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是否真的有香妃?
民間傳說,弘曆有一身溢奇香的香妃,她就是《清史稿》中記載的容妃。
容妃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是新疆人,世居葉爾羌,其族為和卓,故名為和卓氏。
霍集占兄弟發動叛亂時,容妃的哥哥圖爾都因不願屈從霍集占,故將全家從天山南路的葉爾羌遷往天山北路的伊犁居住。乾隆二十三年(1758),弘曆派軍征討霍集占。當清軍趕到葉爾羌時,容妃的哥哥圖爾都、五叔額色尹、堂兄瑪木特帶領一部分族人,配合清軍,參加了平息霍集占叛亂的作戰。因立有戰功,圖爾都、額色尹、瑪木特被召入京師,封授爵號。額色尹被封為輔國公,圖爾都和瑪木特都被封為一等台吉。容妃的親屬從此定居京師。
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容妃入宮,當時稱為和貴人。稍後,弘曆又把宮中女子巴郎許配給容妃的哥哥圖爾都。弘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進一步保持與回部上層貴族的關係。
和貴人入宮這一年27歲。按宮中典制,貴人每年得賞銀150兩。和貴人每年在九月十五日生辰時,都領到這樣的賞銀。每逢十二月下旬,御茶房要按年例賞賜皇后、妃嬪等乾果品,和貴人按份領得綠葡萄乾、白棗干、荔枝幹、白葡萄乾、藏杏、藏棗、蓮子、藕粉、耿餅等。
和貴人是回部維吾爾族之後,信奉伊斯蘭教。對和貴人的宗教信仰,弘曆給予了充分的尊重。他分撥專款在京師西長街路南回營修建了清真禮拜寺,供和貴人及回部貴族宗教活動之用。
隨著清朝皇室與各族上層貴族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和貴人也越來越受到弘曆寵愛。乾隆二十七年(1762)五月十六日,弘曆奉皇太后懿旨,命兵部尚書阿里袞為正使、禮部侍郎五吉為副使,冊封和貴人為容嬪。這一年,容嬪的哥哥圖爾都也被封為輔國公。容嬪的賞銀由每年的150兩加為300兩,物品也增多了。
乾隆三十年(1765)弘曆南巡,容嬪隨同,到過蘇州、杭州、江寧、揚州等地。弘曆按照回部的習俗賞容嬪許多食物,其中有涿州餅子、祭神糕、奶酥油野鴨子、羊肚片、羊他他士、油煠果、蘇州糕、酒燉羊肉、晾狍肉、鹿觔羊肉等80多個品種。
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弘曆奉皇太后懿旨,命大學士尹繼善為正使、內閣學士邁拉遜為副使,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由於容妃在宮中平時穿著自己民族的服裝,所以在封妃前,弘曆特下旨為其專做冠服。據載,此次專做的服裝有天鵝絨朝冠一項、染貂朝冠一項、吉服袍褂兩件、金龍綉九龍袍一件,此外還添換項圈、耳墜、數珠等。冊封儀式在十月六日隆重舉行。
乾隆三十一年(1766 ),皇后死,弘曆不再冊立皇后,容妃在宮中的地位逐年提高。乾隆三十六年(1771 ),她隨弘曆東巡,曾到過泰山、曲阜,一路上得到賞賜的食物有:自來紅、回子餑餑、羊肚絲、羊西爾占、爆肚、五香雞、香筍炒腌菜等5 0多種。
乾隆三十八年(1773)容妃過40歲生日,弘曆賞賜她無量壽佛、玉如意、青玉壽星、銀晶象耳雙環瓶、瑪瑙靈芝杯以及銀兩、錦緞等大批物品。
下圖清東陵容妃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容妃隨弘曆到盛京,拜謁了清太祖的福陵。一路上得到賞賜的食品有:粘散粉子餑餑、雞湯老米膳、燒鹿肋條、羊肉糴子面等30餘種。當東巡到盛京後,弘曆頻繁參加清寧宮祭神「食胙」活動,但也允許容妃保留自已的飲食習慣。為了滿足容妃的飲食需要,弘曆還在宮中專設了回回廚師。乾隆四十六年(1781)正月初五齋宮進晚膳時,回回廚師努倪馬特因為做了兩道名菜「滴非雅則」、「谷倫杞」而受到弘曆獎賞。
