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咖啡的生產過程是怎樣的?


咖啡的生產過程主要在兩塊:一個是生豆階段,一個是熟豆階段。也就是從種子到杯子的過程。

一,生豆階段。當咖啡豆還是在咖啡樹上時,它叫咖啡果,俗稱「咖啡櫻桃」。成熟後,就會被種植戶採摘下來,進行處理,根據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有日晒處理法,水洗處理法,蜜處理法等。處理好後,經過挑選分級,有些會走國際期貨市場進行進出口,有些就是直接買賣給烘焙咖啡的人。級別不同,價格不同。

二,熟豆階段。這一階段從烘焙咖啡豆的人買到生豆開始,經過烘焙師烘焙後,就咖啡封裝出售給個人,批發商和實體店等。經過,咖啡師和會做咖啡的人之後,形成一杯咖啡飲品。

以上就是一杯咖啡的大致生產流程。種植的部分和種類的部分因為跟主題關係不大,就不一一介紹了,有興趣了解更多咖啡知識的。可以私聊或閱讀我的文章。謝謝。


我知道咖啡的烘焙時間,剛剛烘焙完的咖啡豆可以放幾天再用,新鮮咖啡的定義與咖啡豆烘焙之後的時間有關係,因為新鮮烘焙的咖啡口感和香氣都會略勝一籌,所以許多人都喜歡喝。我自己也愛喝咖啡,這陣子經常去湯唯代言的luckin coffee,新鮮烘焙的大師咖啡好喝還不貴,豈不美滋滋。


請參考俺的文章:《你知道嗎?咖啡是咋從豆子變成1杯口感美味咖啡的?》

長文多圖,建議收藏慢慢看。

作為世界3大飲品之一的咖啡,你知道他的來歷嗎?

我們現代人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各種影視劇中出現的咖啡,一般都是可直接飲用的咖啡。那麼,你是否有認真思考過,它是怎麼來的呢?

咖啡的起源

最早食用咖啡的地區

衣索比亞作為公認的咖啡發源地。但事實上,最有可能誕生阿拉比卡咖啡樹的地方是蘇丹南部,直到散布到衣索比亞才開始蓬勃發展。這裡的人開始食用咖啡果實,他們把咖啡當作水果,而不是飲品。葉門是第1個開始種植咖啡樹的國家,而衣索比亞而更早之前就開始食用野生咖啡果實了。

咖啡可能在17世紀初便開始從衣索比亞出口了,這也正是葉門和中東開始有咖啡館的時間。當時歐洲商人即使有興趣購買咖啡豆,也會被拒絕。隨著咖啡樹在葉門,爪哇島和美洲開始種植,衣索比亞的咖啡熱潮才開始消退。當時衣索比亞的咖啡果實其實是來自Kaffa與Buno區的野生咖啡樹,而非人工種植。

咖啡的品種與傳播

現在市場上的咖啡品種主要是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

咖啡市場的比例

人們一直認為羅布斯塔是阿拉比卡的兄弟或姐妹,但事實上,科研人員在進行基因比對時發現,羅而斯塔卻是阿拉比卡的雙親之一,羅布斯塔在蘇丹南部與另1種咖啡樹交叉授粉,從而產生了全新的阿拉比卡樹種。

人工種植咖啡的起源來自衣索比亞,一個被稱為帝比卡(Typica)的咖啡品種,同時也是所有咖啡變種的原型。帝比卡變種——波旁,波旁與帝比卡混血產生了蒙多諾沃;波旁變種——卡杜拉,與蒙多諾沃混血產生了卡圖艾;帝比卡又變種——馬拉戈日皮……詳細了解可以查看我的文章,傳送門——咖啡豆是近親**的結果!也正因為所有咖啡的基因都非常相近,只要有一種咖啡樹被病菌攻擊了,那麼所有的咖啡樹都有可能被入侵。

隨著20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擴張,荷蘭第1個開始將商業咖啡種植到世界各地,咖啡的種植範圍迅速從衣索比亞傳播到世界各地。到如今,咖啡已經與茶、可可成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

咖啡的採收到運輸的過程

咖啡最常見的有3種方式:機械採收、人工快速採收和手摘採收。而採收高品質的咖啡最大的挑戰大概就是地形了,好咖啡大部分都種在海拔較高的地區,許多莊園位於山區的陡坡上,單是穿過樹木都已經非常困難,更不要說採收了。

機械採收:有一些海拔高但地勢相對平坦的區域,恰好也適合大量種植咖啡樹,這裡的莊園將大型機械開進去,發出震動使得咖啡果脫落。但這種方式會採收到未成熟的果實,雖說後期會進行篩選,但質量還是會降低。

人工快速採收:和機械採收較為相似,用在大型機械開不進去的地方。

手摘採收:為了得到高品質的咖啡,手摘是目前最好的解決方式。每次只採收成熟的咖啡果,每批次需要3~6次才能採收完成,屬於高強度的勞動,人工的成本較高。

咖啡豆採收完成後,就要開始進行精處理了,這個過程對1杯咖啡的風味影響非常大,而大多數咖啡生產者想的是如何儘可能的得到較少的瑕疵豆(指會導致劣質風味的問題豆)和維持穩定的品質來處理生豆,換取更多的金錢,才是他們的目標。

