的繼任者。
由於上述原因,李勝素本應是肩負梅派重任的第一人耳,李勝素在國家京劇院繼承、排演了很多梅派劇目,大青衣如《穆桂英挂帥》、正旦如《鳳還巢》等、花衫如《醉酒》《散花》等,後梅派如《謝瑤環》《楊門女將》《白蛇傳》等等,其唱、做、念、打,皆具梅派神韻,尤以聲腔,清亮而透徹。
但是,在全面繼承梅派藝術的實際工作中,李勝素做的並不夠。透翁認為這其中有兩個原因。
一是處於被動的從屬地位。李勝素是于魁智「海選」來的,自然首要任務是為其配戲,即便是對兒戲,也是配戲,一個「配」字誤儂終身。因此,李勝素到現在沒有以自己為一號的創演劇目。就是梅派傳統劇目,沒有于魁智合適的,也很少貼演,如《龍鳳呈祥》《宇宙鋒》等等。
二是表演、聲腔的誤區。李勝素拜了玖爺,唱腔就以玖爺為本了,然,玖爺本身就不是學梅派,雖然後來歸宗,還是和梅大師有些許差別的,況且玖爺也是老年了;再者就是在表演上的「懈」,玖爺的表演不是懈,是年齡和「份兒」,說句不恭敬的話,玖爺他演的不是人物,是演的「角兒」。玖爺怎麼演,觀眾都是喝彩的,別人不行,梅派的傳承者更不能這麼演。因為這樣演不是學梅派,是學玖爺啦!看看杜近芳先生,她上有梅大師,中有葉盛蘭、李少春等,但是,其《謝瑤環》《白蛇傳》《柳蔭記》《野豬林》,都是傳世之經典,說杜師是新梅派一點不過。
說說董圓圓,董圓圓家學淵源,甚是了得!其母乃尚明珠,其父乃董文華。董圓圓畢業於天津戲校,先在青年京劇團,後去香港京劇團,再到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現在隸國家京劇院。董圓圓雖然不同於上兩位武旦出身,但是,誰人不知其父董文華乃名武生,因此,董圓圓於把子是拿得下的,於形體、毯子也是小事情。
董圓圓較全面的繼承了梅派藝術,她刀馬、青衣、花衫演來俱都得心應手。她是在「演戲」,是在尋著梅大師的足跡,亦步亦趨的「演戲」。別看這「演戲」二字,好多演員不會演戲,他們在演行當,在演流派,這演「份兒」。
董圓圓的梅派藝術最本色,於激情中不逾梅派的典雅中庸之范。早年音準稍有絲厘,現在已然克服,但是,稍欠不足的是音質,不夠清冽。
惜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況乎藝術?然,三位應該都年近五旬了(史小些),相較於過去的藝術家,這樣年齡沒有突破,以後也就沒有突破了,這是梅派的缺憾,也是京劇的缺憾!當然,這也不影響三位的藝術成就和對京劇梅派作出的巨大貢獻。
行外之人,略言比較。她們三人在當今梨園,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都擁有相當數量的觀眾群。就藝術建樹而論,各有千秋。但認真考究,仍可一分軒輊。梅葆玖先生曾親言,在梅派弟子中,李勝素是最好的。李勝素藝術條件十分全面,尤其有一條純美的好嗓子,又得梅傳的真諦,她的唱腔醇味足,音色美,是梅園的領軍人物,實難有人與其比肩。
董園園花旦戲曾是重頭,後來梅派的看家戲也能演,且質量上佳,尤其《安國夫人》中的梁紅玉很出彩。但其嗓子高音區及唱腔的韻味略顯不足。還稱不上與李勝素是"一時瑜亮"。
史依弘引人注目主要是其扮相和藝術上的創新。勇於突破行當和流派的限制,扮演各種新的藝術人物,取得了嘗試後的佳果。從其梅派唱腔來聽,嗓音稍「悶",有時略有鼻音,缺乏梅腔的動聽。
如妄以鮮花比喻三人的藝術成就,李是牡丹,董是芍藥,史是大麗菊。
李勝素史依弘董圓圓三人綜合比較起來不相上下,都是梅派翹楚,是京劇界的驕傲,以《楊門女將》和《白蛇傳》為例,李的青衣唱念部分突出,史的刀馬部分武打突出,董比較綜合唱的規矩武的亦可。三個人唱腔因發音部位不同則各有各的不足,拉低了梅派的整體水平,李勝素偏流行,韻味差,史依弘偏美聲,不符合傳統審美,董圓圓可能是年齡和身體的原因嗓子時好時壞但唱的規矩。三人的唱比較起來,李勝素的問題最嚴重,京歌畢竟不是京劇。李和董的可取之處是她們的扮相,遠超過史。
這三位京劇梅派傳人各有千秋,在群眾中的印象最好的那當然是李勝素,她給人的感覺,太貼近工農兵,是一位優秀的女性,特別是海島凍輪唱段真是家諭戶曉,我是個學京胡的,要唱這段戲,我先問你跟誰學的,李勝素,好咱開戲,那兩位在梅派地位亞與李勝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