乾隆四十九年(1784),容妃50壽辰時,弘曆特賞其如意1盒、古玩9件、錦緞9匹、銀元寶9個、藏香9束。
下圖新疆香妃墓
然而,容妃從過了50歲生辰以後,在宮內大宴上就很少露面了。史載,乾隆五十二年(1787 ),容妃曾在御藥房取過葯,這說明她一直在病中。這期間,弘曆一直在賜給她食物,直到容妃病逝的前5天,弘曆還賜給她春桔10個。這一些都說明了弘曆對容妃的寵愛和照顧,持久而不衰。
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病逝,享年50歲。臨終前,她把全部衣物和珍貴的首飾分別贈予朝夕相處的妃嬪、本宮女子和娘家的叔、嬸、嫂、姐妹,留為紀念。容妃逝世,弘曆非常悲痛,諭令隆重辦理喪事。皇上輟朝三日。皇子以上,宗室以下,三日內咸素服,不祭神。妃初薨日,親王以下,奉恩將軍以上,民公侯伯以下,二品官、子以上,公主、福晉以下,縣君、奉恩將軍妻一品夫人以上,齊集舉哀。容妃之金棺奉移殯宮,行初祭禮,「用金銀錠七萬,楮錢七萬,畫緞千端,楮帛九千。」
容妃及其親屬,為維護清朝多民族的統一做出了一定貢獻。弘曆寵愛容妃並非完全是因其「體有異香」,主要的也是與當時清朝的民族政策有關。在弘曆的妃嬪中,蒙、漢、滿、維吾爾等各族都有。至於為什麼會有兩處「香妃墓」,就先不說了。
歷史上確實曾經有過這麼一位「香妃」,關於她的傳言也是層出不窮。
在諸多版本的傳言中,都指出香妃原本是小和卓木霍集占的妻子,美貌驚人,她的艷名甚至連遠在北京的乾隆皇帝都有所耳聞,遂特派將軍兆惠發兵,將此女掠至京城,封為妃子。後來,香妃因為思念丈夫,始終抗拒殺夫仇人乾隆,最後被乾隆之母皇太后賜死。
例如,1953年上演的京劇《伊帕爾罕》,就有如下的情節:
乾隆:聽聞霍集占娶了個美麗的婦人,名喚什麼……
兆惠:伊帕爾罕。
乾隆:聽說此女,聰敏秀麗,生來有做皇后之命。戰亂平定,一定要把她帶回來。
兆惠:臣記下了。
乾隆:要活的,可不要死的,明白了嗎?
兆惠:臣明白。
乾隆:真的明白了嗎?哈哈哈哈。
兆惠:(回味之餘不禁)哈哈哈哈。
其他人:哈哈哈哈。
乾隆:(感到有失尊嚴地)嗯!
這些故事,自然有民間口傳的虛構部分。例如,香妃並沒有被太后賜死過,她安安穩穩地活到了乾隆五十三年(1788),而乾隆發兵回部,也與她毫無關係。
當然,傳說之所以能夠流行,也是因為其中有真實的部分。例如,乾隆、霍集占和香妃之間的三角戀愛關係,這就於史有證。前些日子,我正好在《清代新疆滿文檔案彙編》中找到兩份「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初五日」的奏件,均提到了可能是香妃的女子。當時太小和卓已經出逃,將軍兆惠在搜捕他們家人的過程中,發現了霍集占的妻子巴特瑪(hojijan i sargan batma)以及大小和卓的同族親人等,兆惠奉旨將這些人解送至北京。
在兆惠的奏片中,提及巴特瑪與霍集占的關係。原文如下:
轉寫:hojijan i hokoho hehe batma serengge. turdu hojo i banjiha eyūn(應系奏摺的誤寫,這個詞是eyun). hojom esei baru jalan halame kimun ofi. hojijan ere hehe be gaifi emu ucuri benjifi waliyaha. ukara nergin de niyalma de afabufi tuwakiyabume gamaha bihe. abkai wehiyehe i orin duici aniya uyun biyai orin uyun de fulgiyan fi i pilehe. hese saha sehe.