日晒精處理:也叫乾燥處理法,是最原始的處理方式,採收後直接鋪成薄薄的一層接受太陽暴晒,也有些會架設特定的日晒專用桌。日晒過程中必須不斷的翻動咖啡果,避免發霉,主要用於少水的地區。

水洗精處理:採收後的咖啡果先用果皮機去除外果皮及大部分的果肉,隨後引入一個乾淨的水槽內,進行發酵並去除餘下的果肉。

蜜處理:先用水洗處理的方式去果皮,再用日晒的方式暴晒。主要是中美洲的一些國家使用。

精處理後的咖啡豆需要脫險硬殼,再以人工的方式進行咖啡豆大小、顏色的分級,同時去除瑕疵豆,這個很費時間的程序卻能製作出質量非常好的咖啡。

脫殼後的咖啡豆需要靜置30~60天,然後進行裝袋發往世界各地。

1杯咖啡的旅程

咖啡烘焙:有咖啡產業中,烘焙是最吸引人的一個環節。咖啡生豆幾乎沒有任何風味,直接品嘗會有一種令人不悅的風味,但經過烘焙後就變成難以置信的、帶著芳香而又複雜的咖啡熟豆。新鮮烘焙後的咖啡豆氣味能讓人神清氣爽,喝起來也非常美味。

剛剛烘焙好的咖啡豆

烘焙中三個重要的數據:甜味、苦味和酸味必須控制好。相對來說,烘焙的越久,酸味留下的就越少,相反的,苦味就越多。甜味是介於酸味和苦味高峰的中間,優秀的烘焙師知道如何讓咖啡豆達到每個風味里最好的甜蜜點。

視頻載入中...

咖啡熟豆存儲:咖啡豆一但開始老化就難以停止,只要你購買的是新鮮的咖啡豆,並且以較快的速度用完,對杯中的風味就影響最小。保存的時候記得以下幾點:

  1. 與空氣隔絕;

  2. 存放在陰涼處;

  3. 不要放進冰箱;

  4. 保持乾燥。

杜絕光源的保存方式(推薦)

透明的密封玻璃瓶

咖啡豆的研磨:新鮮研磨的咖啡粉氣味令人情不自禁,即陶醉又難以形容,也許單單為了呼吸研磨咖啡豆的氣息就值得購入一台磨豆機——可以滿足你對咖啡的所有嚮往。相對於預先磨好的咖啡粉,在家研磨咖啡豆會為你飲用咖啡帶來巨大的改變。可參考俺的文章《在家煮1杯美味香咖啡,知道這些足夠了!》了解更多。

手動咖啡磨豆機

咖啡沖煮方式:沖煮咖啡是從咖啡豆到1杯咖啡旅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前所有的努力、咖啡豆內的所有潛力及美味因子,都可能因為沖煮不當而毀於一旦。幸運的是,要煮出一杯咖啡真的很簡單,只要了解並掌握了沖煮的基本原理,你就可以品嘗到更好的咖啡,也能樂在其中。

法式濾壓壺:可能是所有沖煮咖啡中最被低估的一種煮法,它便宜,操作簡單,並且很容易煮出口感穩定的咖啡,每個人家裡都可以收藏一個。

法壓壺

手沖或濾泡式咖啡:讓熱水通過一層咖啡粉,在途中將咖啡粉的風味萃取出來,通常還會使用某些材質過濾咖啡粉,濾紙或濾布,也可能是金屬濾網。參考我的文章《5分鐘在家煮咖啡,新鮮更美味,口感最豐富,強烈建議收藏》。

其它沖煮咖啡的方式還有:電動式濾泡咖啡機,愛樂壓,摩卡壺,虹吸式咖啡壺,意式濃縮咖啡等,俺以後會抽出時間帶慢慢介紹這些。

最後就是品嘗咖啡了

專業咖啡師會對咖啡的甜味、酸味、口感、均衡性、風味等信息進行描述,並記錄在一張計分表裡。而如果我們在家品嘗咖啡,可以選購兩種不同品種的咖啡豆,沖煮出兩杯不同的咖啡液,兩種交叉品嘗,思考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比較兩種咖啡的口感、醇厚度、酸味、甜味以及苦味等,記著先不要去看咖啡包裝上的風味描述,自己想像一些風味描述詞記錄下來。

不要擔心到底喝到了哪些味道,因為每個人的主觀性不同,每個人喝到的味道也不相同,只需將你喝到的風味記錄即可。品嘗結束後,比較一下你記錄的風味描述與包裝上面的描述,看看有什麼不同。這個時候,你先前的挫折感也許就會消失,瞬間豁然開朗,這個方式其實也是建立咖啡專業風味辭彙描述的方法之一。

好了,從咖啡豆到1杯咖啡的旅程,也差不多說完了,歡迎大家收藏慢慢學習。

也可以關注俺,俺會每天分享一些與咖啡相關的話題或文章。

最後,歡迎轉載,但是請註明出處:咖啡圈,編輯:粉刷匠(最近發現了俺的每篇文章都有百家號轉載)。

熱愛咖啡,更熱愛生活!

這裡是咖啡圈——讓每個從都擁有討喜自己口感的咖啡風味!

這是俺的原文,俺會努力的。


推薦閱讀:

咖啡論壇│機器真能代替人? 第一家機器人咖啡館開業
roast 咖啡烘焙雜誌| 產地|埃塞咖啡必備基本知識
濃情咖啡
詹大叔跟你聊聊關於咖啡種植的那點事兒

TAG:咖啡 |