翻譯:霍集占已休棄之妻,名巴特瑪者,圖爾都和卓之胞姊也。因和卓木與伊等世代仇怨,霍集占遂娶此女為妻,未幾棄置。逃走之時,交付與人看管。
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奉硃批:知道了。欽此。
按:
巴特瑪很顯然是fatima(法蒂瑪)的音譯,這是先知默罕默德女兒的名字,被用在一位回部貴族女性的身上。
奏摺提到巴特瑪和圖爾都是姐弟關係,他們的家族與大小和卓有世仇,故巴特瑪被霍集占娶為妻子,不久後被丈夫拋棄。這些人物關係和事件,與我們所知的香妃故事相比,是能夠在細節上互相對應的。
註:
本文首發於我的豆瓣:https://www.douban.com/note/661692511/
據著名歷史學家孟森教授在1937考證。其實香妃就是歷史上的容妃。這個結論在當時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因為,孟森教授的考證只是通過清宮檔案和時人筆記的材料來推斷的,並沒有得到考古材料的實證。這件事一直到了1979年,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的清東陵裕妃園寢內的一座墓自然坍塌,在露出的木板上露出了「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的阿拉伯文字。後來,考古學家根據這個線索對這座墳墓作了進一步的考古發掘。最終確任此墓就是乾隆的維吾爾族妃子「容妃」的墓。後來,又將墓中出土的文物同孟森教授的考證一對照,發現孟森教授所說的「香妃就是容妃」的結論可能是正確的。
這個容妃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據《后妃傳》的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賚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薨。」
後據學者考證,容妃(1734~1788年),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比乾隆小23歲。是新疆回教的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族為和卓,故稱和卓氏。一家久居葉爾羌,後來曾一度遷居伊犁。她的哥哥胞兄圖爾都,叔父額色伊,堂兄瑪木特等是重於清朝的。1758年,大軍兆惠率領清軍進攻大小和卓的叛軍時,被大小和卓以重兵圍困,形勢十分危急。是容妃的五叔額色尹,和哥哥圖爾都,率領布魯特騎兵出擊喀什噶爾,迫使叛軍分兵救援。兆惠才得以乘機反攻,獲得大勝。後來,在圖爾都等人的協助下,清軍重於平息了打下和卓木的叛軍,額色尹也因功被清朝封為輔國公。三年後,圖爾都也因軍功被晉封為輔國公。後來朝廷褒獎圖爾都一家人,讓他們一家人都遷到北京居住。容妃就是在這一時期隨著哥哥等人進京的。有一次,乾隆皇帝召見平叛立功的圖爾都、額色尹等人時,容妃也隨著哥哥進宮,在乾隆召見的過程中,還是一名姑娘的容妃才思敏捷,談吐非凡,很討乾隆歡心。此後不久,她就被乾隆召入宮中封為「和貴人」。
至於這位容妃娘娘是不是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香妃,歷來也存在爭議,因為在乾隆後宮中的41位妃嬪中只有容妃自己一個是維吾爾族女子,所以,一些史學家認定這個容妃也許就是傳說中的香妃娘娘。而且從容妃墓中出土的文物來看,也與歷史記載中的香妃極為相似。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生於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清高宗時為和貴人、容嬪、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歲。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與乾隆皇帝有關的風流傳說很多,比如人們現在經常調侃說的「大明湖畔夏雨荷」,出自瓊瑤的一部電視劇《還珠格格》,《還珠格格》續集中還出現了一位含香公主。這位含香公主與夏雨荷、小燕子、紫薇一樣,當然都實無其人。
不過,民間一直傳說乾隆有一位回部妃子,容貌絕美,世上無雙,不經沐浴熏香,身上就有一種沁人心脾的香氣。跟電視劇中那位跳舞引得蝴蝶翩翩的含香公主高度相似,這個含香公主是瓊瑤根據民間傳說創造出來的角色。
傳說乾隆聽說香妃之後動心,命令兆惠將軍務必把香妃帶回北京。兆惠不負乾隆所望,果然把香妃帶到宮中。乾隆一見大喜,給香妃優厚待遇,但是香妃對他冷冰冰的。乾隆就讓宮人去勸香妃,香妃從懷裡抽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揚言要刺殺乾隆復仇。後來香妃見行刺乾隆不成,就想自殺。但是宮人看守很嚴,她沒有尋死的機會。
這件事被乾隆的母親聽說了,乾隆母親為兒子的安全擔心。有一天乾隆去祭祀。他剛剛離開,他母親就把香妃叫了去。乾隆母親問香妃:你至今不屈服,你是怎樣打算?香妃說:我只希望一死。乾隆母親說:我賜死你可以嗎?香妃很高興,給乾隆母親磕頭說:「我千山萬水來到這裡,是想行刺皇上,為我夫主報仇,現在我知道報仇無望,只希望跟隨我的夫主而去。感謝太后成全,我不忘太后恩德。」一番話說得乾隆母親唏噓不已。乾隆母親就成全了香妃,讓她到一間屋裡自縊。乾隆聞聽母親把香妃喚了去,自知大事不好,趕快跑回來,香妃已經死了,神情安詳,面色如生。乾隆心痛不已,只好厚葬香妃。香妃的遺體運回喀什安葬,現在喀什就有座香妃墓。
您也許會問:歷史真有一位這樣神奇的妃子嗎?
可以肯定地說,一個人不經熏香或搽脂粉,身上就自帶香氣,這樣的人不會有,任是再國色天香的美女,她的代謝產物也不會是香的。一個俘虜之女帶匕首進宮更是不可想像,如果匕首那麼容易帶進宮去,皇帝早不知被刺殺多少次了,天底下覬覦皇位的人多的是。
不過,乾隆確實有一位維族妃子,她在宮中的封號不是香妃,而是容妃。這位容妃並非被乾隆母親賜死,而是入宮多年後,在宮中病故。
容妃是世居葉爾羌的回部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與發動叛亂的大小和卓屬於同一祖先。但是,容妃家族與大小和卓有矛盾,他們站在了清廷一邊,幫助清廷平叛。叛亂平定以後,容妃的叔叔額色尹和哥哥圖爾都等人來到北京,接受皇帝賞賜。
容妃就在這時入宮,她進宮時已經二十六七歲,在清代,這個年齡已是標準大齡女,不知她因某種原因耽誤了結婚,還是入宮之前結過婚,這是個小小謎團。
容妃最初的封號是貴人。她的家族是和卓氏,清代文檔稱她為「和貴人」。三年後,乾隆以皇太后的名義封她為容嬪,她三十五歲時,乾隆以皇太后的名義封她為容妃。
容妃在宮中比較受寵,乾隆賞賜的珍稀物品和食物都有她的份兒,乾隆南巡也帶著她和她的哥哥。由於乾隆後來不再立皇后,容妃晚年在宮中的地位已經很高。這從乾隆設宴時她的座次可以看出來。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在圓明園設宴時,容妃坐西邊主桌頭位,十二月,乾隆在乾清宮設宴時,她坐在東邊桌第二位。
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病故,終年五十五歲,葬於清東陵。
1979年,清東陵文物工作者對容妃墓進行清理,發現了她的遺骨和髮辮。經過對其遺骨的測定,發現符合西部回屬民族特徵。脫落的牙齒和花白的髮辮也與記載中她的去世年齡相近。
書目文獻出版社出過一本書《香妃》,書中收錄有各種關於香妃的傳說,以及清史檔案中關於容妃的記載。篇幅有限,不一一敘述了。
有關香妃的傳奇故事.經過多年的講述以及世人的發揮漸漸地完整了,並在民間廣為流傳,著名的史學專家孟森教授於1937年經過考查,得出香妃就是容妃。但因為出示的證據不夠充分,與傳說中的香妃形象有很大的差別,因此人對此事也是半信半疑。直到1979年10月,清東陵文物保管所人員偶然來到了容妃的地官。其中出土一批殘碎物品,經過考證這批物品,並和傳世的史料相對照,可以證實孟森教授所說的「香妃就是容妃,的結論是正確的。
香妃的戎裝像然而,現實中的香妃是怎樣的呢?
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容妃出生於新疆伊斯蘭教白山派教祖瑪木特素甫的後裔家裡。世代居住在葉爾羌,其族稱和卓,因此稱為和卓氏。由於對容妃童年,少年時代沒有詳細的記載,因此關於她在這一階段的情況世人並不了解。史書記載,和卓家族經受了種種災難。她的父親阿里和卓曾帶著家人在伊犁流浪,為準噶爾汗開墾荒地、放牧。容妃來到這個世間的時候,她的家族正處於苦難之中,她就在別人的屋檐下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就在容妃16歲那年,準噶爾部落爆發了爭奪汗位的內訌。乾隆帝派兵到準噶爾,把准部內訌問題解決後,南疆失去教主的統領,內部即將爆發戰爭。乾隆帝決定用宗教維持民心,讓和卓繼承教主的地位。家庭繼承教主地位,這樣情況才算有所緩和;容妃一家雖然還是住在伊犁,但與霍集占共同管理穆斯林,地位提高了。這一年容妃21歲,她與霍集占事實上是遠親也就是堂兄妹,並不是傳說中的香妃與霍集占是夫妻。 和卓家族重建家園後, 霍集占煽動他的哥哥博羅尼都背叛清廷。兄弟倆稱大、小和卓,傳檄南疆各城主,發起了所謂「聖戰」。一時間,南疆硝煙滾滾,大有席捲中原之勢。
乾隆二十三年,弘曆下令伊犁將軍兆惠率兵抵達南疆。由於急於攻城而冒險前進差一點就全軍覆沒,多虧容妃叔父額色伊哥哥圖爾都包抄霍集佔後路,兆惠才得以逃脫。二十四年八月平定了南疆叛亂戰報報到京師,乾隆非常高興讓有功人進京覲見。
乾隆二十五年二月初,容妃和她的六叔帕爾薩、侄子巴巴和卓最後一批來到京城。同叔叔哥哥在新建的回營中共同生活,不曉得是因為容妃長得太迷人了還是有政治目的。總之,乾隆帝見過容妃後就決定將她接人宮中。攀上皇親,對和卓家族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從乾隆五十二年十月開始,史書上又有了有關容妃的事迹。不過非常令人遺憾,這些記裁併不是容妃身體健康、安然無恙之類的記述,而是說她重病在身。乾隆五十三年,容妃病逝。死後,以妃禮人葬。她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因而在棺木上特地刻上了《古蘭經》的經文。
硝燜滾滾,大有席捲中原之勢。 乾隆二十三年:735年,弘曆下令伊犁將軍兆惠率兵抵達南疆。由於急於攻城而冒險前湃 差一點就全軍覆沒,多虧容妃叔父額色伊哥哥圖爾都包抄霍集佔後路,兆惠才得以譴 二十四年0736年八月平定了南疆叛亂戰報報到京師乾隆非常高興讓有功人6;:i;艷 乾隆二十五年:737年二月初,容妃和她的六叔帕爾薩、侄子巴巴和卓最後一 同叔叔哥哥在新建的回營中共同生活不曉得是因為容妃長得太迷人了還是因i$戀,, 總之,乾隆帝見過容妃後就決定將她接人宮中。攀上皇親,對和卓家族自然是一件; 從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十月開始,史書上又有了有關容妃的事迹。不過非常令人遺憾,這些記 裁併不是容妃身體健康、安然無恙之類的記述,而是說她重病在身。乾隆五十三饉,容妃病逝。死 後,以妃禮人葬。她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因而在棺木上特地刻上了《古蘭經》的經文。
香妃墓清朝皇帝的妃嬪本來是滿、蒙、漢族都有。弘曆有后妃36人,只有一名回妃。《中國野史大觀》上記載,香妃在宮中身藏匕首,最後遭到太后賜死,與史料不符。容妃死後葬在遵化清東陵的妃子寢園,也是確鑿無疑的。
香妃的傳奇故事確實很好,但並不能代替真正的歷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